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24-01-24马宁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0期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乡村振兴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需要面向基层、乡村、群众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如下路径,并做了阐释论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搭建基层群众文化平台;壮大文艺服务队伍,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载体;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涵。

【关键词】乡村振兴;基层群众文化;道德风尚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0—066—03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随着相关国家政策的落实,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随之也面临群众文化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健全等困境。针对此,为深度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大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力度,面向基层、乡村、群众,创新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作用。从实践层面来看,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搭建基层群众文化平台

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平台,只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群众才有场所、有空间展开多元化文化活动,才能获得丰富而优质的文化体验。基于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并加大投入全面改善乡村文化发展条件,为村民营造更加舒适、和谐、美丽的文化环境,保障群众文化工作的高效开展。

第一,加大资金投入,保证乡村文化设施的建设与升级。部分乡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不足,或者已经破败陈旧,难以发挥文化服务职能,针对此,做好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工程是十分必要的,而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例如,某村在历任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带领下,先后向上级争取资金近200万元,并严格根据规定,促进村综合楼的建设。该综合楼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幸福院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于一体,设有“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科普室、图书室、少儿课外活动室、体育健身室、电影放映厅等场所。群众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也可以参加集体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立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多类型文化设施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所以,在建设乡村文化设施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强调研,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打造多元化的文化空间,让群众能够基于自身发展需求做出选择,获得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例如,某村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对综合文化服务站进行改造提升,建立了农家书屋、村级活动场所、文体小广场等,并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实施村级活动场所开放,增强场所服务功能,提升场所利用效率,让基层群众走进场所有书看、有棋下、能娱乐、能健身,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乡村文化振兴打下坚实基础[1]。

第三,加强管理,确保文化设施的充分利用。文化设施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而加强管理、提高各类设施的应用效率则是改善文化供给的重要体现。例如,相关部门在某村建设了文化礼堂后,以此作为亮点、试点工程,不断摸索,在“精神家园”的定位上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播现代文明,精心设计工作载体,组织开展节庆礼仪、乡风文明等各项活动;运用阵地服务、流动服务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引导农民群众依托文化礼堂,兴办读书社、书画社、舞蹈队等,开展文艺演出、体育健身等文体活动,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对文化礼堂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提升文化礼堂的利用率,更好地履行文化服务职能。

综上,打造环境优良、设施齐全的文化基础设施,能够极大地提高乡村“阵地”建设水平,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进而有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壮大文艺服务队伍,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高素质的文艺服务队伍是乡村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广大乡村文艺服务队伍缺乏,并导致优质文化作品难以与基层群众见面,群众文化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针对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广大群众主体作用,尊重和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注重寻找基层文化能人,支持群众组建小剧团、广场舞队等,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2]。同時加强培训与教育,提升文艺服务队伍的整体质量,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一,凝聚群众力量,打造群众性的文艺服务队伍。例如,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某行政村基于“凝聚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的原则,积极组建乡村文化合作社吸引了基层一大批积极性高且有一定文艺基础的村民、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共同加入,打造以本土文化艺术人才为主体的乡村文化团队。通过乡村文化合作社的运行,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一大批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和文艺爱好者被选拔出来,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服务队伍,进而参与到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中来。

第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文艺服务队伍的整体质量。例如,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某县文化馆发挥自身文化服务职能,面向全县各乡镇(场)文化站长、社会事务办业务骨干、村(社区)文化骨干及文化馆全体干部举办了乡镇文化骨干理论培训班。培训班采取理论学习和集体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并破解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文艺创作等当前乡村文化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为参培者开展乡村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培训,这些乡村文化服务工作者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将所学转化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新动能,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服务。

第三,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文艺服务队伍的影响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而依托文化服务队伍来打造并宣传文化品牌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然选择。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深度挖掘乡村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深入调研部署乡村文化品牌,并依托文化服务队伍打造形式新颖、内容深刻的文化作品,突出乡村文化特色,进而通过多渠道宣传,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综上,相关部门整合文化服务资源,针对文化服务队伍展开教育培训,能够促进队伍与时俱进发展,同时组建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队伍并加强品牌建设能够突出乡村文化的特色、提升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

三、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载体

多元文化活动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载体,也是乡村文化蓬勃繁榮的重要体现。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鼓励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以群众自发开展为主,同时适度扶持引导,充分发挥当地乡村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和各类文化服务部门的作用,注重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把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3]。

第一,鼓励引导基层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例如,某乡村响应上级号召积极组织体现本土特色的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为群众搭建自娱自乐的文化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家长里短可以入戏,邻里故事可以讲述,村庄变化可以细数……尽管在活动中没有奢华的舞台,没有炫目的灯光,更没有明星大腕,但是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在载歌载舞中展现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这不仅让乡土留住浓浓的乡愁,更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第二,支持乡村“村晚”的开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精彩的“村晚”,既展现了广大基层群众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期盼,又凸显了新时代背景下村民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村晚”凝聚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舞台上,节目从生活方式、节日习俗,到传统民间文艺,再到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扎根于乡土,承载着乡音,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近几年,一些地区的“村晚”正在与乡村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相结合,通过文艺展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了群众广泛参与,也展现了、新农村、新农民的新面貌,呈现乡村了文明发展的新风向。

第三,做好“送文化下乡”,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例如,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了解掌握,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某市文化馆组织“三下乡”服务示范活动,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活动包括图书下乡、文艺汇演、电影放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农民画展等多种类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最大程度满足基层群众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需求,让文化惠民工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暖心工程”,也让广大乡村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红利[4]。

综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能够挖掘乡土艺术,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表现形式融合起来,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作品,同时让能让广大群众走上“舞台”、成为“主角”,形成常态化活动机制,把文化大餐送到千家万户,满足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精神需求。

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涵

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广大乡村应不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广泛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道德模范高尚品格,引导基层群众向道德模范学习,争做崇高道德的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维护者、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具体来讲。

第一,加强教育宣传,树立文明道德模范。例如,某乡村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文明风尚的培育,并通过乡村文化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大力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文化活动教育熏陶渗透中华传统美德,让群众在体验文化活动的同时发展文明行为,以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同时,该村还组织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四德榜”等评比活动,评选出道德榜样,作为文明风尚的引领者。为保证评选公平公正,首先由各村民组推荐,村里再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充分了解各家各户信息,最后经村支两委、村民议事会等评选出优胜者,并予以表彰和奖励。通过这一系列评选和表彰活动,有效引导了广大村民传承家庭美德,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促进了乡风民风向好向善[5]。

第二,组织多元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例如,某村与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合作,组织开展了诚信文化宣传活动。在活动中,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设立咨询台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讲解扶贫小额信贷、农村金融服务、农业政策性保险、信用消费贷款、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和金融领域失信行为惩戒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现场为群众解答信用贷款申请及审批流程、贷款风险评估、如何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诈骗等热点问题,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法律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诚信文化的认识。活动针对监测户、脱贫户设立“一对一”咨询服务平台,详细讲解扶贫相关政策及扶贫小额信贷到期续贷问题。通过宣传金融知识,发放宣传资料,向群众传播信用知识,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同时在乡村营造“诚信做人、以德立身”的文明风尚。

因此,积极健康的文明道德风尚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乡风,能够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内涵,从内心滋养基层群众,激发他们共建乡村文化的信心和动力,同时也能够提升乡村发展的质量,促进乡村的全面振兴。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相关部门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扎实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够有效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力求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但其中依然存在不足,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总体工作部署,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整合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升级版,推动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切实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尤洪军.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J].文化产业,2022(2).

[2]袁荣.新时代群众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与路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

[3]耿加利.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0(36).

[4]普元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2020(7).

[5]周思娇.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创新路径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2(3).

作者简介:马宁(1981—),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本科,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基层群众文化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关于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探析
浅论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浅析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
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