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型作业的设计

2024-01-07黄继萍

文理导航 2024年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设计

黄继萍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地位的提高,“双减”政策对课程作业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布置实践类与综合活动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哺理论学习,强化德育素养体验,更利于实现所学内容的内化于心,外放于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活动型作业;设计

初中道德與法治学科的教育主题内容丰富,涉及道德、法治、社会、人生等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素质能力的发展。处于重要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教师更应当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活动型作业在延伸和巩固所学知识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收获和德育体验。

一、根据学情布置作业,倾听学生心声

贴合学生心理健康等实际情况的综合实践类作业布置,能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达自己的心声,让活动型作业成为解决学生日常无法调和矛盾的有效途径。

如在学习了亲情与师生情及友情等单元主题的内容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从作业背景入手分析,普通家庭出身的学生比较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无法理性对待人际关系,在对待友谊和师生关系及亲情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初中生大部分都有叛逆心理,普遍存在依赖周围人又渴望独立的心理矛盾,对日常面临的各种矛盾无法高效处理。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活动型作业时,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的各种矛盾。教师可布置交流沟通类型的作业,围绕“少年说”的活动主题,鼓励学生向教师或家长、朋友等吐露心声,说出自己平时不敢说的真实想法,说以往没说过的话,尝试调和彼此间的关系。如有的学生围绕与朋友之间的关系矛盾,在作业中自主设计了试图缓解矛盾的活动计划,包括反思自己的不足,分析对方的喜好,设计多种对方体谅和原谅自己的方法,学习艺术沟通技巧等,学生的规划和反思等能力得到强化,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更强。教师要求学生将活动中彼此间的对话内容等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学生需要表达自己的活动想法与感受。

通过布置此类活动型作业,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展现与表达自我,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等能力。二是通过活动的方式,学生因不会表达或不敢说,因为各种没说出的话,趁此机会表达清楚,让学生关注关系的维护和处理。三是倾诉对象的反馈,包括对学生的各种表达想法,也包含各种建议,利于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人际关系。三是通过活动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的新奇教育方式感兴趣,参与活动类作业的能动性更强。四是要求学生上传作业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生的烦恼和心声,从而获得心理平衡,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记忆,学会在人际关系中的沟通交流等策略,真正学会感恩。

二、渗透多学科融合理念,丰富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教师在布置活动性作业时,应当更多关注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契合学生的不同喜好,让学生对作业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而提高实践类作业的质量及效率。

如在学习《法律为我们护航》的相关内容时,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司法与学校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到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关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遵纪守法;形成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为实现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确保教学目标落地,延伸主题内涵与中心思想,课后教师渗透多学科融合教育理念,布置多样化的活动型作业。一是可以布置角色扮演类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表演喜好和才能,感兴趣的学生形成活动小组,自主编排课本剧,录制活动视频并上传,教师整理成为宝贵的教学素材。如有的活动小组,课后围绕家庭保护的话题,自主编排了家长逼迫孩子辍学打工的情景剧,小组成员分别扮演家长与孩子、教师等开导者角色,让学生扮演的观众在情景中了解到父母的错,掌握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意识到家庭应当如何保护未成年人,让学生的思想态度更加端正。二是可以布置美术类的作业,学生围绕课上学习的内容,根据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相关的话题,通过创作画报等方式,将美术作为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传递心声的途径。如有的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设计了宣传类手册,配以卡通图案,法律宣传手册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强。三是布置音乐类的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将歌词内容改编为课上学习的法律保护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四是语文类的作业,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线上收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相关的历史故事等资料,或是收集相关的古诗词等资料,也可以将学习内容编创为口诀或儿歌等,提高记忆力,并拓展学生的文化认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认真完成实践类作业。五是布置艺术类的作业,如表达能力强且外向的学生,鼓励其通过辩论或演讲等活动形式完成课后活动型作业。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在活动性作业设计中注意学科知识交叉,减少学科限制,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与德育体验。教师布置丰富的作业形式,学生根据兴趣喜好自主形成学习活动小组,减少活动障碍,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更利于高效地完成课后活动任务。

三、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实践中探究学习

教师课后布置生活实践类的活动任务,能够解决学科知行脱节的教育问题,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体验生活,通过活动性作业的深刻性与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科教育回归本质。

(一)挖掘生活资源

教师在活动型作业的布置中,注重生活资源的挖掘,丰富资源的储备,确保学生德育熏陶更加全面。如在学习规则相关的内容时,布置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鼓励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各项规则,把握自由与规则间的密切关联,了解自由是建立在义务和规则基础之上的,以此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教师鼓励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挖掘乡土资源,深入商场与公园等生活场所,了解各生活区域的社会道德相关的素材,明确并遵守生活中的各项规则制度与社会义务,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约束等能力。

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明确活动的中心目标,防止出现为活动而活动的不良情况,摆脱作业的形式化与教育的功利性。课后调查类的活动型作业,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挖掘生活素材的同时,深受正确价值观教育的影响,真正做到课内外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究矛盾冲突,切实形成与发展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社会调查类的作业形式操作可行,避免活动难以展开,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调查类的作业布置在难度等方面,能使全班学生受益,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全班学生的才能与个性。除此之外,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创造性地完成实践作业。如有的小组围绕交通规则的话题,自主制作了交通规则的调查问卷,了解社会不同年龄群体对交通规则的认知程度与信息获取的途径等内容。整理获得的信息资料,或是到各路口充当交通指挥员,记录闯红灯的事故发生频率,发现大部分车祸事故都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原因有关,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等生命观念。以此小组协商制作交通规则宣传手册等,对社会群体展开交通安全教育,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有的小组围绕法律规范的话题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特点在于自律性,法律规范的特点在于他律性。有的学习小组围绕技术规范展开社会调查活动,发现技术规范的特点,体现在抢先性和首创性等方面,更利于拓展文化认知和视野。

(二)放大教育合力

渗透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社会即教育等现代化教学理论,整合家庭与社区及社会相关部门的教育力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氛围中展开综合实践,对课上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记忆。如在学习“社会服务”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布置公益活动相关的课后作业,学习小组围绕“社区微公益,传递正能量”的主题,协商讨论制订微公益活动策划方案,通过课后活动深化道德教育中心思想。有的学习小組充当志愿者,到当地的公益或慈善等机构提供社会服务,丰富学生社会服务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感恩意识,使其自愿付出劳动。有的学习小组根据环境污染现状,组织展开了校园环境保护大使的选拔活动,自愿充当环保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展开此类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从小事做起;学习小组参与校园环保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共同保护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环保和领导等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积极充当校园环保的引领者,促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学生对环保人员的辛苦付出更加认可,意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环保等劳动者身上的,立志尊重并感恩为社会服务和默默付出的劳动群体。在环保的公益活动中,要求学习小组成员深入了解环保知识,小组成员有一定的组织和表达等能力。学习小组通过短片或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校园环保的见解,展示小组的活动方案与行动计划。小组制作并粘贴校内宣传海报,让更多的师生了解此次公益活动的内容与流程等。也可以借助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引起更多师生的注意与支持,提出更多的建议,促使学习小组此次的活动方案更加完善。

教师布置生活类的综合实践活动任务,可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德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度自律的行为习惯。

(三)鼓励动手操作

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布置活动类作业时,围绕“探究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活动主题,组织学习小组展开资料收集和社会调查及动手操作等活动。小组线上收集资料,对比国内不同地区或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差异,加强对健康饮食等方面的关注。调查各地区的饮食习惯与方式,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鼓励学生参与家庭传统节日的美食制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分享自己制作的家乡美食,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深刻体会和认识到家乡的传统美食文化。有兴趣的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主动为家庭成员制作健康饮食方案,纠正家庭成员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切实发展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使其感受到学科内容的人文性与生活化等特点。

四、结束语

将课后作业与综合实践类活动形式有机整合,契合学科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丰富学识和增长见识,实现所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触类旁通。教师课后教学内容与学情合理设计活动主题,明确阐述活动的要求与价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创新活动的流程与形式,并分享小组的活动成果,确保课上所学知识的有效吸收内化与产出性应用,确保学科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设计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