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力度·温度

2024-01-28林玉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合作探究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

林玉华

【摘要】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要重视教学实践的开展。文中试图立足于五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实践观念,通过深度挖掘的学习导向、合作探究的力度实践、温情教育的渗透实践等三方面,论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有效之策,以更好地使道德与法治深入人心,起到铸魂培根、立德树人的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深度学习  合作探究  温情教育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28-03

自《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转向了课堂教学实践、课外教学实践及课后实践活动等三大层面,这是由新课标确立的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五大素养所决定的。在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已经从课堂教学转向了“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一体化教学,教学实践成为了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的最主要阵地。为此,笔者结合学生具体学情,从走向深度学习、走向合作探究、走向温情教育等三方面,论述新课标下围绕着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开展教学实践的探索。

一、深度:走向深度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其关键在于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在于,将积累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移到新的情境中,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看,走向深度学习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的必然选择。但必须注意的是,这里的深度学习并不是无条件的延伸,而是能立足于现实教学内容、合乎学生成长学习要求的拓展。如七年级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的整课学习中,其拓展或延伸的点就在于生命的意义,即从有限的生命长度里,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的同时,更要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何方。这种教学实践的发展,决不仅仅是一个所谓的生命长度的科学问题,而是一个关于生命质量的人文思考。政治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非常熟悉,而且还必然结合学习内容和七年级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拓展,以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用了一个故事进行拓展延伸,故事及问题如下:

相传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高寿的老农。这个老农得知老子的身份后,就笑着对老子说:“我的一生都很平庸,既没什么追求,又不执着于什么,但我现在还活着。和我同龄的人当中有的人当了大官,有的人赚了很多钱,也有的人生了很多子孙后代,但这些人现在都死了,什么也没有了。相比他们,我觉得我是最好的结局,到现在还活着。”老子听完之后,从路边捡起了一块石头和一块砖头,让老农选择。老农果断选了砖头。老子问他原因,老农说:“虽然砖头会碎或烂,没有石头坚固,但砖头有用。”老子笑着不语,继续骑着青牛出了函谷关。

1.石頭和砖头比较,何者的生命更长?

2.与人的生命长度相比,生命质量是否更重要?

3.你如何看待生命质量?

4.日常生活中,你如何做到敬畏生命?

这样的故事,重点并不在故事上,而是希望通过故事的讲解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敬畏生命就更要尊重生命,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无论是故事还是问题,笔者都没有给出所谓标准的答案,而是通过互动参与多维对话,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去得出更符合自己心目中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健康人格素养。

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不要局限在形式上,而是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手段和生活化的情境材料,将学生聚焦基于教材可以延伸、拓展的方向,并引导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逐步走向深度学习,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心”的效果[1]。政治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要做到:(1)教学设计上应针对初中学生青春期的特点,合理设计深度学习的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可以整合可以重组,重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更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拓展,将学习内容与深度学习联系起来,形成既开阔视野又促进学习的良性学习局面。(2)政治教师实施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多参与进行交互式的多维对话,做到适时引导答疑,适时赞扬,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力度:走向合作探究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还要注重合作探究学习的走向。一方面,从新课标层面来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方向,不注重合作探究学习,就不可能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路。另一方面,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的力度来看,没有冲击力、爆发力的洗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也会各行其事,谁也不能说服谁,反而损害了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2]。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合作探究学习也是学生学做一体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生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首先,笔者立足于现实情况,提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青春的情绪分别有哪些?结果学生们列出的情绪种类比课本学习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其次,在情绪管理方面,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不仅各自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且还会虚心向同学学习,并通过合作探究形成自我情绪管理的方案。最后,笔者要求每个小组以小结的形式,给出一份情绪管理的建议,甚至可以针对某个同学给出具体的建议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小组的小结可谓是火花四射,冲击力非常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班长的情绪管理方案,被很多学生所津津乐道,学生们从服务意识、人文管理、领导力等,把班长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加以无死角分析,从而给班长更多的合理化建议,促进班长的进步与发展。

在这一合作探究教学实践的学习中,笔者认为有三个地方值得注意:

(一)从生活化入手,以学生现实生活情境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也是最好的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使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践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难题,而且还会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一框《家的意味》这一课,利用云课堂APP在线联系某位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留守儿童)与家长在线通话,创设生活情境,并让学生在两分钟之内说出自己最想对家长说的话,而其他同学则可以成为对方的家长,通过合作学生互相对话进一步感受家长以及其他家庭成员对整个家的无私奉献,体验家人之间的亲情温暖和爱,以此不断提高学生对家的意义的理解,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将差异性缩小的同时,也会得到一个提炼,形成一个追求本质化的过程。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追本溯源,发现问题的关键。

(二)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的目标

相比较政治教师的一言堂,把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方式都交给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理论上确立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事实上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形成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局面。学生们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分析问题,不仅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而且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如道德修养、法治意识等,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渗透与加强,从而从客观上体现出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个体对象为代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既是为了让学生有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同时也是提醒学生,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晒在阳光下的个体对象,要善于运用相应的语言、对策,提出有见地、有帮助的解决方案,才能增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

(三)以学生为本的学习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从现实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既不受到家庭的重视,也不受学生的欢迎。到了初中阶段,甚至有学生认为这门课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门“洗脑”课。但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学生既可以在合作探究中按自己喜欢的方向来探究,但同时又不会偏离学习内容的方向。有学生在情绪的表现中,不仅将显性的特征挖掘出来,而且还能延伸到隐性的特征进行探究,深化了学习内容的同时,也让其他学生看到在合作探究的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深入拓展。这为后续的解决方案打下很好的基础条件。

就道德与法治课合作探究的教学实践看,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的同时,学生的成就感、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创造力、爆发力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进而使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效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使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增强了力度。

三、温度:走向温情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活动

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的精神来理解,“培根铸魂,启德润心”是思政课程最高的价值追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要真正体现这一价值追求,不仅要加强深度与力度,更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真善美的追求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也是温情教育实施的重要路径。

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同理心,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培养学生的温度感。实践活动是承载学生多元价值选择的重要方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往往在实践活动中能得到进一步体现。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三课《参与民主生活》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通过提前准备的相關方案,向社区、街道认真咨询了相关的民生问题,并提出了很多比较“接地气”的问题。虽然这一实践活动并没有解决问题,但却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民主参与的信心。这样一来,学生既能理解基层街道、社区工作的难处,并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努力为社会和谐幸福做出微小的贡献,又能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心胸,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同理心,让社会多了更多温度与温情。

2.把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与志愿活动联系起来,实践温情教育。针对部分初中学生不太遵守交通规则的现状,笔者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组织了若干次的课后社会志愿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交通秩序的维护实践过程中。在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中,各种险象频生的实践,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更懂得了志愿者劝说行人的价值所在。通过这样的实践之后,主观上培养了学生强烈的法治意识,使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得到了极大的培养,客观上还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开始对公民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而与此同时,在劝说行人的过程中,学会用有温度的话语来进行实践,也在自我践行温情教育,使实践活动更能体现出柔性管理的追求,也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3.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价值自觉,提升实践活动的温度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契合过程,也是一个“做中学、用中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行为的外化,将自我的价值选择融入其中,并体现出符合公众规范的自觉性。如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为我们护航》实践活动中,笔者通过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校园内设摊宣传,不仅将守法的重要性、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内容融入其中,而且还积极宣传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特别是针对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宣传,教会学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使自己免受校园暴力的侵扰。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守法用法的价值自觉会进一步得到增强和觉醒,整个实践活动也会让学生感受到温度感,具有很强的价值引领作用[3]。

让道德与法治课有温度,不仅仅是让课堂教学变得和谐、温暖,而且更应该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温情教育的回归,把心平气和的从容与打动人心的温度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切实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温度的意义与作用,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具有很强的温度感,从而发挥其“培根铸魂,启德润心”的作用。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与探究中,既要立足于现实生活中深入去拓展挖掘教材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朝着深度学习的方向努力;又要在合作探究中保持一定的力度,引导学生在思想风暴的洗礼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开展温情教育,让道德与法治课无形中的温度感弥漫社会,才能促进和谐美丽社会生活的建设,让道德与法治课如春风暖入于心。

参考文献:

[1]王普.思政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理念三维透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900(12):106-107.

[2]袁小梅,刘奕.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494(3):24-27.

[3]杨志敏,刘粉莉.初中道德与法治价值引领的课堂实践[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493(2):25-28.

猜你喜欢

合作探究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政治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初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