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2024-01-06陈育斌

兰台内外 2023年36期
关键词:退役军人路径分析档案管理

摘 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实现退役军人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认为目前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存在着审查机制不严格、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信息化建设不足、管理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要以健全档案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利用服务、完善保障要素等方面作为优化路径。

关键词:退役军人;档案管理;路径分析

退役军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就要求必须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其中退伍军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1年,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为新时代做好退役军人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1 新时代退役军人档案的特征和意义

退役军人档案既有档案的普遍性,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明确基本特征,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治理重点,在实践中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

1.1 退役军人档案的特征

1.1.1复杂性。退伍军人就业形式多样决定了档案管理的复杂性,不同人员的档案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整理、保管。比如,转业到企事业单位的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档案,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接收管理保管。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的档案,由所在区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负责接收。退役军人档案内容也区别于人事档案,档案转接过程中军队部门要进行脱密,并进行标注。

1.1.2凭证性。档案是退役军人进行待遇落实、职位匹配、工资确定、税收减免等方面最原始、最重要的证据,接收单位根据档案中的立功受奖、学历学位进行安置评定,若出现相关信息出现不一致、缺失等情况的,需要补充证明材料,便于更好地进行科学评定。

1.1.3流转性。退役军人档案需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安置单位的不同进行轉接。从存量来看,要按照《条例》要求对存放于档案馆、人才交流中心和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分批分步转接收集;对新接收的档案登记造册、分类管理,同时对其他特殊原因未转接或可能遗失的档案进行信息登记。

1.2 做好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1.2.1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档案管理是做好军人思想政治、权益维护、就业创业、优抚帮扶等服务保障工作的基础[2],要推进档案信息化与退役军人工作深度融合,以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推动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服务保障提质增效提供支撑。

1.2.2传承红色精神的时代要求。退役军人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力量和载体,这些精神凝结在档案中,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源,积极宣传退役军人攻坚克难、牺牲奉献、建功新时代的事迹,能够推动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1.2.3推动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深化对档案的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提高退役军人就业质量,紧贴市场需求,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效,能够让退役军人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成色更足,激发退役军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信心,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军梦的磅礴伟力。

2 新时代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档案管理与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2.1 档案审查机制不严格

在办理档案移交手续过程中,存在档案审查不严格,出现档案材料缺失、内容篡改等问题,造成了后期定级困难。如学习经历材料不全,尤其是高中学籍材料不全,不利于进入部队后的继续教育;有的人员为顺利达到入伍条件,篡改个人信息,造成姓名、年龄、身体条件与实际不相符合。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档案材料审核不细致,入伍时原始信息就存在问题,给退役安置埋下了隐患。

2.2 管理制度缺乏全面性

2021年,《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从法律上保障了退役军人的正当权益。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探索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退役军人再就业政策,这些措施都需要档案为基础来实施,比如,根据人员的学历信息,有的人员可享受加分进入成人教育。但是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足,限制了政策的落地实施。目前,退役军人的档案大多分散在民政、武装部、乡镇等,整理标准不一致,保管条件参差不齐,增加了利用难度。有的人员在使用档案时,需要辗转多个部门开证明和办理,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主体责任未明确,未有详细的管理细则,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使得退役军人档案出现了多头管理的现象。

2.3 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退役军人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接收单位都未建立归档利用体系,缺乏必要的保管条件、制度规范和整理流程,档案管理处于较低水平。比如,档案收集整理不齐全、不规范的问题突出,在服役期间考核晋升、嘉奖奖励等材料涉及退役后待遇落实,有的单位对这些材料保管不细致,重要佐证材料丢失,给有关奖励核定带来困难。

2.4 信息化建设不足

退役军人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发挥信息化带来的技术红利。具体表现在:人事档案大多未进行数字化加工,尚不具备进行数据化管理的条件;牵头部门缺失,档案流转涉及多个单位,未规定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责任;档案检索利用效率低,有的地区将这部分档案纳入流动人员管理,有的纳入民政和退役军人管理系统,档案利用流程烦琐;安全性建设较为滞后,网络的开放性使得档案信息面临篡改、丢失风险。

2.5 管理队伍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现代技术应用水平,同时还需具备退役军人相关知识和政策、服役情况、安置情况等,为归档和查询打下基础。当前,由于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组成分散且不足,有的不具备基本管理技能,专业化队伍建设薄弱,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方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 新时代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优化路径

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退役军人档案管理体系,稳步提升档案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发展。

3.1 健全档案管理体系

3.1.1明确管理主体。档案管理要结合退役军人政策进行开展和调整,突出政治性,聚焦档案管理中的难点和堵点,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明确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作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军休服务管理机构等服务保障机构,要落实档案管理细节,分类施策,明确各类型档案整理规范。比如,转业安置为机关干部的,要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进行整理、归档和移交;由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保管的档案,可参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规定》进行整理和服务。

3.1.2明确管理流程。要根据管理对象属性,制定保管期限和流程,对查询、利用、审核环节进行规范和细化。比如,对《意见》实施前存放在其他部门的退役军人人事档案,要摸清家底,联系相关工作单位,全面摸底造册,一事一議制订转接计划,分批分步进行交接。

3.1.3加强宣传引导。退役军人档案是确定各项待遇的重要依据,对于退伍军人具有重要作用,社会关注度高,要把《意见》内容和精神宣传好、落实好,依托新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兴传播工具,将有关政策讲好讲透彻,强化标准化档案管理和转接意识,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3.2 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3.2.1退役前的脱密审核。军队有关单位要做好档案归档和脱密工作。对于奖励、立功、政治表现、工作业绩等材料认真审核和归档。比如,奖励文件、审批表等要一应俱全;要加强对年龄、年限的审核,对于入伍前材料缺失的,要联系所在武装部或社区进行补充完善。要扎实做好脱密管理,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档案材料进行脱密处理,并按要求在档案封皮、档案袋及档案材料《转递单》中予以明确。

3.2.2加强规范化建设。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制定档案接收、归档、查阅和党组织关系转接等有关规定,做到专人负责、专人保管,实现退役军人档案管理规范化;严格审查退役军人档案中《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应征公民入伍批准表》《义务兵(士官)退出现役登记表》等要件,确保入库退役军人档案内容真实准确、材料齐全完整。基层档案部门强化设施建设,建立专门档案室,购置统一标准的档案柜、档案袋。纸质档案按编制目录有序排放,实现有章可循,有序可查。要明确分类标准,可根据入伍材料、党(团)材料、军衔、职务晋升(调整)材料、奖惩材料等采取“一人一档”整理[3],确保了案卷内材料分类精准有序。

3.3 提升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是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利用的重要环节。

3.3.1坚持分类有序。按照档案分类、扫描登记、图像处理、目录著录、内容质检、装订还原、档案归库入库、数据整合等步骤处理好退役军人档案材料,确保数字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由于存量数字化较多,相关单位要加强环节质量把控,实施专人分类编码、录入信息、核实纠错、收集融合,确保信息化工作高效运转。

3.3.2打造信息数据库。要加强信息采集和整合力度,安排专人对退役军人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和分析,特别对退役时间较长、档案记录缺失的人员,要到组织部、武装部、街道社区进行信息核实,确保信息真实性;对因年代久远而出现破损、丢失、缺件的档案材料,积极与原服役部队取得联系、发函调查,维护退役军人权利。数据库按照姓名、民族、出生年月、入伍地、入伍时间、退伍时间和退伍部队等条目进行建立,涵盖退役军人从当兵入伍、服役表现、立功受奖、专业技能、退役返乡等情况,实现信息化管理和查询。

3.3.3加强档案安全建设。聚焦档案保管、信息化和利用方面安全保密事项,落实档案整理保密化、标准化要求,升级人防、物防、技防设施三位一体安全体系。着力强化信息安全,设立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增设防火墙、防水墙、身份认证等防护技术,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

3.4 优化利用服务

3.4.1加强信息共享。建立退役士兵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档案管理(下接61页)

(上接58页)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如巢湖市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查询利用可在线上迅速完成档案的检索、浏览、打印等流程,为退役军人办理退休手续提供档案支持,依托安徽省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积极为退役军人开展异地查档工作,让查档人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3.4.2拓展服务方式。要为退役士兵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个人信息管理服务,使其能够随时掌握个人档案信息。仪征市退役军人在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市档案馆两个地点都能凭有效证件查询服役档案,并支持APP同步验证查询,提高了利用成效。

3.4.3加强统计分析。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分析退役军人的年龄、学历、分配和就业方向,既方便国家更好地制定针对退役军人的各种优惠政策,也有利于退役军人事务部对退役军人群体的有效管理,为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5 完善保障要素

3.5.1加大预算内资金支持力度。档案管理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要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退役军人部门与有关部门合作,从本级预算、上级转移支付、专项债券等渠道筹集资金,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向,加大与上级的沟通对接,重点在信息化、档案库房、人员培训方面给予资金投入,尤其是加大基层档案管理部门资金投入,尽快补齐设施薄弱短板。

3.5.2加强人员培训。重点学习贯彻《档案法》《关于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的意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军队档案条例》《福建省数字档案共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4],明确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新要求,提升档案人员法治思维和业务能力,助推档案管理标准化。

3.5.3加强考核督导。要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采取督导问责、现场指导、定期检查等方式,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档案工作发展环境。

结语

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退役军人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利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合作与沟通。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全面落实,才能真正提高档案管理利用的效果,为退役军人的福利保障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参考文献

[1][4]邱永芳.“三个突出”扎实提高退役军人档案管理利用水平[J].中国档案,2022(08):20.

[2]周菲菲.关于加强军休干部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2(08):30.

[3]刘真真.谈做好新兵档案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J].档案天地,2015(09):20.

作者简介:陈育斌(1975— ),大学学历,福建省三明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馆员,从事退役军人档案管理。

猜你喜欢

退役军人路径分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美国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建设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的若干思考
浅析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借退役士兵培训之东风,创交通职业培训新局面
多球训练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路径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