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视域下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与策略

2024-01-02张春健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数字化

摘要:红色文献数字化可实现对历史文献的长期贮存与便捷利用。文章对数字化视域下红色文献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了概述,对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的基本思路与具体举措,以期为数字化背景下红色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73

红色文献数字化,对丰富红色文献的历史内涵,提升红色文献的利用价值,传承红色文化将起到更加积极的推动作用。红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生成的记忆载体,是弘扬革命精神、促进政治认同、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构建的重要资源[1]。由于年代久远,红色文献存在不同程度损坏,这就需要对红色文献进行技术性保护与数字化开发利用[2]。数字资源建设是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与开发的过程。数字化能够实现对红色文献的长期保存、无接触性利用,还可以打破物理空间局限,让读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 ,实现远程交互[3]。学界认为,红色文献数字化在文献贮存、公众教育与学术研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如袁逸等分析了数字人文环境下红色文献数字化协同共享[4];贾翠玲以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化建设为例,分析了红色文献数字化对革命文献的长期贮存的重要性[5];宋姬芳等认为红色文献数字化,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以及资政育人都有重要意义[6];刘革等指出,红色文献数字化,可升级红色文献记录形式,挖掘红色文献特色内涵,拓宽红色文献传播路径,提升红色文献研究价值[7]。

基于红色文献数字化现状的相关研究,本文分析了红色文献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红色文献的数字化收藏与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1  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

1.1  红色文献数字化的现状

红色文献数字化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数据库,如爱如生“红色历史文献库”、上海图书馆“革命(红色)文献服务平台”、“大成中共党史期刊数据库”等。当前,红色文献数字化的主体形式多样,既有大学图书馆,也有公共图书馆,还有一些商业性运营公司[8]。目前,大部分数据库收录范围为报纸和期刊,少数数据库收集了图书和档案,影像文献的资料收藏并不丰富,大部分数据库都实现了图文并茂与全文检索功能,还有部分数据库实现了跨库检索。

根据笔者统计,全国已经有多家公共图书馆对红色文献资料进行了数字化开发与利用。一些地方性公共图书馆对行政区域内的红色文献进行整合与数字化开发,形成了类型丰富的资源库。这些文献资料收集了地方性的报纸、照片、名人笔记以及书籍等,成为地方红色记忆叙事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多得的红色文献资料来源。如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系列资源库文献类型丰富,并按照红色文献类型分为人物、事件、延安精神、革命遗址遗迹和科学文献五大子库,涵盖了红色报纸、著作、纸张索引、视听材料等[9]。该数据库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成为研究陕甘宁边区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来源。

1.2  红色文献利用现状

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实现了对资源的便捷获取,从而提升了利用效率。从当前全国主要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利用情况来看,其利用渠道包括局域IP、机构付费、个人付费、免费无条件开放等。如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上线红色图书6 300余种,红色期刊数据库上线近100余种,提供按刊检索、按篇检索、高级检索、全文检索四种维度的检索,公众可以通过局域IP实现访问[10]。中共党史期刊数据库对搜集的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办和参与创办的刊物300多种共1万多期期刊进行了数字化,并提供多种检索方式。

整体而言,这些红色数据库访问限制较为严格。根据杨华等人的研究,当前全国主要红色文献数据库的服务获取渠道多数局限在局域IP与机构付费上,免费无条件开发的数据库十分稀少[2]。少部分数据库资源得以免费开放,但基本功能受到限制。如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虽然开放了大部分抗战时期出版的图书与期刊等文献,也提供了基本检索等功能,但是“摘录”“下载”等基础功能受到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范围与利用效果。

2  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存在困难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红色文献的构成十分复杂,不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期刊和报纸,同时也形成了卷帙浩繁的档案。为了更好地保护红色文献,一般严格限制使用。尽管数字化能够实现对红色文献的有效保护,但是由于红色文献本身的脆弱性,一些文献数字化也存在一定困难[11]。

红色文献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稀缺性特征,尤其是一些稀有版本的历史文献,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是获取却十分困难,成本极其高昂。如在孔夫子旧书网被民间收藏的一张“陕甘宁边区政府爱国自卫战争公债”,估价达到4 380元;“中华苏维埃江西省赤色总工会宣传动员令”估价达到36 000元;“中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训令”估价达到11万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福建事变宣言”估价达到18万元[12]。这些珍贵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见证,也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党史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更是宣传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重要见证,由于其稀缺性,数字化成本高昂。

为了满足公众对红色文献所体现的革命精神的全面理解,有必要对红色文献进行多角度、立体化的数字展示。当前建立的红色文献数据库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公众需求,而高昂的数字化成本又会使一些图书馆望而却步[13]。

2.2  红色文献数字资源共享比较有限

目前,一些重要红色文献散落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或者档案馆,还有些红色文献被个人收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机构对于红色文献建设的理念不同,很少会进行联合开发,最终导致重复建设,进而给红色文献的共享和使用带来较大的影响

[14] 。如,一些档案馆针对自身历史文献的保存情况建设了专题数据库,但是对于某一事件,往往需要多方考证,仅以一省、一市或者一机构之文献,或难以概述其全貌,导致对革命历史的多维度了解、全方位考证存在困难。另外,一些地方革命时期的数字化文献,仅要求局域网或购买才能访问,只在有限的基础上共享,难以实现对红色文献的共时分享[6]。

当前,一些影响广泛的综合性红色文献数据库,多数为商业机构开发,

付费才能享有其服务。针对商业性质的数据库,可以通过机构采购的方式进行访问,但费用高昂。如,爱如生红色历史文献库(Ⅰ-Ⅱ辑)机构采购费用需要近40万元,且对用户访问的次数也有要求,使其使用受到了限制。

目前只有“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等少数平台提供免费访问,但是基本功能受到限制,如,只能提供页面浏览,不能检索内容,给用户利用带来不便。红色文献数据库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平台建设,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基因的赓续,其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毋庸置疑[15]。

2.3  红色文献可视化需要加强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图书馆只需要提供基本的红色文献服务,创造方便有效的阅读和使用红色文献的条件,并提供足够和方便的空间[16]。对于研究型用户来说,图书馆不仅是搭建红色文献研究的平台,更是一个掌握用户需求信息的载体,有利于建立研究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因而,图文并茂的检索对于专业的研究者而言已经足够,但是对普通大众而言,仍过于枯燥。红色文献多为历史性遗存,而大部分数据库原生再现了红色文献的原貌,但原版的红色文献竖体编排、繁体书写造成阅读困难,导致红色文献数字化推广利用存在障碍。而可视化可给红色文献赋予新的灵魂,即让静态的文献形成动态的故事,从而增强红色文献的生动性。

3  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利用策略

3.1  范围化普查,多渠道征集红色文献

红色文献类型多样,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纸质文献,这些资源是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中最重要、规模最大的。但是,对读者而言,现有的类别已经无法满足

其研究需求。此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源需要丰富和完善,例如音像、档案等。对此,图书馆可以探索与高校、数据库公司进行多元合作,与博物馆、出版社等单位进行共建,进而更好地挖掘红色文献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进而实现红色文献资源数字化[17]。

图书、报纸、期刊等红色纸质文献,可以采取接收、交换、捐赠、复制、购买等形式进行收藏;对于具有文物性质的文献,一般交由博物馆来收藏;对于不属于图书馆收藏范围的文献,可以通过数字化形式制作成数字资源。此外,一些原始的档案材料,可以交由档案馆来收藏。图书馆可以与档案馆建立合作渠道,加快红色檔案的数字化步伐,持续拓展红色数字文献的收录。在红色文献的整理过程中,一些历史文献由于年代久远,真伪难辨,版本筛选与去伪存真必不可少。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对文献进行普查之时,需要充分考证文献的独特装帧和纸张特点,注意语言和文风上的细节。整合不同的文献时,互相检查,去伪存真,保证红色文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3.2  技术性修复,促进红色文献分级使用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18]中指出,针对革命文献的破损,应该坚持预防性与抢救性兼重的原则,对革命文献进行抢救性保护与修复。针对红色文献破损不严重的情况,可选用麻纸、竹纸、皮纸、混料纸等,采取全手工修复与使用纸浆补书机修复的方法,用纸捻钉装订,以实现文献的修复;针对破损严重的红色文献,则可组织专家,对难以辨认的文字进行技术性识别,为数字化实现奠定文本基础。在修复过程中,可以按照《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对文献损坏程度进行分类[4],并据此找到具体的测定方法,以采取差异化的管理举措,促进红色文献的分层使用。

3.3  合作化建设,促进红色文献的共享

数据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平台开发者的沟通和交流,破除个体化思维,强化协同思维,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查缺补漏、资源共享。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联合开发,建成资源更为丰富、功能更为完善的权威、统一平台。

第一,与相关机构合作收集。红色文献区域性特征较强,一些红色文献散见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还有一些散落在民间。因此,在收集整理文献的过程中,要协调相关机构配合共同建设。如针对某一个专题数据库,相关机构可以进行联合开发,共同搜集,一起建设,从而实现红色文献共享。

第二,图书馆和企业联合开发。红色文献数字化研究平台的建设要求技术性强,而一些图书馆缺乏必要的技术力量,难以独立完成数据库软件平台的开发。此外,由于数据库建设工作量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连续、系统地按期完成数据库建设中各环节的工作。因此,图书馆需要与专业的数字处理公司和系统平台开发公司合作。

3.4  集约化开发,降低文献数字化成本

第一,多渠道筹集资金。红色文献数字研究平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仅靠图书馆的业务经费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市的共同建设。一方面,各级图书馆可以以文化创新工程、党史党建工程、阅读推广工程向上级机关申请专项资金。以复兴传统文化契机向社会征募稀缺文献,面向社会筹募资金;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多渠道合作。社会商业性企业对红色文献的数字化开发与建设,具有较好的市场经验与资金实力。各方可以通过多方面合作,共同推进红色文献的数字化项目建设,以解决成本高、资金难的问题。

第二,降低数字化成本。图书馆可整合数字化理念、方法和研究工具,

降低数字化开发的成本。

3.5  可视化利用,提升红色文献交互体验

为了提升红色文献的可读性,图书馆可以利用全息投影技术、Web3D可视化技术、VR/AR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对红色文献进行可视化开发。图书馆可以加快对文件、照片等红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通过全息摄影、三维技术重塑等,让红色文献动起来、活起来。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红色文献数据库平台,实现红色文献资源的优化整合,进而更好地满足读者对于资源的需求。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加大媒体融合,实现红色文献阅读体验的科技性和互动性,让读者获得更佳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程俏俏.故事、沉浸与互动:图书馆红色文献短视频有效传播的实现路径[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4):75-79.

[2]杨华,李玲丽,莫晓霞.资源整合视角下红色文献资源建设趋势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4):58-66.

[3]王致.基于数字地图的馆藏红色文献资源展陈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2(7):35-38,44.

[4]袁逸,袁艳,华春花.数字人文环境下红色文献的协同建设探索[J].图书馆界,2023(1):71-75.

[5]贾翠玲.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字化建设与传承[J].图书馆杂志,2022(7):68-73.

[6]宋姬芳,朱小梅,王丽丽.图书馆红色文献利用与研究探析——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2(2):71-76.

[7]刘革,董薇.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文献的数字化开发与利用[J].河北科技图苑,2021,34(6):28-32.

[8]范晓丽.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服务[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4):36-40.

[9]陕西省图书馆.陕甘宁边区红色记忆多媒体系列资源库[EB/OL].

[2022-11-19].https://www.sxlib.org.cn/dfzy/hsjy/.

[10]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中国历史文献总库·红色文献数据库[EB/OL].[2022-11-12].http://red.nlcpress.com/library/publish/default/Login.jsp.

[11]刘昱,王燕.省级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展览现状与思考[J].人文天下,2022(5):38-42.

[12]孔夫子旧书网.素的书铺[EB/OL].[2022-11-03].https://book. kongfz. com/169683/1125233170/.

[13]陈光华.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创新模式研究——以地市级行政区域为区间单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3):26-30,40.

[14]李花蕾,孔令云.红色文献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恩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2,40(3):20-25,51.

[15]杨友清,王利君,吴淑芬,等.“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推廣与开发实践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2,52(2):37-45.

[16]陈光华,胡耀东.中小城市高校和地方共同开展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创新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9(1):38-41.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2022-11-15].https://

www.gov.cn/zhengce/2018-07/29/content_5310268.

htm?ivk_sa=1024320u.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张春健(1980),男,广西日报社信息服务部副总监。研究方向:新媒体与图书馆建设。

(收稿日期:2022-12-03  责任编辑:刘  渝)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Under the Digital Vision

Zhang Chun-jian

Abstract: The digit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can realize the long-term storage and convenient use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under the digital vis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and proposes basic ideas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d literature under the digital background.

Keywords: Red Literature; Digitiz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