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启发性提示语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2024-01-31刘敏冯长焕

福建中学数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启发性教育学题目

刘敏 冯长焕

1问题提出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解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数学能力的体现.同时,高考既是对学生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其解题能力的考查.但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时,只简单呈现解题过程,有时甚至自己解题,远远达不到使学生学会解题的效果.这就导致很多学生虽然能听懂老师对题目的分析讲解,却无法独立处理一些相对陌生或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启发性提示语角度,结合三个具体题目,例谈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2 启发性提示语的内涵

问题是数学思想的源泉,数学的各种方法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提出来的[1].启发性提示语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启发性提示语.只有那些具有启发作用,通过提示引导学生思考,使数学知识和能力得以生长,数学思维得以发展的问题,才是启发性提示语.

3 启发性提示语的使用原则

3.1 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提示语与一般问题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启发性.通过一系列不提供答案的问题,提示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思考,学会思考.同时,问题的思维难度应存在差异,教师按由易到难或由难到易给出,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受到启发.

3.2 指向性原则

启发性提示语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此目标需落实到每堂课中.在解题教学中,所用启发性提示语都必须指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解题”这一目标.同时,为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效果,这种指向还具有隐蔽性,是思考方向的指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3.3 适切性原则

教师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学生间知识水平与思维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启发性提示语的思维难度需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处在其最近发展区.只有当大部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能明白启发性提示语的含义,从而继续深入思考,启发性提示语才能发挥其启发性作用.

反思 有的题目往往不止一种解法,在用某种方法求解后可借助“还有其他表示方法或求解方法吗?”“有别的相关知识吗?”等启发性提示语,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一题多解.而对于较难的题目,若某种解法无法求解,也可通过上述提示语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他方法.做到既深入思考,又灵活取舍.

5总结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因此,每堂数学课都应该体现这一价值取向.而不管是新授课、习题课或是复习课,解题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利用启发性提示语对学生的解题进行启发,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对发展其思维是必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涂荣豹.数学教学设计原理的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2]陸珺,胡晴颖.论数学解题教学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2):55-60

[3]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4):15–20

[4]罗增儒,罗新兵.作为数学教育任务的数学解题[J].数学教育学报,2005(1):12-15

猜你喜欢

启发性教育学题目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