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现状与发展策略*
——以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例

2024-01-08

图书馆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特藏古籍双一流

张 影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依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学科特色等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保存了大量高质量的稀有文献,建立了各自的特藏资源。这些资源或具学校办学和学科特征,或有特定地域和行业优势,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或体系。众多学者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进行了研究,包括特藏资源的概念内涵、建设意义、数字特藏建设[1]、自建数据库[2-3]、红色文献[4-5]、合作与共享[6-9]等各个方面。总体而言,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仍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因此,有加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笔者以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为样本,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各图书馆网站主页特藏资源的栏目设置、建设内容、传播途径、共享方式和服务策略5个方面开展调研,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提供对策及建议。调研时间为2023年4月10日至5月8日。

2 样本图书馆网站调查

依据图书特藏资源栏目设置、建设内容等5个内容的11项指标,笔者调研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网站,其中东北大学图书馆主页无法访问,因此,选取其余41家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见表1)。

表1 样本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现状一览

2.1 栏目设置

73%的样本图书馆都在主页设置了特藏资源栏目,但栏目名称不一,栏目级别也有所不同。从名称上来看,主要有“特色资源”“特藏资源”等。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14家图书馆称之为“特色资源”,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5家图书馆称之为“特藏资源”,也有图书馆称之为“自建资源”“数字特藏”“专题文献”等(见表2)。栏目设置级别上,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在图书馆主页上设置了一级栏目“古籍特藏”和“本馆数字特藏”,其他图书馆均在二、三级栏目中体现。也有图书馆将古籍既包含在特色资源中,又单列为栏目和服务部门进行展示。

2.2 组织机构设置

样本高校图书馆中约61%明确设置了特藏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相关部门(见表3)。从机构名称上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设有全面负责古籍与特色资源的组织机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郑州大学10所大学,该组织机构既承担古籍整理与保护,又负责特藏建设与服务。(2)分别设置古籍和特藏两个部门,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3所大学。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设置了古籍资源服务中心和特藏资源服务中心。(3)单独设立古籍服务部门,包括吉林大学、云南大学图书馆。(4)将特藏与文化相关联的机构合并设置,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特藏文化部、东南大学的文化与特藏部等。(5)结合学校特点设立的管理部门,如上海交通大学、兰州大学特藏服务部,厦门大学的古籍特藏与修复部,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文献与数字化部,湖南大学的特藏分馆,新疆大学的古籍与特色文献中心。

表3 样本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设置

此外,复旦大学的组织机构设置比较细致,既设置了对外服务的古籍部和特藏与数字化部,也设置面向教学研究的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11所高校图书馆尽管没有专门的特藏资源栏目设置,但在服务栏目及组织机构中有相关的信息体现。

2.3 建设内涵

“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都比较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不同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建设内涵各有特点(见表4)。

表4 样本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内涵

从资源年代上看,特藏资源可以分为特殊馆藏和特色馆藏,特殊馆藏主要指古籍、民国文献等,特色馆藏主要指特色数据库等。从来源上看,特藏资源可以分为自有资源和外来资源,自有资源包括馆藏古籍、民国文献、自建数据库、机构知识库、文库以及原生数字资源等,外来资源包括收集、购买、捐赠资源等。从载体上看,特藏资源可分为纸质文献,数字资源和图片、音像、文物等特殊载体资源。从特征上看,特藏资源可分为学校特色资源、学科特色资源、地方特色资源、民族特色资源等。

2.4 资源传播途径

资源推广与利用的重要性不亚于特藏资源建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图书馆都对师生开展了阅读推荐及信息素养培训等专题讲座,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教授推荐阅读”“一小时”讲座等。绝大多数的样本图书馆开展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为校内外读者搭建了信息资源有效传播的平台,也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提高了图书资源利用率。

2.5 资源共享方式

一是网页链接。如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图书馆提供了其他图书馆特藏资源如北大图书馆的“学苑汲古”“秘籍琳琅”等资源的文献查询网页链接,并提供检索服务。二是合作共建。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与校史馆合作推出的“清华大学校史党史资源特色库”、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等共同承建的“中国科协文献收藏中心”、复旦大学图书馆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简帛字词数据库等。

2.6 服务策略

(1)借阅、查询等常规服务。样本图书馆大多设立了古籍阅览室、特藏室等,如重庆大学的珍藏室,兰州大学的古籍阅览室、特藏文献阅览室等,为读者提供查阅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的江湾馆,其特藏资源较有特色,拥有联合国托存图书馆、施坚雅先生赠书、日本立法资料全集、瑞典隆德大学赠书等特色资源[10]。(2)文化服务。许多图书馆的文化服务颇具特色,如西安交通大学的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武汉大学的特色印记文化资源库、南开大学的百年馆史栏目、上海交通大学的南洋书斋、同济大学的闻学堂等,均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基地。(3)特色服务。部分图书馆开展了特色服务,形成成功范例,如北京大学的古籍及特殊文献检索服务、清华大学的情报专利分析服务、中国海洋大学的学科服务、浙江大学的决策咨询服务、上海交通大学的智库服务等。

3 样本图书馆特藏资源分析

3.1 资源各具特色

一是各图书馆对特色馆藏建设都非常重视。许多图书馆都展示了各自的镇馆之宝及特色文献、数据库资源。如,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大型特藏文献涵盖历史、哲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多个一级重点学科,涉及图书、缩微资料、数据库等不同介质的原始档案资料[11]。新疆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文献馆不仅选取了镇馆之宝——《刘锦棠疏稿》,而且将被誉为“抗大第二”的新疆学院(新疆大学前身)时期的红色文献进行展陈[12]。

二是特藏工作专职化。许多图书馆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团队,如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下设古籍整理组、碑帖整理组等[13],负责特藏文献阅览工作。

三是服务多样化。在特色资源的阅读推广方面,样本图书馆不仅开展了传统的讲座、展览、竞赛、培训、书目推荐等,面向新媒体环境更是增加微信、微博、直播、视频等互动方式,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在空间服务方面,从最初的阅览室到文化空间、学术空间,再到目前的社交空间、休闲阅读空间、VR体验空间等,高校图书馆纷纷拓展多元文化服务,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3.2 开放利用不足

样本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特藏资源建设比较单一。多数图书馆已意识到特藏资源的重要价值,但在资源发现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表现为自有资源建设有余,捐赠及开放获取资源有限,开放程度不高。(2)传播途径不畅,共享效果不佳。样本图书馆网站的二级或三级栏目设置了特藏资源栏目,但大部分设置为内部访问入口,仅限于本校IP范围的读者查阅;即便对校外读者开放,多数数据库也仅支持简单检索浏览,影响了信息的流通和共享。(3)嵌入式教学与科研服务的深度不够,缺乏对特藏资源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将特藏资源嵌入专业课程、科学研究及决策咨询服务项目有待拓展。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特藏资源建设力度,提高特藏资源建设质量

一是加快古籍等特藏资源的数字化及出版进程。数字化是特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业务之一,古籍、民国文献、近代特色报刊等特藏资源的数字化程度是衡量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此外,在开放出版、预注册、机构知识库等建设领域,国外大学图书馆也提供了优秀范例,值得借鉴。如加拿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对本校的特色资源和限量版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并建立专题网站提供免费访问;温莎大学图书馆创建的西南安大略数字档案馆等,促进了学术交流与传播[14]。

二是重视特藏资源捐赠。各图书馆都设置了捐赠栏目,有的还成立了专门部门,但多数图书馆仅对收赠原则、捐赠方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只有个别图书馆有进一步的举措。今后应拓展捐赠项目来源,并实施专门分类管理,如红色文献、口述历史、手稿、校友文稿等都可作为特藏资源的一种补充,建立“红色资源库”“口述历史库”“手稿库”“校友文稿库”等,以充分体现其价值。

三是关注特藏资源的开放获取。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以开放共享方式获取和利用特藏学术资源,尤其是开放获取开放数据与开放教育资源[15],使馆藏资源得到完善和补充,实现学术信息无障碍、更高效地传播。

4.2 畅通特藏资源传播渠道,扩大特藏资源受众面

首先,应加强数字特藏资源标准化建设,采用特藏资源管理系统,减少共享限制,开放部门访问权限,协调藏与用的关系,实现藏用并重、共建共享。其次,加大特藏资源宣传推介力度,加速知识与优秀文化传播。以经典阅读带动阅读推广,以大众传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师生交流与互动。通过学科服务的导向作用,使特藏资源的传统价值与现代理念相融合,注重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再次,以独特馆藏打造特色空间,让特藏资源“动”起来、“活”起来,为特藏资源传播打下基础。如,同济大学博物馆将展览与课堂结合,将实体的展览与虚拟的声、光、电相结合,实现展览与课堂、展示与教育、收藏与研究的有效互动。最后,通过开放获取加速资源传播。高校图书馆应以开放获取为入口,做好现有开放获取项目,开启参与开放科学的全链探索[16]。通过开放获取的扩展与加速,逐渐减少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工作量,让读者用户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文献。

4.3 优化特藏资源共享方式,助力特藏资源可持续发展

共建共享特藏资源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也是其特藏资源深层次信息服务的重要依托。通过网站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特藏文献信息共享系统,更加深入地为用户提供远程咨询、多馆协同、专题整理等服务,使其得到更高质量的特藏资源知识服务。构建数字资源建设多元化发展机制,进行深层次的数字资源整合,能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通过融合图书、声像、数据库、学科导航、阅读推广、信息素养培训等特藏资源,构建特藏资源数字化平台,打通用户与平台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渠道。英国剑桥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已做示范。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独立开发的“剑桥数字馆藏平台”已在GitHub平台上发布,全球图书馆均可免费下载使用。浙江大学的古籍特藏资源发布平台,除目录和全文两种发布方式外,还将通过组建“专题”的形式,对资源进行多视角揭示[17]。武汉大学的机构知识库除为本校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提供数据支持,还面向全球用户提供免费和永久的互联网服务[18]。

4.4 以特藏资源服务特色学科,提升特色服务水平

一是服务视角多元化。在常规服务基础上,拓展特色服务的范围,发挥信息资源和专业服务优势。如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图书馆以特色馆藏为智库提供服务[19],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图书馆等也开展情报研究,服务国家智库。二是服务模式多样化。提升用户读者素质服务模式,如阅读推广、信息素养培训等。三是教学或科研支持服务模式。成立专门部门或小组,创新以数据为基础的数字化服务。四是自助体验式服务模式。注重资源和服务环境、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便捷。五是嵌入式一对一专人服务模式,强调个性化与针对性。六是服务内容深入化。积极开展数据服务,在数据可视化服务方面探索实践,建立包括图书馆运行数据墙、时间轴等的可视化数字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视觉素养培训、教学支持以及围绕科研项目周期的多元化服务[20-21]。七是开展特色出版服务。开放获取资源的不断增加,加速了图书馆在资源发现、资源共享和支持服务方面的转变。加强预印本等特色出版服务,可以扩大信息传播能力。图书馆可收集本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学科预印本、机构预印本等,并及时对外交换,以获取外部的预印本,为本校科研读者服务[22]。同时,也可以将预印本纳入资源建设范畴,利用预印本平台开展增值服务[23]。八是馆员角色多重化。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发展,特藏资源建设与服务馆员将扮演多重角色,如古籍馆员、特藏馆员、学科馆员、学术交流馆员、数据分析馆员等,图书馆应开展专题培训,加强多元化学习,提升馆员素质,打造特色服务品牌。

5 结语

特藏资源的建设与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设、传播、共享与服务四位一体融合发展。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汲取先进理念和经验,围绕学校的特色和发展目标,加强特藏资源建设,丰富特藏资源种类,以经典为主,以质量取胜,形成独一无二的馆藏特色。同时,将特藏资源的传播、共享、服务与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科研项目研究及社会服务相结合,以文化传承和科学育人为导向,服务高校的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

猜你喜欢

特藏古籍双一流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我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