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以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为例

2024-01-22胡慧之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胡慧之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微电子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近年来许多学校对“岗课赛证”融通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1-4]。其中,萧玥对优秀院校“岗课赛证”四维融合课程体系改革现状进行了调研,总体提炼出课程体系改革的三种典型模式(“岗课融通”、“赛课融通”和“证课融通”模式)及相关思考和建议[1]。屠关强对“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的专业课教学设计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改革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及改革路径,给出了具体案例[2],这些研究都极具参考和借鉴价值。显然,“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融通,即如何将“岗”“赛”“证”的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这种融通最终要体现在专业课程体系(“课”)中。

1 “岗”“赛”“证”与“课”的逻辑关系

为表述方便 ,本文用“课”表示专业课程体系(而非某门具体课程)。“岗”表示“岗位需求”,具体是指胜任某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它是职业院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建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赛”表示技能“竞赛要求”,具体是指参赛学生完成竞赛任务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证”表示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具体是指学生通过证书考核并取得证书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由此,“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含义是指建立一个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它既能支撑岗位需求,同时又能支撑竞赛要求和证书标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讲,就是要让学生既能胜任未来的就业岗位需求,同时也能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参加技能竞赛和获取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需要。因此,“岗”“赛”“证”都是确立“课”的依据,反之,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课”必须能够同时支撑“岗”“赛”“证”。但是,这样的理解还是过于粗略,需要对“岗”“赛”“证”与“课”的关系分别进行分析和定位。

1.1 “岗”对“课”的基础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技能)课程设置“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显然,“岗”是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最基本、最核心的依据。事实上,高职院校多年来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是这么做的。因此,“岗”在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也可这样理解,专业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是由“岗”确定的。

1.2 “证”对“课”的拓展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提出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一方面在法律、法规框架内确立了职业教育“证课融通”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证”(这里主要指1+X 证书)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发挥能力拓展作用。换句话讲,原有的主要以“岗”定的“课”(可称之为“岗课融通”课程体系)侧重于培养学生满足岗位现实需求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学历证书,而“证”则侧重于在此基础上的能力拓展,以满足学生获取技能等级证书的需要。

1.3 “赛”对“课”的引领作用

2021年教育部等35 部门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中提出,大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赛课融通、赛训结合。”“内容设计围绕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真实工作的过程、任务与要求,重点考查选手的职业素养、实践动手能力、规范操作程度、精细工作质量、创新创意水平、应变能力、工作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见,大赛内容和要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因为大赛每年举行一次,大赛的内容和要求更新周期相对较短,更能及时反映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因此,“赛”对课程改革更能发挥引领、导向与促进作用,使“课”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及时体现三个“新”。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于“岗”“赛”“证”在确立“课”中的作用和定位分析仅是一般情形,当涉及到具体专业、不同证书或大赛时,情形可能会有所不同。总之,这样的分析是必须的,它是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的逻辑基础和起点,不同专业需要做具体的分析。

2 “岗课赛证”融通的基本策略

要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绝不是将“岗”“赛”“证”所需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进行简单地叠加,例如有些做法是在“岗课融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赛”和“证”的要求增加若干门与竞赛或考证有关的课程,有些则在教学计划外开设培训课程,这些做法都与融通的要求相去甚远。根据前述分析,结合目前专业建设实际状况,笔者以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为例介绍该专业在“岗课赛证”融通方面进行的实践探索。

首先,按照“岗”的要求建立“岗课融通”课程体系。实际状况是,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改革已基本建立起较为成熟的“岗课融通”课程体系,因此,以此为起点进行“岗课赛证”融通探索更具可行性。

我校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主要面向智能产品开发产业及相关企业职业群,培养从事智能产品的电路设计、应用软件开发、安装调试、系统运维及营销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岗”的8 项基本能力,并依此建立了“岗课融通”课程体系的12 门专业课程,如表1 所示(为便于讨论,本文的讨论仅限于专业课程)。

其次,按照“证”的要求提炼形成“证课融通”所需的拓展能力需求清单。以1+X 证书“智能硬件开发及应用职业技能证书(中级)”为例,证书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两部分,以综合检验学生STM32 单片机编程应用、虚拟仿真、电路焊接、PCB 设计等智能硬件开发相关理论和技能,表2 为该证书技能要求(为便于讨论,这里仅给出要点)。

表2 智能硬件开发及应用职业技能证书(中级)技能要求表

根据表2,证书的技能要求可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开发方案设计能力(包括需求分析及软硬件开发方案设计);二是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三是系统安装调试能力;四是系统部署升级及运行维护能力。与“岗”的8 项基本能力相比,“证”对能力的拓展主要涉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完整性,拓展能力主要包括:(1)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能力;(2)开发方案设计能力;(3)系统升级及维护能力。这些能力正是现有课程体系设计中所忽视而实际工作岗位所必须的。

然后,按照“赛”的要求提炼形成“赛课融通”所需的创新能力需求清单。以全国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大赛为例,大赛以STM32F103 单片机或51 单片机为主控制芯片来考核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赛题要求的三自由度水果采摘机器人控制器的设计及制作(含装调和测试)。内容包括电子设计工艺(印刷线路板图绘制)、电子装调工艺(印刷线路板焊接和调试、控制器的装调、硬件的故障诊断及维修)、控制器指定任务的功能实现(软件的编写和调试)等内容。根据评分标准,得出其考核的技能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大赛技能要求

根据表3,大赛尤其注重安全、规范和工艺方面的技能要求。其中规范操作、设计工艺和装调工艺等环节都有可能涉及电子行业最新的规范和工艺。另外,竞赛中使用的芯片、元器件等也会尽可能选用最新产品。因此,与“岗”的8 项基本能力相比,“赛”所要求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1)规范操作能力;(2)掌握电子设计与装调工艺的能力(简称工艺能力)。

最后,建立“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上述第二和第三步列出的两份能力需求清单,将“证”和“赛”的要求融入“岗课融通”课程体系。需要对“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两份清单进行汇总分析,并逐项与已有“岗课融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进行比较,从中选出适合融入的课程,将其融入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并对教学方法或模式进行相应调整。

例如,对于“规范操作能力”,12门专业课程中除了“C 语言程序设计”以外,其余课程都应融入这项能力要求,只是不同课程的规范操作要求各有侧重,应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规范操作要求,然后融入课程标准。又如,“工艺能力”主要应融入 “电子产品PCB设计”“STM32微控制器应用”“无人机装调技术”“智能产品开发综合实训”“智能硬件开发技术”这5 门课程。同样,每门课程的具体工艺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课程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工艺要求并融入其课程标准。对于“市场需求调研与分析能力”和“开发方案设计能力”这两项能力,可合并融入“STM32 微控制器应用”“智能产品开发综合实训”这2 门课程。为此,需要对课程教学方法提出相应要求,即需要实行项目化教学,其中至少应有一个比较综合性的项目,该项目要体现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即从市场需求调研开始,到开发方案的设计,最后到产品或系统装调,使其功能及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因此,这两项能力的融入要求对原课程进行大幅调整或重构。如果经过以上操作后仍有某些能力需求项无法融入课程,则可以考虑新增课程。

我校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业的“岗课赛证”融通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岗课赛证”融通示意图

3 建议与小结

(1)限于篇幅,本文对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探索还比较粗略,实际开展的工作要比以上讨论复杂和细致。例如,本文给出的讨论仅是针对本专业其中的一个证书和一项竞赛进行的,而实际上证书和竞赛往往都不止一个。考虑到即使是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所要求的证书和竞赛也是略有不相同的,因此,对于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需要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对所要求的证书和竞赛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只有选准了证书和竞赛项目,融通工作才能更加有效。

(2)“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改革一方面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一整套与之配套的课程标准。从某种角度讲,融通的内容和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各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因此,做好课程标准的更新,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调整等,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融通改革的实际效果。

(3)“岗课赛证”融通是一项系统工程,一方面对于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对专业教师开展“双师”素质提升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为配合融通改革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实训条件,以及学生专业社团、教师工作室等制度,这样才能确保融通改革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课赛岗课赛证融通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模式研究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重构实践研究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