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课余体育竞赛中德育的渗透

2024-01-02尹真真

关键词:精英赛体育竞赛课余

尹真真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一、初中课余体育竞赛中德育渗透内容

(一)促使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更加深化

2022 年北京举办冬奥会,我国选手任子威、谷爱凌、高亭宇等在奥运会上不断突破自身极限,取得了9 金4 银2 铜的优异成绩。这些奥运冠军为国争光的事迹,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不怕吃苦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课余体育竞赛是初中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传统学校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多是理论课程灌输,教师笼统的表述让德育变得“模糊化”。课余体育竞赛则是在学生亲身参与下,完成爱国主义观念的提升,如通过观看运动场上运动员的比赛,感受现声紧张激烈的气氛;在颁发奖牌、升国旗、奏国歌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总的来说,借助课余竞赛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增强学生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

很多初中生出现了自私自利、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少年强则国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是教育的主要责任。体育课余竞赛中处处呈现出竞争、合作关系,是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主要途径。实际竞赛中,运动员要在不违背竞赛规则基础上,遵循体育道德,完成与同伴间的互动,共同制胜。这种体育道德也是对运动员个人品质的考验,体现了其妥善处理个人、他人、集体关系的能力,能转变学生损人利己、自私自利等不良品质。

(三)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课余竞赛本身具有竞争性、实践性等特点,对初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独特价值。竞赛的实践性为学生的意志力提出了挑战,需要其克服个人极限;竞赛的竞争性则表现在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能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面对失败的勇气,建立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决心。

(四)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校中的体育教学除了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建立适合社会的规则意识。课余体育竞赛具备公正、严肃与权威等特点,能培养学生严谨的规则意识。竞赛要以规则为前提,然后在裁判人员的监督下,完成竞赛,也就是说参与竞赛的所有人员都要尊重并服从赛场纪律。学生经历了课余竞赛后,会潜移默化地形成规则意识,然后将其迁移到生活与学习中,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关键期,可充分利用课余竞赛作为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在参与竞赛的同时强化规则意识。

(五)强化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等,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必备能力。当下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已被大众所重视,一些学生自私、孤僻、抑郁与沟通困难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初中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体育课余竞赛就是其中一种。课余体育竞赛还能体现出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各种竞赛项目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篮球、足球竞赛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田径竞赛可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时要做好体育项目的选择。教师要基于初中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抓住教育契机,加强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进而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二、初中课余体育竞赛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提升体育教师德育渗透的素养

1.增强德育渗透主体的意识

德育渗透的主体不只有教师,还有学校领导,双方都要增强德育渗透意识,并在校内从决策部署与监督落实两方面出发,加强课余体育竞赛中的德育渗透。第一,决策部署。学校领导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在课余体育竞赛的各个环节中认真挖掘德育元素,并在制订竞赛计划时确定德育目标,真正落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第二,监督落实。以课余体育竞赛为载体渗透德育内容,需要校领导在竞赛中做好监督落实,在校内外提升竞赛频率,引导学生坚持锻炼、积极参加体育竞赛。为学生丰富竞赛类型,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其中,校领导要在校内做好组织宣传工作,并保证时间与场地的充足性。接下来定期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德育内容的专业培训,让其对德育有更深刻的认知,重视德育渗透,主动教研德育方法,通过课余体育竞赛这一平台实现育人于无声。

2.创新课余体育竞赛德育渗透的方法

笔者认为课余体育竞赛中渗透德育,除了传统的语言与榜样激励法,还要有所创新,在此提出下面几种新的德育渗透方法:

第一,环境熏陶法。德育渗透具有渐进性、隐蔽性等特点,需要良好的竞赛环境,因此要在课余体育竞赛中创建德育环境,并在竞赛的宣传与实施中让学生获得体验,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学生无形中接受规则意识、爱国精神、团结合作等德育理念的渗透。教师可利用竞赛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加强竞赛仪式感;利用学校宣传栏介绍体育项目、运动员优秀成绩等。

第二,互动交流法。竞赛前后,教师要主动与学生交流,赛前让学生放松身心,尽力即可,赛后交流则是分析比赛中的失误与违反竞赛规则的原因。教师要根据与学生沟通获得的成果归纳案例,然后将其融入初中体育课程中,让学生汲取经验,进而达到德育效果。另外教师还可针对竞赛前后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后期的体育课程内容与方式,加强对学生体育薄弱部分的练习,让体育竞赛的德育功能发挥最大价值。

第三,教师表率法。体育教师是开展课余体育竞赛过程的贯彻者与执行者,把握着竞赛进行的整体情况。在此教师要有较高的素质品质,能在竞赛中为学生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在课余体育竞赛中渗透德育的责任意识。例如,在竞赛中教师担任裁判的角色,要公正公开,让学生借助竞赛感知规则意识,并将其迁移到生活中,建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如果在课余体育竞赛中,教师以运动员的角色参赛,则要以谦虚、拼搏、上进的心态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提升初中生竞赛德育意识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三观形成的敏感阶段,此时的课余体育竞赛如果只注重成绩,忽视道德品质与身体素质的提高,将会对学生自身良好行为习惯与思想品德的塑造有一定影响。课余体育竞赛项目主题明确,内容普适性强,是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增强道德境界的主要载体。学生要充分认知到课余体育竞赛的竞争性与实践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主动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中。

从学校与教师的角度分析,首先,在课余体育竞赛前,体育教师要与班主任合作,做好赛前动员工作,借助学校环境为学生介绍参加体育竞赛的优势、体育竞赛的有关知识等,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其规则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与爱国精神等德育品质,使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中。学校还要与家庭合作,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借助微信群为家长推送竞赛宣传手册,邀请家长到校参观或参加体育竞赛,让家长也充分了解课余体育竞赛中渗透德育的优势与重要性,进而做好家庭辅助,提升课余体育竞赛的影响力。其次,在竞赛中通过朗读学生加油稿、比赛场地中摆放励志标语、执行比赛规则等,为学生传播体育文化,无形渗透德育理念。最后,课余体育竞赛后,借助学校公众号、校园内宣传栏与广播等平台,对取得良好成绩的团体与个人进行表扬,同时对竞赛过程中产生的励志与感人事件进行广而告之,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三)丰富优化渗透德育载体

1.优化竞赛组织模式,适当延长竞赛时效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包含全员赛与精英赛两种形式。精英赛体现该校体育整体实力,可锻炼学生坚持不懈与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全员赛则体现该校体育的“软实力”,即体育学科的教学效果、学校对课余体育竞赛组织的态度等,可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课余体育竞赛的全体赛与精英赛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体育竞技的魅力,增强对学生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在开展课余体育竞赛时,要精英赛与全员赛并重,保证竞赛组织形式的娱乐性与竞技性,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为了促进精英赛与全员赛一同发展,学校还要建设竞赛分层机制,在全员赛中选拔精英赛参赛选手,以此延长竞赛时间,丰富竞赛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中,从中受益。

2.丰富竞赛项目设置,完善体育项目内容

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下的课余体育竞赛项目的设置,要建立在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丰富竞赛项目内容,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竞赛与体育锻炼中。学校适当建立全员赛、精英赛两种机制,其中全员竞赛的项目以体育课程中教授的项目为内容,实现学、训、赛一体化的建设,防止因为对竞赛项目的生疏,导致学生不愿意参赛的情况产生。对全员赛的优化,还要适当增减人数与障碍物,以“100 米跑”为例,可适当增加障碍物,变成100 米袋鼠跳、100 米障碍跑等。另外还可结合当地体育文化设置竞赛项目,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英赛项目的完善,则是在全员竞赛项目中挑选挑战性更强的项目,增加趣味性。如仰卧起坐与花样跳绳等,以此吸引更多学生主动报名参与到精英赛中,在课余体育竞赛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3.扩展竞赛鼓励范围,激发学生参赛积极性

经过调查可知,现在很多初中学校的体育竞赛奖励机制还是围绕比赛成绩设置,课余体育竞赛中只有少数人获奖,没有考虑到团队合作项目竞赛中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坚强意识等优良品质的奖励。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课余体育竞赛,却没有获得奖励,一定会影响学生参与课余体育竞赛的积极性,降低渗透德育效果。基于此,笔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

第一,课余体育竞赛中,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即竞赛完成后,学校要对成绩或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表彰标准不只是班级为单位的量化管理,还包括对单独优异学生的表彰。如在颁奖仪式中,介绍在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与事件,然后给予颁奖鼓励,让其发表获奖感悟,起到为他人树立榜样,激励自己与他人的作用。

第二,丰富奖励的奖品种类。“重在参与”不能只体现在课余体育竞赛中的口号中,还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置实际奖品,通过此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兴趣。基于此,学校要丰富物质奖励类型,以此吸引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竞赛中。

第三,扩展奖励范围。课余体育竞赛中,不但要对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还要对下面几种情况的学生进行奖励:(1)因特殊情况本身不能参加竞赛,但仍排除万难坚持参加比赛的学生;(2)竞赛中,因为帮助他人错失好成绩的学生;(3)表现优异的学生团队;(4)竞赛中遵守纪律与规则,积极为竞赛服务的班级;(5)为保障竞赛顺利完成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等。另外,根据渗透德育品质设置奖项,如“顽强拼搏奖”“助人为乐奖”“最佳团队组合奖”等,通过此激励学生继续参与竞赛,并做到德育渗透于无声之中。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对学校课余体育竞赛中德育渗透的研究,创建更完善的体育竞赛机制,最大限度地体现体育的德育作用,让学生不只掌握体育技能,还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为现代初中课余体育竞赛渗透德育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精英赛体育竞赛课余
丰富的课余生活
第二届“琅琊杯”全国诗书画家精英赛征稿通知
第八届国际(冬季)抢渡黄河精英赛开赛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全国脚斗士精英赛在我院举行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汇能杯”第十六届高尔夫精英赛圆满收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