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形意拳功法、技击与气血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注意事项
2024-01-08魏振义杨京东
魏振义 杨京东
形意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它以内家拳理论为基础,根据五行相生相克规律、阴阳平衡等学说,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进行训练,以达到形神兼备,出奇制胜,内外相合,祛病强身的效果。形意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相傳,山西蒲州人姬际可以岳飞拳谱为理论,脱枪为拳,并融合心意把,创造了心意拳。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将“心意”发展成“形意”。形意拳在内为意,在外为形,以三体式为桩功,总合五纲十二目。其中,五纲即五行拳(劈拳,钻拳,崩拳,炮拳,横拳),对应五行(金、水、木、火、土)。十二目即十二形(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鼍形,鸡形,鹞形,燕形,蛇形,骀形,鹰形,熊形),取十二种动物的特点融入功法与技击。形意拳以五行拳为母,其中劈拳又被称为“五行拳之母”。本文以劈拳为例,浅谈形意拳功法、技击与气血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注意事项。
劈拳是五行拳中的基础和重要拳法,动作如抡斧劈物,形象为斧,五行属金,在五脏中与肺相对应,肺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整体概念,指肺系统,主宰人体的呼吸运动和气体交换,涉及到多个器官(包括肺脏、大肠、皮肤、毛发、鼻等),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和循环,是内家拳中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劈拳可以调节呼吸,有滋养肺脏的功效,肺脏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负责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即吸入自然界的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促进血液流通和循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在《逝去的武林》一书中,作者李仲轩提到“劈拳的姿势是手的一探一回,犹如人的一呼一吸。一趟四五百米地打下去,气息越来越绵长,越来越深远,精力便充沛了”。劈拳的起落钻翻可以带动肋间肌和肋下肌的运动,使肋骨上提下拉,从而在呼吸过程中加大胸腔的扩张与收缩,进而提高肺活量,增强身体的供氧能力。当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时,思维更加清晰,反应更加敏捷,人的精力就会更充沛。
在练习劈拳时,也需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即所谓的“调息”。具体来说,当两拳向上钻起时,吸气并将气沉入丹田;换掌向下劈落时,呼气并将丹田的气贯注到手指。调息可以调整人体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从而影响身体的内力和气血的运行。
劈拳可以调节周身,促进经络穴位的畅通,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劈拳气发于肺经(手太阴肺经),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起于中焦,从肺经首穴中府而出,劈落时气贯肺经末穴少商,再接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首穴商阳。可见劈拳的动作和肺经走向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促进肺经的通畅,并刺激肺经上的相关穴位。例如:劈拳两拳相钻时,后手贴前手肘窝处钻出,摩擦前手的列缺穴,然后从虎口钻出劈落。列缺穴是肺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主要功效是宣肺解表和通经活络。练习劈拳时,通过摩擦列缺穴,可以缓解胸闷、气喘等呼吸不畅的症状。
在练习劈拳时,还需要注意身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初练劈拳时,身体各个部位都要放松,不能有梗劲,特别是腰、肩膀、肘和手等部位。只有身体各个部位放松协调,才能感受到自然之力,使身体的动能释放自如,从而达到劲顺。劲顺则气顺血畅,气血便运行于周身无阻了。在此基础上循环往复的练习,肺气便也充盈了。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坚持练习劈拳可以感知毛孔开合,使人面色越发红润,皮肤光泽且具有弹性,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保持正常代谢,能有效地抵抗病毒和细菌的侵袭,提高身体免疫力。
劈拳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特定动作来调节中气,用来影响气的流通和运用,从而促进气血循环,滋养筋骨,增强脏腑功能。然而,在练习劈拳时不应刻意追求对气的调节,而应将注意力放在整个身心的协调上。包括意念、气息、脏腑、筋骨、动作等多方面的配合,以提升人的身心整体机能。
劈拳作为形意拳之首,起到了固本枝荣的作用,通过调节呼吸打开肺叶,进而调节全身气机增强体质,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从劈拳中可以窥探到,形意拳将人视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与中医理论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养生体系,这正是形意拳的魅力所在。形意拳将哲学、医学、养生、文化融为一体,通过练习形意拳,人们不仅关注外在的锻炼,还更加注重内在修养的提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人类对健康、和谐的美好追求。
(作者单位/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沈阳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