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解读三维度,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课堂设问有效性

2024-01-12

英语教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文体语篇文本

汪 鸽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堂教学及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提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叶译 2020)。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提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提问表层化、维度单一

问题多为识记和细节查找型,忽视对语篇的整体分析,缺乏对主题意义、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深入分析,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二)提问碎片化、缺乏梯度

所提问题之间缺乏联系,呈现碎片化,缺乏问题间应有的逻辑衔接。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语言水平,问题过难或过易,没有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设问。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设问时,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提问,对文本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和质疑。

二、文本解读三维度与课堂设问结构

研读语篇即对语篇的内容、主题、文体结构、语言特点、文本观点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因此,教师须考虑What、Why、How三个基本问题(教育部 2020)。

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针对What的研读,教师可设计一些“大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旨、文本结构、课文主线等,促进其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第二,语篇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旨在深入探究作者意图、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对于Why的研读,教师可设计一些“广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探究、辨析语篇所传递的意义及价值观,从而形成关于话题新的认知和态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等?即How的问题。对于How的研读,教师可设计一些“深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语篇逻辑衔接、文体特点、文本组织方式,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征,加深其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为结构化表达搭建“支架”。

三、以大问题为引领,促进文本整体理解

大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设计一些关于文章主旨、主线、结构等的大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本脉络、把握文本结构,避免他们迷失在文本细节中,提升其分析概括能力(侯云洁、王文芳 2022)。

(一)聚焦文本主题,把握主旨大意

以译林版高中《英语》(2020年版)必修二Unit 4 Extended Reading 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文本是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的经典片段,集中体现了这部作品的主题:“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但永远无法击败他。”在常规教学中,教师会以老人和大马哈鱼的五轮斗争为主线,针对每一轮斗争设计具体的问题,如文本对老人和大马哈鱼的描述,描述老人的性格特点等。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查找文本的基本信息,而且容易造成阅读的碎片化。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struggle,聚焦老人和大马哈鱼之间的斗争,基于两者的动作描写,对比分析两者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从而揭示文章主题“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在大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可以快速把握文本核心,加深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二)紧扣文章线索,抓住行文主线

译林版高中《英语》(2020年版)必修一Unit 4 Reading板块的话题是“青少年节食减肥”,讲述了青少年詹尼弗(Jennifer)因盲目节食减肥而对身体造成巨大损伤。文章结尾处,专家对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专业的建议。语篇体裁是新闻报道。该语篇案例是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贴近学生生活,对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常规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处理此新闻文本的Body部分(Para.2—4)时,会针对每个段落设计一些关于细节理解的问题,如“Why Jennifer was rushed to the hospital?What did Laura do when she found out Jennifer was skipping meals?What are the dangerous methods teenagers use to lose weight?”等。这样的问题设计看似围绕每段的关键信息,实则容易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碎片化,对文章主旨或写作意图一知半解,难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于是,教师通过大问题即“What happened to Jennifer?”梳理故事的发展过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阅读课文,为詹尼弗晕倒的前因后果进行排序,从而在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其梳理概括的能力,增强其对文本的整体理解。改进后的教学活动如下(见表1):

表1

(三)梳理文本框架,提炼写作要素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Reading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以“节日”为主题,文章结构清晰,从节日的起源、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庆祝节日的目的和意义等三个方面对春节进行介绍。写作任务是对文章进行概要写作。清晰的文章脉络为学生后续写作提供了节日介绍的角度。在阅读教学部分,教师通过提问“When introducing a festival,what aspects should be included?”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取段落关键词,总结归纳节日话题的写作要点,即name of the festival,customs and celebration activities,meaning of the festival,为后续写作活动搭建结构框架,引导其梳理节日要素相关的词汇及句式表达,如表2所示:

表2

四、以深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深度阅读

深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细读能力,以及深度分析和解读阅读文本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促进其对语言的综合理解和应用。指向文本深度理解的问题通常是对文本价值的解析,教师可以从语言、文化和育人价值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从文体特征及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以译林版高中《英语》(2020年版)必修一Unit 4 Reading青少年因盲目节食减肥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新闻报道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体裁,根据文体阅读技巧提示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概括文章大意,梳理文章结构,了解新闻报道所特有的倒金字塔结构。在学生了解基本的文体知识后,教师提问:“Why is the‘inverted pyramid’structure often used in news reports?”,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新闻报道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因为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新闻报道的开端,有利于读者短时间内获取关键信息,从而帮助其形成关于文体特征的结构化知识,从多角度理解文本。

新闻报道的另一个特点是客观性。作者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教师可以通过下面三个问题引导学生:(1)Who are interviewed in this news report?(2)Why are many people interviewed for a news report?(3)Why does the news report include figures from line 23 to 25 on page 45?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得出答案:作者通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和具体的数据,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客观、真实。

本篇课文蕴含巨大的文化价值,教师可以从文本的文化价值方面的自我成长的意义挖掘问题。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第五段时提问:“What’s the intention of this news repor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Jennifer’s case?”,帮助他们认识到詹尼弗的案例不仅仅是个例,而是现在许许多多青少年的共性问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告诉青少年及其家长不良的减肥习惯带来的巨大危害。教师更深一层提问:“What should you do if you are overweight?”,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保持健康。

从课程思政的角度看,该文本具有巨大的德育价值。教师可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深思,帮助他们辨别、判断文本观点及其价值,合理质疑,作出正确的判断,形成独立的思想,最终实现学科育人。以下是师生对话:

T:What are the possible causes of losing weight?

S1:She wants to look good and beautiful.

T:What’s the standard of being beautiful in her eyes?

S2: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being thin is being beautiful.

T:Good.Nowadays being thin is often seen as being beautiful,what do you think of it?

S2:We cannot judge a person beautiful or not only from appearance.There are many forms of beauty.

T(追问):Do you think it is worth sacrificing health for beauty?

S2:No.Health is our top priority.

S3:The standard of beauty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 the society.

T:What attitude should we have towards the constantly changing beauty standard?

S4:We cannot blindly follow the trend.

T:What’s true beauty?

S5:Beauty is being positive.

S6:Beauty is being confident.

...

从文本信息获取的细节性问题到深入文本的理解推断性问题,再到建构意义的开放性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问题链(林艳、郭强 2019)。在深问题的引领下,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精准搭建“支架”,助推深度学习,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自然地融入德育内容,培育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审美理念,使其理解美的真谛。

五、以广问题为拓展,激发学生创造力

广问题旨在鼓励学生多元化回答及自主提问,发展其多元、创新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好奇心和想象力,为其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2020年版)必修二Unit 3 Extended Reading聚焦春节家庭团聚吃年夜饭的场景。教材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1)What Spring Festival do you observe?What are their meanings?(2)Why do the Chinese people put great emphasis on reunion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实际上,问题1在读前导入环节问过学生,目的是激活他们的话题相关知识和经验;问题2在读中环节学生已就“WhatdoesSpringfestivalsymbolize?”探究过。在学生已经获取语篇的核心信息,掌握新闻语篇整体结构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广问题,组织他们开展小组活动。改进后的问题如下:(1)Can you find some clues in the passage to prove China’s great advances?(2)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hina come some problems.What kind of pressure do you think Luo Yan is faced with?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感受节日背后“家”的观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深入思考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如何缓解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和在家留守的父母之间浓浓的思念,以及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等,深化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成为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人。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针对文本中感兴趣和疑惑的地方进行自主提问,给予他们展示个性、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实现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完美结合。

六、落实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课堂提问是师生、文本之间信息沟通、交流的媒介,也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设计课堂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以下策略提升课堂设问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在设计问题前,教师须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和分析,创设合理情境,作必要的文化背景或语言知识的铺垫。问题的设计应引导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明确文本的主题与主旨、主要观点立场和重要信息,理清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促进其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和建构。

第二,教师应把握语篇的文体和体裁、篇章结构、语义衔接、语言特点等,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特征,理清语篇结构,把握语言特点,形成语篇意识,加深对语篇主题意义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对语篇内容展开深层次的讨论、分析,评析文本所传达的价值观与深层内涵,形成对主题的新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度互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三,问题设计应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跳出文本,引导学生多维度地看待问题,并有依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深化思维的发展。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不应局限于文本和只有固定答案的封闭式问题,而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提出有多样化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促进他们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其英语学习热情。

总之,课堂提问作为英语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须认真研读文本,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文本所传递的意义,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和兴趣点,从大问题、深问题、广问题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将问题直击文本核心和学生内心,促进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实现课堂的动态生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何亚男、应晓球2021)。

猜你喜欢

文体语篇文本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文体家阿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