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24曹东林岳大乐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前教育

曹东林 岳大乐

【摘 要】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三大教学法之一,是瑞士音乐家、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在积累了大量的音乐基础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它既包含了对传统音乐教学的反思与颠覆,也包含了创立者对音乐教育的时代性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和实践。随着我国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各式音乐教学法也得以相既引入,这些诞生于西方的音乐教学体系要如何融入我国本土的艺术教育实践,怎样使其能够为我所用,是我们身为教育者需要长期探索的命题。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学前教育;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142—03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一)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由来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爱弥尔·雅克·达尔克罗兹(EmileJaquesDalcroze,1865—1950年)创立,1892年达尔克罗兹在日内瓦音乐学院任教,担任音乐是、视唱练耳、和声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段工作经历为他积累了大量的音乐基础课教学经验。1894年,他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音乐教学法的实验和探索,并在全国各地推广。1915年,达尔克罗兹在日内瓦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达尔克罗兹学院,这标志着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正式形成。

(二)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诞生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变革。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技能的熟练,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学生也很难将学习的技能知识进行解构和灵活运用。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想让学生熟练的演唱一段曲谱,往往会先将其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在钢琴上弹奏一遍,然后再带学生演唱一遍或多遍,直到学生能夠熟练的演唱出来并没有错误。至此,这段曲谱演唱的学习就结束了。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首先,学生学习了这段曲谱,那他对这段曲谱中的节奏型、旋律起伏是否有感受?如果遇到相同的节奏型或的旋律起伏,他是否能够将这次学习的内容进行转换和运用?如果学生只是机械的能够重复这段旋律,却不能对其中包含的节奏型、音程落差等小知识点产生深刻的印象,那这段曲谱的学习无疑是有些问题的。在达尔克罗兹看来,在音乐学习中,音乐实际音响与音乐理论、音乐表现三者往往是相互交融的,音乐的学习必须要结合学生对音乐的实际感受和表现音乐本身的美感。为此,达尔克罗兹重新确立了音乐教学的目标,“发展运动觉,训练内心听觉,用身体运动去感受音乐的节奏,训练对声音的速度、时值、力度、结构等基本元素的表现能力、分析能力、即兴反映能力,联系身心,以培养音乐家素质,获得轻松协调的节奏”他率先提出了“Gymnastiquerythmique”这一核心词来概括他的教学核心理念,即我们如今所熟知的“体态律动”。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教学要点

相较于传统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更加关注对音乐本质的表达,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自然反映,而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还原人类创作—体验—表达音乐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体对应的教学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如图1所示:

除了”体态律动“的核心概念始终贯穿其中,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对音乐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三大核心板块:节奏律动(Eurhythmics)、视唱练耳(Solfege)、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这三大模块在教学形式上层层递进,由表及里。

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声乐学习上的需求

(一)具备基础的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

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在入校之前普遍不具备音乐专业技能学习的经历。缺乏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大部分同学也不具备简单的视唱能力。所以,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和自身情况。在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声乐课程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融入识谱、辨音、韵律、基础理论等音乐基础能力的训练模块。使学生在学习声乐演唱技能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的掌握视唱、曲谱分析的能力。同时,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声乐技能学习本身也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表现旋律的节奏和情绪变化,体会音乐的流动起伏。

(二)具备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在音乐学习中对于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表现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现代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更加偏重于体验式教学,音乐教育也往往不再局限于专门的音乐课,往往在教授古诗词、英语等课程时也会以歌曲为载体。因此,学生需要具备敏锐的音乐感知力,优秀的音乐表现能力来为未来的教学做支撑。

(三)具备音乐创作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基础的音乐知识技能和音乐表现力,还必须要有设计、组织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儿音乐活动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作品创编。因此我们的课程在设计课程目标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非常重要。学生的创编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能够编写旋律,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道具,根据歌曲的旋律变化、节奏变化、内容编排动作等。

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结合的意义

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来说,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态律动”的核心理念与科学系统的音乐基础专业训练体系能够有效的弥补学生在视唱、节奏等音乐基础训练上的不足。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使学生具备学习专业技能的基本能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注重体验感的模式能够与传统的声乐课教学理念相融合,使学生在关注自身感受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的节奏、情绪、律动,通过“体态律动”这样的方式外放化的表现出来。将肢体语言和声乐技能进行结合,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以后的组织、设计、创编音乐活动提供素材和灵感。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声乐课相结合,能够在基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本身的特性便是关注学习者自身,从学习者的身心感受出发去设计和实施课程。因此要比传统的音乐教学更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创编能力上有三点优势:(1)能够跟如今的幼儿音乐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学生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学习,之后运用到教学上也会相对灵活。(2)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发掘学习者的音乐表现力,能使音乐课堂更具有趣味、学习内容更生动。有趣。(3)教学模式意在解放学习者的身体和思想束缚,关注音乐本身与学习者的内在联系,目的是有效的唤醒和引导学习者的内在音乐潜能。

四、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相结合的切入点

(一)教学设计结构

因此,结合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实际音响、音乐理论、音乐表现”三者相互融合的基本理念,从教学设计的结构上歌唱前准备阶段可以将基础理论融入视唱训练,并将视唱训练的内容与作品讲解中的内容进行关联,并且在练声曲上也要尽量融入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我们以歌曲《送别》的教学为例。送别的歌曲特点是:二拍子,中速,舒缓优美的。句型为长短结合。旋律特点为上下起伏大,三四五度音程较多。那么我们在设计本节课时,可以在前期的准备训练时进行三四五度音的视唱训练,视唱尽量选取二拍子,中速,长短句结合形式的作品。练声曲也选择跟五度音程、二拍子相關联的,例如上下行五度练声曲。

(二)声乐基础训练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运用“身体”去感知音乐,将身体做为乐器去表现音乐。声乐教学也是以身体的感知为基础进行训练。因此我们可以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体态律动融入声乐的呼吸训练、口型训练、发声训练。以外向化的肢体动作来体验内部的发声感受。

(1)呼吸训练:美声唱法的呼吸多采用的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时小腹微凸,呼气时要缓缓吐气并尽量延长吐气的时间。在整个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是要始终保持气息的下沉,稳定。在呼吸的过程中身体需要保持挺拔放松的状态,呼吸要自然,不能僵硬。对于大部分的初学者来说,呼吸训练的训练目标会显得抽象,他们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想象通常比较难找到正确的身体感受。那么如果我们在呼吸教学融入体态律动,就能够把呼吸的要求具象化。例如,从低音到高音的呼吸要求是从相对较浅到相对较深。我们就可以通过搬重物的过程来让学生感知气息有浅变深的感觉。在一个八拍中,前四拍学生从地面缓缓搬起重物,后四拍学生将重物缓缓放下。

(2)口型训练:美声唱法的口型要求是,口型上下打开形状像一个竖着的椭圆形。牙关打开,上鄂要提起来,下巴放松,舌头放平。笔者通过长期的观察学前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的练声过程。发现大部分初学者在练声和歌唱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保持口型,即我们经常说的“张不开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在练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唱边通过肢体模拟“张嘴”这个动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张嘴这个动作的实际感受让学生看到,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做动作来提醒学生要保持口型。

(3)发声训练: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当中重要的一环,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发声训练来建立正确的演唱状态,它综合了身体状态的建立、内部发声器官和腔体的协调、气息的控制等要素。同时在进行发声训练时,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演唱表现了。譬如,演唱连贯的旋律和演唱跳跃的旋律的状态是不同的,演唱轻柔的旋律和激动的旋律的状态也是不同的。这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发声状态,也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表现音乐的感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有助于将音乐的线条起伏通过身体动作内化,使身体和音乐表现产生关联,这样就能够使音乐线条从客观的抽象的被动接收转化为主观的内驱的主动输出。

五、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建设的未来趋势

(一)更加注重实用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建设发展与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趣味性与专业性结合,注重体验,注重对艺术素养的培养。相对应的,我们的学前教育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体验既要体现专业性同时需要兼具幼儿音乐教学的启发性。因此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目前的市场需求,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发展在未来势必会更加趋于专业化、趣味化。教学模式也更加趋向于学生本位、更加注重学生乐感的培养。

(二)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如今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对人才质量的培养。现如今“我国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具有启蒙性与全面性的特点。各领域之间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国不仅大力推进幼儿教育的基础建设,对幼儿园的硬件条件进行全面的升级。同时也加强了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监管力度。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和课堂角色的转变,社会对幼儿艺术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类课程建设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以便适应新的市场需求。从音乐技能的角度出发,未来的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必须具有理论知识扎实、音乐表演能力强、组织和创作能力强等特点,个技能点要均衡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更加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幼儿教师即是幼儿音乐活动的引领者与指导者,也是参与者与欣赏者。学前教育的学生首先应理解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加强对音乐教学法理论的学习,明确自己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具备引导幼儿通过探索和体验来发展理解力与创造力的能力。课堂是培养能力的载体,它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它是根据个体需要、生理自然发展以及心理情绪、情感变化而有计划、有组织,且精心安排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有完整的知识结构,熟练的音乐技能、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

六、结语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课中,声乐课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系统的音乐教学法是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辅助手段。好的声乐教学课堂不单是艺术实践活动,更能够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且对学生的审美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传统音乐教育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与反思。随着我国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作为音乐教育者,我们都身处变革当中。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以往,将先进教育理念融入课程建设,不断进行尝试才能使我们的专业建设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陈蓉.音乐教学法教程[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3.

★通讯作者:岳大乐

作者简介:曹东林(1993—),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学、音乐教育;通讯作者:岳大乐(1993—),男,汉族,山东济宁人,硕士,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学前教育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中职学校学前体育课调查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