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1-08-15张学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北京市体育课

张学生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 河北三河 065201)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张学生

(华北科技学院体育部 河北三河 06520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存在对体育竞赛认知程度不够、体育竞赛的参与情况不理想、 体育竞赛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体育竞赛的开展内容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提出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体育课相结合;体育竞赛的竞技性和休闲性、娱乐性相结合;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措施。

北京市 体育竞赛 高校 校园文化

1 前言

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然而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并不理想。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表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下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为教育界和体育界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校体育竞赛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增强其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问题,探讨其发展对策,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12所高校的校内体育竞赛。调查对象主要是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和在校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2.2 问卷调查法

自制《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后进行调查。共发放教师问卷100份,回收98份,回收率98%;发放大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76份,回收率96%。

2.2.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类、筛选、参考,结合调查结果,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

3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的界定

体育竞赛又称运动竞赛或竞赛表演,是指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内容,在裁判员主持下,依据统一规则进行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能力的较量[1]。

本文所谈的高校校内体育竞赛主要是指由高校各部门自主举办,以普通大学生为参与对象,在课余时间开展的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培养体育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的的各种校内体育竞赛活动[2]。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对体育竞赛认知程度不够

体育竞赛,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高校师生了解体育竞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加,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增进身心的健康。在对北京市十二所高等院校调查后发现,48.6%的大学生对体育竞赛了解较少或不了解,仅有23.5%的大学生认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很重要或重要,甚至还有7%的体育教师认为开展体育竞赛不重要。从以上调查表明,高校师生对体育竞赛的了解并不深入,体育竞赛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宣传。

4.2 体育竞赛的参与情况不理想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大学体育的任务是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终身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等。所以说大学体育就是面对全体大学生,调动他们的体育兴趣,促进其共同参与学校的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活动。体育竞赛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与对象应确定为全体大学生。

然而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发现,74.6%的大学生希望或非常希望参加学校的体育竞赛,但是实际经常参加学校的体育竞赛的比例仅为7.4%,有36.3%的大学生有时参加学校的体育竞赛,还有28.4%的被调查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体育竞赛。高校体育竞赛,异化为只有少数大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完全违背了高校开展体育竞赛的本意。因此,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比率,成为体育竞赛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4.3 体育竞赛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组织机构是体育竞赛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结构合理的体育竞赛组织机构,能够促进体育竞赛的开展更具目的性、计划性和操作性,能够满足大学师生对于体育竞赛的需求。

在调查的高校中,16.7%的高校没有明确的体育竞赛组织机构,83.3%的高校都具有体育竞赛组织机构,且都是体育教学部门的教师担任。在走访中发现,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较大,主要的精力都用在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竞赛,只能是完成基本的体育竞赛计划,关于体育竞赛的改革和创新,没有时间去操作。

4.4 体育竞赛的开展内容不能满足需要

体育竞赛的内容,是高校体育竞赛的主体。本文所研究的体育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竞赛项目、体育竞赛次数、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体育竞赛项目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好程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竞赛,能够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体育竞赛次数能够反映体育竞赛习惯的养成程度。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反映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对北京市十二所高校调查后发现,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依次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而每年学校组织的相关体育项目竞赛的次数依次为:篮球1.2次/年、足球0.7次/年、羽毛球0.6次/年、乒乓球0.5次/年、健美操0.5次/年。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主要集中在体育教研组、院系组织。

4.5 影响体育竞赛的正常开展的因素

高等学校体育竞赛的顺利开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主观因素(领导重视程度低、缺乏完善的竞赛制度、体育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参赛意识不强)和客观因素(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竞赛经费、体育教师数量、时间)。在调查中发现,制约北京市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主观因素中,其重要作用的主要是领导重视程度低、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制约北京市高校体育竞赛开展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场地设施、器材设备。

5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对策研究

5.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体育竞赛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体育竞赛的教育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竞赛即体育的竞技比赛[3]。加强对体育竞赛活动的推广和宣传,使体育竞赛价值逐渐被学校领导、教师和大学生所认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根据各个学校自己的特定条件,结合广播、拉拉队表演、海报等多种方式,营造热烈的体育竞赛氛围,促进体育竞赛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5.2 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体育课相结合

体育竞赛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一部分,但长期来高校体育竞赛都与体育课程相脱节,体育课上所学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地满足体育竞赛的需要,虽然知识和技能学的不错,但是对于竞赛方法、比赛规则都知之甚少。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体育课相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大学生体育课上能够学到运动训练、体育竞赛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大学生参与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的兴趣。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过程中又能检验体育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大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

5.3 体育竞赛的竞技性和休闲性、娱乐性相结合

高校体育竞赛应该把竞技性、休闲性、趣味性相结合,降低竞赛难度,满足大学生参与体育竞赛的需要[4]。根据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知识层次,开展多样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不但增强其参与体育竞赛的兴趣,吸引其广泛参与,而且对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积极作用,为发展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4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竞赛,是在学校这一特定文化氛围中进行的文化传播,它以大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校的精神和文化。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首先要完善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机制,制定合乎实践需要的规章制度,改革评价机制和奖励办法,激发广大师生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其次,加大体育竞赛投入力度,改善竞赛条件,加强对体育竞赛的指导,学校的体育设施应该免费向学生开发,保障体育竞赛的基本设施;再次,加强学校传统和体育竞赛的有效结合,把校训、校徽、校旗等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融入到体育竞赛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竞赛文化体系[5]。

[1]编写组.运动竞赛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赵承磊.普通大学生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 .

[3]李悦悦.普通高校课余体育竞赛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李静波,杨波.我国学校体育竞赛八大问题与对策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

[5]贾文,田海燕.高校校园体育竞赛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

G807.4

A

2095-2813(2011)11(a)-0037-02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北京市体育课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高考数学中体育竞赛类概率问题解析
体育课
高中体育竞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论学校体育竞赛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