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格涅夫爱情小说中的 “ 不完美 ” 女性形象

2024-02-02李霞

今古文创 2024年2期
关键词:屠格涅夫女性形象

李霞

【摘要】屠格涅夫被大家一致认为是一位长于书写爱情的作家,爱情描写不仅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同样表达了其独特的人生观与爱情观。在这些爱情小说中塑造了大量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她们丝毫不逊色于其中的男性形象,她们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勇敢、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理想生活。这些女性形象大多是性格各异,各具特色,并不理想完美,但她们在爱情中热情奔放,不受任何桎梏。

【关键词】屠格涅夫;爱情书写;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4)02-005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2.017

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也是将俄罗斯文学介绍到欧洲的第一人,其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文学作品作为人类反观自照的镜子,是为人写的,也是写人的。爱情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自然是屠格涅夫的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主题,他笔下的爱情小说大多都是以悲剧结尾,其中充满了感性与理性,爱与不爱,敢不敢爱,道德与欲望,阶级与良心的矛盾纠结,可以说屠格涅夫的爱情观是矛盾的二律背反的。一般来说,人们认为屠格涅夫所创作的诸多作品中典型的爱情小说有《罗亭》《贵族之家》《初恋》《阿霞》《春潮》等。这些作品均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表现当时的俄罗斯生活图景,表达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对爱情的追求。屠格涅夫的爱情小说并非仅仅歌颂爱情中的理想完美女性,其中也大量描写了不完美的甚至与完美形成对立的一些女性形象。如不完美女孩阿霞、孤高反叛的齐娜伊达、妖冶少妇玛利亚等。在这些爱情小说中屠格涅夫对各类的女性形象是格外着力塑造的,在两相对照下,男性形象不再显得高大,甚至黯然失色。

一、问题少女阿霞

《阿霞》是屠格涅夫自传性的“青春记忆小说”之一,女主人公阿霞是屠格涅夫以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孩子——与家中女仆生下的女儿为原型塑造的。阿霞也是屠格涅夫笔下,乃至俄罗斯文学中都极为特殊的形象。她被车尔尼雪夫斯基唤作“我们的朱丽叶”,是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是俄罗斯文学中并不多见的鲜活性格。①屠格涅夫以优美清新的语言像人们缓缓道来这样一个性格鲜活的少女与 “H.H”先生的一段朦胧诗意的爱情。

阿霞,是一个敏感、性格乖张的少女。于其自身,原生家庭给她带来的是难以逃脱的身份焦虑,于外部环境,集体无意识下的人们对阿霞排挤羞辱,在这样的双重压迫下阿霞变得性格扭曲、矛盾。极度的自尊与自卑在她的身上融合,让她痛苦挣扎却又无力逃脱。

斯图亚特霍尔指出:“人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统一个体,他被赋予理性意识和行动能力……自我的根本中心是人的身份认同。”人之所以成为一个统一体,其核心和根本就在于主体自我的身份认同。而阿霞作为一个“私生女”的形象,社会对她的身份不接受,她自己也不能接受这一身份。对外,她始终处于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恶意中,她努力读书,成绩超过班上的所有人,试图证明自己,学习礼仪,假装自己举止娴静,想要摆脱那个魔咒般的束缚,但依旧被疏离被嘲讽。“他们都不喜欢她讨厌她”,她付出怎样的努力都于事无补。集体无意识下人们的恶意像是命定的神谕一样让阿霞无处可逃。他人与生俱来身份上的优越感不断地挤压阿霞,让她愈发自尊、骄傲但又自卑怯弱。内心,她亦始终处于身份焦虑之中,这种身份焦虑的源头还是她的原生家庭。父母二人跨越不了阶级的束缚却生下了阿霞,阿霞注定要在私生女的阴影中艰难成长。卑微的出身,破碎的童年,教育的缺失,这些都让阿霞在成长过程中始终不能与所谓“上层贵族”身份相融,這给阿霞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使她的性格发生了扭曲,成为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女。阿霞扭曲的性格体现在爱情中则表现为她的爱剧烈而又深沉,“像一场大雷雨似的来的出人意料”,又短暂决绝,不容得一丝的犹豫与暧昧。

为了使阿霞逃脱这个牢笼,哥哥加京带阿霞环游世界,到一个个陌生的国度呼吸新鲜的自由空气。在外国,阿霞是相对自由的,在异国他乡她的身份被重新构建了,她只是加京的妹妹,不再被那些阴郁的过去所笼罩。所以阿霞在遇上H.H先生时,这个渴望爱情,情窦初开的少女第一次敞开了心扉。阿霞渴望这个被她爱着的人可以给予她不一样的全新的生活,带她逃离那片深渊,给她自由与幸福。阿霞对爱情的勇敢追逐,也是对自由的勇敢追逐。

阿霞与H.H先生的爱情近乎一种迷狂感性的猜谜式爱恋。阿霞在这场“寻爱游戏”中扮演的是主动追随者的角色,这在俄罗斯传统的男女爱情故事结构中是少见的。从初相识流露出的好感,慢慢接触中内心的挣扎犹豫,既欣喜又悲伤,既迷恋又恐惧,在这段爱情中,在爱的叙事背后始终隐藏着的是“怕”的叙事。怕自己私生女的身份被发现,怕对方得知自己母亲女佣的身份。“隐秘的精神负担加剧了她想在恋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于是她敏感自卑,不断地想要表现自己,多虑好奇,时而打扮朴素,时而穿得像个贵族小姐;时而愉悦高兴,时而低沉失落。所以,在和H.H先生相聚甚欢几次后,她已经沉浸在爱的感觉与遐想中无法自拔了,“发着高烧,满脸泪痕……牙齿格格的打战……尽快带她离开这里” ②。在哥哥加京口中得知H.H先生并不介意自己的身份时,她是狂喜的,这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她决心要结束这段暧昧,勇敢地迈出关键一步,使两个人的爱情有一个结果。于是她做出了一件让人咋舌的事,她主动约了H.H先生幽会。在做出这个决定的前夜,她和心上人说:“希望您不要认为我是一个轻浮的女子……我的翅膀已经长出来了,可是我却无处可飞。”初遇,相爱,打破僵局这三个感情阶段,阿霞的爱自始至终都是深沉热烈,一如她的性格似火般热烈,却又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可是命运之神不愿意给予她更多的关怀,她遇上的偏偏是H.H先生,一个俄罗斯典型的多余人的形象。在这场爱恋中,H.H先生始终在感性与理性中徘徊,他欣喜,甜蜜,快乐,疯狂,“突然在我心中我始终感到有一种隐隐约约的骚动……”可最终这个少女的身份,古怪的性格,对未来充满变故的婚姻,在爱情中一旦掺杂冷静的功利意识,恐惧这种人与生俱来的意识就将那朦胧的爱意放逐了,最终这段爱情只能以迅速结束收场。

阿霞是一个不甘被束缚在这样的两重困境中的勇敢求索者。尽管周围的人都不认可她,她自己也一度沉浸在深渊里不可自拔,变得性格乖张,行为古怪。但她仍然勇敢地打破一层一层的束缚,不愿困囿于那一方天地,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是一个有着高度自我独立精神的女孩,遭受了太多的恶意,但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热爱自然,亲近下层人民。她不愿意被定义,所有行为的古怪,性格的跳跃都是其追求自我精神展现的表现。在生活中,她独立,好强,学习认真,不输任何一位真正的“贵族小姐”;在爱情中,她真诚,主动,奋不顾身地追求心中最美的爱情。这样的阿霞,这样鲜活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

二、孤高的叛逆者齐娜伊达

《初恋》以19世纪30年代的俄罗斯社会为背景。小说的主人公是落魄贵族少女齐娜伊达。齐娜伊达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强烈的反叛精神使她的身上始终充盈着一种特殊的生意盎然的力量。反叛的她身处于腐朽庸俗的生活环境中,以一种孤勇的反叛精神对抗着无聊的生活。但她仍然无法逃脱这个命定的牢笼,只能将这股孤勇寄托于一段注定无果的爱情上,终以失败而告终。

齐娜伊达出身贵族,父亲早年去世,家中也逐渐萧条。到了最后一家人只能租住在“我”家旁简陋的两间屋子里,母亲是小职员的女儿,为人处世粗俗不堪,终日懒洋洋地睡在她的躺椅上,不理家事也不善经营,家里充溢着一股贵族之家暮年破败腐朽的气息。但齐娜伊达遗传了父亲身上的高贵气质,桀骜不驯,而身上没有沾染半点贵族那种庸俗低劣的习气。她的俏丽、冷峻,吸引了一大批形形色色的男人,他们时常在她家聚集,但她只是“喜欢任性反来复去地作弄他们(她把这个叫作让他们撞头)”。她表面上同这些男人聊天笑骂,但在心里对他们是十分鄙夷的,这些匍匐在她脚边的男人,她一个也瞧不上,在嬉笑怒骂中,冷冷地刺破他们的虚伪和阴暗。她一方面享受着支配这群男性的快感,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痛苦无意义。从齐娜伊达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到她那些被扭曲了的天性,但更多的则是她对现实的痛苦思考。在“我”家做客时,齐娜伊达不屑于讨好“我们”,“她脸上有一种冷冰冰的端庄和尊严”,以“几乎是敌意的眼光”注视着这里的一切,这间华贵的会客厅里弥漫的都是不可一世的高傲。她感受到了“我”母亲的轻蔑,她丝毫不容别人轻慢她。齐娜伊达宁愿死去也不愿意这样苟且地活着,因为世事的无情让年轻的她早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痛苦,周围庸俗腐朽的社会环境让她窒息。没有一个人懂得她的所思所想,她时常感到孤独无望。“难道活着就是这么愉快的事吗?请您朝您的四周看看……怎么,您以为好吗?”这是她压抑不住的内心吐露。

齐娜伊达的反叛不仅体现在对腐朽的社会环境的厌恶上,这一性格更体现在对待爱情方面,她有着自己独特的爱情观,不甘做那高贵的“贵族小姐”,在家等着待价而沽,到了合适的年龄,随意地许配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将自己围困在围城之中。对待爱情,她从不将就,屈从于自己不爱的人,尽管模样各色的追求者包围着齐娜伊达。但她绝不屈服,她要的不是被她支配的人,而是那个可以打动她,让她甘心臣服的人,她说:“我要爱一个能够支配我的人”“他不穿华丽的衣服,不戴尊贵的宝石,谁也不认识他,然而他在等着我,而且相信我一定会去。”齐娜伊达的心上人,是能把她从平庸恶浊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引导她走向精神自由的人。然而,她的那个“他”却是有妇之夫彼得·瓦西里也维奇。③即便知道他们的爱情不可能有结果,她仍旧奋不顾身地跃入爱情的洪流之中。对齐娜伊达来说,“牺牲自己是一件快乐的事!”就这样一个勇敢的、执拗的、不妥协的女子,却在爱情的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这段畸形的禁忌爱恋注定以悲剧结尾,或许齐娜伊达需要的不是一份爱情,一个恋人,而是一份救赎,一个把她从恶浊的社会中拯救出来的理想骑士。

三、妖冶少妇玛利亚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在屠格涅夫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少女的形象和少妇的形象往往是对立的,“屠格涅夫小说中的少女都是温柔纯洁,坚毅刚强的……相對而言,少妇们则轻佻、放荡、堕落,无视一切人为的道德规范,充分享受尘世的声色之乐。” ④像《春潮》中单纯真挚的杰玛就与美艳的少妇玛利亚相对;《贵族之家》中善良天使丽莎则与情欲追逐者瓦尔瓦拉形成对立。但实际上在屠格涅夫塑造的诸多少女与少妇的形象中,二者不全然处于对立之中,将屠格涅夫塑造的女性群像放在一起加以对照,便能发现其身上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共同点,那就是女性觉醒意识的渐次增强。

《春潮》主要写的是少年萨宁与少女杰玛相遇相爱的故事,可是在萨宁准备婚礼筹集钱款,将自己的庄园卖给老同学的妻子玛利亚时,他被这个巧舌如簧的妖冶女人——情欲世界的征服者征服了,成为她的裙下之臣,犹如书名所言,萨宁的情欲如春潮一般势不可挡,这种非理性的情感让他迷狂,陶醉,发疯了一般舍弃了与少女杰玛的纯情之爱。

小说中的玛利亚一方面是冷静精明的女商人,是自己王国中的女王。她是图拉省包税人的女儿,父亲死后百万的财产都留给了她,家境殷实,私产众多,庄园遍布。从文中可以得知,她家的产业全是她一个人掌管的,她的丈夫似乎一个“赘婿”。“我是不过问妻子的事情的”“有钱是有钱,可多半只是自己花……况且我对她又有用……我是个听使唤的人!”在她与丈夫的夫妻关系中,她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她的强势不可撼动。在和萨宁谈论买卖庄园时,她冷静睿智,直接表达出自己不会因为她是丈夫的老同学而卖面子给他,因为“我没有和丈夫商量的习惯”,也表示自己不会因为他急用钱而使萨宁剥掉一层皮,让他做出无谓的牺牲。在这场交谈中,她的精明形象一下就挺立起来了。

玛利亚也是爱情游戏中高超的狩猎者。她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从不放纵自己沉沦于一段感情中,按她的话来说,“往我的身上套锁链是不行的,可我也不往别人的身上套锁链。我爱自由,不爱承担义务。” ⑤在夫妻关系中,她需要的只是一个顺从听话的丈夫,于是她选择了其貌不扬的“我”的老同学波洛左夫。他上学时被人们称作“窝囊废”,对一切事情都不感兴趣,“这张脸只有吃……或者喝的时候才有生气”,所以她理所当然地在外面追逐爱欲,因为她嫁给的是一个什么都不管也什么都不想管的“猪猡”式的人物。在和“我”的追逐挑逗中,起因只是夫妻二人间的一个赌约,她是高高在上的狩猎者,一步一步设计让猎物“我”心甘情愿地落入“陷阱”。她和“我”谈话时,是轻佻且亲昵的,“我”开始尚有戒心,但慢慢地也被她所折服,这个女人就像一条美丽的蛇,一旦被吸引,就无法脱身。在“我”沦陷之后,就开始了“我”的奴才生涯,匍匐在她的脚下。

以玛利亚为代表的少妇形象,她们崇尚以自我为中心,无视一切人为的社会道德模范,而充分享受尘世的生色之乐,她们不屑于做男性心中的纯洁天使,嘲弄那些宁静的“女神”。她们不愿再被定义,做男性的附庸。而要反过来主宰男性,在《春潮》中,玛利亚得知一个侯爵的死讯,满不在乎地说:“他算哪门子侯爵,只不过是塔基杨娜的丈夫罢了。”不再以冠上夫姓的身份抛头露面,而是让丈夫依仗自己的声名。她们企图摆脱父权制社会对她们身份内在性的建构,积极建立主体意识,保证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自由追求自身独立的“真实存在”。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每个人物身上都充盈著自己的闪光点,勇敢的阿霞、反叛的齐娜伊达、妖冶的玛利亚,这些形象都体现了屠格涅夫对女性的关照,她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文学的长河中,经过百年的淘洗,仍旧熠熠闪光。其前期创作的女性形象是对俄罗斯传统女性观念的继承,她们是温柔的天使,圣洁的女神,集体无意识下的完美女性。但随着西欧女性解放运动以及女性主义的发展,屠格涅夫也深受影响,在中后期的作品中,不再一味地塑造完美女性,而更多体现出女性身上本真的一面,表现为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在作品中呈现对女性欲望与自我的压抑,更重视神圣庄严之美,到对女性本能欲望、自我意识、自我解放精神的弘扬,注重个性自由之美的转变。这些完美女性与不完美的女性形象,都给俄罗斯文学女性形象长廊增添了光彩,对世界女性文学的发展亦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①付传霖:《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屠格涅夫著,萧珊译:《阿霞》,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35-142版。

③蔡申:《〈初恋〉中的齐娜伊达》,《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第59-63页。

④刘绿宇:《论“屠格涅夫家族”的少女与少妇形象》,《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⑤屠格涅夫著,萧珊译:《阿霞·初恋·春潮》,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81-185版。

参考文献:

[1]屠格涅夫.阿霞·初恋·春潮[M].萧珊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2]刘绿宇.论“屠格涅夫家族”的少女与少妇形象[J].外国文学研究,1999,(02).

[3]蔡申.《初恋》中的齐娜伊达[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01):59-63.

[4]付传霖.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D].上海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屠格涅夫女性形象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恩仇录
说空话
爱情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一只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