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在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24-01-19张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福州35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电刀脑膜瘤手术过程

张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在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将其采用奇/偶(1/0)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肿瘤切除,研究组采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情况、手术切除分级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t=7.363,39.050,55.551,16.916,P<0.05);研究组Ⅰ级80.00%高于对照组的56.00%,Ⅱ级、Ⅲ级为20.00%,0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χ2=6.149,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颅内高压,占比4.00%,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4.00%(χ2=4.153,P<0.05);研究组复发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秩和检验χ2=4.500,P<0.05)。结论:颅底脑膜瘤手术治疗中使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积极作用。

颅底脑膜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相比于普通的脑膜瘤,颅底肿瘤的手术难度明显增大,主要由于颅底这个部位牵涉到很多重要的大脑神经和大脑血管,并且颅底这个部位在手术当中暴露比较困难,因此治疗难度较高[1]。手术治疗作为颅底脑膜瘤重要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积极作用[2]。超声吸引器、微型电刀作为近年来颅底脑膜瘤手术器械重要组成,在治疗过程中,前者能够通过高速超声振荡器形成高频震荡,利用该种方式将肿瘤靶组织震碎,而且在震荡过程中可控制震荡强度,避免对局部神经组织以及血管造成损伤,还可以利用探头进行冲洗。微型电刀相对功率较小,在使用过程中可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将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疾病治疗效果[3,4]。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使用可行性价值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颅底脑膜瘤患者,将其采用奇/偶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42~78 岁,平均(57.22±2.33)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5.12±1.01)cm。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0~75岁,平均(57.30±2.35)岁,肿瘤直径3~7cm,平均(5.15±1.05)cm。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情况等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对比,结果差异可忽略。研究不违背医学伦理要求基础上实施。参与本次研究患者知情本次研究内容,表示自愿参与。

纳入标准:经核磁共振检查确诊颅底肿瘤;资料数据齐全;能够正常和人交流。

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器质性损伤;神经系统病变;合并恶性肿瘤/癌症;不接受医学观察者。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主要内容:在为患者手术前,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全身静脉麻醉,给予患者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支持。依据患者肿瘤发生位置进行体位姿势调整,将患侧抬高,并且保证患侧向健侧偏斜,避免对患者颅内血流产生影响。手术前针对影像资料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精准定位肿瘤发生位置,准备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同时做好术前的器械准备工作。依据患者具体的肿瘤部位设计手术入路情况。利用无菌纱布将切口两侧组织进行保护,确保皮瓣直接到达骨膜下骨质,头皮夹迅速稳定皮缘。而后利用双极电凝止血,确保皮肤完全显示,将皮瓣以及颅骨进行分离,利用双极电凝止血,利用钻铣刀进行开颅,而后使用骨蜡止血,将骨瓣掀起,严格使用神经剥离子,避免患者出血。针对存在高血压者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使用甘露醇,完成颅骨板钻孔,进行硬膜顶悬吊,防止出现塌陷情况。寻找肿瘤发生部位,结合显微镜对其发生位置的深度进行观察,获取肿瘤标本后利用超声吸引器对瘤体进行粉碎,由于患者手术过程中肿瘤质力存在差异,因此手术人员需要及时进行工具参数的调整,确保冲水量以及吸力的正常。针对手术过程中血流丰富的患者需要进行神经组织保护。如果出血过多,可以通过其他辅助器械进行吸出,使手术能够正常进行。完成肿瘤切除后需要结合肿瘤周围的包绕情况用微型电刀进行灼烧,避免患者出现活动性出血情况,无异常情况发生后利用庆大霉素进行冲洗,完成手术部位缝合,为患者留置硬膜外引流管,而后实施骨瓣复位,利用钛板实施固定后进行骨缝骨蜡涂抹。

对照组治疗方式与研究组相似,将手术器械换为常规器械,例如双极电凝器械以及组织剪器械。手术结束后将患者推入麻醉复苏室,确保无异常后为患者实施颅脑CT检查。针对颅内血肿或者出血情况,为患者利用甘露醇给予患者降低颅内压,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同时做好切口的预防感染以及敷料更换工作。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由相同人员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数据统计分析;②两组手术切除分级情况比较:手术的辛普森分级(Simpson),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代表肿瘤全切除并切除肿瘤累及的硬膜和颅骨;肿瘤全切除并用激光或电灼肿瘤附着硬膜;肿瘤全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膜没有任何处理;③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由相同人员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颅内感染、神经功能损伤、颅内高压等情况发生率。计算公式=(颅内感染+神经功能损伤+颅内高压)例数/总例数×100%;④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术后随访患者,对患者疾病复发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t=7.363,39.050,55.551,16.916,P<0.05),见表1。

表1.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表1.两组围术期情况比较(±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输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25 253.01±10.24 311.54±12.51 458.28±16.25 15.41±0.74研究组25 226.25±14.22 185.28±10.24 225.26±13.26 12.10±0.64 t 7.636 39.050 55.551 16.916 P<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手术切除分级情况比较

研究组Ⅰ级80.00%高于对照组的56.00%,Ⅱ级、Ⅲ级为20.00%,0低于对照组(秩和检验χ2=6.149,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切除分级情况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颅内高压,占比4.00%,对照组颅内感染、神经功能损伤、颅内高压共计发生6例,并发症发生率24.0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χ2=4.153,P<0.05),见表3。

表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2.4 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秩和检验χ2=4.500,P<0.05),见表4。

表4.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n(%)]

3.讨论

颅底脑膜瘤作为颅底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该疾病多发生在患者脑部功能区域之内,而且肿瘤周围有丰富的神经组织以及血管组织,多见交通动脉、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手术入路选择与肿瘤周围组织关系、生长形式、肿瘤分型以及分级均存在密切相关,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在尽量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颅底脑膜瘤SimpsonI级切除[5]。在切除过程中,分级程度需要通过手术人员进行判断。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作为本次研究的重要方式,具有较高的实施价值。超声吸引器为外科手术器械,属于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可以先进行血管神经分离,而后为患者实施肿瘤分块切除,减少肿瘤体积,利用显微镜进行操作,在治疗过程,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刀头高频震动进行瘤体迅速溃破,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器械形成部分热能,针对存活的肿瘤组织实现灭活作用。利用探头进行生理盐水冲洗,能够确保与肿瘤组织混合乳化,而后实施负压吸引,将残余组织进行吸除,能够从整体上对患者实现快速止血,有效缩短患者手术过程中花费的时间。避免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影响。分析此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利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进行肿瘤切除过程中,可以控制震荡强度进而有效地实现血管神经保护,避免神经损伤发生。该种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中能够降低对肿瘤切除时间的消耗,从而降低肿瘤周围的出血量。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利用微型电刀还可以避免对神经组织产生影响,降低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等情况的发生。而且对比两组手术分级情况,发现研究组Ⅰ级80.00%高于对照组的56.00%,Ⅱ级、Ⅲ级为20.00%,0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进一步说明该种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肿瘤清除效果。而且从安全性角度分析,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复发情况少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和其他肿瘤相比,脑膜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将肿瘤组织进行全部切除,如果患者手术过程中肿瘤残余组织相对较多,这种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高Simpson分级,极大程度地增加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这一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在为患者进行肿瘤组织切除过程中,尽量保证肿瘤切除的完全性。颅底脑膜瘤在治疗过程中难度系数较高,因此对手术操作人员的专业性有较高要求,既需要手术操作人员具备手术经验,还需要保证其能够规范手术操作,加强对手术器械的使用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患者手术风险[6]。此次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纳入研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在临床研究过程中需要继续加强样本容量扩大。

综上所述,颅底脑膜瘤作为为肿瘤的一种,对患者生命安全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极易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甚至死亡。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吸引器联合微型电刀的方式能够使手术视野清晰的情况下精准进行肿瘤组织切除,而且切除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该种治疗方式能够改善围术期指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提高手术成功性,而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安全性,能够满足颅底脑膜瘤患者手术治疗需求。

猜你喜欢

电刀脑膜瘤手术过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高频电刀在犬瞬膜外翻手术中的运用与影响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