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并举,推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
2024-01-31郭顺清
【摘 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反映了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也为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南。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是全面提高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质量;二是全方位部署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三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育人队伍;学生心理健康;五育并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07-04
【作者简介】郭顺清,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上海,200231)教师,正高级讲师、心理咨询与辅导(高级)、注册心理咨询师。
教育部等十七个部门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切实把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建强队伍:全面提升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育人队伍
决定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不是硬件结构、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而是教学团队。要“协调教师、教材、课程、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建立,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的建设”,将专业化和整体化队伍建设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石。
(一)配齐专业人才,助力队伍建设
《行动计划》指出,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小学和中学每校至少配有一名全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鼓励配备具有专业的心理学学科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研提升培养制度,给县级的教研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教研员。建设“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专家督导师—精神科医生—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五大类人才联动工作队伍。进一步健全“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系统,为学生提供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和干预服务。学校、家庭、社会和有关部门协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
(二)畅通渠道,多措并举赋能
《行动计划》指出,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畅通教师发展渠道,开展专业学科研究。依托设立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名师工作室等为心理育人队伍的专业成长提供有效支撑。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课堂设计组织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心理健康评估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总结工作经验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师协同其他教师工作,与家长沟通,配合学校家校合作等综合能力。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资格制度、职称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师进修与发展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资格评估可以包含在一系列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资格评估中,也可以单独进行。应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等培训教师个人心理发展和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并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面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障碍,聚集心理科学等学科资源,以及大脑研究、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通过支持发展全国和地方的有关重点实验室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基础的、先进的学术研究。与此同时,将心理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监测和预警、咨询和干预服务等领域,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系统强化:全方位部署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要将守牢学生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注重专业资源的整合和工作技术水平的提升。一是规范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充分发挥心理普测的预防作用。在新生普测环节密切联动提高参测率,建立“一生一测”心理健康档案,实现“测评—访谈—反馈”的管理闭环。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建立可靠的评估数据安全机制,防止信息丢失泄露。二是夯实课堂教学。中等职业学校按照规定开设“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思想政治课,开足模块学时,予学生之所“需”。开展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交往等团体心理辅导,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三是规范心理咨询体系,提升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化与信息化水平,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四是健全预警体系。通过制定危机学生评分体系实现学生分级分类管理;通过制定危机预防与干预流程、定期排摸机制和“一生一测”建档制度实现重点和危机学生摸排有章程、管理有制度、工作有方向;通过推进家校协同机制,建立陪读家长工作坊和开展多方会谈,调动家庭资源,实现学生服务多样化和转诊通道一站式。
三、主要抓手:“五育并举”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1.以德育心——强化价值引领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政工作体系,融入教育教学、服务管理和学生终身发展的工作过程中,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强化价值引导,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心。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是五育之首,育人本质在于德育,其根本目的是教育、帮助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态度。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政治认同,主要表现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进中职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促使其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中职心理健康教师可尝试带领学生排练心理情景剧。心理情景剧立足学生实际,把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困惑,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让学生创造角色或直接扮演角色,直观地展示课程的主要元素,学生可以在观看并理解其中的原因时获得初步感知,在思辨中明悟,实现自我成长。
2.以智慧心——夯实专业基础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智慧心,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效减少义务教育时期学校学生的家庭作业和课外培训负担。教师应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科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教书,又育人。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智育是中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确社会发展与个人梦想的关系,新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的广大舞台和对个人素养提出的新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正确认识专业、职业、职业群及职业素养等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要求和方法,绘制出自己的生涯蓝图。要让中职学生认识到,成功的职业人往往都具有多种职业能力,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综合评估自己的条件,除了考虑“想做什么”之外,还要考虑自身能力是否胜任。我们要主动在学习和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職业能力、综合素养,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工作做准备。
3.以体强心——确保身心健康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体强心,充分发挥体育课调节情绪、减少压力的作用,实施校园体育固本行动,提供全面充足的体育健康课,支持学校实施全面和优质的体育课后服务,努力保障校园内外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健全他们的人格,磨炼他们的意志。
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体育教育,学生可以获得体育和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改善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态,要明白健康的心态是成功的必要基础。要不畏困难,勇于进取和创新,与他人积极合作,更快地提高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经历失败的愤怒和懊恼,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加深了对体育、合作和意志的理解,学会欣赏生命的意义,从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目标,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中职学校可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适当引入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在自然环境或是模拟自然环境中,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让学生完成各式各样的挑战,从而实现自我突破与成长的训练活动,符合中职体育课程标准。如在心理拓展“‘啄木鸟行动”游戏中,每人领取一根吸管,学生利用吸管像啄木鸟啄虫子一样传递橡皮筋,通过分析造成输赢的原因,激发组员“再做一次,会做得更好”的主动性,让成员在合作中体验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配合,释放了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分享各自的感悟。通过团体心理活动让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今后会接受竞争、接受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成长。
4.以美润心——提升人文素养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美润心,充分发挥美育丰富精神与心灵的作用,广泛开展通俗、多样、内容丰富、积极的美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中等职业学校的美育不仅是针对学生的美育,也是针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智力教育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的目的是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积极变化,以达到心理系统的自然和谐,这本身就是一种美。
在心理健康课程的导入环节,通过节奏和舞蹈游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可开展主题表达性艺术绘画活动引导学生认真构思,潜心创作,感受美,创造美。
中职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往往会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他们的情感,加强他们努力工作的意愿,并以美的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他们会变得更加乐观和自信,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5.以劳健心——加强感恩教育
《行动计划》指出,应以劳健心,增强和扩大实施劳动教育的途径,让学生把双手放在动手实践上,出汗出力,磨炼意志,培养劳动的习惯,珍惜劳动的成果与幸福的生活。
劳动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具有立德、增智、强身和美育的综合价值。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除了系统化地学习文化知识,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劳动、磨炼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劳动品德。
【参考文献】
[1]俞国良,靳娟娟.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关系探析[J].教育研究,2022,43(1):10.
[2]欧阳玲.中学“五育”特色教育体系构建实践[J].教育评论,2021(10):163-168.
[3]沈翀.课堂情景剧:小学中段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范式[J].小学教学参考,2022(15):45-47.
[4]陆仁东.初中体育课堂与拓展训练的融合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7):2.
[5]韩永辉.“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知识文库,2022(14):22-24.
[6]王洪亮.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有效结合[J].学园, 2021(9):78-79.
责任编辑:张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