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方案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2024-01-20李相军王敬怡李春燕张建东石盛玲
李相军,王敬怡,李春燕,张建东,黄 海,白 丹,石盛玲,冷 瀛
(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长春市普瑞眼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患病率为6.8%[1]。DME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视网膜激光光凝及黄斑区格栅样光凝、类固醇治疗等。如今抗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在治疗黄斑水肿方面有显著效果,已成为DME的一线治疗方式[2]。本研究通过观察3种不同方案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SME)的疗效,分析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DME患者120例120眼,其中男68例68眼,女52例52眼;年龄23~81岁,平均(56.3±10.02)岁。按照对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
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OCT检查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250 μm,且无黄斑前膜或瘢痕;配合治疗和完整随访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5~0.5。
排除标准:有任何眼内手术史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抗VEGF、眼内注射药物等治疗);有视网膜、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史者;有其他眼底病治疗史者;存在其他眼底疾病或有活动性眼内炎者;存在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存在严重全身疾病者。
1.2 方 法
A组:采用康柏西普注射液0.05 mL/0.5 mg眼内注射,1次/月,连续注射3次后按需注射。
B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共4次,1月内完成。
C组:先给予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液0.05 mL/0.05 mg眼内注射,1周后开始并在1个月内逐步完成全视网膜光凝,1次/月,连续注射3次后按需治疗。
眼科检查:BCVA采用跃进医用光学器械厂国际视力表检查,矫正后转化为logMAR视力;眼压采用非接触喷气式眼压计(Canon公司,日本)测量;CMT、SFCT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体机(Heidelben公司,德国)的高清扫描模式测量。
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术前3 d应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6次/d点眼预防感染,于角膜缘后3.5~4 mm处注射,针尖斜面朝向视神经方向垂直巩膜面进针,向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入药物,拔除针头后用显微镊子夹住针孔5 s。
随访及观察指标:随访1 a,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1、3、6、12个月时BCVA、CMT、SFCT,3、12个月复查FFA。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时间点的CMT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CMT均数与治疗前及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12,P<0.001;F=25.142,P<0.001;F=5.115,P=0.001 6;F=4.429,P=0.016;F=6.636,P=0.003);C组与B组比较,C组各个时间点疗效优于B组,治疗后1、3、6、12个月,平均CM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6、0.003);与A组比较,C组疗效优于A组(P<0.001);与A组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01,P=0.001、0.006、0.001)。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Tab.1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 among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脉络膜厚度SFCT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SFCT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512,P=0.033;F=6.097,P=0.005;F=3.125,P=0.051;F=1.567,P=0.216;F=1.918,P=0.164);与B组比较,A组及C组SFCT值显著降低(P<0.01),C组疗效最佳,其次是A组。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黄斑区SFCT值Tab.2 SFCT values among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2.3 3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的1、3、6、12个月,3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7.566、5.768、6.898、1.915,P=0.001、0.005、0.003、0.001);C组和A组BCVA总体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优于A组;C组和B组BCVA仅治疗1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优于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BCVA,A组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疗效优于B组,C组IVR次数明显少于A组(P<0.01)。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最佳矫正视力Tab.3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among three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 论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EM)通常指黄斑中心凹两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视网膜增厚,属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范畴,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DEM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中心视力受损[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引起DME的重要内源性介质,VEGF的激活可促使视网膜内皮细胞增殖和白细胞迁移,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导致液体渗漏和新生血管形成[5]。研究[6]表明,脉络膜对VEGF高度敏感,眼内VEGF升高可增加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导致脉络膜厚度增厚。因此,DME患者治疗目的是使CMT、SFT下降,BCVA提高。以往对DEM患者的治疗主要以视网光凝为主,但其疗效并不理想。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副作用少等特点,是目前治疗DME的首选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本研究通过比较3种不同治疗方案,对比CMT、SFCT、BCVA的疗效,此结果可为DME治疗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CMT下降最明显的是C组,其次是A组、B组(P<0.01),IVR可使CMT明显下降,但单纯IVR可能出现反复的DME,IVR联合PRP能有效减少CMT的厚度及减少DME复发的概率。毕双双等[7]研究显示,抗VEGF+延迟激光光凝组患者的视力、CMT改善均优于单纯激光光凝与单纯注药组(P<0.01),表明玻璃体腔内注药联合光凝治疗DME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光凝或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与本研究结论相符。本研究中,治疗后A、C组SFCT明显优于B组(P<0.01),C组疗效优于A组,说明抗VEGF药物能有效降低SFCT,与钟旭等[8-10]的研究结论相符。本研究中,治疗后C组BCVA优于A、B组,A组优于B组(P<0.01),DME视力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CMT、SFCT、BCVA联合组疗效最佳,其次是单纯注药组、激光组;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密切相关,脉络膜厚度及视网膜厚度越下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