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支持”系统,助推语文写作教学
2024-01-07王羽宇
王羽宇
习作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要高于教材、超越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去关注自然、社会中发生的事情。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活更应当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为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要充分应用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来助推学生的写作。生活就是一个系统,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志存高远,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家庭是学生写作的重要驿站,是学生写作素养萌发、生长的摇篮。对于学生的写作来说,父母同样是他们的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当赋予学生写作的力量。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父母应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热爱写作、乐于写作。很多学生经常抱怨作文难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无趣,每天就是从学校到家庭的两点一线,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写作的源头活水,同时也泯灭了学生的生活乐趣。
作为家庭的主导者,家长应当关心、引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走向丰富、走向博大。家庭系统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发源地”。一个生活丰富的人,他的感受、经历、体验等一定是博大的。而博大、深邃的生活体验,就有助于学生的写作。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活,还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以及善于感受的心灵。正如作家曹文轩所说,“只有仔细地打量这个世界、凝视这个世界,才能发现它的无比丰富和美妙”。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适当的时候尤其是节假日、寒暑假,要将学生带出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换言之,家长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读书,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学生语文写作力提升的秘诀。比如,在教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一些名胜古迹景点等的了解情况。同时,借助于家校联系簿,与家长沟通,动员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去”,扩大孩子的视界。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用相机中的图片、视频以及文字等予以记录。这样能充分发挥“家校联姻”“家校牵手”的育人功能,彰显家校共育的育人价值。
家长引导学生发现世界、生活的精彩、美妙,不仅能积累学生的写作的素材、资源,而且还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学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仅要引导学生向外观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观内心,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走向细腻,让学生的心灵变得丰富、博大。
如果说,家庭是学生写作的“发源地”,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那么,学校尤其是课堂,就是学生写作的“主阵地”。学校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及策略的地方,“得法于校内,得益于校外”。在学生的写作中,不仅要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引导学生“如何写”的问题。很多学生,生活体验是丰富的,却不善于表达。或者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诉诸笔端的东西不完全是学生头脑中的,更不完全是学生心灵中、意识中的东西。可以这样说,“引导表达”是学校写作教学的使命与责任。
学生进行文字表达时,关键就是要学会如何用文字来描摹情感、刻画认知、传递思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时,不要进行机械、枯燥、重复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学生的语文阅读,在其中渗透、融入相关的写作手法、技法,要让学生在阅读阶段感悟到表达思想、情感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法、方法等。阅读、感悟是学生学习写作技法的“不二法门”,是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法、手法的一条“康庄大道”。如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人物特点》,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单元中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等。当然,教师还可以拓展一些经典的文章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特点”。作为教师,不仅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回溯课文中的写作技法,还可以让阅读教学指向写作,要引导学生积极语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是怎样写的,要给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等。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才能让学生“厚积而薄发”。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且读且写、且写且读、读写结合。
在学校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写作,从而蓄积学生的写作动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收获成功感、成就感、意义感和价值感。“劳于读书,逸于写作”。只有读书读得“劳”,才能写作写得“逸”。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视前人之语如同己出,写作的时候就能自然成“文”。
运用“社会支持”系统,助推语文写作教学,还要充分发挥社交系统的功能、作用。社会交往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大天地”。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社会,走向火热的社会,去发现、去讴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改天换地、摆脱贫窮,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史诗般的生活实践。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做时代的弄潮儿。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其间充斥着诸多的善恶美丑。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走进社会,借助正向的社会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生活感受力、体验力,提升学生的表达力,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社会系统不仅仅让学生认识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引导学生改造世界。教师借助社会的力量来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启发、引导,不仅要让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同时也要让学生与社会上优秀的人对话、交流。为此,教师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让一些贤达人士、优秀人才“现身说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同伴对话、对校友对话,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对话、学会观照、学会思考。比如,在教学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写作》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就鼓励、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去采访周遭的各行各业的名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名人对话,笔者不仅引导学生提前拟好采访提纲,还要准备好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此引导学生与名人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名人擅长的领域,并将名人以及其擅长领域的相关内容以新闻的方式报道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与社会对话,用社会资源、素材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目的就是将社会、将世界,甚至将宇宙化为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中的印象、意识、影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投身社会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让社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大天地”。
家庭、学校和社会,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作为教师,要让家庭、学校、社会等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让家庭、学校、社会能协同发挥监督、调节以及促进学生写作的多元功能,彰显“社会支持”系统的育人价值。“社会支持”系统让学生心中有人民、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东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