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2024-01-28王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爱国情怀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王婷婷

【摘要】在小学教育实践中,语文学科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为其发展提供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标,可以优化和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协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交往情境,丰富语文表达;科学给予问题启发,提高思维认知;引导审美鉴赏,主动进行读后续写;推动文化传承,培养爱国情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交往情境  思维认知  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76-03

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容量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高段的知识考查取向及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也会随之更加丰富。五六年级正处在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对语文课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适时更新思想理念,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推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能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综合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核心素养指的是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持续积累语文知识,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学习方法、行为习惯、思维认知与人文素养等内容。语文是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学科,既是核心素养的衍生品,又是核心素养的延伸品[1]。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教科书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利用书本知识来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积累。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丰富自身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断地接受优秀文化熏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语文是一门从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学问,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实际生活服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推进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语文教育最真实、最有效的表现。自新课改以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学精神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摒弃过去那种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理解语文学科,感受语文课本给我们带来的丰富知识和人文情怀,提高语文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二)优化和丰富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载体,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媒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语文教材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可能涵盖全部的学习材料。所以,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除了要以教科书作为基础,还要再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源,探索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感受语文的人文价值,从而达到获得知识,提高语文水平的目的。

(三)协助学生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培养核心素养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是一门启蒙课程,它要在掌握基本文字和语言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和拓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相结合,要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认知系统,在各种情境下能进行灵活应对,从而达到有效的语文学习效果[2]。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

(一)积极构建交往情境,丰富学生语文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背诵,而忽略了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这一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只能够在书面上使用语文文字,而不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和日常交往之中,这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非常不利,并且会让他们在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时候,产生抵触或畏惧等负面心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时刻秉持核心素养的观念,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文字的学习及应用能力,以使他们能自如地运用语文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出生动的语文表达交往情景,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表达,并通过语言文字的形式对他们的内心想法进行准确地描述,从而促进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适应人际交往与未来的学习。

在学习《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时,教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展示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如“明媚”“沉郁”“缥缈”等,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来,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查工具书来理解并读懂这些词语,以此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有效的交往情境。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和进行小组讨论,来引导他们自学生字词,“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沉郁”是低沉郁闷的意思,学生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词语的意思和应用进行拓展。比如,“明媚”是鲜明可爱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景物,文章中是为了突出当天的天气十分美好,也突出小男孩很想出去玩。学生们在对词语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德育相结合,与小学生目前的身心发展特点相结合,通过对妈妈忙碌细节的描写及“我”的心情变化,引发学生们讨论“小男孩的母亲是不是故意不带他出去玩啊?”使文章的主旨再一次升华,学生们也就更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为母亲着想。这样积极建构交往情境的方式可以为小学生提供语文表达的机会,并能实现对学生语文建构能力与应用能力的科学培养,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给予问题启发,提高思维认知

小学语文是帮助学生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其思维能力的增强,促进学生吸取知识,学以致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给他们创造解答问题的机会,加强其对知识点和文本含义的认识与理解[4]。首先,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提问的环节,要能根据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让他们对接下来的内容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掌握程度,从而逐步发展出更为个性化的认识和思考方式。另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在任务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对多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对文章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哦!”这个环节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还能用看似随意的话题引发他们的辩论,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中,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内容探讨,“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及理由是什么呢?”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在阅读时变得更加细心,并对他们进行理解能力和信息抽取能力的联合训练,激发其独立思考。紧接着,“那大家认为这两个小儿谁说得对呢?”通过提问,可以积极构建交往情境。在学生们的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视角和对问题的看法,学生之间还可交换意见,这种方式能够拓宽他们的思路,提升思维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语文表达能力,激发其自主学习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呢?”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要像那两个孩子一样勇敢地探究不知道的一切,更要像孔子一样脚踏实地,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由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塑造优秀的品格。

(三)引导学生审美鉴赏,主动探索读后续写

审美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小学生核心素养价值观构建的一个必要环节。引导小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辨别好的及坏的事物,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5]。因此,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小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诗歌等,让他们欣赏作品中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意识,寻找课文中的美并适时开展“读后续写”的教学活动,主动模仿这种“美”,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写出有个性、有美感的句子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直观地观看文章所呈现的画面,感受作者表现的情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要恰当地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其学习能力相匹配,从而让他们对所学文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有意识地让小学生们学习用笔记的方式来记录文中的好词好句,然后在写作中适当地引用这些好词,并学会模仿好句子。

在引领学生学习《我喜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冬日的太阳”“春风中窄窄的山径”“秋风里摇曳的芒草”等场景展现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艺术氛围,让他们通过听、看的方式感受和体验四季的变化和美。学生对课文内容先有了一定的认知,然后再将这些场景以多媒体视频呈现,就会让他们对课文的美感有更好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赏析,从而感受作者描写时的心境,体会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写诗、写故事,让他们表达内心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以“四季景物”的记忆为基础,通过读后续写的方式对其中的好词语和好句子进行仿写。组织分享自己喜欢的季节,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从彼此的经验和感受中相互启发,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品读和鉴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与创造力,在审美教育中实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爱国情怀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汉字和阅读,还包括情感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及人物思想的表达、人文观念的引导。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它们是我们国家数千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并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到教学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引领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6]。在课本中所含有的文化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语文知识进行扩展,通过直观的视频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祖国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并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情,引导学生体验与领悟,从而培养出更强的意志品质和爱国情怀。

在学习《唱脸谱》这首歌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京剧脸谱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脸谱”知识的讲解,融入京剧的发展史、分类等,让学生对我国的这一文化精粹形成更加完整的认识,并产生学习的渴望。教师还可利用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将京剧、秧歌、黄梅戏等各种不同的文化渗透到学生生活中,结合其特色的服饰、唱腔,让小学生在视频与图片的辅助下,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丰富性。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展示一些来自异国的传统艺术,如芭蕾、拉丁舞、音乐剧等。引导学生共享自己喜爱的艺术类型,促进其思维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涵盖语文学科的一些关键技能。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性,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有趣的、多样化的课堂情境,开展个性化教学和合作学习,使语文课堂更好地发挥出教学活动的指导功能,并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參考文献:

[1]卢明.高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五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4):96-98.

[2]吴永军.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理性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10):13-18.

[3]谭琳,徐洪玉.课堂创生: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蓬勃生长[J].教育科学论坛,2023(7):69-71.

[4]马继侠.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思考[J].天津教育,2022(34):174-176.

[5]全柳芳.以美立人:语文学习审美体验深化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2(32):44-46.

[6]郑丽婷.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苑教育,2022(26):69-71.

猜你喜欢

爱国情怀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