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角下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实践与探索

2024-01-06夏传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课程思政新媒体

摘要:作为践行“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机制,课程思政通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推动着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与全面普及,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模式的构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助力着课程思政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全面发展。在新媒体助力下,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有力的载体支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元的技术手段,推动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健康塑造和人生理想信念的正确树立,促进了高校人才培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新媒体的支持下,课程思政的数字化建设需要以新媒体素养、“互联网+”、元宇宙、大数据分析为依托,通过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数字资源、加强多元化体验、实施全过程评价等措施,强化育人功能的发挥,完善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同时,教师需要以新媒体为纽带,以数字化为基础支撑和有力手段,在课前、课中、课后及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重塑课程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施教内容、创新课程训练活动、完善课程综合考核为路径,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的有效方式,使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成为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的内驱动能。文章立足新媒体时代,以层进式分析法阐述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分析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指出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的探索过程,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价值;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191-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221500

受传统育人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遗留影响,高校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未能有效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随着新媒体与高等教育的全面融合,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模式得以构建,数字技术成为各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纽带和内驱动能,并全面助力着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对此,高校与各类教师需要强化协同配合,以新媒体为视角,以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为导向,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为高校育人功能的全面發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新媒体视角下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以新媒体为纽带,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实现了对传统学科的重组,强化了各专业学科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1]。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依托数字化建立课程思政教学互动平台,构建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数据库,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协同配合打通线上交互渠道,全面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施教模式,以多模态教学、沉浸式体验教学、元宇宙虚拟教学为手段,助力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专业课教学水平得以深度提升。

(二)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新媒体场域存在大量不同维度、不同方向的优质信息,可以为课程思政的推进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支撑[2]。依托智能化搜索、大数据分析、元宇宙等数字技术,可以围绕课程思政推进的内在需要在虚拟空间整合更多优质素材,并实现信息的精准化推荐和目标化推送,进而将线上课程、知识图谱、时政资讯等各类资料纳入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库,使教师与学生均可以依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方向实现对信息的精准筛选和迅速提取,以丰富的数字资源推进课程思政的全面实施。

(三)为课程思政的创新提供多元的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时代,多元化体验是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以新媒体为依托的在线直播、视频连线、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为课程思政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手段,增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先进性和趣味性[3]。依托新媒体渠道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相关的教学重点与难点[4]。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元宇宙技术在新媒体场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完善学生的“三观”,强化课程思政施教的多元化。

二、新媒体视角下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凭借新媒体素养优化课程思政师资力量

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强化教师的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进而推动数字技术与思政教育的全面融合[5]。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类型教师数字化水平的差异,分类开展兼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数字化教学培训,鼓励各专业学科教师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高效开展,指导专业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将思政素材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同时,高校需要以新媒体素养为导向组建跨学科课程思政团队,打造思政教育与各学科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兼具新媒体素养与思政教育指导能力的优秀教师,使其凭借元宇宙、大数据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挖掘更为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实施更为多元化的育人手段,进而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二)依托“互联网+”丰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与课程思政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将新媒体场域的优质信息转化为课程思政的数字资源,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信息审美倾向与兴趣方向,将新媒体空间的国际局势、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素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依托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丰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的表现形式,强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前沿性与吸引力[6]。同时,高校需要与课程思政教师强化协同配合,依托新媒体的渠道作用强化“校际联合”机制,打造课程思政优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将知名高校的教学设计、教师教案、优秀案例等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上传于新媒体平台,为学生在课程思政机制下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有力的素材支撑。

(三)借助元宇宙加强课程思政多元化体验

多元化体验是新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依托新媒体和增强现实技术将课程思政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并领悟其内含的思政育人价值[7]。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新媒体平台,可以创设沉浸式体验情境,强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直观性和体验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有效的思想引导与灵魂塑造,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8]。同时,教师利用元宇宙技术可以将翻转课堂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中,强化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提问、课后复习等环节的多元化体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体系和思维框架,促进学生知识、思想、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四)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施课程思政全过程评价

作为数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分析可以为课程思政全过程评价的实施提供全面而有效的数据参考和结论依据[9]。

高校与课程思政教师需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全面掌握与深入分析学生在现实世界和新媒体场域中的言行,以此为基础绘制学生数据画像,明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思想水平、道德素养、价值取向等要素进行过程性评价[10]。

同时,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健全课程思政全过程评价体系,落实双向型评价和过程监测,以“点、面、体”三重维度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价,以“理论、实践、感悟”三个视角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提升进行监测,进而为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三、新媒体视角下课程思政数字化育人的探索过程

(一)以数字化为基础重塑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数字化改革的关键环节。高校与各科教师需要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数字技术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性重塑[11]。利用数字技术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素养目标和价值导向,以数字资源体现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唤醒学生对专业学科职业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12]。同时需要利用数字技术将法治、文化、道德等思政元素以体验式、案例式等方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借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文化自信及道德素养,为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强化内生动力。

(二)以数字化为支撑丰富课程施教内容

课程施教内容是课程思政数字化改革的主要表现。高校与各科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育人理念,依托新媒体的信息资源优势,以数字技术手段丰富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内容[13]。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3D环物、全景漫游、虚拟展示等手段将新媒体空间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哲学思想等素材融入专业课教学,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实现“以知识引领文化、以专业引领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体能动性,并以“立德树人”为视角,以多维立体的方式挖掘课程施教内容的育人效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沉浸式体验中独立思考和自我完善,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与道德素养。

(三)以数字化为手段创新课程训练活动

课程训练活动是课程思政数字化改革的内驱动能。依托新媒体的渠道功能,专业课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围绕专业课程的实验项目、教学案例等素材,利用虚拟现实、3D环物、全景演示等数字技术使学生在新媒体空间开展实践训练,并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不畏困难、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素养[14]。

同时,利用视频连线、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在新媒体平台打造智能化互动渠道,依据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实训模式,使学生在新媒体场域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一线,指导学生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数字化为动能完善课程综合考核

课程综合考核是课程思政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新媒体平台为大数据分析功能、云计算、后台管理等数字技术在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提供了前提条件,高校与专业课程教师需要依托新媒体平台构建课程思政数字化综合考核机制。一是以兼顾线上线下、统筹课内课外、融合专业性与育人性为导向,对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和思政育人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评价结论落实有效的激励措施,着重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对数字技术的创造性应用能力[15]。

二是利用数字技术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理論和实践并行、学习和生活统一、现实和虚拟结合为原则,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储备及思想塑造展开综合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论实施差异化指导和个性化施教,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课程思政的推进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高校与各科教师需要将数字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作为当务之急,充分利用数字化的载体功能、信息资源及功能手段,对课程的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施教手段、育人评价等进行创新与改革,并在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探索数字化的科学应用,以此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效能,助力大学生在完善知识体系和能力储备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成长为符合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怀宏,朱强.大思政育人格局下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0):56-58.

[2] 郭永刚.线上线下一体化高校课程思政体系构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9):102.

[3] 李元爱.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9):62-64.

[4] 刘星焕,何玉芳.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及实践路径[J].理论导刊,2023(10):104-108.

[5] 刘洋.新媒体助力高校思政课程高阶发展: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传媒,2023(18):101.

[6] 任丽莉.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6):98-99.

[7] 孙晓燕.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的学校课程思政建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6):105.

[8] 张学河.基于“三全育人”的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改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5):110-111.

[9] 张慧,石路.课程思政的功能性外溢及实现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5):19-23.

[10] 刘玉婷.“四全媒体”框架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探索[J].传媒,2023(16):87-89.

[11] 王真.思政课教师发展的数字化转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8):82-85.

[12] 黎博,戴成波,谭超.高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4):75-77.

[13] 李思.讲深·讲透·讲活: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探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7):37-39.

[14] 王东,覃海晶.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课程思政新理念新途径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48):116.

[15] 王学俭,赵文瑞.课程思政、精准思政、微思政的概念、构成和运行机理探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125-135,2.

作者简介 夏传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课程思政新媒体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