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策略研究
2024-01-05林晓菁
摘 要:将自然资源巧妙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既可满足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又可有效践行教育文件要求,成功拉近幼儿与自然环境的距离,促进幼儿“亲自然”意识的发展。自然资源种类多样,范围宽广,教师可结合不同幼儿课程特点,将自然资源巧妙融入其中,让幼儿感受自然的魅力,为幼儿打造别样的课堂。文章对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策略展开探讨,简述了课程活动中运用自然资源的意义,从“本土文化”“领域课程”“实践活动”“幼儿兴趣”四个角度出发,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可行之策,以供一线幼儿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自然资源;开发策略;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32-0026-03
自然环境对幼儿身心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活教育”理念也是由自然环境衍生出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观察各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并结合现象询问教师“为什么、是什么”。基于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应扩充幼儿园课程内容,将自然资源巧妙地融入幼儿学习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环境的独特教育价值及魅力,对自然资源进行自由探索与自主探究,从而感受自然生命的奇妙之处,在具有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1]。
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教育意义
(一)践行幼儿教育要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纲要》与《指南》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实施的指向性文件,足可以见文件中对自然资源的重视。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践行了《纲要》和
《指南》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能助力学前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幼儿所接触到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少。由于自然经验的缺失,幼儿没能与自然建立起正确的关系。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对世间万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可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自然,了解自然,同时也可满足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让幼儿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中累积丰富的自然经验[2]。久而久之,自然资源还可陶冶幼儿的情操,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三)丰富幼儿精神世界
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可为幼儿打造一个具有探究性、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与场所。通过丰富自然知识的融入,幼儿会从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丰富精神世界,对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策略
自然资源蕴含的教育价值极高,不仅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不同社会领域、文化历史中也有所展现。3~6岁幼儿认知理解能力不高,自然知识掌握有限,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教师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为幼儿打造多元化、趣味性的活动,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自然资源的独特魅力。下文将从本土文化、领域课程、实践活动、幼儿兴趣四个角度提出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策略。
(一)关注本土文化,构建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本土文化是自然资源的组成之一。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时,教师可立足家乡的特色,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这既能让幼儿感受到自然资源独特的魅力,又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探究欲望,通过特色原本课程提高园所教育质量,让幼儿在趣味学习中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学习经验。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本土文化特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出发,为幼儿打造有趣味的园本课程,让幼儿感受到自然资源的独特魅力。如某地有丰富的“茶文化”历史,采茶、炒茶、烹茶的工序独具特色,是该地区一张别样的名片。在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可对自然中的茶园、茶树等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为幼儿构建主题系列性课程,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既要让幼儿触碰到自然,又要让幼儿了解自然知识,打造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满足幼儿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色。除“茶文化”之外,“海滨特色”“冰雪文化”“农业基地”等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本土文化,皆是自然资源的重要体现。幼儿教师应放宽教育眼界与视角,挖掘社会、生活、教育中随处可见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打造具有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激发幼儿对自然文化的好奇心,并調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得到有效运用,为幼儿营造趣味性的课堂氛围。
(二)挖掘学习内容,与自然资源课程活动有效联结
自然资源蕴含极高的教育价值,可运用在幼儿园不同课程活动中。教师可立足文件精神结合五大领域课程活动,将自然资源运用在多项课程活动中,让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得以深度开发,为幼儿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3]。
例如,在主题活动“寻找秋天”中,教师可结合自然资源中“秋天”的元素,为幼儿创设具有季节特色的领域课程。在健康领域中,教师可针对“秋天气温”的变化构建“添秋衣”活动,向幼儿介绍秋天气温的变化,让幼儿了解“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意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在社会领域中,教师可为幼儿创设活动“秋日特色”,让幼儿通过实际感知了解有关秋天的场景、食物及自然现象,感受秋日为社会景象带来的变化。在科学领域中,教师可结合自然环境中变黄的树叶,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活动“树叶穿新衣”,让幼儿感受自然气候给植物带来的变化。在艺术领域中,教师可带领幼儿唱《秋之歌》,并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观看秋天独有的魅力景观;还可带领幼儿收集有秋天特色的自然素材,打造创意美术活动,让幼儿学会用自然资源表达美与创造美。
《指南》指出:“讓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自然资源蕴含极高的教育价值,幼儿教师应加强对领域课程的开发与自然资源的利用,合理组织蕴含浓厚自然气息的教学内容,将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到最大,有效践行教育文件中的精神,实现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更好地激活幼儿的学习天性,让幼儿在领域互动中构建全新的经验框架[4]。
(三)开发自然环境,体验自然资源魅力
虞永平教授提出了“全收获理念”,以幼儿种植活动为主,不仅要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收获果实,还要在种植过程中使幼儿收获多项能力。不仅如此,虞永平教授指出,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5]。
近些年来,种植活动受到了教育重视,并在幼儿教育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植物、阳光、土壤、水都是自然资源的组成部分。教师可基于“全收获理念”,为幼儿开发自然学习环境,以实践活动为主,在种植活
动中让幼儿进一步体验自然,感知自然,以达成教育目标。
在自然环境的开发中,教师可针对种植活动,与幼儿一同设计课程计划。如在活动的初期,教师可同幼儿共同规划种植项目,并针对种植内容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土壤需求、适宜温度,
让幼儿主动了解自然,在自主探索中感知自然资源。随后,教师与幼儿在园内确定合适的种植场地,并让幼儿独立完成开荒、松土、浇水等工作,在实践活动中让幼儿进一步了解自然。在后续活动中,幼儿要完成播种、施肥、除草、捉虫、赶鸟、浇水、采摘收割等多项活动。在一项项种植活动中,幼儿会逐步加深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在与自然环境互动的过程中累积丰富的学习经验,从而体验到自然的独特魅力。
此外,种植活动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工作,实现了自然资源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融合。在幼儿开展种植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将课程局限于种植项目,还应结合种植问题将自然资源融入不同课程中。如有幼儿观察到植物叶片上出现了“圆形洞洞”,教师可在科学领域课程中创设活动“神秘的洞洞”;在赶鸟环节中,教师可在艺术领域中创设活动“扎稻草人”;在丰收环节中,教师可在社会领域中创设活动“劳动真辛苦”;等等。总而言之,教师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将自然资源巧妙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促进幼儿各项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四)追随幼儿兴趣,借助自然资源延伸课程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中,如幼儿对某一现象、某一问题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幼儿的学习动力与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课程质量也会获得提高。幼儿园教育具有“随机性”与“变动性”的特点,课程活动并不固定,且学习活动以游戏形式开展。基于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学习的特点,教师可观察幼儿与自然间的互动,让课程“追随”幼儿的兴趣,立足幼儿对自然资源、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好奇心衍生课程活动。这既可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运用,又可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实现教育共赢。
探索未知的环境与现象是幼儿的天性。自然环境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幼儿也会常常询问教师各种自然现象,探究意识较强的幼儿还会对自然现象提出假设。教师可立足幼儿所提问题,将自然资源融入不同课程活动中,让幼儿将学习兴趣内化成探究动力,实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运用。例如,在户外自由活动中,部分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并向周围同伴或教师分享自己的发现。如幼儿在观察鲜花时发现“圆滚滚的小蜜蜂正在工作”,向教师提出了疑问:
“蜜蜂收集完花粉后是怎样制作蜂蜜的?”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可结合科学领域课程,创设自然探究活动“小蜜蜂,采蜜忙”,将自然资源有效运用在幼儿的课程学习中,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教师还可将幼儿活动兴趣与区域活动关联。例如,在户外活动中,部分幼儿对树叶脉络比较感兴趣,并将树叶平整地按压在泥土中,印出一个个漂亮的形状。针对幼儿的这一行为,教师可将拓印艺术融入美工区活动中,鼓励幼儿收集不同拓印材料,创作别样的美术作品。部分幼儿尝试用湿润的泥土塑造不同造型。教师可开创户外美工区活动“我的泥娃娃”。部分能力较强的幼儿尝试用干枯的树枝、木板等材料制作手工艺品,教师便可在木工区域中创设游戏活动。总而言之,为保证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运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探究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活动,合理开发与运用自然资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运用自然资源的策略展开探讨,简单分析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教育意义,并立足幼儿教育特点,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自然资源的有效运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幼儿园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教育优势,立足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将自然资源巧妙地融入教育活动中,学会“因地制宜”地设计课程,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运用,为幼儿园课程注入全新活力,让幼儿在与自然资源的互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美洪.乡土自然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合理运用:以乡土自然课程“杏好有你”为例[J].第二课堂(D),2022(1):56-57.
[2] 俞丽丽.巧用乡村自然资源优化幼儿园课程审议[J].幸福家庭,2021(17):65-66.
[3] 仲丹.幼儿课程游戏化构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J].新课程,2021(27):145.
[4] 朱磊.挖掘本土自然资源 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以张庄中心幼儿园“自然游戏”课程建设为例[J].好家长,2021(2):68-69.
[5] 吴亚卿.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乡土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幸福家庭,2020(19):36-3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莆田市2023年度名师工作室专项课题“整合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PTMS2023004)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林晓菁(1989.12-),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南门中特幼儿园,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