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 CiteSpace 的国内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4-01-02王婧如

河北科技图苑 2023年5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摘要:文章以CNKI中468篇与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分析我国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研究领域目前的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及热点演化进程,并对该领域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深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基本形态、运营模式、价值思考是该领域的热点,未来可进一步推进理论构建和多学科视野、乡村新型阅读空间、面向特殊群体服务、智慧化赋能等方向研究。

关键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 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3.0079

0  引言

2021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绘画总体蓝图、提出行动指南。《意见》《规划》都明确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1],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2]。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载体,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重要部分,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以温州的“城市书房”、合肥的“悦书房”、广东的“粤书吧”为代表的部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已颇具成效,为在全国各地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伴随国家、地方新政策的相继推出以及实践的深入和拓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研究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并取得了一批较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目前,学术界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定义尚未统一明晰,综合相关文献,笔者认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指政府或社会力量建设运营,面向公众的,以阅读服务为核心,兼有交流合作、社会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为一体的文化场所。通过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领域论文的阅读,笔者发现鲜有学者针对现阶段该领域进行系统性梳理和总结。鉴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收录的关于新型阅读空间的期刊论文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为关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以“新型阅读空间 + 城市书房 + 特色阅读空间 + 阅读驿站 + 城市阅读空间”为主题词进行搜索,检索时间范围从建库至 2023年 7 月 19 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772篇,其中学术期刊517篇,学位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0篇,报纸115篇。以期刊论文、与新型阅读空间相关两项为标准进行再次筛选,得到符合标准文献共474篇,并以Refworks的格式导入CiteSpace中,最终得到有效文件468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CiteSpace 6.2.R2版本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分析数据参数设置为:时间跨度为 2011年至2023年,时间切片为1,网络节点分别选用Author、Institution,Keyword、通过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等图谱对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

2  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2.1  发表时间分析

研究文献的发布时间可以体现研究者们何时开始关注该领域,以及不同年度的关注程度(见图1)。

2014-2015年,伴随国外地铁图书馆的风靡,张家港市“24小时图书馆驿站”的出现,以及首次以“城市书房”命名的温州市24小时自助式场馆的成功,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开始进入研究者们的视线。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带动了全国范围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浪潮,以城市书房、文化驿站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践探索发展迅速、成效显著。2021年,《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国家层面的部署指引,新型文化空间的建设成为地方各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2.2  研究力量分析

利用 CiteSpace 统计新型阅读空间研究中机构和作者的发文量,绘制其共现图谱,识别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见图2):

2.2.1  研究机构

图2显示共获得352个节点(机构),75条连线(合作关系),密度为0.0012。其图中的节点越大表示机构发文频次高。表1显示温州市图书馆发文频次达到28次,在国内是发文频次最高的机构,和其本身是城市书房建设的先驱和成功典范有关。发文频次居第二位的是安徽大学,发文频次达到19次,和安徽大学所在地合肥市政府近些年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大力投入、“悦书房”的成功建设有关。发文频次超过5次的有6个机构(见表1),其中5个是公共图书馆,表明公共图书馆是新型阅读空间研究的主阵地。

这可能和目前公共图书馆还是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主体有关。此外,图谱中显示以安徽大学为核心机构,与合肥市图书馆、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安徽知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家机构都有密切合作,其他机构多以单独研究为主。可见,跨地区、跨机构的合作交流急需加强。

2.2.2  研究作者

圖3共现图谱显示该研究领域节点的(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即作者间的合作程度较低,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中,学者研究较为独立。具有规模的合作队伍只有以陆和建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以陆和建教授为核心,连接起了来自不同单位的众多学者。由此表明,学术能力深厚的教授可以形成以点带面的研究群体,大力推动学科发展。图中的节点越大,代表作者的发文频次越高,说明对该领域的文献数量贡献率越高。发文频次超过3次的作者有9位(见表2)。

2.3  研究热点

关键词高度浓缩了文章的研究主题,可以直接反映文章的内容,因此关键词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探索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3]。利用 CiteSpace软件,对已检索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及聚类分析,用以探究新型阅读空间领域的研究热点。

由CiteSpace运行得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获得771个节点(关键词),1 345条连线(共现关系)(见图4)。图中的节点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共现的频次越高,即在该研究领域被关注程度越高。节点间的连线越粗表示两者间的共现关系越强。中心性代表该关键词在这一领域的重要程度,数值越大表示该关键词越重要。经过整理,对关键词频次10以上的经过降序排列(见表3)。

结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在CiteSpace中选择LLR聚类方法得到该领域所有关键词的聚类图谱(见图5)。聚类图谱中Q越靠近1聚类效果越好,S大于0.7表示聚类效果令人信服,此次Q值=0.9094,S值=0.9825,可见聚类效果显著。图4显示0-10个聚类标签,聚类标签下都含有共现网络的关键词,聚类序号越小,代表此聚类标签下的关键词越多。

因有多个同质性关键词,通过对共现、聚类图谱的分析,将11个聚类合成簇进行编码(见表4),即新型阅读空间研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热点:基本形态、运营模式、价值思考。

2.3.1  基本形态研究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形态众多,包含城市书房、实体书店、24小时自助图书馆、阅读驿站、主题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等。结合聚类图谱和每项聚类所包含关键词的频次,基本形态研究远高于其他主题,可见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经过二次文献查阅发现,基本形态类的研究大多围绕经典案例展开,进行现象分析和对策研究。由图谱可看出,城市书房和实体书店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典型代表,其代表了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两类建设主体:一类是由政府创办的,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另一类是由民间组织或个人创办的,以书店为代表[4]。聚类#0城市书房聚类规模最大,轮廓值达到了1,说明其聚类效果极其显著。城市书房发源于24小时阅读空间,正式命名于 2014 年的溫州市,指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管理、志愿者服务等多方共建的创办模式,以自动化设备和射频技术为技术支撑,实现统一标准化管理的一种 24 小时开放的自助式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5]。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重大创新,因其服务效能显著,在全国掀起建设热潮,众多城市不断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6-7]。例如济南市图书馆的“泉城书房”、上海嘉定区图书馆的“我嘉书房”等。实体书店是我国最早出现公共阅读空间的阵地,在其解决自身生存发展问题的道路上,通过空间再造、转型升级成为读者的阅读空间、知识分享空间、文化展示空间,甚至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在全民阅读、书香社会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价值。例如南京的先锋书店,合肥的新华书店三孝口店。

值得注意的是,在关键词分析中出现了公共阅读空间、公共文化空间、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新型阅读空间、特色阅读空间等众多具有关联性的描述性概念。多位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描述,目前引用较多的是杨松和王子舟学者的定义。杨松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定义为“社会组织在政府支持下,在一定的空间范围或区域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向社会(区)公众提供公共阅读、流通借阅、艺术赏析等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以及开展阅读推广、艺术交流、教育培训等公共文化活动的新型场所” [8]。王子舟提出公共阅读空间是指由政府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社区独办或合办,主要通过文献资源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的公益性开放场所[9],并进行了广义狭义的区分。新型阅读空间、特色阅读空间、新型文化空间等目前没有准确的定义描述,一般沿用上述定义或者没有进行论述。由此可见,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内涵和外延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明晰,还处于比较率性使用概念的阶段[10]。同时也说明,在政策层面,新要求新引导稳步推出;在实践层面,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探索发展迅速,多形态的阅读空间不断涌现,而在学术理论层面却滞后于实践和政策。

2.3.2  运营模式研究

共现、聚现图谱都显示了“社会力量”研究的高热度。社会力量指的是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学校、科研机构、非营利性组织等多种主体[11]。事实上,社会力量参与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运营模式最大特色,也是其区别

于传统公共阅读空间的特点之一,无疑已成为共识。这与《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列法规政策相继落地有关。他们为社会力量公平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治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对深入推进公共文化领域供给侧改革,加快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起到了积极助推作用[12]。同时,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可以加速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扩大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覆盖范围,专业的社会力量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运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3]。

自身优势和政策加持让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到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和运营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一方面,虽然在顶层设计层面,国家法规政策给予了社会力量参与的引导和保障,但是不同区域的政策落地,建设指引和规范,监督管理都有待于实践的探索和理论的完善。另一方面,学者们对公共阅读空间运营方式有多种划分,但基本都以主体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划分方式有着微妙区别,主要体现在社会力量独立建设运营这一形式。比如王子舟提出的民间自办、官办民助、民办官助[9];陆和建、李丽珍提出的政府直接运营模式、社会力量运营模式、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运营模式[13]。他们将社会资本独立运营包含在了方式之内。杨松提出政府+有竞争经营、政府投资+公私合营、公私合作投资建设运营、私人投资+私人运营/政府合作四种模式

[14];黄佩芳将模式分为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三种[15]。大部分研究文献并未提及民间自办或者未展开论述。笔者以“民间自办”(公共阅读空间+新型阅读空间+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主题检索发现,仅有一篇文献专门对民间自办公共阅读空间进行了分析。这可能是源于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研究者们默认公共阅读空间在政府主导下的背景模式。也与在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公共图书馆仍然是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主要参与者,以案例研究为主流的研究者们也大多来自于公共图书馆,在民间自办模式上的研究甚少有关。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逐步成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设运营的中坚力量,但是民间自办模式在公众需求的反馈表达、发挥民间资本的创造性、能动性上保持了独特的效力。

2.3.3  价值思考研究

该主题包含新型阅读空间的性质功能、发展策略、作用影响等。城市、乡村社区的公共阅读空间以及民间图书馆扮演了“小动脉”作用,与扮演“主动脉”的图书馆、“中動脉”的图书馆分馆共同构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政府主导或非政府机构创办的新型阅读空间充分融入社区、街头,与市民发生紧密联系和互动,成为满足公众高质量阅读服务期待、点亮城乡之美、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前沿阵地,为城市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带来了无限动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普遍的共识,其大规模的建设推广也成为了大势所趋。结合目前的实践,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接下来的发展策略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王金花、朱淑华总结出资金投入不足、制度需完善、监管难度大、运营管理难,服务质量层次不齐、推广宣传有待提升的共性问题[16];

谢飞提出建设主体单一、同质化建设严重、缺乏有效创意三点目前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

[17];蔡思明、孙绍伟提出阅读空间的设计应具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推进符合不同街区或社区的空间改造,建立与阅读空间相关的联盟和交流平台,打造阅读空间的文化特色,联合社会力量、组建多学科背景的团队5条可行性路径[4];王勋荣总结外塑新空间的社会形象、营造新空间的主题文化、提升新空间的服务内涵、打造新空间的智能服务四点新型阅读空间的创新发展策略[18];潘希荣、吴小娟对公共图书馆新型空间服务创新的三点思考:谋求“图书馆+”形态的多元跨界融合、关注个性特色打造与服务体系建设相兼顾、重视智慧空间和智慧服务的融合打造[19]。可以看出,目前的问题策略研究较多集中在空间内部建设和运营上,这也与前文所述的基本形态和运营方式研究热点相呼应。新型阅读空间不仅是人与文献的互动,还有人与空间、人与环境、人与技术,人与人等多维度的互动交流。探索新型阅读空间与城市规划、地方文化、空间设计、公众意愿、社区环境等多价值维度研究有待关注。

2.4  研究热点演化分析

时区视图可表示研究关键词随时间的演进过程,横坐标轴代表研究年份,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关键词,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关键词间的连线表示其研究的关联性(见图6)。

从图6可以看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十年历程,研究热点不断更新、逐渐细化,并且紧密跟随实践进展和政策更新。2015年出现了“城市书房”的高关注度,即由温州图书馆成功实践这一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模式并进行统一命名的2014年后,与之相联系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阅读空间、社会力量参与关键词也成为关注的焦点;2016年研究开始细化,作为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主体——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高校图书馆关键词出现,并开始关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于是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研究热度高昂;2021年是

“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融入包括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在内的公共文化领域;2022年随着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市社区建设的成效凸显,开始向乡村进行拓展,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乡村图书馆等关键词受到关注;2023年使用意愿出现在了关键词热度里,表明研究者们开始运用其他学科视角研究。元宇宙的研究热度也在2023年开始出现,体现了公共阅读空间领域学者们对社会发展的高敏锐度,积极抓住时代机遇,寻求技术赋能。

3  新型阅读空间研究展望

3.1  理论构建和多学科视野

从目前研究看,新型阅读空间的研究呈现同质化、缺少理论构建研究的现实困境。现今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实践较为丰富,大多数学者基于各地各类代表性的案例调研、经验总结等形式进行研究,而在理论构建和归纳上的研究明显较少。为提升新型阅读空间的效能,应基于现有丰富实践,构建系统化理论。同时,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图书馆学,学科视角单一。未来更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来拓展理论视野,例如地方元素、城市规划、读者心理、建筑设计、空间改造、公共政策、信息技术等多元视角,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立体化研究,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从量走向质的发展。

3.2  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发展

当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不仅为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使命和要求。伴随其纵深发展,以及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民阅读推动工作中发挥的显著作用,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向农村延伸成为必然。当前已有地区开始向农村地区拓展实践,比如温州市的“百姓书屋”,建设模式基本延用本地“城市书房”建设思路。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无法照搬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的模式: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文化要素配置上的城乡差异、农民当下的阅读素养和偏好、落地到乡村的政策保障和执行等实际情况,都要求乡村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需要从乡村本土实际、特色出发,突破固有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理念、服务内容、运行机制等经验,因地制宜又大胆创新一批真正满足农民需求的阅读空间,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公共阅读服务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3.3  面向特殊群體读者服务

为特殊群体创造公平公正方便的阅读环境,是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使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也标志着一座城市文明的高度和城市治理的温度,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体现。因此,特殊群体服务是新型阅读空间实现均等服务、平等价值的必要体现,但包含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在内的特殊群体对阅读空间有着自身独特的需求,所以对空间的布局规划、设备设施、服务内容等都有着更具针对性、更加细化的要求。如何为特殊群体构建满足其需求、符合行为特点的阅读空间,为他们提供公平的服务是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补充的内容。

3.4  智慧化的公共阅读空间

在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元宇宙等相关热点的引领下,建设智慧化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已是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利用各类数智技术给公共阅读空间全面赋能,满足读者精细化的需求,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我们需要高站位、高起点,综合运用各种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为公众打造立于时代前沿的阅读交流平台、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平台、文明成果展示传播平台、文明素质涵养平台[17],实现集前沿技术运用、场景体验、阅读生态丰富、人本服务智慧为一体的公共阅读空间新形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3-05-2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103/t20210323_92323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十四五” 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EB/OL].[2023-05-28].http://zwgk.mct.gov.cn/zfxxgkml/ghjh/202106/t20210602_924956.html.

[3]牛荦,任旭莉.基于Citespace的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9):10-15.

[4]蔡思明, 孙绍伟.“十四五”规划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21(3): 101-112.

[5]张启林. 论“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策略[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1(6): 17-21.

[6]金武刚,王瑞芸,穆安琦.城市书房:2013-2020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突破与跨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1(3):1-9,21.

[7]王世伟. 略论“城市书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要素[J]. 图书馆论坛, 2021, 41(10): 23-27.

[8]杨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概念、发展定位和运行机制研究[J].全国商情,2016(32):72-74.

[9]王子舟.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的兴起与发展[J].图书情报知识,2017(2):4-12.

[10]戴西伦.我国公共阅读空间研究现状及反思[J].中国出版,2020(20):45-49.

[11]童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视域下特色阅读空间运营模式与效应研究[J].中国出版,2019(8):29-32.

[12]钱岚兰.政社合作模式下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杂志,2020(11):66-73.

[13]陆和建, 李丽珍.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运营模式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 2022(6): 66-71.

[14]杨松.社会力量参与特色阅读空间建设研究——以北京市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为例[J].全国商情,2016(29):43-45.

[15]黄佩芳.我国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特点与模式选择[J].图书馆, 2019(3):90—94.

[16]王金花, 朱淑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管理与服务研究[J].晋图学刊, 2023(1): 63-70,79.

[17]谢飞.论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高质量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1(4):48-51,116.

[18]王勋荣.面向全民阅读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界,2022(4):70-73.

[19]潘希荣, 吴小娟.公共图书馆新型空间打造暨服务创新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以湖州市图书馆为例[J].兰台世界, 2023(S1): 206-208.

作者简介:

王婧如(1991),女,硕士,黄山市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

阅读推广、阅读空间。

(收稿日期:2023-07-25  责任编辑:马玉娟)

Isualized Analysis on Research Literature of New

Public Reading Space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Wang Jing-ru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468 literatures related to new public reading space in CNK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draw a visual map,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strength, research hot spots and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hot spot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new public reading spac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prospects for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f new reading spac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ublic library is the main research force for the study of new reading space, and the basic form, operation mode and value thinking are the three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can be further promoted in the direction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multidisciplinary vision, new reading space in rural areas, service for special groups, and intelligent empowerment.

Keywords:New Public Reading Space;Visualized Analysis; Citespace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