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左房重塑的影响
2024-01-12周娇鸣
周娇鸣
(长沙市第四医院,湖南 长沙 410299)
高血压疾病患者因长期血压高,会加重心脏负荷,增加血管阻力,久而久之会提升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高血压成为非永久性房颤发病的重要致病原因,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会增加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因此探讨其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遵循改善心功能、减少房颤复发的原则,常见的治疗药物包括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等,可使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常用药物,但是该药物的临床预后及改善效果并不理想[3]。近年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被应用于治疗高血压以及心力衰竭患者,该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双效神经激素调节剂,具有缬沙坦以及脑啡肽酶抑制剂的双重作用,通过沙库巴曲的活性代谢产物抑制脑啡肽酶,同时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可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但目前关于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治疗影响的研究仍较少[4]。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左房重塑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160 例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例时间为2020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间,依据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80 例)和观察组(80 例)。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 年修订版)》[5]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6]中关于的非永久性房颤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标准者,且符合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临床诊断标准;对本研究药物不存在相关禁忌者或过敏史;免疫功能无障碍者等。排除标准: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致死性心律失常者;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严重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伴有重度感染或恶性肿瘤者;先天性心脏病、免疫性疾病者;易过敏体质者;患有精神疾病者;伴有甲亢者等。本研究方案已经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部门详细审核,并在批准通过后实施,且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 法
两组均实施房颤规范治疗,包括限制盐分的摄入、严密监测血压、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率、预防栓塞性事件等。对照组患者在房颤规范治疗基础上口服缬沙坦(厂家: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635;规格:80 mg),80 mg/次,2 次/d。观察组在房颤规范治疗基础上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厂家: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100 mg),100 mg/次,2 次/d。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严密监测血压水平,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SBP)<130 mmHg,舒张压(DBP)<80 mmHg。如不能达到血压控制目标,必要时可追加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两组均治疗6 个月,并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 水平。(2)心电图参数: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包括P 波最大时限(Pmax)、P 波离散度(Pd)、Pd≥40 ms 比例、心率。(3)超声心动图指标:使用我院心血管一科病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indray DC-8)检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球形指数(LASI)。(4)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清晨于患者安静空腹状态下抽取其外周静脉血样5 mL,置入肝素抗凝试管,轻轻摇匀,分离血清后,以医用低速离心机(型号:DT5-6)进行离心,转速为3 5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后取下层血浆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N 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5)并发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包括脑出血、脑栓塞、急慢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 为统计学软件工具,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描述为n(%);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描述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可见,两组的性别、年龄、就诊时NYHA 分级等相关数据纳入统计学中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
2.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表2 可见,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SBP、DB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表2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Hg)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心电图参数比较
表3 可见,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max、Pd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的Pd≥40 ms 比例、心率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心电图参数比较[/n(%)]
表3 两组心电图参数比较[/n(%)]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表4 可见,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AD均缩短,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AVI、LASI 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表4 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两组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比较
表5 可见,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1、NT-proBNP、Hs-CRP 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比较()
表5 两组内皮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
2.6 两组并发症比较
表6 可见,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并发症比较[n(%)]
3 讨 论
高血压是非永久性房颤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是心脑血管的常见疾病,该类患者已逐渐成为临床上的治疗难题。随着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与非永久性房颤的发生均与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有关[7]。目前,缬沙坦、沙库巴曲缬沙坦是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的一线药物,口服降压效果比较确切,但对于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方面的作用机理尚未明确。
沙库巴曲缬沙坦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部分组成,是根据摩尔比1:1 结合而成的含钠物质,对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有较好的疗效[8]。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具有血管紧张素受体以及脑啡肽酶抑制剂双重作用的复合制剂,通过阻滞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降低脑啡肽酶的活性,发挥舒张血管、利尿排钠及减轻心血管重塑的作用,抑制醛固酮释放及血管收缩,进而充分发挥降压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心脏功能、改善临床预后的效果[9]。沙库巴曲可促进利钠肽与相应受体结合,增强鸟苷酸环化酶活性,激活信号传导通路,降低血管阻力,缓解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行[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SBP、DBP 水平、Pd≥40 ms 比例、心率低于对照组,Pmax、Pd 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功能,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LAD、LAVI、LASI 等超声心动图指标与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病情及心功能密切相关。沙库巴曲缬沙坦中的沙库巴曲进入机体后,通过抑制脑啡肽酶,保留利钠肽,进而控制血压,维持水钠平衡,抑制心肌肥厚,达到改善心室重构的功效,促进病情恢复[11]。沙库巴曲缬沙坦中的缬沙坦成分可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沙库巴曲可提高体内β-内啡肽水平,二者联合可起到协同作用,减少肾素以及醛固酮的释放,调节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脏的负荷,保护心肌功能[12]。ET-1 是目前缩血管作用最强的物质,对心血管功能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浆NT-proBNP 是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较广泛的生物标志物,反映出心室容量[13]。hs-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水平异常升高时则表明机体可能发生炎症、感染、损伤等。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减弱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受体效应,增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效应,促进缓激肽分泌,抑制细胞肥大以及纤维化进程,降低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沙库巴曲缬沙坦通过抑制血管内皮增生及纤维化,发挥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延缓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病情进展[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AD短于对照组,LAVI、LASI 低于对照组,血浆ET-1、NT-proBNP、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中可有效抑制患者左心房重塑,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因此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提高研究结果准确性。
综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非永久性房颤患者能明显降低血压水平,保护患者心功能,抑制患者左心房重构,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