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2024-01-11曾文娟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3期
关键词:十二楼李渔艺术特色

[摘  要] 明代后期文坛上盛行反对复古的文学思潮,肯定情欲的作用,通俗文学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李渔作为明清之际最负盛名的白话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十二楼》“以风情之口述道德之意”,具有极高的教化作用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李渔  《十二楼》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I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7-2881(2023)23-0007-04

《十二楼》作为李渔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情节一楼更胜一楼。此书每卷都是一个崭新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会涉及一座楼阁,故命名为《十二楼》。这十二个故事涉及婚姻爱情、市井奇闻、悲欢离合等传统题材,但李渔让传统题材具有了崭新的面貌。众所周知,通俗文学在古代通常被视为末流,明清一些正统文人认为《十二楼》是上不了台面的书籍,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勾起了市民的阅读兴趣,小说内容十分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一度成为市井巷民闲暇时的流行读物。本文结合《十二楼》的结构、人物、语言,探寻李渔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其对清初白话小说的继承点与突破性。

一、新颖精巧的叙事特点

《十二楼》中每个故事的叙事时空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篇目采用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读者能够知悉所有人物的秘密,相比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视角更加客观、可信[1]。整部小说结构规整,每一篇开头有诗词,诗词与后文情节往往是有关联的,叙事脉络清晰,情节结构紧凑,善于设置悬念,处理悬念的方式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曲折新奇的情节

李渔写白话小说,常常将情节写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如《生我楼》中,尹小楼被卖给人家当父亲,自古以来,只听过人被卖给别家做孩子,未曾听过把自己卖给别人做父亲的,究其缘故,原来是尹小楼的儿子三四岁时不慎走失,而后自己与妻子再无生养,但他需要有子嗣继承家业,同乡中寻不到合适的人,便一人穿着破烂的衣裳外出周游,寻找有福有缘之人。当路人都断定不会有人买他回家时,他却遇上了个有礼有节的后生,将他买了回去认作父亲,那个后生名叫姚继,对尹小楼毕恭毕敬,二人关系日渐亲近。但天有不测风云,战争爆发了,逃难途中,姚继与父亲小楼在汉口分开。姚继在途中买了一位老妪,当姚继带着老妪回家见父亲时,才知晓原来那老妪便是父亲的结发妻子,而自己也恰恰就是老妪与尹小楼所生的儿子尹楼生。原本是小楼卖给姚继做父亲,之后他想让姚继继承家业,哪承想姚继正是自己当年走丢的亲生儿子。《生我楼》情节离奇曲折,使读者眼前一亮,想要立子嗣的,亲生儿子就在身边;想要認父亲的,亲生父亲就在眼前。小说中充满巧合与悬念,情节迂回曲折,但又符合战乱时社会的实际状况,这正是李渔的小说创作风格。

《十二楼》情节十分离奇曲折,这与李渔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有一定的联系。李渔早年家境清贫,父亲做药材生意,母亲是一个女帮工。李渔的降生便是一个传奇,他母亲怀胎十一个月才生下他,白发长老曾断言他是不凡之胎。李渔年至五十,方得一子。《奉先楼》中的舒秀才与妻子十分恩爱,直至三十岁才得一子,这一情节与李渔老来得子的生活经历十分相似。文学写作总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三与楼》则讲述了一个善读诗书却不会理财的高士虞素臣以全部家产辟园造楼,结果因财力不足而忍痛弃楼让人,受尽富人勒索而卒,后来他的儿子科举中榜、衣锦还乡才又拿回其呕心沥血所造的楼的故事。这正是李渔在穷困中卖楼经历的凄凉写照。李渔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又相对真实地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生活画面,《十二楼》的故事往往是大团圆式的结局,在奇人异事的叙述中透露出乱世惨状,揭示了善恶有报的人生哲理。

2.精巧严谨的结构

《十二楼》中的每个篇目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一般都采用顺叙手法。首先,楼阁名正是篇名,每一篇开头引用古典诗词,或起到概括主旨的作用,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如《三与楼》开头诗云:“茅庵改姓属朱门,抱取琴书过别村。自起危楼还自卖,不将荡产累儿孙。”[2]相传这是一位高人变卖房产时所写的诗,劝诫后人自己修的房子要自己卖掉,不要留给子孙后代,免得惹来麻烦拖累他们。这首绝句在该篇小说中起到了凸显主旨的作用,使得小说的主题更加明朗清晰。

其次,《十二楼》回与回之间有过渡语衔接,类似于古代说书艺术中的“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在以往的白话短篇小说中是极其罕见的。以回数最多的《拂云楼》为例,第一回末尾写到两位佳人的容貌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榜眼,就是不知道是城中谁家的小姐,李渔在此处设下疑问“奉屈看官权且朦胧一刻,待下回细访”[3],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激发读者继续往下读的欲望。第二回结尾处“但不知后事如何,略止清谈,再擎麈尾”[3]。这样的叙事结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说书人一般领读者走进了李渔的小说世界。

再次,《十二楼》中每一回都会有标题归纳主要内容,标题一般为14字或16字,讲究工整对仗。读者未读正文之前,看到标题便会产生许多联想,如《归正楼》第三回的标题是“显神机字添一画,施妙术殿起双层”[3]。读者乍一看,以为是大罗神仙在字上添了一画,施展法术建造了一座双层大殿,读了后文发觉不然,那一画竟然是燕子衔泥添上去的,从而“归止楼”变成了“归正楼”,这个故事旨在劝贝去戎改邪归正,从此不要再做偷鸡摸狗之事,做个坦坦荡荡的正人君子。

《十二楼》中,每个篇目的结构都十分精巧,部分篇目的结局是三人大团圆式,如《合影楼》中珍生、玉娟、锦云三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又如《拂云楼》中韦氏小姐、能红、裴七郎三人恩恩爱爱、生活美满;再如《夺锦楼》中青年才俊袁士骏一人最终迎娶到两位美娇娘。精巧严谨的结构,使得李渔的小说作品脉络清晰。

3.强烈的喜剧精神

杜濬对李渔小说高超的艺术创作才能十分推崇,他说:“不知笠翁一副心胸,何故玲珑至此。”[3]李渔写小说常常喜欢借助误会、巧合等手法,使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喜剧精神。《十二楼》叙事语言机智幽默,叙事手法多种多样。比如《十卺楼》的郭酒痴酷爱悬笔写字,写下的事都会应验显灵,姚子穀家大摆筵席,请郭酒痴来吃酒题名,郭酒痴在匾额上题了三个大字“十卺楼”,众人皆以为子穀日后会迎娶一位夫人、纳九房姬妾,纷纷向姚氏父子道喜,结果是姚子穀前前后后成了十次亲,第一任是个石女,第二任自幼患遗症,第三任怀了别人的孩子,往后一任不如一任,正当他猜疑定是神仙胡说八道时,却娶到了这么多年来自己心心念念的意中人,也就是之前娶的第一位石女。读者读完不由得发笑,这笑中又蕴藏了无尽的悲伤和无奈。若是姚氏夫妇没有瞒着儿子将石女送出去,自然也就没有后面的九任妻子。虽然第一任妻子是个石女,但是容貌俊秀美丽,子穀对她疼爱有加。

《夺锦楼》标题为“生二女连吃四家茶”。古往今来,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给好人家,而钱小江与妻子边氏两个人互相像仇人一样,瞒着对方给女儿招女婿、许人家,也没有告知两个女儿,一共找了四个歪瓜裂枣,好似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承想四家的聘礼竟同一日送上门来,最终闹到了县府衙门。父母为了给女儿招女婿闹得对簿公堂,倒让刑尊一时判不出谁对谁错,只得传唤他们的女儿自己来选择。作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了一种寓哭于笑的喜剧精神。

李渔在他的小说中对科诨的广泛应用并不是无意识的,而是他的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4]。无论是《夺锦楼》中的“二女许四夫”,还是《十卺楼》中的“一男娶十妻”,它们的情节内容是荒诞可笑的,其中却蕴含了诸多劝世哲理。作者通过创作这类带有强烈喜剧精神的文本,讽刺了父母包办婚姻的社会现象,抨击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和歧视,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由平等社会的期许。

二、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

《十二楼》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立体饱满,有恪守传统礼教的女子,有追求自由婚恋的闺秀,也有别具胆识才情的女子。她们或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机智狡黠、聪明泼辣,敢于同封建陋习作积极的斗争;或如《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举止端庄、用情专一,勇于离魂追求爱情;或如《红楼梦》中的李纨,温柔忍让、宽容大度,治理大观园井井有条,恪守妇人的行事准则,她们或多或少是李渔心目中女性理想人格的化身[5]。

1.恪守传统礼教的女子

《十卺楼》中姚子榖娶的第一任妻子美若天仙,只可惜是个石女。合欢夜,这位新妇自然知道姚子榖心中不快,为了保全两家的颜面,她甘愿劝自己的丈夫多纳几房妾,明明这样做自己会吃醋,但她还是选择隐忍。她知道自己不仅代表自己,还代表整个家族,必须恪守礼教。然而,公婆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石女退了回去,而后她被不停转卖,几经周折,石女最后又与姚子榖成亲,做了他的第十任妻子。石女自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世人的眼光,错的是那个时代。李渔通过刻画以石女为代表的恪守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揭露了男權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处境,讽刺了“一女不嫁二夫”的社会教条,呼吁广大女性从礼教中觉醒,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2.追求自由婚恋的闺秀

《合影楼》中的管玉娟相貌与珍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她与珍生的感情在萌芽阶段就被管提举扼杀,他们只能隔着墙垣日日说笑,坐在水边谈情说爱。两人初次见到对方的影子时,玉娟心中甚是欢喜,为了让珍生明白自己的心意,她将自己写好的七言诗藏在荷花花瓣中,放在水上漂过去。这样的举动,在现代人的眼里可能无伤大雅,但对于古代闺阁女子而言,已然是逾矩之举,违反了封建道德对女性的要求,同时也彰显了玉娟勇敢追寻爱情的勇气[6]。李渔通过塑造以玉娟为代表的追求自由婚恋的小姐形象,赞美她们那种勇敢追求爱情的胆量,希冀每个人都能勇于追寻自由的婚恋,而不是永远被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束缚住。

3.别具胆识才情的女子

《拂云楼》中的能红是典型例子。作者综合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塑造了她机智聪慧的形象。作为婢女,她恪尽职守地服侍小姐,没有半点怨言,服侍老爷和夫人也尽力尽力。小说中俞阿妈正打算背着韦小姐为裴七郎说情,能红立马打断道:“师父今日到此,莫非替人做说客么?只怕能红的耳朵比小姐还硬几分……”[3]几句话完,能红把俞阿妈吓得汗毛倒竖。短短几句语言描写,能红泼辣尖利、机智狡黠的形象跃然纸上。能红不同于一般婢女,她鲜有奴性,敢于背着小姐与整个韦府,帮助裴七郎成就他与小姐的婚姻大事,勇于与韦老爷、韦夫人暗地里作机智的斗争。此外,裴七郎与她初次会面,便暗自称赞:“如此妇人,只此一个,别无其他。”[3]这也从侧面看出能红行事果断坚毅,为人圆滑世故的性格特点。她既成就了自家小姐的婚事,又寻到了自己的良缘。李渔通过塑造以能红为代表的别具胆识才情的女子形象,推动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进一步发展。

三、雅俗共赏的语言艺术

李渔小说语言雅俗兼备,适合各阶层阅读。一方面,他善于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通俗浅显的用词以贴近实际生活,令人读来倍感亲切;另一方面,小说中大量引用典故,虽是白话短篇小说,但其中不乏诗词歌赋,李渔常以古典诗词来影射书中人物,达到了借古讽今、短小精悍的艺术效果。

1.通俗易懂

李渔非常注重小说作语言的通俗化、市民化,他大量使用民间口语、俗语,再辅之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使得其小说语言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李渔创作小说不是只供文人雅士阅读的,也为了满足平民的阅读需求。

《夺锦楼》中描写刑尊心理活动的片段,有好几处都运用了民间俗语。如刑尊在传召钱小江和边氏一双女儿之后的心理活动:“料想茅茨里开不出好花,还怕一代不如一代。”[3]刑尊思忖着钱小江和边氏生得如此丑陋,他们的女儿不知道要丑成什么样。“茅茨”是用茅草盖的房子,这句指土房子开不出鲜艳的花朵,比喻难看的父母生不出俊俏秀气的女儿。刑尊在见到钱小江和边氏为自家女儿挑选的四个女婿时的心理活动为:“矮子队里选将军,叫我如何选得出。”[3]李渔用这个俗语将刑尊的心理活动呈现得淋漓尽致。他内心笃定四个男子中没有一个能配得上钱小江与边氏的女儿,他们不可能选出合适中意的男子,最后他将择偶权交与了钱小江与边氏的两个女儿。读者读到这里,不禁会想象那四个男子的样貌必是奇丑无比,那一双女儿的相貌定是举世无双,于是更能够理解刑尊左右为难的心理活动。

2.俗中透雅

小说多处引用典故,化用前朝名篇佳句,以名篇佳句反映世俗生活。《奉先楼》中舒娘子对她丈夫舒秀才道:“还是要我留命抚孤,做那程婴杵臼之事?”[3]其中“程婴杵臼”正是化用了典故。程婴和杵臼二人同为晋国赵朔的门客,晋国君主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下令处死赵氏一家,仅幸存下来了一个孩子。为了保护赵家这条唯一的血脉,杵臼被奸人杀害,留下了程婴一人独自抚养赵氏孤儿。李渔借“程婴杵臼”的典故,将舒娘子内心对舒秀才的不满倾诉出来,她认为丈夫不应该只想着自家的血脉不绝,埋怨丈夫要求自己罔顾封建伦理纲常。在那个时代,女子的贞节是最重要、最珍贵的,许多女子活一辈子就为贞节二字,而舒秀才却要妻子在关键时刻牺牲贞节来保住舒家七代单传的血脉,延续舒氏一族的命根子。

又如《十卺楼》中的“陶朱公到弃官泛湖之后,才发得几主大财;姜太公到发白齿动之年,方受得一番闲职”[3]。这段话运用了两个典故,李渔借此阐述婚姻同世上的其他好事一样,人人都希望它早点来,但偏偏缘分来得比较迟。这句提到的陶朱公范蠡是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身后的得力助手。范蠡帮助越王成就一代伟业后功成身退,携西施乘舟游西湖。没过几年,范蠡经商成功赚到了几笔大财,摇身一变,成为一方巨富。这句还提到了姜太公,姜子牙年至72岁出山拜相,这匹千里马被周文王这个伯乐相中,就此开启了仕途,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努力学习研究治国安邦的方法,期待有朝一日能够为国家效力。

四、结语

无论创作戏曲、小说,还是为文作诗,李渔都求新求变。李渔的《十二楼》手法新颖、结构精巧,描写了各个社会阶层的不同人物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体现了其白话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李渔《十二楼》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本文期望帮助读者了解李渔创新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理解其作品惩恶扬善、教化世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温春仙.限制叙事视角和错综叙事时序——论《十二楼》独特的悬念技巧[J].中国文学研究,2006(3).

[2] 吴广义.李渔《十二楼》回首诗词的语言特色[J].汉字文化,2002(4).

[3] 李渔.十二楼[M].杜濬,评.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4] 王建科.试论李渔小说中的科诨艺术[J].青海師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5] 傅佩佩.李渔拟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6] 魏琛琳.从《合影楼》看李渔的爱情观——兼论中西爱情观念的差异与共鸣[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特约编辑 刘梦瑶)

作者简介:曾文娟,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十二楼李渔艺术特色
SOLES OF WIT
《十二楼》词汇选释
论《十二楼》的女性及其生存困境
李渔的养生之道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十二楼》男性形象探析
李渔文学创作与园林艺术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