APP下载

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4-02-02徐芬

今古文创 2024年2期
关键词:影视改编

徐芬

【摘要】网络小说因其自身的题材新颖、剧情跌宕起伏而备受观众青睐,而这一点则恰恰契合了影视创作的需求,一时之间,网络小说影视化蔚然成风。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大IP男频小说《庆余年》的影视化,编剧在保留原著原有内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创新,使《庆余年》获得成功。网络小说与影视“联姻”,其发展潜能是可观的,《庆余年》的出现也折射出现今网文影视化存在的一些问题,给网文影视化的后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小說;影视改编;《庆余年》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2-009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2.030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庆余年》于2019年11月26日播出,以主角范闲的成长史为故事脉络,讲述了范闲在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之后,由原来的闲散贵族变成了想改变现行社会制度的先行者这样一个故事。影视剧《庆余年》在一众演员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成功,作为一部权谋剧在播出之际成为当时人们讨论的热点。《庆余年》是继《琅琊榜》之后男频小说改编的又一部“现象级”剧作,网文影视改编的作品层出不穷但为何成为精品的却少之又少,从《庆余年》中可以窥探到影视改编现存的一些问题。

一、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现状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根据网文改编的影视剧,存在着两种改编模式,一种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创新,如《庆余年》;另一种是对原著原有的情节进行改动,对其主题思想进行重塑,如《镜双城》。然而无论是哪种模式,题材撞车和作品同质化现象都相当普遍。[1]众多网络小说影视化所呈现出一种似曾相识的观感。

首先影视剧中的主角往往具有完美品格。猫腻笔下的范闲既有着传奇的身世与不凡的人生,也有着人的七情六欲。而影视剧削弱了范闲身上的缺点,使整个形象更加理想化。《镜双城》中的苏摩影视剧有意弱化了他的阴鸷面,将其塑造成集正直、善良、智慧于一身的人物。其次主人公的成长经历有相似之处。《庆余年》中的范闲一开始只想当一个安逸的公子哥,在自己的人际圈中践行他自己的理论思想,但当他的挚友滕梓荆为救他而死,这让他的思想出现了转折。从此他有了想要改变现存社会制度的想法,经过一系列的磨难与挫折,最终他完成了蜕变将自己的设想进行了初步实践。《琅琊榜》中林殊也有类似的遭遇,原本他是一个只想保家卫国的少年将军,在经历了奸臣陷害,赤焰军全军覆没,父亲惨死等一系列的事情之后,他的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阳光明媚的少年英雄最终成了冷峻沉着的江左梅郎,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再者爱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庆余年》作为一部权谋剧,侧重点在于展现范闲的蜕变过程,然而范闲与林婉儿的爱情也让众多观众备受触动。《琅琊榜》中也有相似的情节,林殊因为被奸臣陷害致使父亲和军队在战场中灭亡,十二年之后,林殊以新的身份回归,凭借聪明才智搅乱朝堂风云,而林殊与霓凰郡主的爱情也让不少人唏嘘。

(二)文化内涵缺失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快餐式”的影视剧被推出,这类影视剧通常存在着服化道粗糙、剧情似曾相识、逻辑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从艺术所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而言,要把追求真善美作为艺术创作的永恒价值,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但好多影视改编剧对社会、人性、生活进行简单粗暴的图解;题材的雷同化削弱了社会历史的多样性。”[2]《庆余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大庆,一个架空的朝代。这种设定在方便写作的同时,也会潜藏着一定的风险。作为拥有现代思维的男主,其所作所为有别于古人。影视化的《庆余年》在男主身上有着更为强大的主角光环,在这层光环的加持下总能化险为夷。而对于范闲所受的磨炼呈现的有所欠缺。在架空的时代背景下,历史知识无从考察,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没有形成对世界系统的认识,会怀疑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和人物,只是没有被人们发掘出来记录于史书之上。在穿越风盛行之时,一些小孩对人是可以穿越回过去这种言论信以为真,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造成了一些不可逆转的悲剧。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已经走过了20年,受网改剧浮躁市场的影响,被商业资本操控而又缺乏‘文学性’的急功近利改编剧正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网民、手机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过度娱乐与教化缺失必然导致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双重下降”[3]。每年出产的影视剧数量庞大,题材繁杂,有时在不经意间就传递出了一些错误的价值导向。《庆余年》范闲的出身已经决定了他不平凡的命运。在电视剧中,他与范建、陈萍萍、费介、庆帝之间颇有渊源。他身上强大的男主光环与这几位风云人物密不可分。同为青年翘楚的言冰云,犯了错就被发配北齐探听情报,离开熟悉的家乡深入虎穴。范闲因为有保护伞,总能化险为夷。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类似于出身决定论,后天的努力抵不过原生环境的培养。青少年是三观的形成期,明辨是非能力还有待加强,在这个年纪如果思想出现偏差将会影响其后续成长。

2000年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改编成电影播出,由此拉开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序幕。“2015年被认为是互动娱乐的IP元年,2016年是IP的井喷之年,2017年IP出现两极分化,2018年IP再掀收视热潮。”[4]网络小说影视化现象蒸蒸日上,占据收视率榜首的大都是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影视市场内卷严重,不仅是数量众多,题材也很广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好的题材与剧情更受资本的青睐,而具有文化底蕴但是节奏相对缓慢的影视剧并不占据优势。于是就出现了影视剧源源不断的出产,但是能被反复观看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影视剧却是少数这样的局面。

(三)偏向娱乐化的大众审美

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一方面追求着更为富足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的精神负担加重,想要寻求一些缓解压力的方式。影视成了大家宣泄情感的方式之一。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阐明电视时代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娱乐的声音。[5]相比于精英文化的深刻性与先锋性具有娱乐倾向的大众文化更易受到大众的追捧。近些年来的影视剧也在慢慢迎合观众的口味对原著进行改编以适应当下环境。以往的影视剧更加注重对乡村题材、都市题材、经典名著的改编。现如今大IP改编的影视剧占据主流。青春偶像题材、玄幻爱情题材更是占据半壁江山。即使是悬疑,权谋这一类严肃的剧也会加入爱情支线或者轻喜剧的元素缓解气氛,扩大其受众面。《庆余年》原著氛围肃穆甚至带有血腥味道,将其影视化后其氛围相对轻松。幽默风趣的语言,无厘头的笑点这些元素的融入使得原本压抑的权谋氛围有所缓解,观众在看剧之时能够放松心情,产生愉悦感。

“网络小说的阅读和影视剧的观看,都是人们在紧张生活中的娱乐消遣,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创作目的的娱乐性,与读者频繁交流的互动性,使网络小说的叙事结构本身就有很强的游戏性和自由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影视剧改编创作的大众化、娱乐性,自我化的书写方式和宣泄式的娱乐追求”[6]网络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快餐式”特点间接影响了小说影视化的娱乐特性。网络小说的篇幅往往以百万字来计算,平均一天的更新量大致为三千至四千字,这种高密度的工作量使得作家无法花大量的时间去构思故事情节深化作品的主題。网络小说在影视化后往往会被称之为“肥皂剧”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拖沓,这种剧情往往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便能获得即时快乐。在如今人心浮躁的社会,人们的审美逐渐呈现出惰性,放弃了对美的高标准逐渐向浅显化靠近。

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出路

(一)增强作品的文化内涵

2001年至今,网络小说影视改编之路已走过二十余载,在这个过程中,网文剧无论是从情节上还是思想内涵的深度上都不及传统文学改编成的影视剧,四大名著改编成的影视剧被奉为影视经典,而网文剧则极少有被大家一直传道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部经典的作品抛开剧情,其文化内涵必定是厚重的,每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剧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很多影视作品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翻拍版永远超越不了原版。原版无论是对于演员的挑选还是对原著中场景的复原都有严格的要求,而翻拍版则更多的是注重经济效益,粗制滥造。近些年爆红的网文剧,有向传统剧回归的趋势。《琅琊榜》中的服装,背景,建筑古朴雅致却流露出一丝飘逸之风。《庆余年》强化了“忠义”观,给了观众更多的正向价值,“忠”在影视剧中表现为“忠诚”,对国家忠诚,对恩人忠心;“义”则表现为“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大义牺牲自我。《苍兰诀》作为一部玄幻剧,里面呈现出许多的非遗文化,如苏绣,玉雕,绒花。绒花在很多的剧中都有出场《甄嬛传》中,甄嬛的妹妹带着绒花出嫁,《如懿传》中李玉送给惢心的也是绒花。绒花寓意“荣华富贵”表达了美好的祝福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一部作品如果只是一味地哗众取宠而忽视文化内涵,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商业价值,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受众越来越高的审美所抛弃”。[7]评判一部影视剧是否受欢迎的标准是收视率,然而收视率高的剧不一定可以奉为经典影视,每一部IP改编而成的剧在开播时都会自带热度,微博、豆瓣、抖音等平台都会有所宣传,然而随着剧的完结,热度也会下去。加强影视剧的文化内涵,让受众在观影中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这样的剧能够接受住时间的考验,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在众多影视剧中脱颖而出。

(二)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文学作品能够成为文学经典与其深刻的思想性有着密切联系。同理一部由网文改编的影视剧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传递出来的思想也必定是高深的。相对古典作品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或者是武侠小说的江湖豪情,当下的网文一个通病就是追求“爽感”,一些作品为此设定出有违传统伦理道德的剧情,制作方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很大程度上会将此情节保留下来吸引观众。影视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思想,如果呈现出来的影视剧不能对小说去其糟粕,那么必然经不起时间的考量,即使在开播之时很有热度,但是那也只是昙花一现。在改编作品之时要注意对文本中一些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情节进行调整,作为男频代表的《庆余年》和《赘婿》在原著中男主都坐拥着三妻四妾,但是经过改编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两个痴情的儿郎。在现下的价值体系中,对待感情的一个首要标准就是忠诚,如果按照原著的逻辑来改编虽然符合文本语境,但是会造成不好的引导。改编自墨香铜臭《魔道祖师》的《陈情令》原著是一部耽美小说,改编之后其主核心为“侠义”。魏无羡的一生都始终贯彻着那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整部剧充斥着“中国风”,在这个古意的世界里,有少年侠气,有刀光剑影,有真挚的感情,也有成长的痛苦。魏无羡和蓝忘机等人在这个世界里最终完成了自我蜕变。在剧中传递出来的忠义,责任,勇气等精神正是现下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

一部好的作品一方面要尊重原著,另一方面要有适度创新。影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承载着的责任不仅只有娱乐一定程度上还承载着教化功能。热衷于追剧的群体往往是青年群体,如果影视剧只是毫无营养的快餐剧那么对受众而言百害而无一利。一部有深度的影视作品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处在一个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环境中有助于正确三观的形成。

(三)参演人员提升自身素养

在现在的演艺圈,演员的粉丝数量与热度成为导演选角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一些从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明星因为其影响力而进入影视行业。演员与角色之间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拥有丰富表演经验的演员们往往可以很好地代入角色,将人物情绪传递出来,演绎好角色的心理。孙俪饰演的甄嬛,蒋欣饰演的华妃,周迅饰演的如懿,在观众的心中演员与人物已经融为了一体。

演员能否很好地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取决于对角色的理解程度。专业演员应具有比常人更为细致的观察力以及共情能力。文字表达出来的情感对于接受者而言会有所差别,而演员则需要挖掘出其中蕴含着的最核心的情感将其演绎出来以求得观众的共情。影视作品很少有是为某一位演员量身定制的。《庆余年》中范闲一角,饰演者张若昀一开始也被观众吐槽与原著中的形象不符合,随着剧情的深入,人们渐渐的认可了张若昀的演技,在《庆余年》第二季宣布原班人马回归时,得到了一众网友的高度认可。

演员对作品的理解与其所具备的文化素养息息相关,除了学习“声”“台”“形”“表”这四门基本课程外,提升文化水平也是一门必修课。“演员在接到剧本,对劇本进行整体分析后,就要对剧中人物所处时代和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进而找到人物内心准确的思想和情感状态。演员对于时代、环境及人物的理解准确与否,决定了最终呈现给观众的人物形象的成败。”[8]演员的最终任务是诠释好角色,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对于角色理解的越深刻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代入感就越强,演员的表演也就越成功。

三、结语

总体而言,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在影视圈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庆余年》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其自身有着独到的优势。无论是从作品本身还是编剧的改编功底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尽管它的题材是权谋,然而整个氛围并不严肃。既有青春热血又有欢快幽默,是一部有笑有泪的作品。观众在观影时能获得愉悦的心情。当然在它的身上也反映出了网文影视化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带给了人们一系列的反思。影视产业的繁荣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不断完善各个环节,各部门携手同行,网文影视化必将迈向一个新台阶,在影视行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秦俊香,李婷.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同质化现象批评——以权谋宫斗题材古装剧为例[J].中国电视,2017,(06): 32-36.

[2]吉喆.中国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研究[D].吉林大学, 2019.

[3]段晓琳.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价值取向——从《庆余年》谈起[J].文艺论坛,2020,(01):68-70.

[4]程娟娟.近年来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象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34(04):1-6.

[5](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1985.

[6]杜筱颖.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7.

[7]吉喆.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J].电影文学, 2021,(03):9-17.

[8]门庆宝,虢小雨.文化素养对演员表演的影响初探[J].戏剧之家,2021,(20):35-36+79.

猜你喜欢

影视改编
消费时代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弊端分析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策略
从“梦幻”情节看古典小说的影视改编
论《狼图腾》电影产业研究
论盗墓题材的影视改编及多元化产业发展
文学名著影视改编的后现代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