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脂复合陶瓷嵌体根管治疗后患牙修复的效果及牙菌斑指数的观察

2024-01-19林雨李建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4期
关键词:高嵌体嵌体菌斑指数

林雨 李建辉

1 闽侯县祥谦镇中心卫生院 (福建 福州 350100)

2 福建省人民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在对牙列缺损患者根管治疗后按照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进行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4月在闽侯县祥谦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根管治疗牙列缺损患者6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3例,开展常规修复治疗)和观察组(33例,开展树脂复合陶瓷嵌体修复治疗),针对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牙菌斑指数等进行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在修复成功率、邻接关系、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以及牙龈健康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患者根管治疗后按照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进行修复治疗,可以降低菌斑附着指数、软垢指数,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以及语言功能,提升修复成功率。

牙列缺损属于口腔疾病中最为常见且发生率较高的类型,对患者健康以及日常生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1]。在对牙列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牙体填充治疗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常规使用树脂填充过程中,需要对部分牙体组织进行磨除,会促使患者牙齿抗折能力降低[2]。运用树脂复合陶瓷嵌体对根管治疗后牙列缺损患者开展修复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缺损牙体进行修复[3]。本次研究主要对树脂复合陶瓷嵌体修复治疗的具体临床价值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4月闽侯县祥谦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根管治疗牙列缺损患者66例,按照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33例,开展常规修复治疗)和观察组(33例,开展树脂复合陶瓷嵌体修复治疗)。

纳入标准:①结合X射线检查确诊为牙列缺损;②存在咀嚼功能降低症状;③无其他口腔疾病;④无其他因素导致炎性反应疾病;⑤认知、交流功能正常,无精神类疾病史;⑥无凝血功能性疾病。

排除标准:①不愿参与本次研究;②口腔卫生条件不佳;③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④存在附着龈减少以及埋伏牙等症状。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树脂填充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后,将窝洞吹干、消毒,并使用流体树脂对根管口进行封闭,并选择自酸蚀粘接剂粘接,随后进行干燥、固化。运用Z350nm树脂进行分层填充,光固化,并对咬合关系进行调节。

观察组进行树脂复合陶瓷嵌体根管治疗。对患者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后需进行1周时间观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异常,在患牙无明显异常后,遵照全瓷高嵌体牙体预备原则,对患者进行预备基牙。需对患者患牙暂封物以及填充物等进行处理,并借助少量流动树脂对髓室底进行垫平,并对管口进行封闭。需将髓腔洞型深控制在2mm以上,洞轴壁外展5°左右。并将咬合面打磨1.5mm,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做好对邻近组织的保护工作,不得对邻接关系造成破坏。随后对患者开展牙体扫描操作,在实施扫描前需要将牙齿表面吹干,以免患者出现牙龈渗血等情况。需针对患者基牙、领牙进行扫描并保留影像数据。借助CAD/CAM对高嵌体进行设计,并对高嵌体模型进行制作,结合患者正常牙的外形数据以及邻牙外形,对高嵌体形态进行设计,并对“邻接”“咬合”功能进行检查,确保高嵌体和邻牙的关系。运用VITA Enamic弹性瓷进行抛光,进行光固化。选择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并确保瓷粘接面呈现为蜂窝状,随后涂抹硅烷偶联剂,干燥,并对基牙牙体进行消毒。Rely X Unicem树脂水门汀粘固高嵌体,并对每个面进行光固化3s左右,随后将多余树脂去除,光照20s,彻底固化水门汀。再次检查咬合关系,并抛光。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对比。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进行统计。牙菌斑指数:若患者无菌斑,则为0分。牙龈边缘部位存在菌斑,探针刮牙可见,直视诊断不可见,则为1分。若牙龈边缘以及临近牙面才能在有菌斑,肉眼可见,则为2分。若牙龈边缘以及邻近牙面存在软垢,肉眼可见,则为3分;软垢指数:牙面上无软垢,则为0分;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以下,则为1分;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1/3~2/3,则为2分;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的2/3以上,则为3分;②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对比。按照Eichner分类法[4]对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进行评价。评分区间在0~1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咀嚼、语言功能越好;③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④整体治疗效果评估。针对患者在治疗后修复成功率、颜色匹配度、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牙体完整性以及牙龈健康进行评估。在修复治疗后,牙周组织未出现炎性反应,患者咀嚼功能正常,修复体未出现松动脱落,且和邻牙接触良好,修复体边缘光滑,则视为修复成功。颜色匹配度、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牙体完整性以及牙龈健康均按照百分制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均使用SPSS20.0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基本资料对比

针对两组病例基本信息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对比(±s)

表2.治疗前后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对比(±s)

组别n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3 2.36±0.85 0.56±0.12 2.25±1.06 0.72±0.23对照组33 2.29±0.79 1.35±0.25 2.31±1.11 1.23±0.17 t 1.458 10.425 1.627 8.625 P 0.635 0.001 0.428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对比(±s,分)

表3.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对比(±s,分)

组别n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3 5.63±0.85 8.69±0.89 5.69±1.05 8.69±0.72对照组33 5.65±0.92 7.05±0.63 5.71±1.12 7.53±0.76 t 1.135 8.458 1.008 7.085 P 0.728 0.001 0.685 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对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2.5 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评估

在修复成功率上,观察组为100.00%(33/33),对照组为81.82%(27/33),χ2=7.038,P=0.001。在颜色匹配度、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牙体完整性以及牙龈健康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评估(±s)

表5.两组整体治疗效果评估(±s)

组别n颜色匹配度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牙体完整性牙龈健康观察组33 93.52±1.42 92.45±1.75 91.45±1.84 90.05±1.45 92.34±1.58对照组33 82.36±1.67 83.63±1.88 84.36±1.46 83.11±1.84 80.05±1.64 t 12.052 10.045 11.452 9.452 10.14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在进行根管治疗后,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治疗,针对剩余牙体进行保护,避免患者咀嚼功能进一步受损。在临床常规治疗方式中,主要按照全冠修复的方式进行治疗,将患牙整体包住,但在治疗过程中对四周牙体的磨损量较大,无法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不利于患者循序恢复[5]。按照高嵌体修复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修复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牙体造成的损伤,并对牙齿进行有效保护。在高嵌体材料方面以全瓷、铸造金属、树脂等使用率较高,但从临床实际修复效果可以发现,铸造金属色泽美观度较低,树脂材料强度较低且容易老化[6,7]。为充分保障根管治疗后患牙修复治疗的效果,更需要对修复材料进行科学选择。以树脂复合陶瓷嵌体对根管治疗患者进行患牙修复治疗逐步在临床得到运用。

树脂复合陶瓷嵌体为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较为新型的树脂陶瓷复合型材料,主要呈现为双网状结构,由树脂聚合物(表现为增强性网状结构)和陶瓷(网状结构)相互交叉组成,具有极高的弹性以及韧性,并有效降低陶瓷的脆性,促使该材料具有复合树脂和陶瓷的两种性能[8,9]。将其运用到根管治疗后患牙修复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患牙的修复效果。将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覆盖在整个创面,并准确嵌入到窝洞中,可以针对残留牙体组织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患牙在咬合的过程中因拉应力过大,出现牙体劈裂的情况。且高嵌体处在牙龈上方,对牙龈造成的刺激小,可以降低患者在治疗后出现龋齿的发生率[10,11]。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进行修复治疗,对比常规治疗可见,在树脂复合陶瓷嵌体修复治疗的作用下能够降低患者牙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同时,因树脂复合陶瓷嵌体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弹性,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修复治疗后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提升修复治疗的综合效果[13,1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牙髓炎、继发龋齿、食物嵌塞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同时,使用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进行修复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修复成功率,并保障颜色匹配度、边缘密合、修复体完整性、牙体完整性以及牙龈健康,能够有效提升根管治疗后患牙修复治疗的综合效果。

综合本次研究,在进行根管治疗后患牙修复治疗过程中可以优先选择树脂复合陶瓷嵌体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高嵌体嵌体菌斑指数
高嵌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益肾坚骨汤配合米诺环素与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的疗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疗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硅酸锂全瓷高嵌体与金属高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疗效比较
延续性护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观察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刷牙情况的影响
铸造陶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后前磨牙3年的临床效果体会
CEREC AC Omnicam椅旁CAD/CAM系统在后牙嵌体修复中的护理体会
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