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路径探索
2024-01-06肖伟波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媒体时代,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模式逐渐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对人才的内在需求。随着新媒体在高等教育中的深度应用,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成为高职院校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数字化实施思政教育改革,有助于高职院校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施教手段、丰富教育资源、革新引导模式,进而增加思政教育的温度、效度、广度及精度,为高职院校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夯实基础。基于此,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将协同联动、守正创新、以人为本、技术先行作为始终遵循的原则,牢固树立新媒体思维,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优势,以整体化为导向,强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以智能性为核心,深化思政教育模式创新;以主体性为依据,细化思政教育方案设计;以先進性为抓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如此可以促进高职思政教育现代化、先进性、人性化的全面提升。文章立足新媒体环境,以递进式分析法逐步深入阐述了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改革的价值、原则及实践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思政教育提供思路借鉴与理论参考,助力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高职;思政教育改革;价值;原则;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194-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数字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SZ2023-B-9
在新媒体与高等教育全面融合的大背景下,依托数字化推进思政教育创新改革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途径。然而,受传统育人理念和陈旧施教模式的遗留影响,数字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与渗透依旧面临诸多阻碍,这要求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及时抓住数字化带来的契机,摒弃陈旧、固化的思政教育模式,坚持创新发展,围绕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对策和优化措施,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新媒体视域下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凸显
(一)有利于转变育人理念,增加思政教育温度
数字思政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形态,助推思政育人理念的全面革新。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数字化的运用使得高职思政教育的主体结构得到了调整与优化,实现了由“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教师的角色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者[1]。在数字化的交互性特征下,教育者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话语权,并依托线上交互渠道在师生互动中推进思政教育的开展,全方位彰显了高职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有效增加了思政教育的温度。
(二)有助于创新施教手段,提升思政教育效度
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以自上而下的垂直灌输为主要施教手段,导致思政教育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育人成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2]。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教育实现了施教手段从单向度到双向型的转变以及从教师领学到教学相长的蜕变[3]。依托数字技术,高职思政教育者可以开展多模态教学和隐性教育,在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赋能下,以符合学生信息交互习惯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全面强化了育人成效,提升了高职思政教育的效度。
(三)有益于丰富教育资源,增加思政教育广度
以新媒体为基础支撑的数字化可以打破信息传输的时空壁垒,实现教育资源无远弗届的传播,进而围绕高职思政教育的育人目标和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具时效性和适用性的信息与素材[4]。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及智能化检索技术整合更多优质信息,扩大育人资源的覆盖面,并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得多维立体的信息获取渠道,进而将不同种类、各个层面的教育内容融入育人过程,全方位增加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广度。
(四)有助于革新引导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精度
在新媒体的支持下,数字化与高等教育的融合使得传统的普泛式教育被个性化引导替代[5]。数字技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有助于教育者更全面、精准地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方向及行为特征,同时,教育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描绘学生数据画像,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根据学生的长项与短板对其进行差异化施教和个性化引导,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帮助学生提升其思想水平与道德素养,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度。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应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协同联动原则
高职思政教育是一项兼具综合性与系统性的育人工程,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主要包括思政课程、专业课程思政等第一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校企联合、家校合作等第三课堂[6],因此存在教育主体众多、施教角度各异等问题[7]。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就需要坚持协同联动原则,以相同的育人目标为导向,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育人模式,以提升资源整合和责任分工的科学性,助力高职思政教育育人水平的提升。
(二)恪守守正创新原则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全面普及助推了高等教育育人体系的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依托数字技术推进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就必须恪守守正创新原则,在保留传统思政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促进思政教育模式的全方位创新,进而以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施教手段、数字化教学实践为抓手,全面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三)践行以人为本原则
新媒体具有数字化、移动化、个性化、超时空性、交互性等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推进高职思政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就需要全面践行以人为本原则,明确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诉求和内心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度认可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话语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数字技术融入高职思政教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激发高职思政教育的内生动力,助力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四)贯彻技术先行原则
作为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教育者扮演着指导者和引路人的关键角色[8]。要想依托数字技术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改革,就需要贯彻技术先行原则,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新媒体素养和数字技术操作能力,使其可以在施教过程中有效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以创造性的手段推动数字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全面提升施教质量和育人成效,使思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助力高职思政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政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实践路径
(一)以整体性为导向,强化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首先,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依托新媒体构建数字化育人平台,以整体性为导向,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手段,为社会、企业、家庭等各方育人主体的协同联动打造坚实的载体支撑,以数据信息互通和育人措施同频共振促进校企联合、家校合作等育人机制的有效践行[9]。其次,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在新媒体平台上构建协同育人数据库,打造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机制,一方面对多维度、多领域学生素质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促使各利益相关者发挥主体作用,提升优质资源利用率[10]。最后,各方育人主体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协同构建线上交互渠道,以实时交流互动的方式提升协同育人的可执行性和有效性,避免同质化或重复教育造成的资源浪费,从各个维度提升高职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助力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
(二)以智能性为核心,深化思政教育模式创新
首先,高职思政教育者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在新媒体场域整合更多符合大学生需求的优质教育内容,并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支持下打造沉浸式体验教学课堂,以多模态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满科技感和趣味性的学习氛围和实践环境中接受有效的思想引导和灵魂塑造[11]。其次,思政教育者需要鼓励并引导学生在新媒体场域下利用数字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围绕自身的兴趣方向和发展需求,在ChatGPT、文心一言等数字技术的辅助下,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储备[12]。最后,高职院校与思政教育者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算力等数字技术对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新媒体场域中的思想动态和成长轨迹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精准化追踪和智能化计算,实施以数据驱动为基础支撑的教育评价机制,为思政教育者的差异化施教和个性化引导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助力高职思政教育践行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
(三)以主体性为依据,细化思政教育方案设计
首先,思政教育者需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思政教育从普泛式教育向个性化引导的转变,依托大数据分析、新媒体后台管理功能、数据智能化整合等数字技术,有效抓取、识别学生在各个领域、各个维度的海量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整合及研究,全面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及个性需求,以此为依据对思政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等进行数字化重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诉求[13]。其次,教育者需要利用数据监测系统对学生在新媒体场域中的信息获取类型和方向进行全面追踪和精准分析,以此确定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和关注焦点,进而以创造性的方式将符合学生需求的素材融入教育内容,并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实现思政教育内容设计人性化与适用性的强化[14]。最后,学校与教育者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融合第一、第二、第三课堂教学,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学+自学”的方式优化育人方案,打造以数据为支撑、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思政为主题的数字化教育体系。
(四)以先进性为抓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队伍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指导思政教育者主动适应数字化教育的环境和模式,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自觉提升自身的新媒体素养与数字技术操作能力,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接受、学习及掌握数字技术,进而推动数字技术与高职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15]。其次,思政教育者需要正确看待数字化育人模式的构建,在保留传统育人模式优势的基础上,以创造性手段发挥数字技术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功能优势,利用数字技术探索协同育人的新方法与新路径,扮演好企业实训指导员和家庭教育培训者的角色,以“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与其他育人主体的协同配合。最后,教育者需要充分依托数字技术打通线上师生互动渠道,以新媒体场域的优质素材为支撑,开展师生间的思想沟通、答疑解惑和情感互动,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塑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依托数字化推动思政教育创新改革,不仅是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诉求的有力手段。全面认识新媒体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数字化的信息资源优势与技术功能优势,精确聚焦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诉求和内心需求,进而对思政教育的育人理念、施教模式、教育方案、教师队伍开展全方位革新,可以助力高职院校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周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传媒,2023(20):99-100.
[2] 杨怀宏,朱强.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56-58.
[3] 李元爱.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9):62-64.
[4] 刘星焕,何玉芳.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及实践路径[J].理论导刊,2023(10):104-108.
[5] 刘振海,魏永军,祖强,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J].江苏高教,2023(10):104-108.
[6] 刘玉婷.“四全媒体”框架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探索[J].传媒,2023(16):87-89.
[7] 王真.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8):82-85.
[8] 黎博,戴成波,谭超.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75-77.
[9] 李思.讲深·讲透·讲活: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探讨[J].中学政治教學参考,2023(27):37-39.
[10] 唐沙.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提升[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6):90.
[11] 蔡蓉.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创新[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19):110.
[12] 王大鹏.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3,45(S1):103-105.
[13] 杨晓春,张子石.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问题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11):75-81.
[14] 时影,舒刚.数字化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价值生成与实践路径:基于主体间性视角的考察[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9):69-75,95.
[15] 谢幼如,邱艺,章锐,等.数字化转型赋能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路与评价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22(9):7-15.
作者简介 肖伟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