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
2024-01-19王霞南平市建阳区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福建南平354200
王霞 南平市建阳区妇幼保健院超声影像科 (福建 南平 354200)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钼靶在乳腺癌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2017年1月~2022年11月共有50980例接受乳腺癌普查,其中48例确诊,以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钼靶检查,分析两种方式联合诊断效果。结果:48例患者的发病部位有22例为右乳,有26例为左乳,另有1例发生于乳晕后,有21例发生于外上象限,有4例发生于内下象限,有4例发生于内上象限,有19例发生于外下象限;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有43例,导管内癌有1例,粘液腺癌有1例,小叶癌有1例,导管原位癌有2例;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异常血流信号/血管征和肿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钼靶检查,微小钙化灶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检查(P<0.05)。结论:在乳腺癌普查中将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联合在一起,能够弥补各自不足,提升诊断效果。
乳腺癌发生率高,任意年龄段女性均有可能发生,通常情况下多发生于≥20岁群体,相关研究显示,自20岁后每年长10岁,该病发生风险会超出1倍,峰值为女性绝经后[1]。该病对女性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明显降低,近些年,该病早期筛查得到普及,早期疾病检出率增加,综合治疗完善,致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在所有实体肿瘤中该病治疗效果最明显。疾病早期体征、症状不典型,患者重视度低,一般在乳腺癌筛查、体检等过程中被检出,常见症状有乳腺中含有包块、乳晕异常、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皮肤改变等[2]。开展普查,尽早检出该病,可以显著提升治愈率,帮助患者减轻负担,当下主要采取影像学筛查,常见技术有钼靶、超声检查等,不同方式的优劣势不同。本次研究以乳腺癌患者为对象,分析影像学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17年1月~2022年11月共有50980例接受乳腺癌普查,其中48例确诊,年龄34~61岁,平均(51.32±4.41)岁;48例患者中有25例无明显症状,有5例出现局部不适,有18例经前出现乳房胀痛。
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3];接受住院检查;两种方式检查时间差低于1周;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检查前接受化疗或放疗治疗;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认知障碍;精神病史;存在其他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置为7.5~14MHz,如果乳腺深部占位明显,可调整为5MHz。进行检查前,将患者乳腺、双侧腋窝等相关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先检查左边,再检查右边,进行顺时针扫描,着重扫描乳腺、乳晕和腋窝区,取得四个象限图像。对患者病变大小进行测量,取得横径和纵径,将病变部位和数目仔细记录下来,同时关注肿块内血供表现、后方回声表现和肿块内部边缘。观察腋窝区淋巴结,记录其有无肿大,对阻力指数进行测量。
诊断依据[4]:①直接征象:肿瘤内部出现钙化灶,表现为簇状或者微粒样,观察乳腺后方回声,发现其呈现出衰减趋势,乳腺内部表现出不均匀回声或低回声。当患者出现纤维反应时,可见低回声,后方声影明显变强,但不受钙化影响,部分患者能够于后方观察到声影。部分患者后方存在砂粒样钙化影像且无声影,因癌细胞中钙磷元素含量较多,进而出现钙化,上述元素会在导管内部、腺泡内部沉积,形式为钙盐。肿瘤包膜具有不规则形态,界限模糊,边缘凹凸不平,或呈现出蟹足状,或为分叶状,或为指状。表现出“恶性晕”征象,肿块附近存在强回声边带,如果为良性肿瘤,则无该征象。CDFI显示患者癌肿内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较高,会对癌肿产生刺激,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但就新生血管而言其行走紊乱,壁薄,肌层缺乏;②间接征象:腋窝区域淋巴结出现转移、肿大等表现。
1.2.2 钼靶检查
引导患者行立位,将乳腺全部暴露出来,将模式调整为自动曝光,进行常规摄片,扫描双侧乳腺,对其轴位、斜位进行摄片,如果需要放大片或者要求加摄,应仔细检查切线情况、侧卧表现和病变局部情况,关注病灶有无钙化,若出现钙化现象,应仔细观察钙化数目、大小和形态。
诊断依据[5]:①直接征象:诊断内容主要有肿块边缘、密度和形态等,边缘模糊,形状不规则,呈现出浸润表现、边缘毛刺表现或分叶状;出现钙化,表现出等密度泥沙样,或高密度团簇状;②间接征象:观察病变部位,患者腋窝淋巴结出现肿大现象,关注肿块附近血管和乳腺附近皮肤发现均出现异常,表现出导管征,乳腺结构紊乱。上述直接征象状任意出现2项或者任意出现间接征象2项和直接征象1项均为确诊。
1.3 观察指标
分析48例患者发病位置:观察右乳、左乳,双侧、单侧,乳晕后、外上象限、内下象限、内上象限和外下象限发生例数。分析48例患者病理类型:包括浸润性非特殊癌、导管内癌、粘液腺癌、小叶癌和导管原位癌例数。评价单一、联合诊断效果:观察单一、联合检查的诊断符合、漏诊和误诊情况。评价两种方式病理特征检出情况:观察两种方式检出腋窝淋巴结肿大、异常血流信号/血管征、肿块和微小钙化灶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处理数据,%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48例患者发病部位
48例患者的发病部位有22例为右乳,有26例为左乳,全部单侧发病,另外有1例发生于乳晕后,有21例发生于外上象限,有4例发生于内下象限,有4例发生于内上象限,有19例发生于外下象限,见表1。
表1.分析48例患者发病部位
2.2 分析48例患者病理类型
48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有43例,导管内癌有1例,粘液腺癌有1例,小叶癌有1例,导管原位癌有2例,见表2。
表2.分析48例患者病理类型
2.3 单一、联合诊断效果比较
联合检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见表3。
表3.单一、联合诊断效果比较[n(%)]
2.4 两种方式病理特征检出情况比较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异常血流信号/血管征和肿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钼靶检查,微小钙化灶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P<0.05),见表4。
表4.两种方式病理特征检出情况比较[n(%)]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多发病,我国多发群体为超过65岁女性和45~50岁女性,西方多发群体为高于45岁女性,峰值为75~85岁[6]。目前该病病机不明,早期症状不明显,尽早予以患者诊治是提升治愈率的关键。患者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开展病理检查,发现该病产生自乳腺上皮,是一种恶性肿瘤,受多种致病因子影响,患者的末梢导管及乳腺导管上皮细胞无法发挥出正常作用,出现异常增生[7]。当下该病检查方式较多,常见的有辅助检查、临床门诊检查、自我检查等,科技、医学事业持续进展,辅助检查受到众多人士关注。
超声成像的主要原理为因组织界面不同,会形成声阻抗差。近些年,超声诊断仪持续发展,不断完善,诊断技术也随之提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普查中应用率越来越高。该方式能重复应用,不会产生创伤,经济性高,对操作者技能水平提出的要求较低[8]。该技术不仅能将乳腺皮下详细表现显示出来,还能够观察到内部回声情况,展示出肿块边界特征,可见附近血流信息,呈现出腋窝淋巴结表现。但是就微小钙化灶而言,该技术检出率较低,缺乏特异性,分析原因主要为二维声像图上,微小钙化灶表现出强回声反射,且呈现出点状,代表可能是钙化物质的聚集,其声阻抗差具有明显区别,特别是对于致密性腺体和增生型腺体而言,其出现的微小钙化灶难以被发现。由此可见,该技术无法将处于孤立状态的微小钙化灶显示出来,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缺陷。钼靶成像原理主要为就不同密度组织而言,其对于X射线呈现出吸收衰减程度存在差异,该方式的图像分辨率高,可将微小钙化灶清晰呈现出来,能够对超声检查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9]。尽管在该病诊断中钼靶应用广泛,但就未出现微小钙化灶或者疾病早期患者来说,该方式难以精准识别正常腺体和肿块,所以单一诊断效果不佳。
将两种技术联合在一起,能有效补足各自缺陷,及时观察到异常血流信号,提升诊断效果。超声检查能全面显示出乳腺信息,尤其是检验异常血流信号、肿块回声时敏感性高,可以取得多角度图像,钼靶诊断微小钙化灶能力高,二者互相补充,有助于提升准确性[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48例患者的发病部位有22例为右乳,有26例为左乳,表示乳腺癌一般为单发,左右乳发生率基本一致。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有43例,导管内癌有1例,粘液腺癌有1例,小叶癌有1例,导管原位癌有2例,乳腺癌主要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导管原位癌、小叶癌、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等发生率较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腋窝淋巴结肿大、异常血流信号/血管征和肿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钼靶检查,微小钙化灶检出率明显低于钼靶(P<0.05),代表两种方式的声像图特征不同,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势,超声的诊断优势主要体现在血流信号、肿块等方面,钼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微小钙化灶。联合检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代表和单一诊断相比,将两种方式联合起来,可取得更显著、精准诊断效果。说明联合诊断能够弥补单一技术存在的缺点,更全面、精准识别病情,互相补充,准确率更高。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普查中将钼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在一起,能够弥补各自不足,提升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