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特殊教育师范生美育的价值取向和建设策略

2024-01-23贾枫孙超董书文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审美美育

贾枫 孙超 董书文

摘  要:美育是人性的教育,能提高道德修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目标的其中之一,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应把握时代浪潮,使美育在新时代中与时俱进。文章聚焦特殊教育,关注特殊教育师范生这一群体,发现美育在其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此,文章通过分析美育在当前特殊教育师范生教育中的问题,为特殊教育师范生这个群体的美育建设提出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美育;特殊教育师范生;审美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5-0176-04

美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18世纪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提出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并得到大力提倡。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对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一、美育的基本内涵

对于美育的内涵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美育的教学作用近年来也得到一定的重视,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所以越来越重视美育的作用,是因为美育是突显价值多元性的教育。本研究重点强调它是人性的教育和现代的教育。

(一)美育是人性的教育

18世纪末,席勒的美育概念是基于他关于美的观念和人性的观念的一致性,“从人性的概念中一般地推导出美的普遍概念”,同时“与人性的理想一起我们同时获得了美的理想”。人性的理想在现实中已被破坏,具体地说,就是理性压抑感性,造成了人性分裂,因此需要美育来恢复人性的和谐[1]。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以美育代替宗教说》一文中,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2]”。他认为美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道德品质。由此可见,美育是人性的教育。基于这一观点,在当代高校素质教育中,美育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拥有完善的性格、富有情趣的人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二)美育是现代的教育

美育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使人精神动荡和思想混乱,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孔子充分认识到“美”对于教育的价值,提出“礼教”“乐教”,目的培养圣人君子,希望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看到新时代的曙光。古希腊时期,柏拉图通过音乐和崇高的文学作品,培养和陶冶青少年的心灵,目的是培养“身心既美且善”的优秀公民,维护城邦的秩序和安全。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积极把美育的理念引入中国,并结合中国自己的美学传统,融入当时的教育理念,以启发民智,努力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现代化教育,在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意义。如今,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深入,美育的现代性意义日益凸显,时代的发展也赋予其新的意义。

二、美育在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中的作用

特殊教育研究会方俊明指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特教的重中之重[3]。想要特殊教育事業的发展,培养出优秀的特殊教育师范生便是关键,而美育对其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美育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美育即“审美教育”,本质是情感教育,它使学生浸育于美的情感中,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尽管特殊教育儿童群体在身体某些方面异于常态化群体,但是其情感的丰富程度并不低于大众群体,具有多元性、坚韧性的特征。特殊教育师范生作为预备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更需要对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行业付出更多以提升能力,能够尊重生命的存在、发掘生命的潜在能力、赞美生命的顽强,发现生命真正的意义。美育所要培养的就是这种美的情感,学会欣赏和追求真正美好的事物,使其拥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为在特教领域中发展筑牢观念之基。

(二)美育利于促进特殊教育师范生德智体的协调发展

美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可以提升人的审美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德智体各育的协调发展。首先,美育有助于德育发展,特殊教育师范生是以优秀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质为基础的。美育具有情感的驱动力,蕴含对善的追求,可使人道德素养提升,启发人心灵美好的感情,追求高尚的品质。其次,美育是智育发展的阶梯,特殊教育师范生在职业生涯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各种能力,比如观察力,创新能力,记忆思维能力等。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特殊教育这门学科的兴趣,其所激发的虽然是审美情感,但也能诱发人的理性情感,使人对客观世界产生惊异感、疑问感和了解欲、探索欲,凝结成为追求美的对象内在规律的稳恒热情,鼓舞人们去揭示真理,攀登科学高峰[4]。最后,美育促进体育发展,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特教老师坚守在岗位育人的前提,美育使学生发现运动美,形体美,从而激发其体育精神,提高锻炼意识,改善身体素质。

(三)美育利于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特教情怀

特教情怀是教育者对特殊教育所持有的高度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教师从教和专业发展的源动力,主要体现在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忠诚、对特殊教育对象的关爱,以及对特殊教育信念的坚守等方面[5]。因此,专业情感的培养能够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师范生充满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美育在特殊教育师范生教育中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多次对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教育部发布意见,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学界也对美育工作进行不间断地研究探索,美育发展出现重要的转机,近些年确实也有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中国教育一直是应试教育体制和“唯分数论”的观念,美育的育人价值依旧处在边缘。

(一)师生对美育的思想认知不足

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学校重视学生分数及升学率,对美育意义认识不足,这对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在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中,教师会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忽视了专业情感的培养,对于特殊教育预备教师队伍而言专业情感是极其重要的,而目前对于此类的培养是缺失的。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满足特殊教育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各种教育和培训需求,而且还要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道德和情感等。

(二)高校美育机制的独立性缺乏

近些年来,高校虽然重视美育的发展,积极为学生提供美育环境,但在美育方面缺乏长期的发展计划,主观随意性较强,无法形成内驱式发展。所谓内驱式发展,是指按照艺术教育的内在规律、在制度上得到保障的发展[6]。美育机制与其他育人机制混合在一起,未形成自身独立的机制,教育体系未健全,这样很难保证美育长久的发展。对于特殊师范生培养,高校对美育目标不够明确,从而很难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另外,美育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规范,通常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统一大纲标准,各门课程内容之间没有循序渐进,缺乏整体规划。从美育目标和内容来看,高校对于特殊教育师范生的美育教学体系并没有明确建立,且缺乏科学性规划。

(三)高校美育的基本条件薄弱

一方面,美育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缺口,在教育大背景下存在“重智轻美”的现象,因此对于美育方面的师资力量基本以外聘教师为主,很少有自己的专职美育老师。由于美育不够被重视,一方面,美育教师处在“边缘化”的状态,大部分教师的职业素养不足,学校没有给予他们一个交流培训的平台,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美育教学途径单一。目前,美育教学大多数形式还采有班级授课的方法,这种方法较为单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现代科技教学工具也越来越多,但这些工具在美育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没有完全融入美育课堂,这样会使美育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四、特殊教育师范生美育的建设策略

(一)提高师生对美育的思想认知,使师生增强审美的情感体验

新时代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高校不能再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桎梏,既要重视智育,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又要重视美育,提高对美育的思想意识。针对特殊教育师范生,一方面,学校可以开展美育教学培训,引导教师领悟美育教学的意义,注重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爱心,耐心以及恒心。同时教师应多加学习如何开展美育课程,把握好课程实施思路的逻辑性,深入挖掘到美育资源内容,丰富美育教学形式,为特殊教育师范生创设感悟美,发现美,欣赏美的美育氛围。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对美育加大宣传,通过互联网为师生推送美育的内容,提高师生对美育的思想认知。其次,教师注重美育课堂,把美育融入日常课程中,例如在为学生讲解各类特殊儿童、学习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特殊师范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最后,实施具体的有效措施,如多开展美育活动,在校园里创设美育氛围,使师生共同增强审美的情感体验。

(二)构建高校美育机制的独立性,使美育得到全方位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美育教学体系。美育应该要贯穿于高校的各个阶段,学校致力于建立完整的美育目标、内容,渗透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拥有科学的美育教学体系。对于特殊教育师范生,首先要明确培养的目标——不只是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爱心、责任心以及特教情怀,后者的培养则需要美育的教学。在明确美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应扩展美育教学的内容,规范教材大纲,各课程循序渐进,不能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艺术技能的层面。因此学校应组建专业的美育团队,在设置课堂时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注重专业课堂的同时,对于美育课程有一定的设置,打通专业课和美育课程的分界,在专业课堂中也应渗透美育课程,与美育教学的目标紧紧相连。

(三)创造高校美育的基本条件,使美育深入改革,协同创新

1. 建设高校美育教师队伍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想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特殊教育师范生,高校加强美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必然性。首先,高校要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调动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育群体,以此可以帮助特殊教育师范生提升道德水准,培养其健康的情感态度,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其次,高校应以公共艺术课程为主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合理安排普及美育的教师,优化专业美育教师结构,例如特殊教育师范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也应对音乐舞蹈有一定的了解,掌握舞蹈教学的一般規律,具有舞动治疗研究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和质量。最后,在建设美育教师队伍时,提高美育教师的地位,加大教学岗位激励力度,提高薪资和工作保障,构建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为美育教师职业发展,教研评定提供有力支撑。

2. 探索美育的途径

第一,促进学校美育与社会实践联动。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培育深厚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就是完成审美教育素质内在化的过程[7]。美育不能局限在学校中展开教学,第一课堂进行的同时,也应注重美育的第二课堂,发挥出美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制订专门政策和具体措施,动员社会、高校、师生的主动性,为美育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特殊教育师范生可以定期有组织有目的地前往特殊教育机构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与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提前接触特殊儿童,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爱心,耐心,恒心以及责任心,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的涵养。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育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美育育人功能的基本途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对其有潜移默化的功能。首先,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学校的走廊,雕塑,宣传栏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日常环境,增强学生感性情感与审美体验。其次,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干预为辅的活动举办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举办或参加各类活动,提高审美素养。

3. 积极利用“互联网+教育”,创新美育途径

“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8]。“互联网+教育“为美育的改革发展创造出无限可能,打破空间以及时间的壁垒,使美育资源充分流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美育的需求,选择美育课程,调控自身的学习进度,不再像传统教育一样固定时间地点进行学习,让自己做美育学习的主人。当前,科技为教育添加进步动力,顺应时代要求,互联网、AI技术等与美育融合一起,打造更多优质的美育课程,实现在线管理,信息共享。

五、结语

美育是素质教育重要一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特殊教育师范生,美育是使其在特殊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精神支撑,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实现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美育之路,道阻且长,虽然目前在育人导向、教学资源、机制保障等各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还是要多注重当前的问题,制订相契合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美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定改革信心,勇于创新,努力达成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 杜卫. 美育三义[J]. 文艺研究,2016(11):9-21.

[2]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EB/OL]. (2023-06-10). https://www.sohu.com/a/235002800_279363,2018-06-10/2023-4-21.

[3] 方俊明.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方俊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特教的重中之重[EB/OL]. (2023-04-21). https://mp.weixin.qq.com/s/epocqP83vfLsOp8pUJ-mZg,2016-9-22/2023-4-21.

[4] 美育对智育的重要作用[EB/OL]. (2018-11-07). https://www.docin.com/p-2153015072.html,2018-11-27/2023-4-21.

[5] 王波,鞠克亮. 特殊教育师范生特教情怀:价值意蕴、特征与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2020(11):49-54.

[6] 霍楷,马飞扬. 一流大学美育机制建设及趋势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5):91-93+96.

[7] 刘旭婷,杨永久,李明. 利用社会实践提升高校美育工作的探讨[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5):50-51.

[8] 平和光,杜亚丽. “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 现代教育管理,2016(01):13-18.

(责任编辑:罗欣)

作者简介:贾枫(1992—),女,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融合教育;孙超(1983—),男,硕士,河北師范大学汇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董书文(2002—),女,学士在读,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研究方向为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审美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