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拳击运动的心理因素结构分析

2024-01-14李伟徐敏捷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3期
关键词:因素心理结构

李伟 徐敏捷

摘要:拳击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是一个包裹变量,拳击运动员制胜的心理结构至今还是很模糊,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等方式,来探索拳击运动的心理素质结构和训练手段,从影响拳击运动员的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出发,提出一个拳击运动员制胜的心理结构:情绪控制、意志品质、自信心、专门化知觉(时机把控、节奏感和距离感)、应变能力。

关键词: 拳击运动员;心理;因素; 结构;

1 问题提出

拳击运动作为一项高强度对抗运动,除了良好的技巧和战术,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有些人有良好的技巧和战术却始终停留在初级拳击手的水平,是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心理训练。广大的拳击运动员也在多年的比赛和训练之中深深的体会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  心理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自控和调节能力,而且对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的耐受力、心理的调节能力、专门化知觉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拳击选手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包裹变量,前人在拳击运动员的心理问题研究进展颇多,但是至今未有人提出过关于拳击选手制胜的心理因素结构。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拳击运动的心理训练为切入点,分析了影响拳击运动员制胜的心理因素及问题,并且对拳击运动项目的专项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拳击运动制胜的心理因素结构。

2 研究现状

2.1拳击运动的专项特点

拳击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是一项运动员双方进行的高强度对抗性攻防运动,是运动员在体能、技战能、心理之间的比拼[ ]。

第一,体能较量。拳击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注重提高力量同时得追求速度和爆发力。 根据拳击运动的项目特点,其良好的步伐移动速度、出拳速度、攻防速度是拳击运动员在比赛或是训练之中取得优势的重要因素。这同时也是拳击运动中进攻和防守的关键。冯琰等人在研究中认为高级拳击手在有效得分部位反应任务中,也是偏向于采用速度性行为策略。在力量训练中,追求速度的同时也需要注重爆发力的训练,按照拳击比赛的规则要求,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将对手用力击倒站不起来才能获胜。

第二,技能的比试。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选择何种拳法,选择何种打法,选择何种步法都是很有讲究的。佟立生[ ]认为拳击手运动员拥有超强的专项技术是比赛中的定海神针,能够使你的比赛水平比较稳定。每一位拳击手的技战术都是截然不同的,专项技术特点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一位拳击手的特点进行培养。当然专项技术也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做到出其不备,攻其不意才能赢得比赛。

第三,心理的竞争。往往会被人们所忽视。但现在拳击手都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培养,心理训练逐渐被明确为这种运动训练系统中的重要项目[ ]。拳击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受心理素质的直接影响,同时心理素质也大大影响着拳击手的竞技水平[ ]。

3.2拳击运动员的心理问题分析

3.2.1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主观因素

拳击训练中初级选手的恐惧心理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拳击训练中搏击技术的不够自信。拳击运动与其它体育项目较大的区别在于其是运动员之间的正面直接冲突,是两个人面对面直接的对抗,都要承受巨大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 ]。黄挺、李明勇认为自信程度是影响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极重要因素之一。张震[1]在针对拳击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的研究中也认为自信心的心理训练对拳击运动员具有重要意义。 适度的自信能够增强运动员本身的能力,自身个人技能强大,运动员的准备状态充分,运动员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在比赛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展现自己 。

根据拳击运动的专项特点,一个优秀的拳击运动员要求有高度发达的时空判断力、灵活准确的判断力、应变反应力、防守自卫能力、想象力、意志力等。晋波[ ]等人认为运动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心理训练,才会自如面对情绪变化,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战胜训练和比赛中的各种困难,获得成功。李利伟[ ]等人在研究中表明从运动心理学研究和拳击比赛的实践证明只有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适宜的紧张程度,人体的随意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注意力集中,判断准确,在拳击比赛中才能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比赛动机也是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的一个主观因素,黄挺[8] 等人在研究中认为比赛动机是影响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经过数据分析所得:拥有过强的比赛动机会直接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导致比赛中技术和战术方面的失误,从而致使比赛成绩下降。

这些都是是影响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主观因素。

3.2.2 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客观因素

李利伟等人在研究中认为竞赛规模的大小和运动员面临任务的艰难程度、参加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实力、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外界环境的干扰以及不同水平选手抗疼痛能力都会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产生影响。在比赛之中教练、队友、观众的态度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要想成为优秀的拳击运动员,首先要能夠抵抗各种干扰因素,高度集中,全身心的地投入比赛。

3.3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在拳击训练中,教练既需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战术有效培养,也需将心理训练落实下去,增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以便帮助拳击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拳击比赛[ ],比如孙博、董西志[ ]在研究中强调了暗示法对于青少年拳击训练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针对比赛前的心理调适,晋波[ ]]等人认为心理暗示法能够十分有效的缓解拳击手的恐惧心理,通过自我暗示和别人暗示这两种暗示法对拳击手进行激励,树立起制胜的信念。董西志[ ]在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析的研究中也认为表象训练是较常见的心理训练方法帮助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回想训练场景,增强自信,缓解紧张。崔羡清、满仕彪[ ]等人认为模拟训练即适应性训练,目的是模拟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提前让参赛的运动员做好准备。当然还有集中注意训练法、生物反馈心理调节训练法等进行训练。

3.4不同级别拳击手的心理训练目的

据研究表明,低水平运动员在比赛时技术因素占比重高,而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讲,而心理因素占比重高。 因此不同级别的拳击运动员心理状态不同,所进行的心理训练也不同,不同级别的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目的也完全不同。张震[1]在研究中认为,初级拳击手的“胆”是最基本的心理品质,除此之外,光靠敢打敢拼的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此时,培养拳击手的战术思维和专门化知觉是取胜的关键。

4 专家访谈及频数分析

本文主要采取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设计半结构性访谈,对中国拳击协会拳击协会部分成员以及相关的教授、学者进行访谈,了解到拳击运动员心理问题和现有的心理训练方法等。

4.1访谈对象

本文主要选取了9名中国拳击协会拳击协会、国家队、体育院校的高级教练和专家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示

4.2半结构性访谈法与频次分析

根据文献综述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总结出6个初始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以此设计访谈提纲。笔者与受访者进行以一对一结构性访谈,每次访谈的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之内,共进行三轮。受访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中对拳击运动的心理训练结构分享观点,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半结构型访谈的研究结果,结合文献综述分析影响拳击运动的心理训练结构的关键词并总结关键词的提及频率。得出表2所形成的结果和频次表。

5拳击运动的心理因素结构分析

根据表2的结果,研究所提出的心理因素结构包含五个方面:自信心、意志品质、情绪控制、专门化知觉、应变能力。

5.1自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在《社会学习理论》提出的自信心是指一种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也称为自我效能。笔者将自信心分为两个部分:拳击手自身因素(恐惧心理、个人技能、能力表现、准备状态)和外部因素(社会支持、替代经验、环境因素、比赛成绩)。

从拳击运动员自身因素来说,拳击运动属于高危险性运动,大部分拳击运动员内心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对于比赛和训练尤为恐惧。针对9位被访谈者,他们一致认为拳击运动员内心存在恐惧心理,并且在初级选手中尤为明显。拳击选手恐惧心理存在的主要原因有:1、对于拳击训练中搏击风险的错误判断,2、对于拳击训练中搏击技术的不够自信,3、对于拳击训练中风险规避的错误评价。[9]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也会使拳击选手的个人技能受到影响,5位被访者认为自信心会使运动员的个人技能无法得到正常发挥,且能力表现也是低于正常水准。6位受访者认为自信心的缺乏也会导致拳击运动员的临战前的准备状态不够充分,从而导致上场之后出现各种失误。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拳击运动员在临场状态下出现的恐惧心理的症状会导致运动员的准备状态不佳,以及在比赛中动作僵硬,技战术发挥失常,甚至会产生逃避比赛的想法,对比赛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拳击运动员的外部因素分析。6位受访者提到社会支持对于拳击运动员自信心的重要性,5位受访者认为环境因素对于拳击运动员的自信心有重要的影响;同时,6位受访者认为之前的比赛成绩对于拳击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自信心有重要影响,3位受访者认为替代经验是一个重要因素。之前的比赛成绩的成功经验对于运动员外部因素来说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效能来源。由于替代经验的存在,拳击运动员可从与自己水平相当的队友中得到自我能力的认识,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完善自我评价,对自信心产生影响。

在访谈中,9位受访者都表示在心理训练中经常性运用表象训练法,通过表象训练法能够增强运动员比赛的信心,有利于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象训练过程中应当让拳击运动员处于放松的前提下进行且需要保证运动员能对拳击的动作进行细微的把握。

总之,自信心无法或缺也不是多多益善,但对于拳击运动的心理来说,自信心极为重要。

5.2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拳击运动员在竞技赛场上,能否克服各种压力和困难,进行顽强的拼搏,即使身心疲惫,也能坚持到最后比赛胜利。李明勇认为的强大的意志品质是拳击手在比赛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关键因素。少年时期的拳击运动员是培养训练动机和意志品质的最佳阶段[ ]。董西志[15]研究发现,不成熟的意志特点会严重导致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发挥失常,必须培养意志品质和进行动机激励。

动机有内外之分,外部动机指的是拳击运动员为了得到奖杯、奖金或是其他外部刺激或诱因而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指的是拳击运动员对拳击这个项目真正的热爱并通过拳击运动获得自我满足的动机。外部动机主要存在于初级拳击运动员,高级拳击运动员中存在更多的内部动机,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体验自我效能感。所有的受访者一致认为培养运动员的运动动机对于培养意志品质至關重要,7位受访者认为外部动机对培养意志品质有重要影响,特别针对初级拳击手;9位受访者一致认为内部动机对培养拳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且内部动机的培养会使运动员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拳击运动员之间不仅仅是斗智斗勇,更多的是在比双方在场上的意志;谁的意志更强谁就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5.3情绪控制

情绪是指拳击运动员对待比赛或训练时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笔者将情绪控制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由拳击运动员自身所引起的因素,在访谈过程中,8位受访者表示过度紧张、盲目自信都是不良的消极情绪,会致使拳击运动员的唤醒水平降低。7位受访者表示,拳击运动员的训练程度高低和之前的比赛经验会引起他们的消极的情绪,从而导致比赛发挥失常。8位受访者表示在比赛中出现技战术的失误对拳击运动员的影响更为重大,特别针对于那些心理素质水平不佳的初级拳击手而言。

客观因素如对手、教练、裁判、观众的等外部因素。在访谈中,4位受访者认为对手实力程度会影响到拳击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实力过强的对手,导致拳击手恐惧、焦虑的情绪,实力过弱的对手,导致拳击手盲目自信,过于轻视敌人从而失去比赛的获胜机会。3位受访者提到教练与拳击手之间的好坏关系也会对拳击手有较大的影响。在比赛过程中,观众的鼓舞和公正的裁判总会让拳击运动员充满自信;反之,失去了这些拳击运动员可能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比赛结果。

在访谈中,7位受访者认为自我暗示与他人的暗示能够有效地缓解拳击运动员焦虑不安的状态。拳击运动员可以通过默念、自我鼓励等方式在比赛之前或是训练时进行自我暗示,拳击教练、队友也可以针对拳击运动员的不同状态选择使用消极提示语或积极提示语来进行暗示,自我暗示和别人的暗示对提升拳击运动员的自信、增进拳击教练与拳击手之间的关系、提高拳击训练的整体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13]。

5.4专门化知觉

专门化知觉是指拳击运动员在长期的拳击专项训练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细的拳击知觉。在时间上,我们可以将拳感分为出拳的时机感和节奏感;在空间上,我们可以将拳感概括为距离感。

冯琰等人[3]比较了不同等级拳击运动员完成有效得分部位知觉反应任务时的反应时和准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专家级拳击运动员比一般水平的拳击运动员拥有更高的有效得分部位的知觉准确性优势,这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专家级拳擊运动员比一般水平拳击运动员从事专项运动训练的时间(训练年限)长,积累的比赛经验丰富,专门化知觉水平高。

访谈中,9位受访者也提到拳感中“出拳的时机”最为关键,常常可以做到一招制胜或者是打乱对手的战术,他们也认为水平越高的拳击运动员,他们的专门化知觉越强,长期的专项训练能提高拳击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8位受访者同时表示,节奏感和距离感也是相当的重要,适当的节奏、适合的距离是保护自己、攻击对方最有力的条件之一[1]。假若移动步伐的节奏不适当、动作的节奏不适当等会导致拳击运动员场上的优势变为劣势,从而失去制胜的机会;假若在无效的距离外击打对手或者太接近对手的击打范围,同样也会使拳击手处于劣势之中。所以,对于出拳的时机、距离、节奏准确的把握,能够更好发挥拳击运动员自身的技术特长,从而夺取比赛胜利。

5.5应变能力

拳击运动项目中,应变能力就是指针对外界事物或是环境发生改变,由于拳击没有固定的出拳套路,这也就导致了在练习拳击时不仅要练习最基本的拳击技能,还要锻炼其自身的反应能力以及紧急应变能力[ ]。拳击运动员根据不断变化的主客观情况,果断迅速准确应对变化,并且能保持自身的心理状态不受影响,正常发挥水平。

笔者将拳击项目中的应变能力分为思维和行为两个部分。在思维上,笔者又将其概括为思维敏捷度、判断力、 注意力。比赛过程中,拳击运动员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注意力必须相当集中,且应当机立断,快速产生新的创意或是策略以抵挡或是闪躲或是进攻等。在受访者之间,其中9位都强调的思维敏捷度的重要性,思维判断若是正确,拳击运动员便能抓住时机,提前针对对方的动作进行应对,打乱对方的战略思维;若是出现错误的判断,便有可能自己处于对方的攻击之中,从优势转化变为劣势,从而导致比赛失败。7位受访者认为注意力也有很重要的影响,在拳击运动中,有很多训练是针对注意力的。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特征,但更取决于环境。如何在赛场上集中注意,并且注意到点上,这些都需要拳击运动员通过专项训练提高自身注意力,对场上复杂的环境中形成准确的定向。

在行动上则概括为应答行为、反应速度、心理不应期。李军[7]在研究中认为拳击运动员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才能处于对自己有利的比赛时机之中。所以即使应变的思维已经形成,但是仍需快速的反应来进行应对。应答行为则指在赛场上拳击运动员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拳击运动员根据场上实际情况针对对手的进攻或防守所做出的应答行为。在访谈中,8位受访者认为注意力的集中能力越强,其竞技水平也越高。但对于一些青少年拳击运动员来说,他们还不具备完全成熟的心智,在应变能力训练方面更加需要重视。

6结论

研究通过专家访谈和分析,得出5个在拳击运动中重点考察的心理维度:自信心、意志品质、情绪控制、专门化知觉(时机把控、节奏感和距离感)、应变能力。

具体如下,初级选手的心理制胜因素首先在于克服恐惧感和训练敢为性,即自信心;其次在于面对困难时的果敢性和坚持性,即意志品质。而高级选手的心理制胜因素在于战术意识和专门化知觉,更加注重对时机把控,以及节奏感和距离感的敏锐,提高成绩的关键则是专门化知觉;从拳击运动员进阶的过程中,初级选手到高级选手面对冲击心理上的变化经历三个阶段:害怕的躲闪到技术性的躲闪,再到被击中能保持稳定和自控,最终是要提高情绪控制的能力,能够保持积极情绪和情绪稳定,具有自控能力;拳击赛场上保持变通和变化是拳击手的重要的心理制胜因素,既能针对比赛的环境状态进行应变,还能在适应对方打法上应变。

参考文献

张震.拳击运动员的主要心理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16):201-202+204.

陈富贵.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调适策略及专项技术体能训练[J].当代体育,2022(1)P107-109

冯琰,陆雯,赵洪鹏,朱平.专家级拳击运动员方位知觉能力的优势特征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06):71-74.

佟立生.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调适及专项技术和体能训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38(01):112-114+118.

王阔,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必要性与具体实践[J] .2021(38):86-87

吕本春,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4):89-90

李军.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49-50.

黄挺,李明勇.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J].贵州体育科技,2013(04):47-51.

雷玉平,王玄玄.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6):39+41.

晋波,佘聪林.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5):42-43.

李利伟,宋立.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09):161-162.

翟树铙浅析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开展策略[J] 。拳击与格斗,2020(16):56

孙博.心理暗示法在青少年拳击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才智,2016(31):256.

刘春满.拳击运动员临战心理的调适方法研究[J].电大理工,2017(01):83-84.

董西志.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分析[J].才智,2017(28):226.

崔羡清.拳击运动员心理素质分析及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201.

(美)阿尔伯特·班杜拉著;陈欣银,李伯黍译,社会学习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2

李明勇.浅论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0):186-187.

莫明·伊明.探索高校拳击教学中攻防技术的训练策略[J].运动-休闲(大众体育),2021(4):52-53

猜你喜欢

因素心理结构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心理感受
论结构
解石三大因素
论《日出》的结构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