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笺纸与制笺工艺研究

2024-01-29高可心

国画家 2023年6期
关键词:笺纸木版文人

高可心

古代书写绘图常用布帛,还有一种叫“幡纸”,名字虽然带有一个“纸”字,但它其实是一种绢帛。现代考古证明,在西汉早期中国已有了纸,东汉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碎料,制作出成本更低廉的纸。此后,人们对纸的需求越发高涨,造纸的工艺也逐渐普及,纸的适用范围变得广泛,人们根据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加工技艺、不同的文化用途,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纸,笺纸便属其中一类较为华贵精美的纸。

历史不断推演,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国人书写的载体在不断地淘汰更新,从竹简、绢帛……直到现代社会的“无纸化”趋势,可以确定的是,虽然笺纸总有一天会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以纸张作为主要书写媒介的时代,笺纸具有独特的文化用途,深得文人雅士青睐,所以笺纸的文化外延也较为广泛。明清时期,中国的雕版印刷技术已然成熟,以文人为主导的诗文、绘画与书法领域也经历过繁荣的高潮,出现诗文题画的现象,这种现象所展现的是文化高度成熟之后产生的渗透溢出效应,影响范围遍及当时社会的各项文艺事业。笺纸产生于特定的文化阶层,所以谈到笺纸的发展,不能脱离的是书写礼仪与文人情怀,除此之外的影响因素,则是印刷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木版水印技艺的成熟,对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明清文人对笺纸艺术价值方面的创造,也促使木版水印技艺由简易发展到复杂,并与笺纸文化相互渗透,促成了这两项文化传统的共同发展。笺纸不同于其他纸,可以说笺纸是中国绘画传统与造纸术、印刷术融合而成的佳作,凝聚着画笺人和制笺人的创意与巧思。

一、笺纸的概念及类目

古人书写用竹,笺的本意,指的就是狭小的竹片,通常被称作“竹简”,也叫“竹笺”。后来产生了纸,纸虽然代替了竹,但也承袭了笺的名称,叫做“笺纸”。广义地说,凡是作书写绘画用途的加工纸,都可叫做笺纸;而狭义地说,笺纸是以雕版印刷技术制作而成,上绘各式花纹图案或绘画,专供文人题咏写诗的小幅纸张。关于笺纸的研究,常有学者将诗笺、信笺、玉版笺、蜡笺、染色笺、角花笺等笺纸种类,混杂一谈。虽然它们确实是不同类型的笺纸,但区分原则并不统一。如依照功能用途区分,笺纸分为用来写诗的诗笺、写信的信笺和用来绘画的画笺;依照纸的材质区分,又可以分为用玉版纸做成的玉版笺和涂蜡的纸做成的蜡笺等;依照装饰和题材划分则分为染色笺和角花笺等。本研究的所属范围为后者,即依照装饰和题材划分笺纸的种类。各种笺纸的印制样式,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界栏笺、染色笺、花笺、画笺和诗画笺。

乾嘉时期的苏杭和嘉兴地区经济发达,经过了明末印刷和出版行业的高度发展,行业竞争加剧,文化交流与传播更加广泛。人们对笺纸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笺纸蕴含的审美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使人在书写的同时也能沉浸在绘画与诗歌的感受之中。诗画笺在乾嘉时期已经普遍流行被全面推广,在此之前的《十竹斋笺谱》和《萝轩变古笺谱》中也出现过几幅以诗文配以绘画的笺纸样式,但数量极少,这与明末以后出现的文人画主导画坛风气的现象有关。清代之前,像宋制的《梅花喜神谱》这样全书均以诗文配图的著作绝少。

二、笺纸的应用价值

笺纸实际应用价值就是题咏或写书信,依照用途来区分,用以书写信札的称作“信笺”;用以题诗吟咏的称“诗笺”,尺幅通常也较小;另有“画笺”(专指用于绘画的笺纸,与前文“画笺”所指不同),用于绘画,尺幅不一。

信笺是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的常用通讯载体,但现代通信设备的普及、通讯成本的下降以及人们物质欲望膨胀所催生出的追求快节奏高效能的生活方式,成为推动通讯方式改变的主要原因。用纸书写已不是大部分人的习惯,信笺的使用频率变得很低,而且现代人已无诗词雅兴,诗笺也渐渐地远离人们的生活。虽然现代人已不常用笺纸,对它的功能和用途也逐渐淡忘,但是笺纸在其他领域仍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在雕版印刷领域,现存可考的古代笺纸,为探究中国雕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追溯木版水印技艺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在《萝轩变古笺谱》被发现之前,《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二谱同为1644年编印出版)被人们看作是最早采用木版水印技艺印制的作品,直到1962年《萝轩变古笺谱》(1626年)被发掘,这部上下两册仅有94页的笺纸古谱,将木版水印技艺目前可考的最早时间又向前推进了19年。虽然《萝轩变古笺谱》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笺纸汇编作品集,但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它的作者吴发祥与胡正言、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言作者)同属金陵文化圈内,《萝轩变古笺谱》中并未提及是否使用拱花技艺,但李克恭在《十竹斋笺谱》的序言中有意提到“拱花”一词,并说明在此之前市面上已经流通着许多胡正言制作的笺纸样式,不过未能将其一一汇编成谱。[1]由此可见,在对拱花技艺的源流考辨中,笺谱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研究线索。

在画学领域,现存古代笺纸绘画、印信和诗文也可作为目前艺术研究的主体,为艺术文献作补充与参照。实际上笺纸本身是一种文献载体,笺纸上留存文字、图像都是艺术文献研究中的重要资料。文人寄情的片纸闲墨,往往蕴其艺术思想、对画学理论的探讨和一些作画方法,这些都能成为阐释其画学思想的依托。画笺上可留下款识,名人的小品画通常被印制成笺纸,这些小品曾经不受学界重视,而有的书画家在为制笺所作的画上留下的落款或钤印是他在其他书画题跋时很少使用的,这些被笺纸保留下来的款识、题记具有可供研究的文献价值,在完善艺术研究基本要务的同时,也为书画辨伪提供了辅助依据。

三、笺纸的文化蕴含

笺纸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从工匠气到文人气。早时制笺的人通常都是手工艺人,后来笺纸的设计和样式成为思想追求和文艺品位的直接体现,文人、权贵和一些有才情的女子也逐渐参与到笺纸的设计与制作中来,如怡亲王弘晓和女诗人薛涛。大批具有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人加入制笺行列,笺类样式变多,制作工艺技术提高,再加上明末清初文艺复古风尚的推动,文人活动更加活跃,诗文书画成为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笺纸自然成为文人书桌案头上不可缺少的雅趣清供。在物质文化方面,从纸本选材到染色印制,笺纸能够代表的是中国传统工艺智慧结晶,从精神文化方面,笺纸上可包含诗书画印,是文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它的文化蕴含尤其丰富。笺纸体现的是中国文人士夫阶层的精神意趣,它在情感寄托上表现了极大的张力和潜能。[2]

在社交文化方面,文人之间常有相互赠笺的行为。此时,笺纸的实际功能被隐去,它的审美价值和作为社交礼物的文化价值突显。自薛涛制深红小笺赠诗友开始,笺以其雅形诚心,在文人之间被互相酬赠,以此方式来构建社交关系。品诗文,赏书画,这些活动都是文人陶冶情操、慰藉精神的方式,笺纸恰巧将这些因素全部涵盖,使文人写书信的同时也能沉浸在诗文书画造就的妙境当中,而收到书信的友人亦可同他们共赏共鸣。文人相聚,诗词往来,以笺传情,因笺相乐,在书信为主要通信工具的时代,笺纸蕴藉着文人之间相互珍视的重要情感,成为文人之间增进感情、交流文化、融汇思想的重要媒介。

个人或机构也可订制专供自己使用的笺纸,称作订制笺。文人权贵也乐于订制笺样,落款自己的斋号或别号;机构使用订制笺用以区别坊间通货。总之,订制笺能够起到彰显身份和体现品位的作用。

同仁堂乐家用拱花博古笺,甘井胡同樊家的古玉版笺均为订制专用。[3]前文提到怡王府角花笺则专为怡王府所用,后来怡亲王势力渐衰,怡王府角花笺才流入民间,仿制者络绎不绝,也常有笺冒称出自怡王府,足见订制笺的精贵。赵孟开启文人订制笺的先河,他自制八行粉笺,落款子昂,笺上还画有陶渊明小像。[4]戏剧家李渔在《闲情偶寄》提到过:“已经制就者,有韵事笺八种,织锦笺十种。”

晚清朴学大师俞樾《曲园墨戏》中收录他个人所作的墨戏图,他选取其中图式订制成笺,专供自己使用,他与王同和唐树森等人的书信往来时都曾使用过这种订制的墨戏笺。还有金石学家陈介祺古色斑斓的彝器笺和徐琪集中收录苏轼和黄庭坚文集当中的“喜”字,订制的喜字笺。文人权贵订制笺自诞生以来便兴头不减,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袁克文曾订制寒云笺和寒匏笺。除去以上私人订制专为己用的订制笺,还有一种专为特定的人或事而制的笺纸,例如王一亭曾为1931年全国大水灾订制赈灾笺,他还曾专制一套单色玉版笺,上绘寿桃图案,并印制三种色彩,共三张,为老妇人“朱老伯母慕太夫人”贺寿。[5]

四、制笺工艺概说

制笺工艺,主要采取的是雕版印刷技术,其中包含木版水印、拱花和砑花。木版水印,这项属于雕版印刷术之一的技艺,在过去一般叫做“饾版”,但这并不是它唯一的名字,在历史上由于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等原因,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统一,有些地区也叫“梨枣”“套版”。而“木版水印”一词,原本不载于古籍。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辞海》中,还没有出现这一词条,后来在70年代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80年代出版的《新华词典》中都已收录了“木版水印”这一词条。[6]

1950年,荣宝斋的消亡意味着拥有一千多年历史传统的木版水印艺术的覆灭。为了抢救这项民族文化遗产,国家给荣宝斋增派干部并拨款,使得荣宝斋保留下来,渐渐恢复生气。之后,为了统一这项技艺的名称,划分它与其他各类印刷术的不同,荣宝斋根据生产过程和用料特点来为这项技艺定名为“木版水印”。

拱花与砑花常被混为一谈,将砑花笺认作拱花笺,实际上拱花与砑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前文已提到“拱花”一词最早出现于《十竹斋笺谱》,《清异录》中的“砑光小本”诞生于唐末五代时期,该条目是关于砑花技艺最早的文献记载。砑花、拱花的出现之间可能存在着一段较长的时间差,不能肯定这段时期内拱花技术不存在,这段时期很可能是拱花技术由小众到广泛,并且技术发展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

砑花与拱花的操作方法相同,都是用凸凹两版嵌合,选用纸张柔韧度较强的素笺或色笺,铺开毡垫以防纸张破损,用光滑的卵石在图案上碾压,使纸面产生纹路,碾压过程中可以只拱(砑)图案,也可采用水印和拱(砑)并用的操作方式。虽然拱花和砑花操作手法相同,但印制出来的效果存在区别,虽然都是采用碾压式的手法,但拱花制作出来的纹路凸出在纸面上,而砑花出来的纹路是凹于纸面下。拱花分为白拱和色拱,白拱通常用来表现无色或白色的物象,素纸上用白拱纹饰具有素雅的美感,这也是文人偏爱的款式,如《十竹斋笺谱》中的白拱草虫笺纸等;色拱通常在印制颜色单一且印色面积较大的纹饰时使用。砑花同样也分白砑和色砑,姚所制的砑光小本提到“妙处”在用胶,调制墨色才需要用胶,由此可知他的砑光小本采取便是色砑技术。

五、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趋向

每个历史时期都会对旧事物提出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反而促使其自身发生变革。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手工技艺都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反观却发现,如今先进的现代科技已经融入日常的生活,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存方式,物质欲望的膨胀并没有改善精神财富的发展条件。当下许多学者仍然十分关注如何将现代的先进科技与传统技艺相结合,使传统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学者刘振等人在发展木版水印技艺上做出进一步探索,他们采用将现代数字技术与传统技艺应用相融合的新方式。首先,基于颜色特征的图像分色方法,利用Lab颜色特征完成图像颜色的聚类分割,如此便能够划分出不同颜色的版;其次,将每块色版图像的边缘轮廓化,将得到的轮廓线转换成矢量图,然后采用激光雕刻技术雕刻;最后,运用计算机配色系统进行调色,将每块版的颜色调配妥当,之后进行印刷。[7]

学者刘振等人在《数字化背景下“饾版·拱花”非遗印刷技艺的应用再生研究》中提出未来计算机配色会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传承木版水印发挥更大的作用,他们也将色彩学、数字图像处理、先进制造等现代科技融合到木版水印技艺之中。[8]而笔者认为,木版水印的成品往往是勾描、刻版和印刷每道工序、每位师傅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而印制上色的过程就如同在版上绘画,不过是将绘画的媒介由纸或绢转移到木板上,在制作成品的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充分体现着民间美术的手工文化特性。

过去手工技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先进的现代科技融入日常的生活后,人的价值判断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缺乏建设现代工业的外汇,外贸和内需都比较依赖于手工业和手工艺。80年代时这种形势发生转变,由于缺少外贸订单,手工业和手工艺所受管护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解除,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当时大众价值判断中,手工艺是土气和落后的代表,人们追求崇尚的是工业产品以及体现其形态特征的现代感。[9]

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现代化的推进,人们逐渐发现现代工业技术文明的冷漠无法满足其生活富足后的精神需求,于是手工技艺又逐步回到人们的视野,只是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转向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甚至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人们可以从手工艺品中品味到文化的亲和与自然,用以弥补工业生产方式当中缺失的感性与自由,重新审视传统手工技艺的价值是民间美术发展道路上不能绕开的关键环节。

注释

[1]方晓阳、樊嘉禄,《拱花发明人考辨》,《东南文化》,2001年第7期。

[2]邵璐婷,《笺的审美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13页。

[3]王宗光,《木版水印》,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第6页。

[4]梁颖,《说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51页。

[5]莫纬纬,《中国近现代笺纸研究(1898-1958)——以文人彩印花笺为主》,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8-39页。

[6]侯恺、米景扬,编撰《木版水印》序言,参见王宗光《木版水印》,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

[7][8]刘振、葛惊寰、高倩倩、景凯跃,《数字化背景下“饾版·拱花”非遗印刷技艺的应用再生研究》,《包装工程》,2019年第23期。

[9]吕品田、缑梦媛,《当手工成为休闲:现代生活的意义追问与补益途径——吕品田访谈》,《美术观察》,201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笺纸木版文人
跟着总书记看桃花坞木版年画
鲁迅对笺纸情有独钟
文人与酒
文人吃蛙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用手撕出来的建筑模型
宋代文人爱睡觉
略施粉黛
文人与石
明代笺纸中的博古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