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2020-02-21费晶
费 晶
(榆林学院 图书馆,陕西 榆林 719000)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的日趋成熟,高校图书馆也迎来了新的战略方向。在开放的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更加注重自身核心资源的打造,即本地特藏资源的建设,利用区域优势,在大数据的助力下,构建地方特色馆藏资源,体现馆藏资源的新价值。
根据欧美高校图书馆总结的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发现:在新的馆藏资源投资比例中,特藏资源的建设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数字环境下,将特藏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将其开放化,是现阶段图书馆的重要核心任务。
目前,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收藏除了传统的文献资源,还有视频、图像、笔记等多种组织形式,要提高复合型特藏资源的利用率,就需要寻求新的特藏服务模式,深入开展知识服务理念,利用大数据环境,以特藏资源为根本,搭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服务平台。
1 特藏资源的新内涵
特藏资源是图书馆具有特色的馆藏资源,是“专门而独特的收藏品”,特藏的内涵是随着时代逐渐变化,作为我国图书馆学奠基人之一的杜定友先生,1957年,他曾经提出“专藏”和“专人”的两个思想概念[1],基本上涵盖了特藏建设的内涵,专藏的内容包括图书、档案、图片等,专藏的人员是指专科研究员,专藏的目的是为读者服务的,专藏的建设是要全面发展。
随着大数据的到来,读者的需求不断提升,特藏资源的馆藏内容、基础设施、服务配置等等都在不断的发展,特藏资源不仅包括传统的文献资源,还包含新型的数字资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特藏室王雨卉老师发表的《图书馆特藏概念廓清》[2]中提到:特藏资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特殊收藏,主要包含图书的古籍善本、珍本、手稿和特殊印刷品,这些特藏资源注重其稀缺性和宝贵性。第二部分是特色收藏,主要是根据图书馆所在的区域性特点以一些主题展开专门的收集和整理,最终收录于特藏室。在高校图书馆中,特色馆藏主要是图书馆依据高校各院系的专业设置、学位论文、学术特色和科研优势来决定其特色馆藏收藏。
综上所述,特藏资源的概念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文献收藏到数字复合型资源,其中既有珍贵性的、历史性的传统特殊收藏资源,也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现代特色的收藏资源,这些资源是图书馆特有的,或者是其它图书馆少有的,所以他们才称之为特藏资源。
2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工作定位
依据上文中总结的特藏内涵,高校图书馆对特藏建设的规划中应该找到两点定位,第一方面是对古籍珍本、善本等传统特藏的建设;第二方面是关于有应用价值的数字资源的挖掘问题。其中包括开发隐藏的珍藏,发掘遗漏的藏品,开发研究型馆藏。在数字环境下,通过数字整合,对特藏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合理定位特藏资源,为高校的科研工作起到有力的推进作用。
2.1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特藏资源支持
在数字环境下,将高校学术珍贵的原生资源进行有效的数字化,搭建可视化容易获取的特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首要任务。特藏将新的数字资源和院系的学术资料相结合,通过数字加工、编目、整合护,最终以丰富、专业的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呈现在特藏知识平台上,满足院系专业人员的需求,促进了院系在学术领域的知识拓展,有效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撑作用。
2.2有效维护现存珍贵特藏资源
减少特藏资源的物理损耗,既是图书馆特藏部门传统的保管功能,也是为长久的获取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来考虑的。特藏工作在此就凸显的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珍贵的、没有副本的原生文化资料[3],在特藏建设中,就需要利用数字化来保留,同时,尽量减少这些原生资料的实际使用率,避免不必要的物理损耗,在长期的特藏建设中,有效利用原生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
2.3保障图书馆特色和地位
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数量巨大,真正体现图书馆等级的标准只有特藏资源,特藏资源的建设程度可以真实的说明图书馆的历史长度,充分建设图书馆的特藏资源,是推动信息服务挖掘的驱动力,有助于深入开展高质量的知识服务,让高校图书馆在数字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凸显图书馆自身的价值。
3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在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工作中,特藏资源、用户和图书馆馆员是三个重要因素[4],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特藏资源的重点是长期保存和高效利用;用户就是研究人员,通过图书馆获取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中的核心;图书馆馆员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并且在服务过程中随时接受用户的反馈,通过反馈,对特藏资源进行调整和规划,让图书馆真正做到知识支撑机构。
3.1 特藏建设中注重服务理念
特藏资源作为高校图书馆学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研究人员的重要知识需求,在当下数字环境下,图书馆馆员不仅在建设特藏资源上,还是在组织创新活动中,都应该将服务理念贯彻其中,提高馆员的实际工作效率,提高特藏资源的知识服务能力。只有注重服务质量,才能让特藏资源充分利用,提高特藏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2 特藏资源开启开放和保密模式
从20世纪90年代起,特藏资源的数字化的加工已经开始走进高校图书馆,到现在,已经基本形成相对成熟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数字整理、数字描述、数字扫描和复印。所以,这些数字化的特藏资源仅仅开放于本校的知识管理平台,受IP的局限,只供校内用户使用,并不支持公共网络获取资源,校外用户是无法通过搜素引擎检索到特藏资源的。在数字环境下,用户对数字资源的获取便捷度大大提升,当下,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馆和数字资源同质化严重,利用率普遍降低,只有将图书馆特有的或者少有的资源开放,才能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由于特藏资源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有时会涉及高校内部保密文件,可以在开放时进行用户等级设置,根据不同的用户开放不同的等级。特藏资源的价值在于有效的利用,开放时利用的前提要素,设置完善的公开等级,是开放的重点,有效地做到开放和保密想结合,提升特藏资源的知识服务深度[5]。
3.3 特藏建设中注重合作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建设过程是一项长久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此建设过程中,开展合作的形式,是缓解图书馆资金紧张,提高特藏资源建设的有效方法。首先是开展馆际合作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用户对学科的专业知识需求不断加深,通过馆际互借,分享特藏资源,既扩大学术的影响力,又避免了部分资源的重复建设。其次是通过商业合作,在保障知识资源服务的前提下,通过资金支持,发展数字能力,有效的利用资源和技术,达到互惠互利的商业模式。第三是合作图书馆的相关机构。高校图书馆的特藏资源和地方博物馆档案馆等单位都有重合的地方,借鉴和利用人家的可取之处,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或者和当地的科研机构合作,提高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力。推动特藏资源的建设。
3.4 提升特藏资源的开发层次[6]
在数字环境下,将特藏资源中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源推送给用户,有效的利用与科研工作,就必须深入整合特藏资源,开发特藏资源的层次,不能只局限于特藏文献的数字加工层次,要深入主题,图书馆有经验的馆员需要对特藏资源全局掌握,挖掘知识资源的深度,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和易懂的基于主题的知识体系,必要时和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建立相关主题的知识关联。
3.5 增强馆员的业务能力
特藏资源有整体和特殊两个特性,在特藏资源数字化的建设中,图书馆馆员一方面要具备对特藏资源的保护能力和修复能力,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深入科研主题,以专题项目的形式对特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推广。这些素质都需要对图书馆馆员进行深度培养,让其了解各项专业的学科方向,深层次的参与科研项目,实现馆员和科研人员的有效合作,达到最佳的效果。
4 结语
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藏资源以自身独有的特性,具有了新的价值影响力,特藏资源成为了图书馆独特的竞争势力,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特藏建设中,本文提出了特藏的定位和建设策略,科学地规划特藏资源,数字化特藏资源,深度融合学术科研,更加有效的推广和传播特藏资源,为特藏资源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社会提供优质资源和精品服务,为特藏资源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