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理论下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运营境遇及路径选择
2024-01-14袁昕亮胡佳炬王轲
袁昕亮 胡佳炬 王轲
摘要:推進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国家长期以来的战略部署,也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基于公共产品的视角和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在陕西省高校实施的可行性、现实境遇及路径进行探究。研究发现高校具备服务社会优势,而现实存在机制、体制、思想理念、经费投入、开放时间及安全风险责任难以控制的困境等问题。研究认为,探究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运营模式,提升管理理念和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强化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估体系等举措,是实现高校体育场馆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准公共产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运营路径
Social service and operation path selection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in Shaanxi Province under the Theory of Public Goods
YUANXin-liang1, Hu Jiaju1,WANG Ke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Shaanxi 710072,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health level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and theory of public goo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realistic situation and path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sports ven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serving the society,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difficult problems such as mechanism, system, ideology, fund investment, opening time and security risk responsibility.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explor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to serve the societ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ervice level,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sports venues, building a diversified sports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ports venues and other measures are the path choice for realizing college sports venues.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nd improve the people's health level is a long-term strategic deployment of the country, and it is also the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and theory of public good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realistic situation and path of the operation mode of sports ven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serving the society, but in reality, there are difficult problems such as mechanism, system, ideology, fund investment, opening time and security risk responsibility.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explor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college sports venues to serve the society,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ervice level,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sports venues, building a diversified sports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ports venues and other measures are the path choice for realizing college sports venues.
Key words: Quasi-public goods; University sports venues; Social services; Operating path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间,做到能开尽开。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费和低收费政策”[1],明确了当前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运营的目标、办法和保障措施。作为高等教育大省的陕西省,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推进健康陕西和体育强省建设,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围绕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话题也是研究热点问题。现实的管理机制不足、安全风险防控和缺乏相应保障措施、与社会和群众对体育锻炼需求存在矛盾等困境,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及逻辑分析法,基于公共产品的视角和理论,分析实施可行性及现实境遇,探索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化路径,为高校管理者提供理论思路和决策建议。
1 高校体育场馆的准公共产品内涵解析
公共产品作为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指能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并给人们生活带来益处的产品,具有效能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与消费的非竞争性的特点[2]。现实社会中,大量存在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商品,称作准公共产品和混合商品[3]。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设施的体育场馆,其提供的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依照传统经济学的分类,高校体育场馆应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应充分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是其首要目标[4]。
1.1高校体育场馆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其一特征为效用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公共物品或劳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应,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厂商或个人享用。或者说不能按照谁付款谁受益的原则,限定为之付款的个体所享用[5]。高校体育场馆其核心功能是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的健身运动场所。而学校体育场馆所提供一些资源和服务,主要是以师生为单位,从效用特征上体现出不可分割性。然而高校体育场馆也受到其行政管理、维护和保养资金和自身保障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无法为社会提供一定资源和服务的限制,表现出私人产品及效用上可分割线特征。
1.2高校体育场馆消费的非竞争性
其二特征为消费的非竞争性,也就是指个体对于某种公共物品或劳务的效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厂商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其他人或厂商享用的数量或质量。或者说当某一种公共物品或劳务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其边际成本为零[5]。高校体育场馆业余体育锻炼消费属于体育类消费,而学校体育场馆面积及器材设施总是有限的。如果体育锻炼者数量超过额定的数量或服务能力的承受范围,那么其他人就会被排斥使用,否则就会造成不安全风险因素。而当体育场馆资源和服务充裕时,对于提出体育健身诉求的人来说就能满足其使用,这也体现出体育场馆的非排他性。如学校体育场馆部分资源与实际锻炼需求有差距,那么学校需进行一些资源规划成本增加,这时体育场馆产品的边际效用为正。对于每一位健身者而言,在体育场馆不存在行政职务、身份及消费价格方面的差异,按照谁先到或谁先预约原则使用,表现出体育场馆的非竞争性特征。
1.3高校体育场馆受益的非排他性
其三特征为受益的非排他性,也就是指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劳务的受益范围之外。任何个人或厂商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方法,将其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劳务排除在其享用品的范围外。高校體育场馆在产品受益上则体现出差异性[5]。由于高校体育场馆是以教学为主体,兼顾课外锻炼的体育场所,且开放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也很难满足向社会开放的需求。一是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都是由政府提供投资资金;二是通过收取师生员工较低费用,确保场馆基本维护,保养及人力资源费用。且在开放期间,锻炼者相互之间也不排斥他人的锻炼,也更不会阻止或剥夺他人正常活动的权益。表现出受益排他性的特征。
2 公共产品理论下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与运营的现实境遇
2.1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2.1.1高校结合主题教育彰显服务社会的使命和担当
2016年国家颁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2021年,陕西省以筹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以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以全民健身工作为抓手,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强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服务社会能力,也是国家战略发展所需,也有助于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进程。
我国大量学者对其高校体育场馆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分析有大量研究[6-8]。既然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维修及维护都是由国家提供建设,那么其提供产品应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基于公共产品理论前人研究成果来说,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那么就应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硬件设施,应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发展,逐步向社会化服务过渡,探索社会化及产业化的运作模式。
2.1.2高校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服务于社会健康发展
大学具有教育资源优势的特色,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超前的意识理念优势,有快捷的信息渠道和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优质的体育师资队伍资源,在承担自己教学、科研及群体竞赛外,可利用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服务于社会,承担健康知识宣传、社会体育指导、国民体质监测、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等工作。
在健康中国政策实施推动下,高校全方位服务社区体育尤为重要。高校本身就是一所社区组织,通过学校社区与周边社区建立联动管理机制。一是学校通过有限时间和空间提供场馆资源服务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二是通过健康教育辅导、健身指导、体育竞赛、体育培训等形式提高社区体育水平;三是建立体育智慧化信息平台,发布体育公共服务信息、健康教育知识、体育锻炼知识等资源,满足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学生也可参与其中,利用其专业学习背景服务于社区体育裁判、信息化、医疗保障及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2.1.3 高校发挥“以体育人”的文化氛围引领社区体育文化
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更要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责任。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及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目标。同时,高校也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树立学生健康意识,传授维护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2021年陕西省有10所高校“九馆六场”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比赛项目,其优质的现代体育场馆资源与大学文化,彰显了现代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文化的高度融合,也让学生在浓厚的体育氛围中孕育出自信、从容、大气、雅量的体育精神。高校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其大型赛事在学校中举办,可以吸引社区及周边社区居民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让他们也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及自豪感,也感受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激励他们参与体育热情,推进陕西全民健身战略,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2.2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及运营的现实境遇
2.2.1思想理念和管理创新不足的困境
高校体育场馆属于准公共产品,理论上应以准公共产品政府与市场共担的原则进行供应[4]。相关学者研究表明[9],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分:体育部门的管理模式,产业化管理模式和体育部部门负责下承包给私人或集体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各高校本科生招生量增加后,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基本占用了周内所有时间,一些体育馆还要保障运动队训练、学生竞赛及学校其他活动,体育运营步履艰难。而节假日对外开放,学校体育场馆也仅仅为校内师生员工体育消费使用。同时部分高校新校区远离市区以外,体育场馆硬件条件虽好,但体育场馆走社会化服务步履艰难确实也是现实问题。
2.2.2 行政监督力度薄弱及经费投入的困境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系列相关文件,其核心内容,是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保证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企事业单位的所有体育场地设施向公众开放。从文件的内容看,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及相应的机制和政策支持,导致高校可操作性难度较大。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学校基本上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主要是学校对体育场馆维护和保养等经费投入是有一定预算和计划性,需每年进行专项维护费申报,历经各项流程才能落地;另外高校实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将会大大增加体育场馆人员、器材设施维护和保养的费用,而现实收取的费用及陕西地区体育消费收入很难保证学校场馆的支出。
2.2.3 外来健身人员管理与开放时间的困境
高校体育教育教学系列工作,都是有计划进行实施。采取对外开放经营,势必会造成校外人员进学校管理问题及开放时间的矛盾冲突。一是大量人员涌入校园,对于校内公安处及体育场馆人员管理提出更大挑战;二是校外人员对时间选择方面的意愿问题和教学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三是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制度更多是针对校内师生员工服务的制度体系,针对校外人员管理确实执行比较难的问题。
2.2.4 安全风险责任难以控制的困境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风险责任将成为一项重要问题。一是大量人员进入校园,将会影响校园正常工作及学习秩序,也是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也會出现设备、器材使用不当或卫生安全问题及意外安全事故等,难免会出现责任方在处理过程中不明确的法律或责任纠纷;三是体育锻炼中自身存在的体能差异,以及不规范使用器械等问题。特别是老人自身的体能和身体素质出现问题,也会造成意外安全风险人群。
3 公共产品理论下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的路径选择
3.1以服务全民健康水平为导向,探究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的经营模式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张永保等研究将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界定为:高校以自身为主导,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借助一定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途径,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基本体育需求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10]。依此定义来看,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主体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服务理念是以服务育人为导向。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为社区全民健身服务夯实基础,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全民健身。高校体育场馆开放是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多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体系,将体育场所的社会化服务纳入到法治化建设进程中,多部门协调配合,加强对学校体育场所对公众开放的监督与管理[11];同时,加大与政府沟通协调,扩大学校全民健身路径和设施维护经费投入,增加体育场馆面积;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及政府政策,对安全风险、责任归属等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制定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管理制度体系,形成自身经营管理模式。
3.2培养专业体育管理团队和人才,提升管理理念和服务水平
为了提升高校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应会同体育教学部门、场馆运营方和后勤管理处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的准入标准、评价机制,建立起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的规范制度,聘任能够兼顾日常教学安排和社会化服务的专门人才[12]。明确人员服务的程序和规范化,完善考核绩效激励机制,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激发团队及个人提升服务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校体育场馆团队。同时,优化体育场馆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以文化及形象展示学校体育文化,感染锻炼者自觉锻炼的心境,建立高校自身体育文化品牌及宣传力和影响力。
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场馆开放时间,需要遵守纪律及注意事项,最多限度避免使用时候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加强与社区管理人员建立联动机制,采取社区居民信息登记、体育保险制度,加强对锻炼者的安全教育,做到责任明确、义务明确,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锻炼者的安全教育,做到使广大锻炼者的体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3.3 推进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效率
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和创新服务,最大限度地挖掘场馆资源的功能价值,服务学校体育教学、竞赛和师生的全民健身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周边社区居民,为全民健身贡献力量。一是围绕信息化技术推动智慧场馆建设,能够弥补基础设施不足的短板,减少场馆建设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加快推进体育设施与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消费主体提供体育场馆布局、预定、收费、通知等信息;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便于场馆管理优化、模式创新和服务内容创新,更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整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四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还为广大师生带来舒适便利的运动环境和体验,为校外人员提供健康教育,运动知识和技能,运动处方,运动创伤和急救的相关知识;五是实现对练习者信息的精准捕捉,特别是校外人员的大数据支撑平台。
3.4 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民体质健康水平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问题,不仅是场馆体育设施的问题,同时也有科学健身指导、培训等软件服务等。陕西省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也有明显差异性特征,一是部属院校优于地方院校;二是新校区优于老校区,西北工业大学就具有代表性;三是西安市优于地市级院校。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差异性特征,也造就在实施对外服务经营的差异化。
陕西高校场馆资源存在不均衡的差异,一些高校都无法满足自身需求,很难实施对社区居民服务和开放工作。但这些高校也可利用师资优势进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进行健康教育、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培训等活动支撑社区体育工作。或者开展与社区进行体育竞赛,邀请社区居民走进校园欣赏大型体育活动等。
3.5强化体育场馆运营绩效评估体系,促进运营质量及锻炼者满意度
我国高等院校多为事业单位性质,这也直接决定了高校场馆设施的特点不同于体育系统和其他系统场馆,除在规划建设之初投入大量土地和资金外,学校还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日常的维护,购置各种器材设备等[12]。学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质量在政府购买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后,要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由于高校特殊性,那么高校体育场馆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深入研究课题,评估什么内容,如何评估,谁来评估。需要设立一套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合理,激发场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使高校体育场馆在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也使锻炼者的整体满意度不断提高。
4 结语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陕西和体育强省建设,赋予了陕西高校的使命和担当。高校服务社会是國家战略发展所需,强化高校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深度融合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进程,有助于推动学校与社会发展。
同时,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社会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陕西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健康中国赋予高校体育的时代担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http:/http://www.gov.cn/zhengce/2022-03/23/content_5680908.htm
[2]Samuelson,Paul A.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36(11):387-398.
[3]James M. Buchanan.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J].Economica,1965,32, 1-14.
[4]刘波,王宗平.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1):42-44.
[5]杨龙,张文礼.公共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6]冯懿,张国清.体育公共服务背景下湖南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现状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4):240-243+245.
[7]姜丽.公共服务理论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04):63-66.
[8]陆蓉.高校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优化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4(05):93-97.
[9]董刚,邱亚娟.创建“双一流”大学视角下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3,22(02):114-117.
[10]张永保,沈克印.我国高校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依据与内涵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11):82-86+96.
[11]李明阳.全民健身视角下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对外开放问题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0,(05):81-82.
[12]杨光照,陈飞,苏灿峰.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5):1-4.
[13]王健,陈元欣.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 2) : 86-89.
基金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2P072)。
作者简介:袁昕亮(1982—),男,大学本科,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
胡佳炬(1998—),男,硕士研究生,无职称; 研究方向为体育与健康促进。
通信作者:王轲(1971—),男,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xgdwk200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