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评估策略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分析
2024-01-12蔡珠凤蒋彩芳
蔡珠凤 蒋彩芳 陈 仪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室间隔缺损属于出生缺陷疾病,此病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占比达到18%-25%,若不能及时治疗,容易造成婴儿死亡[1]。现阶段,以修补术治疗此病属于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受婴幼儿脏器功能组织发育不全、全身麻醉等因素影响,导致患儿术后储氧能力降低,容易引起肺损伤或肺动脉高压,加之术中及术后辅助通气措施的实施,导致术后发生一系列呼吸系统并发症几率较高[2]。既往该手术术后气道护理中所实施的常规护理模式在改善患儿呼吸功能及防范风险方面效果较弱,量化评估策略将借助于量化评估项目对患儿采取针对性气道评估,而后依据评估结果采取个性化及科学性护理措施,以此达到预期的气道护理效果[3]。基于此,本次试验中对福建省立医院参与试验62 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工作中实施常规护理与量化评估策略后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2 年1-12 月期间的62 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参与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 例与研究组31 例。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符合室间隔缺损诊断标准;符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指征;家属对试验了解且知情。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肺气肿或原发性哮喘[4];合并严重性心律失常;治疗期间疾病致死;存在其他严重性器质性疾病;活动性出血[5]。
1.2 方 法
入选患儿均接受全身麻醉,而后在体外循环下开展修复术治疗,术后常规予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并对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护理技能,同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教育,此外,还需加强对患儿心功能及体征监测工作,及时开展心脏康复训练内容等。
对照组在术后气道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术后加强对患儿的体征监测,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呼吸机,而后将呼吸机相关参数调整合适。每隔1 h对患儿进行翻身、体位调整及叩背护理操作,并每隔2 h 对其进行气道护理,及时将气道内分泌物排出干净,同时做好呼吸机监测工作等。
研究组在术后气道护理中实施量化评估策略:(1)成立护理评价小组:由护士长及高资历护理人员组成该小组主要成员,入组后对成员开展量化评估策略护理有关学习培训工作,以便于公正客观地评价患儿术后气道情况。(2)建立量化评估表:需从以下方面对量化评估表内容进行制定,详细情况如下:项目一:患儿术后病情分级;项目二:床旁听诊信息;项目三:气道湿化情况;项目四:二氧化碳分压;项目五:气道反应情况;项目六:肺动脉压力;项目七:血氧饱和度;项目八: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程度。需对患儿以上八项量化评估内容进行计分,依据计分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3)项目评估标准:外科主任及手术医生共同对患儿病情分级程度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左右心室间分流量大小、室间隔缺损程度(轻度赋分1 分、中度赋分2 分、重度赋分3 分)。气道反应程度需结合患儿呛咳情况进行评价(偶尔呛咳赋分1 分、间断呛咳赋分2 分、频繁呛咳赋分3分)。气道湿化程度的评估依据为:气道湿化满意,分泌物相对较为稀薄,借助于引流管顺利引流,过度气道湿化,分泌物相对稀薄,反复性咳嗽,听诊时存在明显痰鸣音,分泌物相对粘稠,气道湿化欠佳,分泌物吸出困难(满意赋分1 分、不足赋分2 分、过度赋分3 分)。床旁听诊项目为:呼吸音是否减弱、痰鸣音是否闻及、呼吸频率是否加快(异常1 项赋分1分、异常2 项赋分2 分、异常3 项赋分3 分)。借助于血气分析仪对患儿二氧化碳分压指标进行分级(≤45 mmHg 赋分1 分、46-59 mmHg 赋分2 分、≥60 mmHg 赋分3 分)。借助于监护仪血氧探头对患儿血氧饱和度进行记录(>95%赋分1 分、90%-95%赋分2 分、<90%赋分3 分)。借助于术后超声监测患儿肺动脉压,并以T1 法对肺动脉压力程度进行评估(轻度≤50 mmHg,即T1 时间<3 s,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出现在呼气末,赋分1 分;中度46-59 mmHg,即T1 时间在3-7 s 之间,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出现在呼气末或稍晚,赋分2 分;重度≥60 mmHg,即T1 时间>7 s,肺动脉收缩压峰值出现在呼气末或更晚,赋分3 分)。评估患儿意识状态,而后进行分级(清醒赋分1 分、嗜睡赋分2 分、躁动赋分3 分)。若以上评估分值<10 分,则可判定为轻度,进行密切观察;若以上评估分值10-15 分,则可判定为中度,进行1 次吸痰操作;若以上评估分值16-21 分,则可判定为重度,间断性将气道湿化液进行注入,人工辅助排痰1 次;若以上评估分值22-24 分,则可判定为极重度,间断性将气道湿化液进行注入,人工辅助排痰1次,做好机械通气护理及体位变化护理。(4)规范及优化气道护理操作:确保呼吸畅通,定时更换体位,人工辅助促进排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排痰操作,期间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把握好吸入深度,防范吸痰操作频率过多;依据痰液情况及排痰情况进行气道湿化护理,采取间断性注入或吸入方式进行气道湿化,并合理控制湿化温度等;机械通气护理时采取半卧姿势,注意体位姿势合理性,同时做好胃内容物防误吸工作。
1.3 观察指标
(1)并发症:对组间患儿发生肺不张、气胸、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道黏膜充血或损伤并发症几率进行统计。(2)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借助于血气分析检测仪对护理前后患儿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分压指标进行监测。(3)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即对患儿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包处理组间统计后数据,计数资料以n(%)描述,两独立样本检验用χ2值,计量资料以描述,两独立样本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间资料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9.68%)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及对照组血气分析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
2.4 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比较(,h)
表4 两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比较(,h)
?
3 讨 论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实施可影响患儿肺动脉血流循环,加之受术后使用镇静及肌松药物、实施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因素影响,导致将加剧患儿呼吸道阻塞情况,容易引起不良呼吸道并发症[6-8]。临床发现,做好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工作对于防范呼吸道相关并发症、保持呼吸畅通有重要意义[9]。
既往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气道护理工作中常规护理模式忽视患儿个体差异性,而量化评估策略将依据患儿实际气道及病情特点来制定量化表,通过进行量化评价,可分为轻、中、重、极重等级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之提高气道护理科学性及针对性,增强护理效果[10]。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可见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采取量化评估策略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几率,该项护理措施依据患儿生理病理实际评估情况,以不同评估程度采取分级化护理管理措施,可有效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不良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性。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血气分析指标比对照组改善程度好(P<0.05)。可见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采取量化评估策略将有效促进血气改善,该项措施将针对性予以患儿分级护理,利于极大程度上对其气道痰液进行清除,防范出现气道阻塞情况,优化换气功能,进而改善血气指标[11]。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可见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采取量化评估策略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该护理模式下等级分工护理措施,将提高护理针对性及护理警示等级,进而优化护理资源利用度,提高护理效率,减少呼吸机使用及监护时间,加快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后气道护理中采取量化评估策略可加快血气指标改善,有效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监护时间,防范不良并发症,护理效果十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