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
2024-01-05章婷娟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很多高校都积极研究如何把不同课程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如何将语言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成为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以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为例,探究了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通过实施路径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无论学生或教师都受益匪浅。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章婷娟(1983.07-),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发布拉开了我国思政课程改革的序幕。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可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这些文件和精神都指引我们要善于发挥多学科优势,全课程、全方位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
大学英语是高校必修课程中受众人数较广的通识类课程,探索思政教育和大学英语的融合正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要求的举措。这不仅能使传统的思政教育充满活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内容,让学生深刻领会英汉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异同,批判地学习西方文化,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我校为例,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公共必修的思政课程以及学生的党团活动中。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与四六级考试、考研、出国等功利性较强的动机挂钩,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语言知识本身,而大学英语的内容又多是关于西方文化。长此以往,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环节中的思政元素,使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脱节。教学中忽视本国文化的渗透和思辨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而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盲目认同又会削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显然与大学英语教学所承担的使命背道而驰。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侧重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文性及对母语文化的重视。在外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诸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不同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为实施课程思政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自2018年以来,有关大学英语与课程思政的研究性论文增幅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二者的融合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柯应根认为“高校英语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以及英语教材编写导向的偏离等因素,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刘正光、何岚编著的《综合教程》一书也强调了如何凸显思政教育。何莲珍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的依据与要点。刘正光、岳曼曼提出如何就转变理念、重构内容方面落实外语课程思政。这些研究都从教材的高度提出了很多改进意见。此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与思政的融合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很多文章探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正如每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并在各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作用一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作为独立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合理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更应基于本校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发掘思政元素,补充相关材料,设计相应活动,并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各种移动设备内化知识,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研究对象
本次应用研究的对象为本校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共9个班310人,为会计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自身特点。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弱,学习兴趣不高,课堂积极性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元化、内容娱乐化。很多学生崇尚西方文化,对西方的节日有浓厚兴趣,却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笔者向本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0份。
通过问卷中这三个问题的选择不难看出,本校的学生对于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确实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及在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必要性认识也不到位。另外,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还没有全面落实,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的基本含义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教师、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三个主题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都极其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应用研究就围绕着这三方面进行。
1.完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根据我校实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融入大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但可以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第二课堂活动融入思政教学,走出课堂,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评价体系方面,由于期末考试是统一机考,可以在阅读理解和句子翻译的题型中适当增加能体现思政教育的内容。参与研究的9个班的期中考试中明确体现对思政内容的考核。
2.教师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笔者向本校的英语教师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根据问卷的反馈,35名教师都认为在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可以在授课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道理。其中,有70%的教师参加过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会议或培训,有20%的教师曾主持或参与过与课程思政相关的课题研究。可见,本校的教师都非常认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明显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有意识地拓展教材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9个试验班的3名教师在假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挖掘本校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和第二册中的思政元素,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分享讨论,进而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3.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本次研究的主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基本内容,这是由外语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外语学科应有的时代担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也应当围绕此内容展开。在为期一年半的实验教学中,我们对9个班的31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根据三位教师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教学设计。
(1)教学中的主题导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涵盖了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领域,符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与主题相关的思政素材,以图片、视频或小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熟悉主题。以第一册为例,每个单元的主题及思政元素如下表:
例如,第七单元的主题导入,教师可用视频简单介绍中国儒家文化代表作《论语》,并着重引入其中关于诚信的论述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并进行讲解。也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关于诚信的名人名言,如“人无信则不立”“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等。从讨论中大家一起总结诚信的价值,也可以讲讲中国古代和现代关于诚信的故事,进而达到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目的。
(2)教学中语法及语言点的处理。在英语教学中,教材中除了显性的思政元素外,也有隐性的思政元素,语法和语言点的处理就可以体现这一点。因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是课程思政的内容之一。以“with the abundant opportunities for self-enrichment provided by the university, there also come responsibilities.”为例,在处理本句语言点时,联系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让明白自身对社会和祖国的责任。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需要从报刊、杂志以及网络等渠道补充相应的思政元素。在讲授语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和提取句型结构,并通过改写句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感知、分析、理解及应用知识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此外,在一些近义词或短语的辨析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词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举例句,可以多选择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例句,这样学生在思考时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熏陶。
(3)引入中国故事。教师可以把中国故事融入每次课堂教学的Presentation环节。学生可以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元素,也可以自选有价值的主题来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更加了解祖国,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每个学生都要讲,并将其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4.第二课堂活动。成功的思政教育于润物细无声中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创新、丰富教学手段。除了课堂教学外,合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结合本校实际,我们开展了阅读沙龙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他们的阅读过程和成果。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文化共核”的东西方著作,如歌颂真善美的童话作品,《安徒生童话》《青铜葵花》英译本;也可以选择中国经典文学著作,如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由于本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在作品的选择上较为局限。上述作品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情节,阅读这样的英译本对于他们来说难度适中。在阅读沙龙中,教师为学生指定的阅读文本胡适先生的An Optimist Looks at China、林语堂先生的The End of Life、邓惜华先生的Birth of a Sister等。阅读沙龙的开展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作品讨论,在阅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并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研究反思
通过为期一年半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实验班的部分学生和参与项目研究的教师进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课程思政的开展很有必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通过语言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提升,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自信和认知能力提高,并在语言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另外,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课堂也引发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的思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学生也更乐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2.教师方面。通过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时,不仅思路得到拓展,能力也得到提升,还更加热爱并热衷于传播中国文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了课程思政意识,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3.教学部门方面。大学外语教学部非常肯定并重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的融合,鼓励教师积极推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发展,并建议在期中自主测评中加入与思政内容相关的评价元素。
除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首先,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建设。如果能够聚集全体教师的力量,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实施路径等环节作为集体智慧的成果,就可以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其次,加强英语教师的业务培训,积极开展院系、校际的交流,多举办专题讲座,鼓励教师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参与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再次,完善大学英语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和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和报刊杂志的内容,引导学生以研讨为主要方式,培养收集资料和思辨探索的能力。积极发展第二课堂的活動,思考如何将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总之,我们应利用好大学英语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18.
[2]柯应根.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121-123.
[3]李晓旭.“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5-48,94.
[4]刘正光,莫婷,稂建中.“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理念、目标与特色[J].外语界,2016(2):9-15.
[5]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5):21-29.
[6]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7]朱永新.走在教育的路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