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顺“万忠墓”研究新解二则

2024-01-23王珍仁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明公所立碑

王珍仁

(大连市近代史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00)

一、旅顺“万忠墓”之名由“哀忠墓”衍生而来

(一)关于旅顺大屠杀

1894 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日军在攻陷旅顺之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惨案。这次屠杀持续了四天三夜,死难人数约有两万人。

制造这次大屠杀的主犯是进犯旅顺的日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这次屠城是在日本第二军司令官大山岩所默许下的一次有预谋的暴行。关于这一点,当时参与战争的日军谍报人员向野坚一在其个人《从军日记》中明确记载:“日军在由营城子向旅顺进攻时,有军官向下属下达了‘见到敌兵一人不留’的命令。”[1]战后,1924 年9 月23 日向野坚一在参加由当时金州民政署召集的所谓“纪念日本间谍钟琦三郎等人毙命于甲午战争”活动时,谈话透露:“在旅顺,山地将军说抓住非战斗人员也要杀掉”[2]。参与这次屠杀的隶属于日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二联队的上等兵关根房次郎曾更清晰地记录说,土城子事件①指1894 年11 月18 日中日双方在旅顺土城子发生的遭遇战。后,“山地将军曾有过如下命令……从今往后即便是平民,若有妨碍我军者亦格杀勿论”[3]。与关根房次郎同属步兵第二联队的小川幸三郎也在其日记中记录:11 月21 日下午3 时30 分以后突入旅顺城区之际,“曾接到命令称,自集结地出发时凡见到成年男性清国人均应当场捉拿并将其处死,以斩杀为宜,兵士们均跃跃欲试”[3]。参与大屠杀的另一位隶属于第一师团步兵第十五联队第三大队的上等兵漥田仲藏在其《征清从军日记》中描述得更为详细,日军士兵“只要见到清军便欲屠为快,在旅顺城区遇见平民也将全部处死,道路上四处堆满了死尸而导致前行不便”[3]。

关于旅顺大屠杀,当年惨案的目睹者曾先后发表大量的文字记述。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的《旅顺落难记》②也译为《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该译本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年出版。、美国《世界报》记者詹姆斯·克里尔曼的《旅顺大屠杀事件》等,就连当年的日本随军记者也毫不掩饰地向国内做了大量的报道。旅顺陷落的消息传到日本以后,日本文坛中深受军国主义浸淫的部分文人竟毫无廉耻之心,写下了大量“赞美”大屠杀的汉文诗作③关于此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查屏球编著,凤凰出版社2017 年出版的《甲午日本汉诗选录》。。这些都让矢口否认有大屠杀行为存在的日本政府始料不及。

为掩盖其屠杀旅顺人民的罪证,日本侵略者在市区内将尸体集中起来加以焚烧,然后将骨灰埋葬到旅顺白玉山东麓,在墓前树立一块木牌,书写“清国将士殁亡之墓”以欺骗舆论,当地百姓则称此地为“万人坟”。

(二)顾元勋与“万忠墓”题字

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中国政府被迫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以割地赔款方式吞下了战争的苦果。条约签订的第二天即发生了“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在俄、德、法三国干预下,日本政府无奈同中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日辽南条约》,由中国政府再向日本支付白银三千万两为代价,赎回辽东半岛。1895 年11 月,中国政府派出候补直隶州知州顾元勋赴旅顺办理接收事宜。

顾元勋抵达旅顺之后,了解到旅顺大屠杀的全过程,对日军的野蛮暴行深恶痛绝。他深知当地民众灾难之重,郁结出壮志未酬之愤,在旅顺同胞遇难两周年之际,根据旅顺民众的意愿,对遇难同胞的墓地加以修葺,建享殿三间,立碑一通,并亲笔书写下“万忠墓”三个大字。笔者认为顾元勋所题墓碑之字,并不是一时心绪难平所致,题字乃是由京城法源寺之“哀忠墓”衍生而来。

北京法源寺,原名悯忠寺。唐贞观十九年(645),有朝鲜半岛与大唐交好的新罗使臣入朝,称新罗此时受到百济与高句丽的联手威胁,欲迫使新罗中断与大唐的交往联络。唐太宗闻后勃然大怒,即刻发文照命百济、高句丽收回对新罗的威胁攻击。如有不遵,大唐定会出兵相助新罗,剿灭百济、高句丽。然而,当时高句丽弑主专权的渊盖苏文并不理会唐太宗的警告。为树立威望,唐太宗不顾劝阻,决定亲率大军出征朝鲜半岛。“这一年4 月,当各路大军集结于幽州蓟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时,唐太宗下令大飨六军,召开誓师大会。”[4]260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踌躇满志,所向披靡,欲一鼓而荡平之。但意想不到的是,此时高句丽举国动员,聚集十五万之众与唐军展开鏖战厮杀。大战之时,高句丽一方实行坚壁清野,几百里内难见人烟,致使唐军的给养难以为继。在受到重创之下,唐太宗无奈做出“撤军”之策。“9 月,大军开始撤退。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11 月,军队撤回到了幽州。此时所余的人马,只有出发时的五分之一了。……回想出师之时青山绿水之间,大军气势如虹的盛况,唐太宗不由百感交集,他‘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为了让阵亡将士的亡魂早日超升,安抚他们的亲人,唐太宗下令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骸,将他们安葬在誓师旧地,名曰‘哀忠墓’。并在这个誓师旧地建造一座庙宇,以超度这些客死他乡的为国尽忠的亡魂。”[3]261

甲午中日战争后,候补直隶州知州顾元勋受朝廷之命赴旅办理接收事宜,见到这里血腥的一幕,心中很可能会想起京城法源寺中的“哀忠墓”,而乾隆皇帝为其所赋之诗“最古燕京寺,由来称悯忠”更是让其铭记在心。因此,在修葺旅顺遇难同胞墓地时,他才会在墓地原址上取当地人“万人坟”之称谓,融“哀忠墓”的题名,立碑勒铭“万忠墓”。并在碑阴处撰文阴刻“光绪甲午十月,日本败盟,旅顺不守。官兵商民男妇被难者一万八百①此“百”恐为“千”字之误。余名口,忠骸火化,骨灰丛葬于此”。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亡灵,顾元勋还在墓碑前修建享殿三间,或许有立寺之意,但因后来俄国强租旅大,顾氏匆匆离职,这里的一切又无奈恢复到往昔荒芜的旷野之中。

(三)从“哀忠墓”到“万忠墓”

从京城的“哀忠墓”到旅顺的“万忠墓”,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境界内涵已有天壤之别。哀者,睹物伤怀而忧心忡忡,悲痛的心情之中,透出了“白骨纵横,阡陌无主”的凄凉景象。唐朝诗人陈子昂在其《感遇·其三》中描绘了“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的凄凉、悲惨景象。“哀忠墓”表达的是唐太宗对战死沙场的征人的无限怜悯与同情,其中也透出些许的无奈。而“万忠墓”则不同,这里以量词“万”,表述出一种惨烈,更以“万人忠魂”的呐喊,向世人敲响一记警钟。“万忠墓”三个字充满了一种悲壮慷慨之意。在这里,顾元勋面对悠悠的苍天、茫茫的大地而痛苦、呼喊和感叹!顾元勋亲笔手书的“万忠墓”三个大字在工匠的手上被刀砍斧斫出来,其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向来到此地的人们讲述着不应忘却的历史。

二、旅顺万忠墓碑“四明公所”新释

(一)旅顺华商公议会所立“万忠墓碑”

1922 年,旅顺华商公议会在先前1896 年顾元勋所立“万忠墓”碑(后人也称为“光绪碑”)后,又重新立碑。为何此时会有重新立碑之事出现?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1922 年时,顾元勋所立石碑已下落不明。日本侵略者看到旅顺民众在每年清明节和甲午旅顺罹难日时都会成群结队来到万忠墓,举行祭奠殁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亡灵活动而深感惴惴不安。于是,派人将顾元勋所立“万忠墓”石碑盗走,将其转移到旅顺医学专科学校院内掩藏起来。旅顺民众对“光绪碑”的遗失倍感痛心,因此在1922 年清明节到来之前,萌发了重新立碑的想法。

其次,在1922 年年初,旅顺地区开始出现“收回旅大,排斥日货,争取民主自由”的活动。按照《中俄订立旅大租地条约》和《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规定,到1923 年3 月26 日,旅大25 年租借期届满,旅大应该归还中国。随着这个日期的临近,旅顺民众率先奔走呐喊“收复旅大”,积极活动,以促成归还事宜。旅顺华商公议会借此东风,有了为万忠墓重新立碑的想法,以示旅顺民众不忘前事。

旅顺华商公议会所立石碑的碑身镌刻阴文“万忠墓碑”四字,其右侧刻有“中华民国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字样,左侧刻有“旅顺华商公议会重建”。碑额处阴刻“四明公所”四字,碑阴处未刻任何文字。此碑后来被研究者称为“民国碑”。

(二)后人对“四明公所”的研究

1949 年以后,人们开展对“万忠墓”墓碑的研究,对石碑上的“四明公所”四字多持模糊的态度,没有给出任何解释。1971 年,笔者和一群年龄不到20 岁的年轻人被分配到旅顺博物馆工作,出于学习的需要,我们向年长者询问“四明公所”的含义,得知“公所乃商会之意,四明特指宁波,根据是《辞海》中对‘四明’以及对‘四明公所’的注释。‘四明公所’即宁波商会”。此说一出,便被收录到万忠墓的解说词当中,并迅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

近日,笔者阅读旅顺博物馆原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韩行方《旅顺口往事散记》一文,文中也是沿用此说,并强调“按《辞海》的解释,就是指宁波会馆”[5]3。为了进一步确证,笔者再次查阅《辞海》,发现在“四明公所事件”词条中确实存在韩先生的说法。《辞海》的原文表述是:“1874 年(同治十三年)5 月3 日上海人民反对法国侵略者侵占四明公所(宁波商人建成的同乡会馆)的公墓,被法国军警打死八人,打伤多人,激起公愤。宁波同乡会声讨外国侵略者屠杀和奴役上海人民的罪行。法租界公董局被迫暂时停止在四明公所公墓内筑路。1898 年(光绪二十四年)7 月16 日法国侵略者又企图强占四明公所公墓,调法国海军士兵上岸,配合巡捕打死打伤市民多人。上海各行业举行罢市,船坞工人、码头工人船员和手工业工人举行罢工。法国侵略者最后被迫放弃侵占四明公所墓地的企图。”[6]由此可知,在历史上是确有“宁波会馆”存在的。但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宁波会馆”在历史上的活动范围有多广?在大连地区是否有宁波会馆的活动?

经查,历史上“宁波会馆”的诞生得益于宁波商帮雄厚的实力和远见。1667 年(清康熙六年),宁波商人首先在湖北武汉的汉口循礼坊横堤外建立了一个“江浙绸公所”,以此作为同乡同业团拜议事之所。1780 年(清乾隆四十五年),又在汉口的九如桥创建了“浙宁公所”。1911 年(清宣统三年),因市面上“公所”所特指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为迎合社会潮流和普遍的社会现象,“浙宁公所”更名为“宁波会馆”。1924 年,“宁波会馆”在位于今汉口前进路111—115 号的位置上新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建筑一幢。此时,社会上因地域同乡、同业而组成的会馆可谓俯拾皆是,诸如人们常言的江西会馆、长沙会馆、绍兴会馆、徽商会馆、湖广会馆等。就北京而言,更是会馆之都,据粗略统计,清中期该地就有会馆1000 家以上。从相关文献记述来看,从清中期至民国初年,宁波会馆主要的活动范围是在湖北的汉口一带,至于《辞海》中所列“四明公所”就是指宁波会馆一说,笔者以为还有深入探讨的必要,那就是“宁波会馆(商会)”在何时易名为“四明公所”?又何时在上海立足开展会馆(商会)活动?其公墓又为何会建在上海?这些都应该有清晰的叙述。目前,仅从史料所见,历史上“宁波会馆(商会)”的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沪宁地区,其触角远未深入东北广袤的土地。因此,在大连及旅顺地区也难以有他们的活动踪迹。换言之,旅顺在1922 年时应该是没有“宁波会馆(商会)”这样一个团体组织的。前人对旅顺华商公议会所立石碑上“四明公所”的认识,从一开始就落入《辞海》解释之中不能自拔,根本原因是没有对当时旅顺社会层面的真实状况做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应该是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

韩行方先生在文中所言“公所”即“会馆”,指旧时同业或同乡组织办公的地方[5]5。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早期这种“公所”确实是带有“会馆”之意,但民国以后,“公所”已经转为各地区、乡、镇、村一级行政机构对外行使办公职能的称谓,从此也不再具有同乡、同业之人结社的性质。因地域同乡、同业而结成的团体也不再称为“公所”,而多冠以“会馆”“商会”的名号。所以,民国以后“会馆”与“公所”不是一码事,1922 年时的旅顺地区,同样不会跳出历史大环境而另行一套。

(三)“四明公所”的真正含义

探讨1922 年旅顺华商公议会所立“万忠墓碑”上“四明公所”四个字的真正含义,必须基于当时的历史状况给予解答。

当时的旅顺,正处于日本侵略者的高压统治之下,此时要给万忠墓立碑非常困难。如果碑上再出现记述甲午中日战争中旅顺被屠城之言,日本侵略者是绝不会置之不理而让这块石碑堂而皇之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在这种情况下,这块“民国碑”就有了碑阴处未刻任何文字的特殊现象。旅顺华商公议会集聚了一批当时旅顺地区的才俊,他们想把“万忠墓碑”立起来,达到祭奠和昭示天下的作用,就只能斗智斗勇。碑额上“四明公所”四个字,就像一篇值得人们敬慕的战斗檄文,它犹如一把利剑直刺苍穹,向世人展现旅顺人民的斗争精神。“四明公所”的真正含义应该就是“四方明白公理所在”。当天下四方的人们都知道甲午年时日本侵略者在旅顺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么也就不需要在碑阴处再做任何文章了[7]。因为,公理自在人间,万忠墓就是昭示天下的证据。

其实,万忠墓碑上“四明公所”四个字的本意应该还是从1894 年8 月1 日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诏书中的“公理昭然”一词衍生而来。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中说:“该国①“该国”指日本。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理昭然。”[8]“四方明白公理所在”与宣战诏书中的“公理昭然”意义相近,毋庸置疑。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当时立碑的执笔书丹者金纯良与日本人的对话中找到证据。在面对日本警署官吏质询“四明公所”的含义时,金纯良当时的回答是:“这里有二层意思,一是此地是士农工商众多死难者的埋葬之所;二是东西南北四方人士都了解这个地方。”[9]日本侵略者对此回答仍然感到不满,坚决要求去除这四个字,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旅顺华商公议会只好用水泥将其填充遮盖起来。如果当时在旅顺有“宁波会所(商会)”存在的话,相信金纯良不用这样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

再则,从中国传统的立碑格式与规矩中也能找到答案。传统石碑的碑额题字均表达一种立碑人的主观意识,惯例多是题刻“千秋永存”“万古流芳”“永垂不朽”“彪炳千秋”等词语,起到敬慕先人,诫勉后人的目的。旅顺华商公议会所立之碑上的“四明公所”四字依然没有超越传统,其所隐喻的铮铮之词乃是民族的仗义执言。同样,退一步讲,我们即便承认当时在旅顺有“宁波会馆(商会)”这一团体存在,而且也参与到为万忠墓立碑的活动中,那么它的署名也应该和旅顺华商公议会一样落在碑的左手处而绝不会出现在碑额上,因为碑额从来不是立碑者的署名之地。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立碑题字之事是严格按照祖传训制而为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件事关民族大义的活动中又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大的疏漏呢?

综上所述,旅顺本地学者先前对万忠墓“四明公所”的解释存在很大的局限和错误,而且影响广泛,今天我们有必要给予澄清并予以纠正。只有这样,才是尊重历史,敬畏历史。

历史是一面镜子。知史勿忘国耻,兴邦乃需图强。“万忠墓”所记述的历史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民的记忆之中,它无时无刻不在警示国人勿忘那段惨痛的历史,无时无刻不在召唤国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四明公所立碑
汉江河口区四明滩段四明上护岸坍岸修复技术
为山水立碑
“外洋会馆图记”之发现暨“十三行”正名考
台纽约侨社要改挂五星红旗
无名烈士墓
曹魏时期禁碑缘由考略
现卖机业的行业组织——文锦公所
北京市通州区被明确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 五河交汇处立碑
论四明雕版印刷及范氏天一阁刻书
宁波“四明大药房”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