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2024-01-24耿秋濛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摘 要: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有着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风俗文化特殊等特点,其发展具有特殊性。文章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为例,介绍当地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发展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多重职能,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乡村振兴;凉山彝族自治州

中图分类号:G25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136(2023)06-0037-06

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Libraries in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Case Study of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GENG Qiumeng

Abstract:The grass-roots libraries in minority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remote region, underdeveloped economy, special customs and culture, and their development has particularity.Taking the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Libra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ass-roots libraries in local minority areas,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hat,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ass-roots libraries in minority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o as to play the multiple functions of that to help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minority area;grass-roots library;rural revitalization;countermeasure

0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其中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文化振兴则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力量源泉[1]。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各地同步迈入小康,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笔者以“民族地区”“图书馆”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搜索到2018年至2022年间的相关文献一百三十余篇。例如在《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年6期刊登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2]、《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年1期刊登的《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与发展研究》[3]、《图书馆论坛》2019年6期刊登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探索》[4],以及《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年3期刊登的《西部大开发视域下基于立法保障的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5]中,肯定了近年来在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重视下,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办馆水平日益提高,民族地区办馆也逐渐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收藏文献日渐丰富,地区公共图书馆數字化进程加快,当地馆员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学术交流与馆际合作日益频繁。但民族地区图书馆依然存在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不够丰富、馆员队伍专业性欠缺、当地特色文化推广存在不足、当地政府政策性支持仍有待加强等问题。本文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以下简称:凉山州图书馆)为例,探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多重职能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实现自身跨越式、高质量的发展。

1 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现状

2020年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完成,全国各地公共文化服务配套的法规也相继出台。但处在经济文化水平欠发达的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面临的现状却比较复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辽阔,地广人稀,总面积6.0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00万人,州内主要有汉、彝、藏等十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2市15县[6],曾是全国14个特困地区之一,文化、经济整体欠发达,区域问题明显。凉山州图书馆建于1992年,建筑面积7538平方米,藏书仅24万余册,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图书馆服务效能。然而,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各地同步迈入小康,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流动图书馆及农家书屋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主体,在提升全民阅读的覆盖面、提高基层民族文化素养、满足偏远地区群众的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该州自2007年开始建设农家书屋,2012年实现全州覆盖,现有农家书屋3745个,管理人员3745人,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 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存在的困境和问题

2.1 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公共图书馆事业持续性发展

部分民族地区是多民族聚居,人口分布不集中,当地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自脱贫攻坚以来,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但还存在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凉山州图书馆的购书经费2013年仅为十余万,后经过当地图书馆管理层及当地主管部门的多方協调与努力,2021年才增加到五十余万。经费的严重不足,是制约公共图书馆和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严重受阻。

2.2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限制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均衡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配套政策,也未能制定相应的服务对策。笔者浏览当地政府公开网站,并未查询到任何支持当地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基层图书馆自身也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联系较少,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承担起当地政府的信息查询、数据支撑、资源整合、参考咨询、资政建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使当地政府部门不能充分认识到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性。

2.3 特殊的地理环境束缚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深度服务

部分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多民族混居,公共图书馆开展深度服务极具挑战性,很多图书馆还停留在单一的借还书传统服务功能上,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深层次的文化教育职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要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转型发展,传统的借还服务显然不符合现代图书馆复合型、技术性、专业性的要求。

2.4 传统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存在很大障碍

一是民族地区文化的特殊性导致阅读推广工作存在诸多障碍。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口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2021年,全州虽已实现脱贫,但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彝族本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习俗根深蒂固,使得汉语阅读推广工作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究其原因是汉族文化与彝族文化没有长期的磨合与渗透,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一辈彝族同胞在解放初期并未接触过汉语,其中有的只会听、不会说,有的会听、会说,但不会认汉字。同时,当地彝族群众普遍使用彝族传统语言文字,彝族群众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字、语言、传统文化及婚嫁丧葬习俗,且当地农村的留守现状较为严重,多为老人、儿童在家务农,日常口口相传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当地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群众不易接受新环境、新知识。受到历史、环境、经济、语言、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整个民族地区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整体观念相对滞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受教育程度也不均衡。

二是当地基层图书馆面对彝族同胞的阅读推广宣传模式单一。阅读推广宣传一般采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主要内容局限于图书馆服务介绍、活动投票、有奖答题等。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新意,不容易引起少数民族读者兴趣;公众号的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关注到民族地区读者的个体差异,导致基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有效用户严重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宣传推广目的。加之汉族工作人员与少数民族读者交流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靶向推广的准确度不高,也导致当地基层图书馆在阅读推广的道路上阻力重重。

三是阅读推广活动成效不够显著。民族地区阅读推广活动内容与形式同质化严重,推广人力不足且资源分散[7]。同时,图书馆供给方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无法引起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共鸣,供需失衡导致活动进展不顺利,活动目标无法达成。以凉山州图书馆为例,其近年来在阅读推广的覆盖面方面有较大提升,如积极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通“移动图书馆”八个,联合地方新华书店承办2021天府书展凉山分展,携手巴南区图书馆文化志愿者团队开展“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行动等。但是受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传统观念、专业人才队伍等因素的制约,阅读推广活动的成效不够显著。

2.5 缺乏统筹管理导致图书馆流动服务效能发挥不明显

实际条件限制、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监管监督不规范、人才队伍的短缺及不稳定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流动图书馆及农家书屋的服务效能。如农家书屋设在小卖部、未配备桌椅、农家书屋标识不明显、开放时间不固定、服务对象单一、供需脱节、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和乱象,造成了图书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无法真正满足群众真实的文化需求。流动图书馆及农家书屋作为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流动服务的主要阵地,亟须提升效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2.6 工作人员队伍整体专业水平较低限定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专业性

馆员队伍素质的提升对图书馆转型发展、专业服务、深度服务、效能提升至关重要。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存在专业性不强、年龄差异大、学历层次低等问题。以凉山州图书馆为例,2022年全馆在编在岗职工仅24人,其中50岁以上9人,40~50岁6人,40岁以下9人,全日制本科10人,图书馆相关专业馆员2人。馆员日常工作局限在传统的图书借还服务上,不能拓展到阅读推广、参考咨询、文献资源建设等专业工作上。当地图书馆员的文化素养、专业能力、敬业态度,以及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亟须提高。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发展的策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贫困地区已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文化发展的图书馆建设之路,要时刻保持开放性、探索性和创新的发展状态,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从而带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3.1 加强与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协同发展

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经费严重不足,政府在对其的扶持力度上经常会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况。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公共文化传播场所。虽然各机构设置不同,但都有相同的职能,即提高民众文化艺术素养,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进行公共文化机构的协同发展和资源优化重组,是基层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迫切需要探寻的新路径(见图1)。各机构辐射地域范围、服务对象各有不同,协同发展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馆藏资源以及阵地场所的简单整合上,而是应该通过多主体、多元素、多途径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资源和服务的深度融合[8],从而靠自身赋能打破当地经济文化的限制,更好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自身能动性。

3.2 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公共图书馆

以凉山州图书馆为例,当地政府并未出台相应的支持地方图书馆发展的保障政策文件。但近年来,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关于印发2021年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关于公布第二批大凉山旅游名镇和大凉山旅游名镇候选镇名单的通知》《关于印发2020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活动方案的通知》中分别提出“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全要素、高品质文旅精品”[9]、“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游客满意度,在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中更好发挥带动作用”[10]、“以凉山特色音乐产业为引擎,促进文旅融合”[11]。图书馆可以利用现有政策和活动,与文广旅系统进行资源整合利用,让主管部门为图书馆牵线搭桥,建设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文化场所,打造彝族特色图书馆提升当地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在做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同时,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让当地特色文化共同得到发展与传承。

3.2.1 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特色文化旅游的天然属性

2018年4月,新组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家对文旅融合的积极探索。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方面应该主动作为。民族地区具备完善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依托现有活动在实现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如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等活动,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本身蕴含旅游属性,要充分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在业务建设方面突出少数民族特色,助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从而带动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凉山州图书馆的外部建筑、内部装饰都极具少数民族特色,因此拥有独特的文化旅游属性,对外地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3.2.2 挖掘、整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馆藏资源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献、图片等馆藏资源,要充分挖掘、整合自身特色的馆藏资源,借力当地著名的旅游资源,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少数民族图书馆品牌文化。同时,要加强对当地特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整合当地丰富的文献、图像及影视资源,在丰富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旅游属性的同时,也让当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2.3 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数字资源平台

信息社会和互联网时代要求公共图书馆加强数字化建设,提供的服务需要打破时空限制,因此,建设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数字资源平台尤为重要。通过平台的建设加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利用,使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服务、文化体验、文化消费的主阵地[12]。如凉山州图书馆2015年完成了“数字图书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本馆的工作重心放在当地彝族文献的征集与数字化的工作中,致力于发展当地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建设全州民族文化信息中心。整合利用数字资源平台有利于解决文献信息过于分散的问题,提高文献利用率,改善数字资源利用环境。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遵循整体性、特色性、效益性等原则,同时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对民族地区图书馆经费的支持力度。

3.3 加强对民族地区基层流动图书点、农家书屋的建设及维护

一是激发当地群众的自主能动性。发展配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本土志愿者,将农家书屋托管到村级行政单位,让渡部分权利,让流动图书点及农家书屋真正发挥效用,促使农家书屋从自上而下的压力型结构转变为社会团体参与的自发型结构[13]。二是村委会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应有职能。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出现的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村委会要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制度,做好阅读活动平台的搭建,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保障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特殊群体阅读的积极性,完成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三是科学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流动图书点和农家书屋的服务时间要符合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配备图书要符合群众的阅读需求,让群众能在阅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其阅读兴趣。设置地点也要全面、科学考虑,设置在人员聚集地有助于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阅读活动中。

3.4 开展种类丰富、面向多主体、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

图书馆具有传播与传承文化知识的重要职能,在阅读推广中应当从重塑阅读理念、培养阅读兴趣及拓宽阅读渠道三个方面加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主体地位[14]。阅读是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基本方式,阅读推广的目的是推动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均衡发展,维护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当地政府文化供给力。阅读推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依托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服务、技术,让原本不热爱阅读的群众都开始爱上阅读。

3.4.1 联合多机构开展活动,扩大受众范围

阅读推广活动内容较单一、范围较小是各类图书馆存在的普遍问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群体广泛参与,是扩大活动影响范围的基本保证,要让阅读推广的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要聚合多机构,让推广方式和范围更加多样化和全面化,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力与推广效果。

3.4.2 开展针对不同对象的精准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过程中面对的群体之间的差异,在基层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中犹为突出。关注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与个体的实际困难,也是阅读推广需要在现实中解决的突出矛盾。普通的阅读推广活动容易存在推广范围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就需要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員捕捉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结合不同文化程度、民族特征、年龄、社会背景、性别、阅读兴趣等因素,实现精准推广。

对阅读能力缺失的读者群体,要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为他们提供阅读便利。在面向特殊群体开展服务时,还要科学认识阅读推广活动,挖掘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不同阅读群体的阅读特点,精准定位特殊群体的阅读需求和偏好,将适合其阅读的书籍和阅读方式融入到阅读推广活动中,间接地完成阅读意识培养[15]。此外,民族地区图书馆丰富的民族特色文献是开展阅读推广的基础,高度的民族认同感更有助于民族文化大融合,因此,要努力提升少数民族群体的阅读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阅读兴趣及阅读意识,实现真正的全民阅读。

3.4.3 开设真人图书馆

真人图书馆起源于丹麦的哥本哈根,真人图书馆不同于以往的阅读模式,它是通过以“人”为“书”的形式,让“书”与读者之间面对面地沟通,使读者完成对“图书”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真人图书馆提供的是“真人书”丰富的人生经历。真人图书馆是对实体图书馆的有效补充,是以图书馆的固定场所为依托,寻找来自社会各界的“真人图书”,将阅读的方式从“看”变成“听”,从而丰富基层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方式。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增加有丰富知识底蕴和人生阅历的少数民族“真人图书”,能够拓宽读者现有阅读模式,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

3.5 领导班子统筹管理现有资源

图书馆领导班子需利用现有资源,打破条件限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水平,监督监管到位,同时,上级图书馆对县(区)、乡(镇)、图书馆(室)及流动图书馆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其面临的困境,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作用的奠基石。领导班子不能囿于条件的限制,需要打破现有条件的壁垒,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造成闲置浪费。

3.6 提升图书馆员职业素养

我国目前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没有一套标准的评价体系,基层图书馆员存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他们的通用职业能力不足,包括基础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数据挖掘及处理能力等[16],工作内容仅局限于单纯的借还书上。因此,提升民族地区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刻不容缓。一是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二是实行轮班、轮岗制度,细化考核任务。三是在政府支持下开展人才引进。四是对基层馆员进行职业规划,为新进馆员提供学习进步的途径,让馆员产生职业认同感,提高职业归属感。总之,对于欠发达地区基层图书馆员面临的问题,要多举措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让图书馆员成为读者可信赖的人。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基层图书馆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抢抓机遇,解决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差异化、不均衡等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基层图书馆应该以解决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为己任,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国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自身的应有职能。

参考文献:

[1]滕翠华.[理响中国]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EB/OL].[2022-08-30].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822/c148980-32508406.html.

[2]冯云.改革开放四十年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6):25-42.

[3]周力虹,崔程,李白杨.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1):44-49.

[4]彭亮.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助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探索[J].图书馆论坛,2019,39(6):145-151.

[5]孙晶莹,代兴群,贺雪晴.西部大开发视域下基于立法保障的西部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3):32-37.

[6]凉山概况[EB/OL].[2022-08-30].http://www.lsz.gov.cn/wcls/lsgk/xzqhyrk/202108/t20210820_1987083.html.

[7]张毅红.阅读推广项目化团队管理的理论应用与实现途径:以上海市青浦区“小青团@清阅朴读”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7(4):57-61.

[8]麦旭辉.“图文博美”四馆协同服务之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2):19-23.

[9]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1年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31].http://www.lsz.gov.cn/xxgk/zcwj/zzfbgsh/202104/t202 10419_1882712.html.

[10]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二批大凉山旅游名镇和大凉山旅游名镇候选镇名单的通知[EB/OL].[2022-08-31].http://www.lsz.gov.cn/xxgk/zcwj/zzfb gsh/202111/t20211130_2091534.html.

[11]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活动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31].http://www.lsz.gov.cn/xxgk/zcwj/zzfbgsh/202009/t2020 0921_1699762.html.

[12]查炜.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考察[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2):99-105.

[13]苏志豪.流动图书馆:社会组织活化农家书屋的有效路径:基于日本启示与本土化创新[J].圖书馆理论与实践,2020(3):105-111.

[14]李铭.全民阅读视域下的图书馆社会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8):20-21.

[15]朱佳林.可行能力视角下特殊群体阅读推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5):99-105.

[16]刘岩芳,王欣欣,袁永久.我国图书馆职业研究热点及主题演化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4):65-72,97.

作者简介:

耿秋濛(1990— ),女,大学本科,馆员,任职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与管理。

猜你喜欢

基层图书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层图书馆休闲阅读功能及模式的实现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群众文化工作关系探索构建
基于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基层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
浅析基层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