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现性学习任务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
2024-01-12李晓君汪倩倩
李晓君 汪倩倩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并提出教师要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教育部 2022)。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材料不够真实或者有趣,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联系,可能导致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实践性的体验和实际运用的机会。而通过表现性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选择真实的英语材料,并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表现性学习任务指让学生通过表演、演讲、展示等形式,展现自己对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语的实际应用,也可以更好地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
在表现性任务视角下,尝试以单元整体为抓手,并基于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沟通活动,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者一课时转变为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策略。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阐述如何在表现性视域下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发掘育人价值,提炼单元主题
通过发掘育人价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提炼单元主题时,教师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梳理教材内容,体现导引性
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以紧密结合的方式将结构、功能、话题和情境等元素相互融合。该教材按照Story time(话题)—Cartoon time(子话题)—Culture time(文化意识)—Fun time/Sound time/Song time/Checkout time(活动)的设计体系,选取交际活动中的真实语言材料,通过反复循环、逐步深入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在确定主题和意义时,教师应在深入研读并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其引导性,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本课为例,教师要先分析教材,即本单元共6个语篇,分别为语篇一(Story time):以学校篮球场为场景,描述迈克(Mike)、王兵(Wang Bing)和刘涛(Liu Tao)打篮球的故事,该语篇类型为对话形式;语篇二(Fun time):以趣味板式排列文字,内容是小男孩汤姆(Tom)介绍自己及弟弟妹妹能够做的和不能做的运动项目,该语篇类型为记叙文;语篇三(Cartoon time):以公园为场景讲述鲍比(Bobby)游泳、飞翔的故事,该语篇为对话形式;语篇四(Sound time):属于语音教学板块,主要学习字母f在单词中的发音,以football为连接点关联本单元的主题语境;语篇五(Song time):以对唱的形式呈现询问对方是否会做某项运动的场景;语篇六(Checkout time):通过听音判断和看图说话综合谈论会做和不会做的运动项目。
(二)研读课程标准,体现学科性
《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的作用,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教育部 2022)。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得知,本课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中的“生活与学习”主题群,对应子主题内容“学校、课程,学校生活与个人感受”,涉及的话题是“认识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三)分析认知特点,体现适切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多感官参与的语言实践活动(教育部2022)。因此,在确定主题意义时,教师应考虑到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个体独特的愿望,以及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等特点。这些因素应被充分体现,以确保主题和意义的适切性。在设计本课时,单元目标的制订应基于“能力”这一核心概念,引导学生历经I know—I understand—I do的完整学习过程和主题意义探究过程,助力他们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养的进阶发展和有效转化。
总之,发掘育人价值和提炼单元主题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围绕主题,规划单元目标
围绕主题规划单元目标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明确地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整合课程内容、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活动、评估学生学习效果,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观照下,本单元的目标制订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具体而言,目标1“分享对‘能力’的认识和态度”,聚焦文化意识培养;目标2“调研……能力情况并说明差异原因”关注思维品质培养;目标3“形成对‘能力’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进一步促进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形成;目标4“同伴交流,合作完成”助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整合调整板块顺序后的四个课时的教学内容,联系更加紧密,使四个课时的目标逐步递进,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引导学生生成大单元概念(陈群 2022)。同时,根据单元整体目标和课时目标倒推表现性任务课型,即表达型、设计型、体验型和写作型。然后,依据课型设计具体的表现性任务(如下页表1所示)。
表1
围绕主题规划单元目标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依托目标,设计单元活动
通过强化语言真实性、培养语境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运用,并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通过对表现性任务的课堂样态的研究,区分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设计型课堂、表达型课堂、体验型课堂、写作型课堂。根据不同课型特征,在设计活动评价和具体活动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与目标对接的评价活动(教育部 2022)。如下页表2所示。
表2
(续表)
总之,语言学习不能寄希望于语言本身的记忆理解,必须依靠对语境的感知、语篇的理解和语用的体验。因此,单课教学设计要依托语篇,注重语境带动和语用体验。基于各课时评价标准,教师倒推活动设置,让每一项活动指向评价,做到有据可依。通过课程观察、设计量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馈,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华萌萌 2022)。依托语篇进行单元活动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在真实语言使用情境中的运用,并促进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内涵与价值
基于表现性任务理念,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更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实际运用和交际能力的提升,注重他们的参与和反馈。
(一)整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在单元开始前,教师可以介绍单元主题,并通过一系列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单词和语法。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进行复习和总结,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
(二)整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如情境对话、角色扮演等。这种实际运用可以增强学生的交际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整体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各种活动和任务,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
事实证明,表现性任务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兴趣,让他们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表现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真正突出语用意识的培养,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