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2024-01-16邓洁
摘 要:“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是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契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该模式包括导、学、展、点、练这五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中,学生始终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实施初中历史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文章以统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论述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3-0076-03
“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是在“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由导、学、展、点、练这五个环节构成,呈现出目标导入、学生探究、展示交流、及时点拨、当堂训练这五大活动形式[1]。在这五大活动中,学生始终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五个新课程理念,为历史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要求初中历史教师以学生为本,探索多样的教学模式、方法,驱动学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实现历史学科育人方式的变革。“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正是对此课程理念的实践诠释。教师有效应用“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这一传统模式的桎梏,还可以使学生获得体验多样学习活动的机会,自然而然地获得多元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应用“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下面,本文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例展开相关策略论述。
一、导:情境导入,呈现目标
(一)情境导入
“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始终体验课堂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情境是学生进入课堂的“桥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使用合适的手段营造的情感氛围[2]。有效的教学情境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情境。
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中国通史》中与汉武帝有关的片段。制作精良、场景生动、内容丰富的片段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会跟随讲述者进入西汉王朝,了解汉武帝为巩固皇权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学生从中感受到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更想深入地了解汉武帝。教师可以在片段播放结束后,直接板书本节课的课题,和学生一起进入新知课堂。同时,在视频片段的助力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建立一定的认知,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探究相关内容,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二)呈现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可以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学生会发挥自主性,积极地与教师、教材内容互动,一步步地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对此,历史教师可以在导入课堂后呈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指明课堂学习方向。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目标有: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用的政治、思想、经济措施,认识到汉武帝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利用历史教材、课外资料,获取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体验课堂讨论活动、历史剧表演活动等,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丰富历史想象力;知道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了解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现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阅读、梳理学习要点。如此,学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地走进历史课堂,提升课堂参与度。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带着问题或任务主动学习的活动。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知新知内容,又可以发现学习问题,集中精力进行深入探究[3]。所以,历史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提出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重点内容是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教材中先后介绍了“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涉及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领域。基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学任务:阅读教材,梳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措施,试着分析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在任务内容的指引下,学生用精读法、批注式阅读法、跳读法等方法阅读历史教材,获取关键信息,认真思索,建立一定的认知。在学生读有所得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其他任务:“你了解了所有内容吗?遇到了哪些问题呢?有哪些质疑?请记录自己的学习问题。”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再次阅读、思考教材内容,完善已有认知,同时梳理、记录自學问题。如此,学生不仅可以积极地体验后续教学活动,还可以锻炼读、思能力,积累自学经验,提升自主学习水平。
(二)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指学生与小组成员共享自学所得,交流自学问题的活动。小组成员的历史认知水平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理解的历史内容不同,遇到的学习问题也不同。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完善自学认知,同时发现共性问题,增强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基于此,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提出合作交流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如下任务。任务一:请和小组成员轮流展示各自的自学问题,由小组长进行记录。任务二:请各组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带领小组成员讨论自学问题。任务三:小组长记录组员未达成共识的内容和尚未解决的自学问题。上述任务内容清晰、明确,能使学生明晰合作交流方向。
在小组中,每个组员都会踊跃地展现自我,描述不同的学习问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在整个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学漏洞,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合作意识。
三、展:展示成果,确定要点
(一)展示成果
“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学生的学习情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是教师了解其学习情况的直接方式[4]。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合作交流后,搭建展示任务成果的舞台。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三个小组,让各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汇报,讲述本组首次记录的问题、解决的问题、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和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二)确定要点
教学要点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明晰的教学要点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在小组展示任务成果时,教师可以发挥专业能力作用,确定教学要点,做到以学定教。例如,在各组做汇报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记录每组的问题,并思索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确定教学要点:探寻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而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其相关原因、影响。之后,教师要围绕教学要点,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点拨,推动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四、点:有效点拨,归纳总结
(一)有效点拨
有效点拨是指教师紧扣教学要点,使用提问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创设恰当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实际上,有效点拨的过程是实现以学定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弥補自主、合作学习的不足,增强历史认知,同时建构良好意识,锻炼多样能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本课教学要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展现表演内容,引导学生表演历史情景剧。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思考相关内容,进一步建立认知。
教师可以学生的情景剧表演过程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为了推行儒学教育,汉武帝听取了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一措施。该措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解决问题,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相关史料。在问题的推动下,学生会在迁移已有认知的同时,结合情景剧内容、历史教材内容、史料内容,总结“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积极影响。在建立自主认知后,学生毛遂自荐,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在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后进行补充、总结,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将其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进行对比,归纳二者的异同点。教师的教学点拨能够催生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则在教学活动中层层深入地探究学习内容,建立深刻的认知。同时,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历史表达能力等会自然地得到发展。
(二)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指学生在探究每个知识点后,站在整体角度回顾探究过程,归纳、总结知识点、方法的活动[5]。归纳总结可以使学生查漏补缺,完善课堂认知,同时丰富学习经验。所以,教师可以在留心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及时提出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生探究了汉武帝采取的思想措施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用了谁的建议?采用了什么样的思想措施?该措施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大家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回想课堂学习过程,有针对性地梳理知识和学习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共同弥补学习漏洞,增强课堂认知效果。
五、练:随堂练习,当堂反馈
(一)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使学生迁移认知、解决问题的活动[6]。随堂练习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有激励、促进作用,可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走向深处。历史教师可以分层设计练习题,确保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练习机会。例如,在学生掌握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练习题:
(1)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是()。
(2)“先秦诸子,持此议论的即很多。因后世儒术专行,儒家之书,传者独多,故其说见于儒家书中的独多,尤以《孟子》一书,为深入人心”。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本质都是()。
学生自选练习题,认真阅读、把握关键信息,联想相关的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能够轻松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学习漏洞。同时,通过完成练习题,学生能够掌握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方法,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二)当堂反馈
当堂反馈是指教师组织练习讲评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可以依据练习题难度,选择相应水平的学生展现问题答案,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教师可以认真倾听,对照教学目标,从不同角度确定学生的良好表现,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之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历史学习主动权,积极体验多样的教学活动,切实获得良好发展。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将“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作为教学“工具”,联系具体的历史教学,以导、学、展、点、练这五个环节为立足点,应用适当的方式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剖析历史内容,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增强历史学习意识,锻炼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李文婷.W中学“导学展点练”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2.
秦昌盛.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课改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22(12):55-57.
毛汝婷.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探索初中历史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模式[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0):60-61.
李秀珍.浅议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9):26-27.
徐小林.活动导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5):52.
王喜凤.大数据时代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评价路径探析[J].读写算,2021(1):15-16.
作者简介:邓洁(1989.5-),女,江苏宿迁人,任教于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实验学校,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