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语文阅读与立德修身相促互融

2024-01-02王庆香

关键词:优秀品格陆游老屋

王庆香

(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江苏 扬州 211400)

陶行知提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语文教材中,蕴含很多与做人相关的道理,通过解读文本,拓宽德育途径,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掌握语文知识过程中,学会做人,立德修身。语文的人文性,为学生德育修养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在探究文学价值与德育内涵中,能端正学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美好情感、优秀品行的形成。语文课标强调,要抓住语文教学契机,渗透情感德育,创新教学活动,助力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努力上进,拥有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实际,重视德育启蒙,从语文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道德修养同步提升。

一、在随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教材中所选文本,其独特的德育价值,有助于对学生的身心进行熏陶,让学生从中见贤思齐,提升自我道德品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小学生年龄低,对德育认知能力有限,教师要结合文本阅读,做好德育资源的挖掘,并运用巧妙、恰当的方法,指引学生体会优秀的品德,增进内化。

(一)从字词分析中,提炼积极的人格品质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识字、组词,让学生把握文本大意,学习文本内涵与情感,为熏陶学生品行奠定基础。

比如,在《我不能失信》一文的教学中,对于“失信”,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课文中,宋庆龄小时候很想去伯伯家玩,但是因为与小珍有约定,如果去伯伯家,小珍就会扑空,这样做会失信于人,表明宋庆龄要坚守自己的承诺,说到做到。对于“信”字的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字的构成,左边是一个单人旁,右边是一个“言”,意思是“说出的话为信”。关于“信”字,有失信、守信、信任、诚信等组词。教师围绕“失信”一词,展开有关德育的话题讨论。对宋庆龄绝不失信的行为,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才能做到不失信?诚信、守信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无论做人、做事,都要做到诚实、守信。通过对宋庆龄小时候“守信”的故事,让学生接受道德熏陶,养成“言必信,行必果”的优秀品格。遵守诚信,要从小做起,教师让学生回忆身边,有没有讲“诚信”的人和事?有没有“失信”的人和事?“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作为小学生,要用“诚信”来规范自己,身体力行,做诚实、守信的少年。

(二)从文本朗读中,挖掘蕴含的优秀情感

在语文课堂,阅读是认识文本、体悟作品情感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提炼文本中的优秀情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语文教材中,不同文本中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学习《狐假虎威》时,该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微风,吓跑了森林里的其他动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一些人,总是借助他人的力量吓唬人,而自己却没有真本领。这个寓言,讽刺的是仗势欺人的奸诈行为。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能被表象所蒙蔽,要善于去伪存真,弄清真相。再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关于父母之爱的。课文中,关于母亲工作的场景描写,“厂房四壁潮湿,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只灯泡,犹如身在蒸笼”。如此恶劣的工作环境,母亲却为了每月二十七元收入,含辛茹苦地坚持着。相反,当“我”要钱买书时,母亲的四个“立刻”,将母亲塞钱给我这件事,刻画出浓浓的希望与深情。在指导学生朗读该文时,教师要抓住场景、动作、对话描写,让学生思考文字背后埋藏的慈母深情,激发学生感恩之情。母亲的慈祥、善良,足见慈母情深的伟大。

(三)从人物形象分析中,挖掘难能可贵的品格

在文学作品阅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常通过语言文字来刻画。教师要借助对人物身上优秀品格的解读,拓展德育渗透途径,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照自我,领会这份崇高的人格精神。

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该文讲述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照顾伤病员,自己瘦得皮包骨头,却将鱼汤留给伤病员,最终牺牲。对老班长形象的描写,让学生看到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格,如舍己为人、关爱战士,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等。结合文本,从字里行间勾画出老班长的优秀品质,在外貌描写上,“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快四十岁的人却显得憔悴衰落,可见其为革命半生操劳,也表现出他对党、对战友的满腔热情。在行为描写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遍了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由此,描写出老班长为了能让战友喝上鱼汤,不辞辛劳、甘于奉献的品格。当战士们不喝鱼汤时,老班长“眉头拧成了疙瘩”,当战士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从中可以感受到老班长对战友无私的爱,想尽一切办法要完成党交给自己的任务。借此,让学生深刻体认老班长的形象特质,让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难,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四)从文本情节分析中,塑造学生优秀品德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对文章情节的把握,既要加深学生的理解,还要找准德育渗透契机,让学生从中体会人生哲理,为发展良好道德品格奠定基础。教师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促进学生形成热爱生活的优秀品格。

比如,在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该文以老屋为背景,为小猫躲避暴风雨,为老母鸡孵小鸡,为蜘蛛安心织网抓虫提供了地方。最后,老屋一直站在那儿,一直没有倒。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深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老屋为什么一直没有倒?因为老屋要为其他小动物提供遮风避雨的地方,彰显了老屋无私仁爱之心。联系上下文,让学生从中体会“关爱他人、同情他人”的善良之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爱”的核心,从重点语句解析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老屋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教师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参与对话:“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从这些句子中,学生能深刻感受老屋的善良与奉献精神。

二、在拓展材料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上,除了对教材挖掘外,教师还要注重拓展材料,从补充材料中挖掘德育资源,让学生从中获得德育熏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幸福、责任、良心、爱、诚信等已经有所了解,但理解不够深刻,依托补充材料,开阔学生认知视野,增进学生优秀品格。

(一)借助文本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在对文本的讲解中,教师通过拓展与文本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背景资料的补充,有助于启迪学生人文智慧,增进学生理解文本,养成良好品格。

比如,学习陆游的《示儿》,该诗表达的是爱国主题,表达了陆游至死不忘对“北定中原”的信念与强烈的爱国激情。课堂上,对诗文的讲解中,教师让学生体会陆游内心的悲痛,整篇诗文情真意切,流淌着对抗金大业的无限遗恨。在讲完诗文后,拓展阅读陆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陆游自出生以来,正值金人南侵,诗人从小就尝尽颠沛流离的生活苦楚。在这一环境下,陆游对兵书很关注,他还学剑,曾言“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以表达其豪壮的爱国气魄。在陆游29 岁时,考取进士,其后为官,极力主张北伐。但因主战派失利,陆游被罢官。46 岁时,陆游任夔州通判。其后,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得以亲临前线,为国杀敌。这一军旅生活,更加激发他的爱国志向,写下很多恢宏悲壮的诗篇。54 岁时,陆游去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为官,因其一贯主张抗金,被当权者所妒,最终被罢黜。66 岁的陆游,归隐山阴,参加农业耕种,生活宁静。及至85 岁,陆游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而遗恨而终,并写下《示儿》这首诗。从其生平经历中,可以看出刻在陆游骨子里的爱国精神。由此,从陆游一生背景资料解读中,让学生体悟陆游《示儿》中寄寓的对国家恢复中原的殷切期盼,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意志。

(二)通过拓展资料,体认作者的高洁品格

在教材中,收录的文本具有丰富而深远的德育价值。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除了认识语言知识点外,还要积极拓展与作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从中感悟作者的高洁品行。

比如,学习吴冠中的《父爱之舟》时,该文以散文形式描写“我”与父亲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怀念与感激之情。文中记述了几件事,作者求学路上住旅店、逛庙会、送我上学、考学等琐事,从这些鲜活的场景中,为学生塑造了立体而真挚的父爱形象。关于作者吴冠中,教师通过欣赏其画作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吴冠中的艺术精神。如油画《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结合其画作,再回读作品,让学生从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中洞见父爱的伟岸。从写作手法上,作者善用映衬法,由事写人,父亲对儿子的爱,细密而深沉,可谓是工笔与白描相结合,展现了吴冠中既为画家又是作家的艺术风范。

(三)结合观察插图,感受真挚品格

在小学语文选文中,插图的运用,为学生创设出可视化阅读情境,便于学生透过文字、插图,深刻体认文本的思想、情感与内涵。小学生年龄小,以形象化思维为主,插图的运用,便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学习《将相和》时,该文主要讲述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故事。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将人物性格特点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表现出蔺相如机智勇敢、讲究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优秀品格。结合课文插图“负荆请罪”,让学生说一说廉颇为什么要这样做。前两件事,展现了蔺相如以国家为重,临危不惧的优秀品质。面对廉颇,蔺相如却“躲”着。蔺相如的“只有‘将’和‘相’团结起来,赵国才能不受外敌侵犯”,让廉颇幡然醒悟,也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负荆请罪。以读为本,既要读懂故事,更要读懂人物。在《将相和》中,结合文本、插图,拓展相关史料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品格特征。蔺相如大智大慧,廉颇骁勇豪爽。蔺相如有顾全大局之风,更有宽宏大量之胸怀。廉颇能做到不计前嫌,负荆请罪,其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每个学生学习。

(四)延伸课外阅读,指向学生品格养成

在语文阅读中,仅依托读教材是无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的,教师要因文而变,适当拓展阅读材料,从拓展阅读中,让学生辨识是与非,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优秀的德育修养。

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该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的几件事,表现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优秀品格。关于鲁迅,教师拓展其相关的生平资料,并对其主要作品进行介绍。如《狂人日记》《呐喊》等作品,讲解鲁迅先生的名言,如“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等于谋财害命的”。补充臧克家的《有的人》,表达对鲁迅精神的歌颂与赞扬。在课外推荐阅读中,加深学生对鲁迅的认识,了解其写作手法,并从中体认高尚的人格与品行。

语文阅读与德育融合,教师要深入透析文本内涵,找准切入点,引领学生参与体认、感知优秀的人格精神。德育离不开生活,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从思想、情感、认知上获得道德熏陶,内化优秀品格。

猜你喜欢

优秀品格陆游老屋
老屋回忆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老屋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优秀科学研究品格
实现强国梦离不开领袖指引
诵读经典美文 培育优秀品格——浅谈经典诵读与学生人格的培养
老屋夜雨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