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高考英语试题 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以2021—2023年新高考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为例
2024-01-12李柏梅
李柏梅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部 2020),这对教师在师德修养、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育人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应具备与时代相应的专业素养。《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英语)》指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实践能力、思维素养和专业信念(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课题组 2020)。其中,测试评价与命题能力是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命制试题是高中英语教师的必修课;试题的质量能直接反映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高考试题权威、品质高、影响力大,历来受到高中教师的高度重视。读懂并认真分析和研究高考英语真题,充分发挥高考英语真题的正面反拨作用,不仅是高中英语教师的必修课,而且是提升他们命题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陈皓曦 2019)。下面以2021—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深入分析试题结构、命题特点、解读考点要求等,积极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路径。
一、把握命题特点与考点分布,提升命题能力
2014年,语法填空题首次在高考英语全国卷中出现,其考查形式为:在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中留10处空白,学生需要在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所给提示词的正确形式。语法填空题的设空方式与完形填空题类似,即在一篇完整的短文里,通过间隔一定词数进行删词处理来实现考点的设置,重点考查学生根据语法知识、语篇理解还原短文,进行逻辑思考和语言应用的能力。
通过分析近三年的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可知,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对语法和语用知识的掌握情况,重在考查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题型难度基本保持稳定,个别题目难度系数有所变化。下页表1、表2结合《课程标准》和《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英语考试大纲》,利用Microsoft Office Word计算并分析了文章长度和设空间距。
表1:2021—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语篇情况一览表
从表2可知,近三年的考点分布比较均匀,变化不大。有提示词一般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词形变换能力;无提示词一般考查介词、冠词、连词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有提示词与无提示词的比重一般为7∶3或6∶4。语法填空题以考查关键能力为重点,突出必备知识的基础作用;无偏题、怪题和难题,引导教学重视教材,夯实基础,给学生提供深度学习与思考的空间。各考点的考查涉及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及关键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
表2:2021—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考点内容统计
从下页表1可知,语法填空题的语篇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体裁多为说明文和记叙文,文本长度保持在200词左右。语篇的主题广泛、时代性强,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内涵有助于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并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
通过深入研究和把握高考英语试题语法填空题型的命题特点与考点分布,分析每一小题考查的目标及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利于更细致地了解命题者的思路及考查重点能力的程度与方式;对提升教师命题能力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陈皓曦 2019)。教师命题时可参考和借鉴高考真题的命题方式、考点分布等,并在规范命题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改进,充分发挥不同语篇特点和内涵价值,引导学生灵活掌握语法知识。
二、解读真题素材改编目的,学习命题技术
根据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和英语学科高考在考试目的、内容和难度等方面的要求,高考真题往往会对素材进行适当的裁剪和整合,语法填空题也不例外。语法填空题的命制方式与完形填空题类似,即在一篇完整的短文中,通过间隔一定词数进行删词处理设置考点。以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语法填空题为例,真题素材来自一个专注美食爱好者的网站Serious Eats,标题为What to Eat in China:A Traveler’s Guide。真题语篇截取自其中一段关于“南翔小笼包”的叙述,共333词,删减后为203词;改编后的文本体裁是记叙文,更确切地说是一篇精美的关于小吃的散文。
从以上改编文本可知,命题人对原文进行了较多删减,但并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反而更为简洁,也没有进行增加词段的处理或大段改写;命题人还根据《课程标准》词汇要求进行替换改写,更换了超纲词汇,并整合了语段,增加了使文章连贯、顺畅的关键词汇。通过将真题与素材逐句逐段对比,禁不住赞叹高考命题人的巧妙与严谨。语篇基本保持了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原汁原味地呈现了“体验—探究—发现—留恋”的描述顺序,让读者可以跟随作者一起体验小笼包那深入人心的味道,感叹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
认真研究真题素材的改编过程是学习命题技术的过程。教师除了做题、悟题外,还有必要追根溯源,在溯源式的追寻中提升与高考命题专家对话的效度,解读素材改编目的,认真比对和学习题源与真题的异同,不断提升自身的命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备考复习的效率,切实打通“教—学—考”之间的脉络,让高考与教学相得益彰。
三、坚持积累命题素材,提升命题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试题的语篇倾向直接取材英语本土的主流报刊和书籍等,选材更加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时代性、地道性和广泛性,语法填空题也不例外。例如: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语法填空题语篇选自美食网站文章What to Eat in China:A Traveler’s Guide,其作者菲奥娜·赖丽(Fiona Reilly)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对中国的美食和旅行充满热情。她在原文介绍了在中国旅行中遇到的15种最令人难忘的食物,语法填空题是节选其中的小笼包。2022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语篇选自学术期刊文章,标题为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a step towards streamlining protected areas and cohesiv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介绍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即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计划。2022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语法填空题语篇改编自《中国日报》(China Daily)网站上“安徽旅游”中的一篇文章,标题为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文章赞美了黄山的美丽景色,并特别介绍了作者认为值得去的两个景点。
高质量的选材是命制优质试题的前提条件。为此,教师平时不能放松英语专业学习,要广泛阅读,坚持阅读,搜集原汁原味的外刊杂志、原文书籍等,做好命题素材的积累;坚持优质语篇的输入和深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命题能力。
四、总结试题命题趋势,优化英语教学
2023年6月高考一结束,很多考生认为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语法填空题难出了新高度。通过访谈部分考生和一线教师,结合自身做题体验,发现考生普遍感觉语法填空题难的原因有三:一是考点分布打破了规律,2023年新高考英语全国Ⅰ卷考查了4个非谓语动词(包括两个动词不定式),首次没有考查谓语动词;二是虽然话题熟悉,但是切入口小,涉及较多专业表达,生词和派生词明显增多,需要强化语境运用和语篇分析能力,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三是文本的地道性增强,最后一段though、yet、so、always等小词的表意功能突出表现作者的心情及对小笼包的喜爱。这些加大了句子分析和语义理解的难度。鉴于以上原因,再加上面对考点违反常规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考生很容易认为今年的题目特别难。但仔细解读不难发现,题目的设置并不太难,命题技术和2022年一样,没有明显地提高难度;设题明显指向《课程标准》要求的常考点,题目的整体难度在可控范围内。
为进一步优化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的命题质量,有效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高考英语试题命制和高中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夯实语言基础知识,扎实语言基本功训练
核心词汇的内涵与外延的考查,以及词汇能力迁移的考查将是今后语法填空题的重点和难点;动词谓语和非谓语的考查依然会是重点。教师只有在平时带着学生做好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语法基本功的训练,把基础打牢,他们走进考场才能做到淡定从容。
(二)重视语境教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语法知识进行系统教学
近年来,语法填空题的命制越来越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英语教学语法观,即语法参与传递语篇的基本意义,语法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具体语境中所表达的语用意义,有效的语言使用还涉及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及其对具体语境下参与人角色和身份的理解。因此,教师须在具体的语境中系统地讲授语法知识,让学生通过理解与运用,有效实现语法知识形式、意义和用法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断提高语篇主旨理解能力
高考英语试题在语法知识的考查上逐渐打破了传统单句考查、单项选择等形式,注重将语法知识点和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并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在语篇中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因此,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不断提高其篇章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如果平时能有意识地了解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大意时便能更顺畅。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输入原汁原味的英语素材,不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刘超 2020)。
结语
高考试题是高质量的语言素材,对教学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师要切实提升自身的测评素养,在读懂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合理、创造性地使用试题,充分发挥其诊断性功能等。高中英语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综合且漫长的过程,教师除了要认真研究和解读高考真题,学习和归纳高考基本命题规律外,还要在平时多学习命题的理论基础,研读命题文献,探究命题背后的理论支持、命题立意和技术讲究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平时还须积极参与各级命题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提升自身的试题命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