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评价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评语的运用

2024-01-02张允鹏

关键词:激励性法治道德

张允鹏 杨 见

(1.邳州市英华路实验学校;2.邳州市福州路小学,江苏 徐州 221000)

一节成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还要运用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对的是一群自律性不强、活泼又好动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使用好的评价性语言,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基于此,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肯定,评价用语要客观公正,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

一、提升教师评价能力,智慧评价思政课堂

教师要丰富自身教学理论知识,提升道德与法治语言素养。知是行之始,课堂评价是复杂的教育活动,教师要先掌握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掌握更多的评价理论知识,才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游刃有余地使用评价语。只有教师先丰富自身评价知识,多学习并参加培训与教研,提升评价素养,才能有效地在课堂中运用评价理论。另外,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性评价,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评价效果。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要在课堂上多锤炼语言,增强语言素养。一方面,教师要意识到课堂评价语言使用能力的提升,不是通过学习或培训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与反思,在坚持中获得成功;另一方面,教师在平时听课时要多关注优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日积月累,做好笔记,并尝试将好的评价语机智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断丰富课堂评价语的情感属性。此外,教师还要从下面几点着手,丰富自己的评价语言库,增强语言素养。

第一,使用准确且具体的评价语言。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教师的语言要保证准确、具体,尽量不要使用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的语言,要一语中的,说出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哪些地方还要加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无论是评价学生的答案,还是针对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评价语,都要求教师进行清晰明确的反馈,减少无效的课堂评价语。如对学生进行肯定评价语时,教师要减少使用“很棒”“你做对了”等语言,此类单调的评价语听多了,会让学生内心变得毫无波澜,不再期待教师的肯定与鼓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肯定评价时,要先解释值得肯定的行为,学生回答问题全面、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思路清晰等。学生正确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评价为:“你观察得真仔细,马上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希望你下次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与同学分享你的想法,加油!”“你的反应速度真快,是第一个举手的学生。问题回答得很好,非常棒!”这种肯定性的评价比之前的“真棒”“真好”更加准确、具体,在教师的评价语言下,学生会关注到自己进步,还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扬长避短。对于否定性评价,教师也尽量不要使用“不对”“错误”等否定性评语,而是要客观地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如思考问题的方向有偏差、没有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点等,然后进一步为学生指明方向。

第二,增强教育机智,灵活运用评价语。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课堂中随时会产生各种问题,如果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发生意外情况或偶然事件,教师要因势利导,机智捕捉生成的教育资源,科学运用课堂评价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教师要灵活掌控课堂,认真观察、理解学生,在学生理解出现错误时也不要给予简单否定,要耐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错在哪里。如果学生有新颖独特的想法,教师要耐心倾听,思考其答案的合理性。只要观点合情合理,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对学生提出偏离知识的观点也要及时引导,可使用“暂时悬挂法”鼓励学生在课后科学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在下节课展示验证结果。这样不但不压制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保障课堂评价语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要灵活把握评价时机,使用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在适当的时间内使用适合的评价语言。教育机智是创新性强与生成性强的活动,教师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使用评价语时融入教育机智,机智的生成需要一定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积累与内化。

二、巧用多种评价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一)使用肯定性评价语言,帮助学生成功体验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欣赏,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因此适当的表扬与赞赏,可以激励小学生投入更多热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渴望获得教师的认可。基于此,教师要保护学生此类愿望,通过肯定性语言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例如,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和我的家”一课,插入绘本《我和弟弟》中的内容,讲述“我”和“弟弟”如影相随,一同成长。为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教师可以将这些图片投放到白板中,然后提问:“你能不能找到图中有哪些相似的地方?”更多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的衣服相同”“他们喜欢相同的游戏”。此时教师认真观察,找寻有话想说却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然后用信赖的眼神、和缓的语气说“你来说一说”,以此为学生加油打气。当这名学生回答:“他们长大以后还想去航海。”教师说:“你看得可真仔细,很快就发现了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对,哥哥和弟弟还想去航海。”此时这名学生得到了教师肯定性的评价语言,用比之前还要大的声音说:“哥哥和弟弟不但有相同的兴趣爱好,还有相同的梦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教育点,再结合心理学给予学生肯定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产生自信,然后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可知,教师要善于使用肯定的语言引导学生与自己合作,主动投入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中。

(二)使用启发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小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使用启发性语言,为学生创建主动思考的环境,让学生在其中碰撞思维,在“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下,提升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例如,在一年级上册“课间十分钟”一课中,针对“课间你都会做什么”的提问环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回答,此时很多学生都能回答出“喝水、整理课本、上厕所、做游戏”四件事。对于如何安排这四件事,学生产生了分歧。在此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就先做什么事情”,此时有的学生说:“我最先要上厕所,因为憋着真难受。”教师说:“真好,很多同学一打上课铃就举手要上厕所,就是课间没有安排好时间。你找到了第一件要做的事,那么剩下的三件事中,你要如何安排?”学生说:“上完厕所后,我想整理一下书本,将下节课要用的课本找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会最后做游戏。”在同学们的讨论与教师的启发性评价语引导下,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激烈讨论,理清了在课间需要做的事情,并知道课间十分钟时间内做事的先后顺序。在本节课中,教师一直使用启发性评价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理安排课间时间,在思维碰撞下,生出“智慧之果”。只有教师的评价语具有启发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让其逐步探究答案,获得真理。这样不但能增长知识,还能发展学生智力。

(三)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升学生合作效率

要想开展成功的教学,教师不能强制要求学生,而是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学习,在此过程中激励性的评价语作用很大。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的同时,主动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活动为主要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多是通过同伴合作获得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更好地组织与引导、促进学生学习。在此使用情境教学法,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十分有效。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合作。例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教学中讲解“守规则,懂礼让”知识时,教师突破传统单一带领学生阅读的模式,引导其先自主阅读,观察教材中的文字与图片,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编一编、演一演的形式,将“守规则,懂礼让”的故事演“活”。在开始创编与表演时,学生会因为害羞不主动进行,即使表演也不自然。基于此,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你们是第一组上台表演的成员,我们班第一批小明星诞生啦,为这些小明星鼓掌。”边说边带领学生鼓掌,以此增强课堂气氛。接着鼓励其他还没有表演的学生:“下面谁还想演一演,你能否做得更好?”以此激励小组学生上台尝试。接着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做出评价。学生在本次表演活动中,掌握了礼让特殊人群、遵守排队规则的知识,建立了规则意识。本节课中,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合作开展剧本创编与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中要尝试使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快速成长。

(四)使用幽默性评价语言,缓解学生紧张心理

如果教师课堂中的评价语缺乏幽默感,无形中会在师生间竖起一道高墙,教师不了解学生,学生遇到问题也不敢与教师沟通。幽默的评价语可以化解尴尬,还能体现课堂智慧,教师要将幽默作为课堂的“维生素”,适量补充。一名有幽默感的教师,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基于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尝试使用幽默的评价语拉近师生距离,缓解尴尬气氛。例如,二年级上册“欢欢喜喜迎国庆”课堂中,当进行“国庆节要怎么做”的问题沟通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找到与国旗有关的场景,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正确看待国徽和国旗。这个阶段,班级中有大半部分学生都在举手,想要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巡视班级,将目光落到了一名想举手却又犹豫不决性格内向的男生身上,这名学生在教师眼神的鼓励下,举起了手。教师请这名男生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虽然男生的声音不高,但是发言的内容十分精彩。教师此时微笑着对这名男生说:“你讲得比老师还好,从今日起正式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你不但能详细讲清楚升旗仪式,还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国旗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下次可要多举手回答问题,否则我们都不能听到这么精彩的故事了。”此时这名男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课堂中,这名男生发言的次数明显增多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有很多学生虽然心中已经有答案,但因为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主动发言。教师要使用目光鼓励,并辅以幽默的评价语缓解学生紧张心理,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幽默的评价语能让学生笑着接受,并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中要多运用幽默性的语言,正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主动表达,提升道德与品质素养。

课堂中,教师要巧用公正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活动,建立学习自信心,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下,推动小学生素养提升,促进小学生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激励性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小学习作教学激励性评价的运用策略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