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

2024-01-15何金萍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双减课堂教学

[摘  要]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精准定位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秉承以生为本原则,强化个性化发展;作业增质减量,实现育人功能等方面,具体谈谈“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双减;课堂教学;数学作业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导致一些教师将目光锁定在学生的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实际需求,这一点不仅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还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双减”政策应运而生,该政策拟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控制作业完成时间、管控校外培训机构等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学、善学、轻松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想要在减少作业量、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这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笔者针对“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一、精准定位目标,明确教学方向

教学目标决定了一堂课的整体走向,是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方向标[1]。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紧扣“新课标”的要求,从“三维目标”着手,结合教材制定合理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的制定。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样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足够的独立意识,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三维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与促进个体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学素材,还要精准把握课程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

案例1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本章节的内容相对抽象,却又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结合知识特点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进行设计,确保目标的切实可行。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导入角的组成与特征,引导学生自主认识线段、射线、直线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认识角的基础上,了解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并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用尺子自主画角。(2)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观察力,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3)引导学生发现并体会生活中的角,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具有怎样的联系,在激趣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欲。

新课改强调要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如此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角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作为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存在的角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或系统的认识,但通过课堂学习不仅可以辨认出生活中常见的角,还能对它产生深刻、明确的认识。

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实物赋予角具体化的概念,不仅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还能有效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这是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体现,也凸显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与“双减”政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小学数学难度并不大,几乎所有知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生活情境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认清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常出現生活与知识脱节的情况,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为课堂增添一些色彩,还是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2]。当然,思维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教师深度理解学生的需求,长期、耐心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案例2  “认识分数”的教学

本节课若单刀直入地引入分数的概念,不仅会因为过于突兀、抽象而增加学生的困惑,还会让学生对学习丧失兴趣与信心。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则会增加学生对分式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乐高是大部分学生所喜欢的玩具,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本节课以此作为情境创设的素材,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将乐高(高达)玩具带到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说说这一个高达有多少零件?学生在研究具体数据的过程中,感知到这些零件都是高达的组成部分,由此引入分数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高达的组成有20个零件,那么其中的每一个零件则为高达身体的1/20,想要组成一个高达,这20个零件缺一不可。随着玩具的展示与教师的引导,分数的概念在寓教于乐中自然而然地抽象而出。因为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不论是思考分析还是活动探索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要有极强的洞察力,善于将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内容引入课堂中,将生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自主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满足“双减”背景下的教学需求,达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从教学内容来看,小学数学的设置并不难,但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比较,教材编排的难度呈螺旋式上升,加上综合因素的干扰,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思维障碍,如图形位置、几何体等问题,常使得一些学生望而生畏。

鉴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的直观功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化。同时,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看,他们的自控力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容易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现象。多媒体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攻克这些不足,使得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丰富,且富有趣味性。

多媒体对学生感官的有效刺激,不仅能增加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下激发潜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案例3  “比大小”的教学

本节课之前,学生对于数字1~5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让其复习巩固一下之前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问题,如:4后面的数字是什么?什么数字排在3的前面?与2相邻的数字有哪些等。教师将这些问题展示在PPT上,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与分析。

在完成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索后,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将这些数字编拟出充满趣味的小故事,如:“小明和小丽去公园野餐,他们一共带了3个橘子、2块面包、4块巧克力、5袋小饼干。”为了让学生对这个事件产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师可用投影仪展示两个小朋友野餐的图片,并提问:①观察图片,两个小朋友一共帶了几种食物?②他们带的食物分别是什么?③每一种食物的数量是多少?④哪种食物多,哪种食物少?

当学生对照着图片一一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比大小”进行总结归纳。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课堂氛围变得尤为活跃,学生对抽象的问题也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与认识。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将静态、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内容,还能为学生的思考提供强有力的帮助,这也是“双减”政策下减负增质的体现。

四、秉承以生为本原则,强化个性化发展

“双减”政策的落地,对学校、家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职能做了重构,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需在学生的学习与个人成长上发挥主导作用。学校需将“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等育人理念作为教育的核心,尽可能满足学生对教育的实际需求,将原本由校外培训机构承担的一些教育转化为校内完成,这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当然,“双减”背景下,学生全部回归学校与家庭,对新课改来说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观念与职能的转变势在必行,究竟该如何创新教学思路,优化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呢?实践证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地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与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秉承“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案例4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

从课程设置来看,本章节需要分多节课进行单元知识与运用技巧的讲授,教学目标主要有:(1)利用情境促使学生深化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准确口算出得数为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出得数为千以内的加减法,且能准确验算;(2)鼓励学生自主学会加法估算,且能说出估算的思路与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与同伴分享不同算法,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若严格按照以上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可分为:①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百以内);②不进、退位的加减法笔算;③不连续进、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笔算和验算。这样安排虽然较为细化,但存在课时过长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元素的多元化来凸显数学特色,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鉴于此,教师在备课时可重新整合、梳理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重构。教师可将相邻目标进行合并,串联教学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将不同的知识点渗透在授课过程中,使得教学内容更具整体性,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有层次性的指导,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五、作业增质减量,实现育人功能

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诊断与巩固学情的基本途径。在“双减”背景下,课堂作业既要满足分析学情、巩固新知、提升能力的需求,又要具有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切忌直接引用教辅资料,而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认知的作业。当然,精心设计作业的目的除了提质增效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因此从学生立场、学科本位出发的作业更具实效性。

案例5  “圆柱的体积”的教学

本节课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知知识的生活价值与意义。例如:农民伯伯想用一块长6.3米、宽1.6米的长方形竹席围一个简单的粮囤,若粮食的体积为8立方米,该如何设计可装下所有粮食?

学生因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的差异,会设计出各种方案,有正方体、圆柱体、半圆柱体、圆锥体等。此类练习源自生活实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价值。

从作业本身来看,课堂作业的设计应以课程为出发点,融入适当的生活元素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从作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应注意作业的弹性化与个性化设计[3]。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则要将重点放在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上;而高年级学生,则需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师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双减”政策的落地,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每位教师应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注意力从时间维度变量转化为关注教育内涵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双减”政策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崔慧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2] G.波利亚著. 刘景麟等译.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骆向晖. “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何去何从?[J]. 陕西教育(综合版),2021(09):25-26.

作者简介:何金萍(1974—),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如何通过作业帮助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