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高职院校专业教学
2024-01-31王秀云吴昀辰
王秀云 吴昀辰
*本文系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的路径探究”(D/2021/03/1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和使命担当。高职院校要结合专业教学特点,树立“知行合一”的理念,搭建基于“技能工作室”的融合载体,优化专业教学设计,拓展专业实践方式,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具有中华文化基因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教学;融合;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78-03
【作者简介】1.王秀云,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215009)护理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2.吴昀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04)党委宣传部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思想政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具有丰富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对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2018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就启动了“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引领和推动了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各高职院校在此基础上依托学校专业特色、本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但通过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系统设计不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度还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的质效不强。
一、秉持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教学改革中,务必坚定“知行合一”的理念,这是由职业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所决定的。第一,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以行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对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有着更明确的要求,要把教育链和生产链更紧密地连结起来,使受教育者将知识和技术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强调“知行合一”。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但要感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和时代价值,更要通过实践的锻炼,在践行中更好地体悟其中的道理,完善自身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知行合一”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是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渠道。学校专业教学是学生个体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教育形式,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教学也同样承担着延续传统、传承文化的职责,专业教学中如何融入和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关键。
1.搭建基于“技能工作室”的融合载体
随着工作室教学在职业院校的推广和实践,基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专业研究、技能竞赛方面的优势逐渐得到职业教育界的认可,并被认为是一种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的教学模式。训练和培养学生技能的“技能工作室”应当成为高职院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有效载体,它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要求,在教育教学中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技能工作室”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对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有创新地发展。结合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在项目推进和问题的解决中,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滋养,同时能在实践中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优化专业教学设计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基于“技能工作室”的专业教学,课程目标应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目标的设计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等方面出发,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才有可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学生学习的成果。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专业教学的触发点和共振点。触发点就是寻找专业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同或相近的内容,或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共振点就是利用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根据讲授的内容,确立明确的文化主题,引领学生关注文化、亲近专业,让他们在多维的专业学习中沐浴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科学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在教学评价方面,在关注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还要重视过程和方法的隐性教育功能,确定情感导向,构建以情感教育为导向的监测指标评价体系,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融入专业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3.拓展专业实践教学路径
专业实践是学生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助推器,也是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发动机。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达到内化于性情、外发为事功,就必须建构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作为高职院校,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主题实践、专业社会实践和专业网络实践三个方面来组织实施。首先,设立专业实践主题,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提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深刻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和时代价值。其次,依托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设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开展暑期社会调查、公益项目等,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体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魅力和智慧伟力。最后,开展“专业+文化”网络传播推广活动。引导学生用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专业资源,通过“技能工作室”,将专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且充满匠心和创意的优秀作品、产品在网上推广,形成向上向善的大流量、正能量,促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4.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
以专业课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
第一,增强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了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教育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要着力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技能+传统文化素养”的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教师要强化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和解释力,丰富自身中华文化底蕴的人文素养。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
第二,着力提升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专业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理念、方式方法、资源素材等与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创造性地将专业教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技能工作室”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出发,合理有序安排教学内容,充分把握教学节奏,对教学过程进行统整规划。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场地和教学形式,将学校课堂、企业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进行统筹考量,将讲授、研讨、参观考察、调研访谈等形式协同推进;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注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挖掘和运用、传承和转化等方面的考察,设立准确的评价目标,充分收集、整理不同种类的数据,找准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评价依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关键在于融入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使青年学生受到熏陶渐染。构建常态化的教学管理规范体系,建立系统的专业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有机融合的教学实践中才能行稳致远,不断创新和发展。
实习编辑:吴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