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链五化”家校共育,提升职校生社会与情感能力

2024-01-31黄百央何青孙雪红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

黄百央 何青 孙雪红

【摘 要】慈溪市五所职业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破解当前家校共育职校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问题,构建了“五链五化”校家社育人模式,创建了“三元贯通”评价方式,形成了“六个起来”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培育的实证样本。

【关键词】区域研究;家校共育;社会与情感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11-04

【作者简介】1.黄百央,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浙江慈溪,315399)副书记、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与班级管理;2.何青,慈溪市教育局(浙江慈溪,315399)职成教教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3.孙雪红,慈溪市妇联(浙江慈溪,315399)党组书记、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教育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2022年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2023年1月,教育部、全国妇联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在协同育人中的各自职责定位及相互协调机制。

一、强化问题导向,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向

社会与情感能力,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能力素养。高质量发展职业学校,培养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时代新人”,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家校共育。我国把“社会参与”纳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但是,把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放在“家校共育”中去,有广阔的实践研究空间。

2023年5月,教育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足见全国上下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

面对复杂的学生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发挥成长指导站的作用,从整体视野去审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成长指导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创设了全新的心育活动空间,也给学生提供了更系统的心理援助服务。它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整合在一起,又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二、强化服务导向,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选取慈溪市5所职业学校展开调查研究,目标就是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研究人的优势和长处,提升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通过收集、整理、借鉴国内外(主要是国内)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情感能力培育的研究资料,对全市五所职校有序开展实践研究,摸索出“五链五化”家校共育提升职校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新路径。

(一)建立组织链:开展“先行先试”校际联盟,做到基地网格化

1.组建青春健康家长沙龙“教联体”,让家校合作有广泛阵地

提高家校双方的教育胜任力,才能形成家校合作的最大合力。为此,我们重点开展了慈溪市“青春健康 沟通之道”教联体家长沙龙项目。该项目在宁波市计生协、慈溪市计生协的直接领导下,在慈溪市五所职校以及杨贤江中学、周巷镇等项目点进行试点,后又延伸至课题组黄百央老师支教的贵州省兴仁市凤凰中学。

2.开展青春健康师资培训活动,让参训老师扮演家长角色

高度重视青春健康课堂教学质量。派遣教师参加国家级青春健康师资培训班,邀请省级青春健康骨干教师来慈溪进行集中培训,教师扮演家长,学习沟通之道。该培训班培育出了23名讲师,他们在学校、社区等项目点教学,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3.打造“参与·互动·开放”的家长课堂,让家长领悟实践真谛

各项目点对青春健康“沟通之道”项目的家长进行培训,每一堂课做到“活动有预告,师资有保障,课堂有温度”。课程以“参与·互动·开放”为主要模式,让家长在游戏活动、情境表演中体验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进而在课程实践中领悟亲子教育的真谛。

(二)建立课程链:丰富“主题式”课程体系,做到菜单项目化

1.开设“情感教育与班集体建设”工作坊,让师生联心

组织年轻班主任学习、研讨、展示、创造,开设“师生联心十节课”,如“班集体建设的操作系统”“学生生涯规划成长手册制订”“家校合作方法探讨”“自主学习以及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等。课堂采用“经典诵读—教育故事—问题风暴—任务驱动”的“四步驱动法”,让每一位班主任学会班集体建设。

2.开设“青春之道—成长之道”学习班,让生生联谊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各项目点结合学生的主题班会课、心理健康选修课、生涯规划课,对学生进行青春期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生涯规划、社交安全等社会与情感能力提升的成长之道课程培训,让学生在学习与体验中,与父母的培训学习对上“调子”,跟上节奏,同频共振,体现出项目的和谐性、可持续性。

3.开设“青春之道—沟通之道”沙龙班,让家校联盟

在“青春健康—沟通之道”家长培训中推出了“4+1”项目,即“现场4节课”“网上1个群”。“现场4节课”采用参与式、互动式、开放式的培训形式,让学生学习认识青春期、倾听技巧、非暴力沟通、社交互动等课程。“网上1个群”是指“家长学习微信群”,利用网络研讨,提升家长的思维品质。优秀家长学员担任班级“生涯规划导师”,为学生面对面上课,为学校管理献计献策。

(三)建立体验链:搭建“1+X”多元平台,做到实践社会化

1.“1+X”平台共享,想玩就玩

扩大成长指导空间,以校内心理服务中心和班主任工作室为成长主阵地,整合研学基地,村、社区文化礼堂,青少年宫,妇儿中心“共享法庭”等社会公共资源以及家长资源,组织丰富的成长指导活动,如心理沙龙、生涯研学、音体美训练、STEAM课程、亲子阅读以及网络直播课等。

2.情感心理漫画,想画就画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在的细微差异,以及内在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利用学生喜欢的漫画,将其爱好、情感、倾向以及潜意识表现出来。通过感受画面的整体、分析漫画元素、通观画面整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作画,并引导学生将漫画作品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来看待,帮助学生学习有效的洞察内心的系统化方法。

3.校园心理剧,想演就演

校园心理剧是借助心理剧的模式进行心理治疗。通过戏剧形式,当事人将存在的心理问题带到现实情境中,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他人处境,体验他人的内心感受,学会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更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剧情推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让更多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价值。行知职校《爱的回归线》《重回·爱的怀抱》《默》等心理剧作品荣获宁波心理健康技能比赛特等奖。

(四)建立关爱链:形成“多对一”同心圆模式,做到帮扶精准化

1.职成融通,组建“慈家有方”社会导师联盟

“社会导师联盟”率先在慈溪东部工业集聚地的龙山伏龙社区试点。以学生成长指导站首席导师为核心,联动教育专家、女企业家、未检科检察官、心理医生、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成,与校内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习小组同学、室友等共同建立“多对一”同心圆精准关爱机制,陆续推出“家教15分钟”进企、“小脚丫起步”“家教精品”“导师妈妈家园”、服务点“四个一”等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

2.抱团帮扶,组建“多对一”同心圆关爱圈

课题组提出家访的三张名片“抱团家访,项目家访,温情家访”,并组建“多對一”同心圆关爱小组。如我们曾与一女生一起商量着开展了“十个一”活动,最终帮扶她考上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此次“十个一”活动包括:去做一次“交通义工”、来我单位做一次“职业生涯访问”、与她的“异性朋友”谈一次心、来我家走访一次、陪她看一场电影《少年的你》、每两周送她返校一次、介绍一个校内的学习导师、单独家访一次她的妈妈、给她外婆说一番表扬的话、发一次学习进步红包。精准帮扶团队尽力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给他(她)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找到自信,真正落实家庭、学校、社会协同的联动模式,体现帮扶的“精准性”。

3.成长指导,提供“黄金搭档”家校共育服务包

在跟踪与指导中,帮助家长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总结提炼可行技巧。以样本学校行知职校为例,每周安排一次及以上的“黄金搭档”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共同参与,如共同完成学习剪贴本等。设立“好行为箱”。找一个小箱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贴上“好行为箱”的贴纸,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为,就写在纸上放入箱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查看。这对孩子克服恐惧,培养自信、自尊都非常有效。

(五)建立评价链:构建“贯通式”成长体系,做到反思贯通化

小学校,大社会,用教育点亮未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服务学生发展为宗旨,聚焦协同育人,立足项目主导与共享共建,在“家校共育”的基础上,拓展“学校·家庭·社会”三元共生 “贯通式”评价体系,以此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学生评价:指向积极品质,引导主动参与

在学生层面的评价上,关注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成长性思维,开发了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正视问题、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等。

2.教师评价:强化“眼中有人”,提升项目品质

教师层面的评价做到“眼中有人”,开发了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包括育人理念、活动设计、环境创设等。

3.学校评价:完善心育机制,建构三级考核

在学校层面的评价上完善了心育体制,开发了三个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共育机制、校本活动、环境品质等。

三、强化创新导向,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

(一)理念创新,“五链五化”模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家校共育“五链五化”, 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心在这里“暖”起来,脑在这里“灵”起来,手在这里“巧”起来,体在这里“强”起来,人在这里“站”起来,从而使素质教育的旗帜在这里亮起来,把培育学生的“五大社会与情感能力”落到实处。

(二)评价创新,“三元贯通”评价,具有较全的发现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心育课程中具有较多的弊端。本课题“三元贯通”式评价,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入手,善于发现个体在集体中的闪光点,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赋能创新,“学生成长指导站”具有较广的辐射性

本课题组开展的宁波学生成长指导站慈溪站活动,体现了新时代德育“一体化、同心圆、大思政”的新发展理念。首席导师和基地学校覆盖小学、初中、普高、职高,还包括外来民工学校和新疆内职班,已然成为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名片,助力家庭、社会的心理服务建设。

责任编辑:张 茜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
家校共育,立德树人,成就孩子美好明天
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家校共育平台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用爱心筑就孩子阳光成长之路
家校共育模式下培养小学生学习自觉性的体验式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