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实践策略
2024-01-31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马光胜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 马光胜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开展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使每名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许多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他们往往采用简单直接的基础理论,固守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的发展。许多教师认为详细讲解课程知识点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但他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因对学情的认识不足而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突出
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未能实现师生角色的互换。在课堂上,教师仍然以一言堂的方式教学,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板书讲解,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对数学课程产生厌倦。
(三)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数学作为一门相对复杂和抽象的学科,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学生很容易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一些教师过于强调题海训练,给学生大量的作业,但学生只是完成任务,并未真正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及意义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是基于学情分析,针对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素养的差异采取不同措施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研究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每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实现差异化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深度和教学广度,进行集中讲解、分类训练。教师在讲解时会从最低点起步,开展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有序开展集中讲解与分类讲解;在课堂练习时,教师会设计分层练习、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员得到进步。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1.符合学情需要。
分层教学符合目前的教学要求,也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有差异的实际学情。然而,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影响了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至关重要。
2.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倡导实施分层教学,这是为了适应当前核心素养理念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及时反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知识技能掌握理念的转变、教材观的转变、评价机制的转变等。
3.符合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需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力避免简单地采用统一的教学理念。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如,学习能力差异、性格差异、基础知识掌握差异、学习品质差异等。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形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学习环境、教育条件和社会因素等。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落实策略
(一)学情分析策略
1.学情分析内容。
(1)学生的认知水平诊断
一是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数学概念、命题等)多是建立在学生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之上的,是对已有知识点进行延伸、提升的结果。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情况决定了分层教学设计的内容。例如,若了解到80%的学生对相关旧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师在设计分层教学时就要重点设计复习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二是分析学生相关经验积累情况。学习过程和方法是新课程数学教学重要目标之一,教师要着力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经验做法。三是分析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以此决定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分层以及作业分层等。例如,若班级内90%以上的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想和方法比较熟悉,教师可以设计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针对比较熟悉问题解决思路、方法的同学,教师可以设计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的问题。四是分析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相关的数学能力和非数学能力,如推理能力、运算能力等数学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非数学能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分层教学设计中学习方式的选择。
(2)学生的非认知水平
学生的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性格、学习积极性三个因素。教师在学情分析时,要考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未知的求知欲、对事物的好奇心等,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为分层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方法。
(1)资料分析法
教师分析学生作业、测试题、课堂笔记等资料,从中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等,明确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分层教学设计的分类和活动组织类型。
(2)观察分析法
教师要在课上和课下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在课堂上,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讲情况,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学生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对问题的反应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在课下,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讨论、作业完成、数学实践活动参与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体现。
(3)谈话交流法
在了解学情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谈是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对话,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的学习状态,还可以加强师生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这种方法还可以更真实、直接地反映学生的状况。
(4)经验分析法
通过总结教学经验,教师能够了解处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尽管过去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由于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教师不能完全依赖经验进行教学。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教师还应结合其他方法和途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3.根据学情实效动态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分析,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6 人,每组分五层,根据能力、情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分层。教师要争取家长、学生的理解与支持,耐心做好心理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组内学生的分层为动态的,要及时结合学生日常学习、测试成绩等进行层级调整,不要把分层当作学生的标签,应把分层当作学生成长的动力。
(二)教学分层设计策略
1.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为学生客观制定学习目标。对于优秀生而言,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在基础训练时他们的能力得不到提升。对后进生而言,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基础性知识巩固为主,弥补后进生的学习短板。
例如,在“整式乘法”教学时,针对基础好、逻辑思维高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例题,如单项式乘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等,巩固学生的基础。同时,让他们当小老师批阅小组内其他层次的练习作业题,指出解题中的失误、分校错误的原因,给他们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与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相关的习题,让他们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分层设计。
对优秀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学内容设计要多样化,根据课题进度和学生表现及时增加教学内容。对于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学内容要更加“接地气”,以巩固基础为主要内容。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时,教师要结合已学“正比例函数”的相关内容设计测试题,通过随堂练习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针对“反比例函数”概念一知半解的学生,教师要以教材例题为主,结合数形,设计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习题。针对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理解。
3.实践活动分层设计。
实践活动分层是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方法的主要环节,分层实践活动是落实目标和教学内容分层的主要途径,可以避免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教师要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活动内容,确保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设计“变量关系分析”实践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分析不同图形变化时因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规律,使其掌握两种变量的相关知识点,体会关系式对两种变量关系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数学基础掌握牢固的学生,教师设计“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基于图形分析中的变量关系,观察自变量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规律,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探索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教师还应带领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探究“用关系式表示变量间关系”的具体方法,避免两极分化,提高课堂教学质效。
4.数学作业分层心计。
分层作业设计是“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教师应立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例如,在布置“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第一层作业是基础性作业,即什么是消元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请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消元思想理论?比一比,完成课后例题,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第二层作业是发展性作业,即用消元法解下面的方程式,说一说消元法的优点是什么?(4x-2y=7x+3-y=0)。第三层作业是综合性作业,即请用两种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x+3y=7,4x-y=3)。这样的作业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分层教学组织策略
1.构建分层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指导下,分层教学与合作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兼顾学生的知识、能力、情绪等差异,对他们进行分层,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采用“出示目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展示→巩固提升”的分层合作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出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区别,让不同层次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根据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则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教材、动手计算等方式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明确自己的疑惑和问题。第三,组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自己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针对暂时解答不了的,进行合作探究解决或寻求教师的帮助。第四,小组讨论展示,班级内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重点、难点进行再强调、再练习,明确解题的思路、方法。
2.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多线性开展,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实践目标等,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复杂,仅仅运用黑板等教学设备不能很好地呈现不同目标,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提高课堂的容量和质量。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视频、图片、动画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相交和平行线”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用动画的方式呈现相交和平行的状态,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数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直观能力和想象力。
3.做好反馈评价。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根据分层学习目标、实践目标等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每个层级的学生都可以被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对他们的努力和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于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当更加注重其思维过程的正确性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对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应当更加注重解题思路的开阔和数学方法的运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对于后进生,学习态度和进步情况是评价的重点,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应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和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做好学生分层和教学分层,助力全体学生实现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