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4-01-31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红莲湖学校苗志红

家长 2023年29期
关键词:教—学—评圆锥体圆柱体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红莲湖学校 苗志红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得到科学、高效的实施,教师需要对评价标准、内容、过程进行调控,同时制订更加严谨、细致的评价计划和评价方案,加强全过程指导、细节指导,将整个教学打造成一个闭环结构,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结果进行精确把控。因此,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将每个环节关联在一起,改善原有数学课堂零散化、碎片化的教学状况,从而提高授课水平和效率。本文以圆柱体和圆锥为教学案例,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策略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目标和内涵分析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实施个性化教育、分层式教育、全过程教育的核心举措。该项模式对教师的授课、学生的学习以及评价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论述和划分,其大致包含四个步骤。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与学习,实现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三是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经验,四是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再反馈到前期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学习过程的管控层面,进行细微调整。因此,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闭环,其中由教师制订更加完善的学习任务、学习计划,实施一系列精准高效的过程指导。

首先,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根据前期的学情数据库信息,保证目标具备精准性、合理性。其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授课活动应指向大概念教学,围绕一个确切的目标,提供丰富多元的子目标、子概念,带动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探究。再次,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以评价前置为立足点,结合全时段监测,利用信息技术督促学生参与整体探究。最后,再以反思总结为修正,帮助学生实现能力思维的螺旋梯次提升。

总体来说,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突出了教学的过程性、细节性、完整性、连贯性,以课程设计为起始点,以教学评价为立足点,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教学指引,不断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实践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核心要素

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看出,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授课活动是一个完整全面的循环,要想真正意义地打开循环,则应当设定一个确切的目标,不仅要明确教师需要教什么,同时也要指导学生在后续知道自己应该学习什么。目标定位是教学评的主心骨,教师需要设定整体目标,并且对层次化目标进行细分,将目标传递给学生,由师生合力最终达成对应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教学目标也应当贯彻落实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要求,即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容引进差异化的目标,带动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程学习。

例如,在讲解“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根据过往的学情信息设定一个更加精准、合适的教学目标。首先,本章节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几何性质,对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进行学习,同时能够对相关公式进行灵活高效应用。这对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等有着较大考验。后续,在让学生推导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建模思维、数学逻辑思维进行着重培养。因此,在本章节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定以下目标:

1.学习圆柱体和圆柱体的构图逻辑,应用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并且推导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应用数学实验、仿真虚拟系统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几何图形体积或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4.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对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表达公式进行高效研学,探寻其中的底层逻辑和原理,在后续对柱状体的体积公式规律进行正向迁移探究时,将其作为拓展教学目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上目标能够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二)设计教学过程

在完成对前期教学目标的层次划分之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以及授课内容进行深层梳理,参照上述所设定的目标对其中的各项授课活动以及实践授课案例进行梳理整合,为学生提供精准可靠的学习素材,从而带动学生进行深入高效学习。并且,整个教学过程需可控、可评价,具备确切的衡量标准。

针对第1 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简易的数学实验,让学生尝试动手制作圆柱体和圆锥体等相关图形。例如,在制作圆柱体的过程中,优先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借助轮胎等柱状体结构,尝试学习其几何特征。在该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能工巧匠”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数学美工活动,将一个圆柱体完整地拼接出来。

针对第2 个教学目标:推导圆柱体的表面积和几何图形的体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如何推导出表面积公式,让学生回忆在拼接圆柱体时所使用的方法,对圆柱体的上下底面、侧面构图逻辑和原理进行学习。

在该环节,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简单的图形拆分实验,引导学生论证圆柱体侧面的几何图形特征,让学生尝试将一个圆柱体的侧面涂上涂料,尝试将其放在一个水平面上滚动,查看此时圆柱体在地上留下的图形结构特征,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其次,让学生迁移之前学习的长方形和圆形表面积公式,完成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推理梳理。当学生完成上一步学习之后,教师便需要组织仿真虚拟实验,让学生学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其中,常使用到的方法是图形分割、拼接、再重组,将圆柱体进行无限细分,再将其拼接成一个新的图形。此部分教学可迁移之前讲授“圆”时所引进的数学实验:将圆形拆分成扇形,再将扇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之后从三维层面将圆柱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此部分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以知识经验的迁移运用为主,从过往的知识经验中迁移出学习方法,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高效研学。

最后,教师可以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探寻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与圆锥体体积公式之间的差异。比如,让学生参与简单的装沙实验,探寻在同底等高情况下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体积倍数关系。

针对第3 个教学目标:数学计算和应用。当学生完成上述的学习后,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题目,让学生计算不同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公式计算,找到简便计算方法,快速答题解题,提升学生对相关几何图形公式的应用能力。

针对第4 个目标:当学生完成整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需要对授课项目进行拓展。此部分教学内容可通过信息化授课的方式展开教学。由于此部分课程内容是该年段学生非必要掌握的内容,但是针对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进行课外学习。例如,让学生回顾在推导圆柱体体积公式时所使用的方法,尝试以类似的方法论证棱柱体的体积规律和特征,推导出棱柱体底面积和高对体积的影响,尝试利用同样的拼图法、微元法进行概念总结,以此拓展学生知识面。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前期的教学目标,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需求,完善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突出整个教学活动的层次性、适应性。

(三)评价设计

开展精准高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核心内容。教师应按照前期的目标和授课项目,对精准高效的培养指标、评价指标进行设置,将其整理为量化分析评价表,为学生后续进行精准高效的课程学习提供帮助和指引,从而带领学生进行高品质、高效率的学习探究,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教师需要对上述的教学目标进行层次拆分、结构梳理,在教学活动中按照上述所设定的不同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精准高效把控。

1.概念评价。

针对第一个教学目标,即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的几何规律和结构,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将圆柱体的体积结构特征表述出来,以此分析学生在语言描述时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描述圆柱体的结构特征时存在相应的欠缺,论述到“上底和下底均为圆形且大小相等的柱状图形为圆柱体”,其中还存在信息描述不完整的情况,比如忽视了对侧面的描述,同时也未对上底和下底的空间几何位置进行确定。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圆柱体的概念还存在认知欠缺,教师需要给予其精准、高效的指导,如向学生重新解释“上底和下底大小相等、面面相对,两个圆的圆心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2.思维评价。

针对第2 个教学目标,教师在设置评价标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分析。在上述的概念评价环节,学生对圆柱体进行数学描述和评价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准确推导出表面积公式,因此针对表面积教学评价不做详细论述。而针对其在推导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测评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并掌握微元法的概念,即将图形进行拆分、拼接,再重组成新的图形。针对理解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评估其存在的知识盲区,如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体积关系。此时,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设置层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温习已学的知识理论,让学生重新回顾在推导圆表面积公式时所使用的图形拆分法,同时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学习。再如部分学生对实验过程还存在较大认知欠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圆柱体在划分之后能够被拼接成一个长方体,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划分次数所拼接成的图形结构特征,比如将圆柱体划分20 次、50 次、100 次,向学生展示拼接成的图形轮廓形状,从而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微分思想。

3.应用评价。

针对第3 个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应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环节需要对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效率进行评测。部分学生在使用公式的过程中通常会陷入相应的认知误区,如机械性地记忆、背诵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πr2h)。该公式是小学几何教学过程中最复杂的公式之一,学生单独依靠记忆背诵还很难对公式进行灵活使用。部分学生在解题、答题过程中出现公式记忆混淆或答题错误的情况,究其原因是没有牢牢记住公式。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以及答题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策略,投入更多时间向学生深入细致地拆分、整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向学生细致深入解释其中的公式原理和内涵,比如,让学生将πr2看作一部分,将h 看作另外一部分(底面积×高),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总之,教师在教学评价环节需要根据前期所设定的目标和方向,对评价事项、评价重点进行管控,同时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微调整,将评价信息反馈到过程指导层面,带领学生进行细节性学习。教学评价也应当与教学过程设计紧密贴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研学方向等进行调控,不断完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的注意事项

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包含三大核心指标,即教学目标、学习过程、评价过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环节只是简单对三个目标进行梳理划分,没有做到高效关联与整合,未将评价结果反馈到上述目标设定层面。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为固执的思维,一味地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开展授课活动,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过程进行细微调整。还部分教师在设立课程整体学习目标层面未做到灵活变通,以至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率受到影响。

另外,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下,对授课方法、机制、程序的调控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引进新方法、新策略,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开发、完善的教学生态结构,从而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并且,教师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媒体等,将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信息进行记录、收集、整理,评估学生在本模块学习中的能力成长状况,从而为后续在类似单元、类似知识板块教学过程中设立精准的教学目标提供指导和帮助。

总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的评价结果不仅可以反馈到本轮循环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层面,还可以反馈到后续其他单元的教学工作中,甚至可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提升小学教学的精准教育、个性化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要得到更加全面、高效的构建和落实,教师需要对评价内容、评价过程进行合理设置,同时依托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授课举措,带领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更加全面、高效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效。

猜你喜欢

教—学—评圆锥体圆柱体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一种新型夹具设计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