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驱动智慧图书馆发展研究
2024-01-01杨亚非
杨亚非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图书馆社会功能的不断演变,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已成为支撑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文章阐述基于微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FOLIO,认为FOLIO以开源特性、共同开发模式、微服务架构打破传统图书馆服务平台格局,具有发展前景,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核心应用之一,并通过分析FOLIO驱动图书馆智慧化机理,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势与挑战,提出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思路的设计构想,进一步探究FOLIO与智慧图书馆的关系,以资源及需求采编、核心数据管理、智能智慧服务以及馆员建设与职能四大模块为中心,构建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流程图,为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FOLIO;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图书馆工作重心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当前,传统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的发展需求,建设智慧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势所趋[1]。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和技术功能的双重变革下,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图书馆的核心面临从系统到平台的转型压力,传统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标准化流程,如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图书馆完善数字馆藏和适应用户需求的服务。因此,图书馆亟须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ibrary Services Platform,LSP)整合多种资源管理系统、支持多种开放元数据格式、提供多种功能来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FOLIO则作为依托先进的微服务架构技术的开源平台应运而生[2]。
此外,在全球开放运动的影响下,开源数据、开放获取等理念不断涌入图书馆行业,掀起开源热潮,图书馆建立开放理念下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成为必然。2011年,美国著名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专家Marshall Breeding在Automation marketplace 2011:The New Frontier:the battle intensifies to win hearts, minds, and tech dollars一文中首次提出“新一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概念,这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
文章阐述基于微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FOLIO,分析FOLIO驱动图书馆智慧化的机理,以及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思路的设计构想,探究其发展价值[3]。
一、基于微服务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FOLIO
(一)FOLIO含义
FOLIO(The Future of Libraries is Open)是一个开放源码的图书馆服务平台,由EBSCO于2016年发布,以微服务架构为基础,以应用程式帮助图书馆进行资源管理,并由图书馆、开发者和服务提供方共同发起、形成全新的服务创新平台。其一经推出,就引起国内外图书馆界学者广泛关注。FOLIO的核心是提供开放源码,搭建一个以功能社区为导向和可持续化发展的现代技术生态系统,助力图书馆升级,实現智慧图书馆对资源的有效管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使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价值更大化,彰显未来智慧图书馆的开放理念。
(二)FOLIO架构
FOLIO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微服务架构,由众多单独运行的各子模块组成,且各模块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配合。FOLIO的模块可分为两大类:前端模块和后端模块。前端模块又称UI(User Interface,用户接口)模块,主要功能是用户交互,并可以调用后端模块实现服务功能。后端模块互相之间通过OKAPI即可实现互相调用,不需要直接访问。FOLIO架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界面层。FOLIO根据用户使用场景设计应用界面,将应用封装成不同界面,使用户通过接入端享受服务。第二,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分为核心应用和第三方应用。操作系统App是FOLIO的核心应用,如电子资源管理系统等。第三方应用是对现有程序的扩展或者开发新的应用程序、系统,如数字典藏、OPAC系统、运维平台以及联合编目等。第三,网关层。FOLIO网关层使用OKAPI,这是微服务的核心,主要具有注册、运行和调用等功能,常被用于管理和运行多租户网关。API网关则是OKAPI核心功能,通过代理服务来发挥作用,并作为进入系统的单一入口,协助各模块之间进行服务调用,接受所有API请求,将请求转发给服务目标。除了上述功能,API网关还拥有租户管理、服务部署、服务发现、本地集群管理、运行和监视以及启用新服务或禁用部分服务等功能。第四,微服务层。该层由后端模块组成,通常一个HTTP服务程序即可成为一个后端模块,并实现某种业务功能。用户利用后端模块实现调用功能则需要向OKAPI发送请求,提交ModuleDescriptor.json文件,由该文件将模块的名称、ID、版本以及服务内容与范围、各模块之间的信息等发送给OKAPI。当模块部署运用OKAPI时,DeploymentDescriptor.json文件则提供模块运行的底层信息,使模块能够以Docker镜像方式或者执行文件进行部署。模块在启动时会先分配一个TCP监听端口,如果通过Docker镜像进行部署,OKAP则将容器公开端口映射到动态分配的端口[3];如果通过执行文件进行部署,则模块部署后会对端口进行监听。第五,系统层。该层的功能是对FOLIO的数据进行保存,主要有系统设置、数据存储和配置、操作日志、索引以及租户管理等基础模块数据。各后端模块单独进行表结构的建立和数据库链接,且各模块之间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甚至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此外,服务用户的持久性数据均为私有,只能通过API实现访问,同时FOLIO默认将PostgreSQL数据库作为事务数据库,将MongoDB数据库作为元数据库[4]。
二、FOLIO驱动图书馆智慧化的机理分析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资源管理为核心,被称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具备自动实现纸质资源的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纸质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已无法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5],图书馆亟须不断丰富内容和服务。图书馆通过FOLIO,应用云计算等技术,可以节约系统空间,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集成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各类服务商及第三方软件还可以通过FOLIO特定的接口进行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共建。
从图2可以看出,FOLIO与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相比存在较大的区别。
(一)FOLIO优化图书馆传统业务
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以资源管理为核心,基于B/S系统来实现对纸质资源的管理,并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FOLIO则采用微服务架构,各模块集中管理、单独运行,且互相之间协同配合来实现整体功能,具有服务粒度小、松耦合和纸电资源一体化等特征[6],能有效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业务效率,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推介及参考咨询服务。
(二)FOLIO取代图书馆冗余业务
图书馆依托FOLIO的中央知识库,可以搭建电子资源的复制及异构平台,统一管理资源数据,从而减少系统建设成本,节约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取消部分不需要的业务[7]。同时,相比传统图书馆自动化系统,FOLIO在维护时不需要闭馆,也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数据维护。
(三)FOLIO扩展图书馆新型业务
FOLIO运用开放的API,便于图书馆服务平台有效集成,使图书馆的开发面更为广泛,从而形成开放的生态环境,为图书馆的应用创造提供良好的基础[8]。同时,FOLIO利用云服务也可以实现图书馆信息的互联互通,便于工作人员和用户进行开发工作,实现开发资源共享,从而完善图书馆的业务系统。
综上所述,FOLIO能够提升图书馆管理和选择工作流程的灵活性,不需要依靠系统自带的工作模式,推动图书馆解决数据孤岛和智能化服务不足等问题,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共建[9],提高工作效率,推动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
三、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势与挑战
(一)优势
第一,升级个性化定制服务。FOLIO利用支持Mock测试的Stripes框架来升级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也就是通过Mock收集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并进行仿真分析,再初步测试仿真数据,不断调整功能,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FOLIO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构建产品原型(Prototyping)的,并以用户测试得到的个性需求为基础进行开发工作。Stripes使用的是自带的UI控件框架,而不是系统原生的 HTML控件,能够实现按钮组件级的二次开放,便于图书馆调整和重新构建用户主题,优化用户服务体验。也就是说,当用户的需求发生变化时,Stripes通过OKAPI网关通信即可调整用户需求变化,不需要请求数据库形成新的用户服务,也不需要删除旧服务[10]。
第二,推进馆藏资源揭示。传统图书馆以用户业务需求为建设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利于用户掌握图书馆的资源分布情况,并加大资源的搜索和查询难度。基于FOLIO,图书馆则可将服务形态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应用技术将不同的资源进行优化排名,促进用户便捷获取相关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此外,基于FOLIO,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以运用Vert.x和Stripes将微服务封箱,再将封箱后的服务进行发布、揭示和运营[11]。
第三,降低开发成本。FOLIO以Apache为基础的开放源码协议具有开放性,并自带大量的应用,有助于图书馆降低开发成本。即使某些商业公司对相关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但只要Apache协议存在,图书馆就不会受到侵权影响。可见,FOLIO对二次开发不收取任何费用,也可降低图书馆的经营成本。
(二)挑战
第一,缺乏标准化体系。在FOLIO的信息构建过程中,部分图书馆信息的元数据需要交换。如果图书馆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没有形成标准化体系,使各个模块各自运行,则无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会导致各模块变成数据孤岛,不利于FOLIO在图书馆中的运用[12]。
第二,数据迁移难度大。在图书馆相关平台建设中,新系统的构建需要对旧系统的数据进行迁移,系统更迭也给后续的平台管理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图书馆并没有完全使用完整的新系统,大多同时使用新系统和旧系统,如在旧系统中加入Primo资源的发现与获取、ProQuest的Summon发现服务模块[13]等。这样图书馆的系统更迭难以做到一步到位,系统更新周期长。同时,FOLIO的使用需要图书馆将旧系统的大量数据进行迁移,有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形。
第三,业务流程本土化不足。目前,我国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发展起步较晚,研究也尚处于探索阶段,FOLIO作为国际开源服务平台,在国内尚没有完全可以投入使用的背景环境。国外现有的系统产品开发也以商业利益为导向,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国内的图书馆环境,且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因此,新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在诸多方面尚无法满足国内图书馆市场的实际需求,亟须本土供应商进行二次开发[14]。此外,对用户而言,FOLIO无论是在技术架构上,还是在产品功能上,都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系统平台存在较大不同,需要重新适应FOLIO作为新系统的操作界面和业务流程。
在我国,开放图书馆平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图书馆应积极寻求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和核心价值。首先,图书馆应构建一体化的元数据结构仓储标准,形成标准化的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其次,图书馆应建设智慧图书馆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机制,提高数据的质量,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关联性及安全性,推动实现智慧图书馆[15]。最后,图书馆应推动图书馆系统本土化,积极把握主导权和市场化运营的话语权,加大人才引进,加强自主创新,并通过强强联合,加快技术更新与共享,共同致力于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开发,为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思路的设计构想
资源及需求的采编、核心数据的管理、智能智慧服务以及馆员建设与职能作为图书馆运作流程中的四大模块,既是基础又是核心。笔者以这四大模块为基点,对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思路展开设计构想,以期实现集成化与自动化的智慧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
FOLIO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分析和筛选图书馆的用户需求并制订阅读资源,通过人脸识别,将用户画像与资源清单相对应,最终按照书单采编后输送到数据管理平台。FOLIO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后对服务反馈进行分析,根据用户做出的反馈修正和完善相关环节。此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开放服务、互相监督和数据检测等多种方式参与到新的运作流程中。
(一)资源及需求采编
FOLIO模式下图书馆资源及需求采编模块的新流程主要分为四大管理步骤:预订、订购、接收和编目,详见图4。图书馆资源及需求采编模块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初步书单,运用纸电一体化采访平台进行查重,结合用户数据分析以及供应商对比结果,修正征订单,也就是剔除部分不需要的内容,补充部分遗漏的内容。最终,图书馆资源及需求采编模块将确定的书单推送给馆配商,由馆配商进行审核后通知供应商发货,图书馆采访部则对供应商发货的书籍进行验收,在验收无误后移交给编目部,再由编目部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對书籍的编目及具体排架号、索书号和条形码的确定,并在编目完成后将数字资源由中央数据库复制到馆藏中。
(二)核心数据管理
FOLIO模式下图书馆核心数据管理模块的新流程主要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将海量的数据进行分解、过滤、提炼和优化,最终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核心数据管理模块将采编的书籍资源电子数据作为元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通过数据深度挖掘整合输送到资源管理系统。图书馆的数据集来源较多,主要有用户个人数据、书目数据、借阅数据和服务反馈数据等,这些数据集可以为图书馆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图书馆通过服务平台,依托核心数据管理模块,运用协同过滤和云计算等职能算法,深度挖掘数据中心,以强大的内置分析来构建用户画像模型,并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此外,图书馆还可以让用户参与并成为开发者,通过核心数据管理模块的平台接口便于用户获取服务,鼓励用户将服务反馈传输给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对服务反馈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实现反馈控制和优化,最终优化后的数据可以为图书馆的分析决策提供支撑,实现优化推送,达成精益求精的效果[16]。FOLIO模式下图书馆核心数据管理模块通过不断地吸收和更新数据,使数据管理体系变得更加完善,以循环式的职能分析使个性化服务更加符合用户需求,促使“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管理模式真正形成。
(三)智能智慧服务
FOLIO模式下图书馆智能智慧服务模块可以帮助用户利用知识发现与智能检索功能,找到存储在数据平台中的各种资源,并实时将用户数据传送到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用户画像。图书馆智能智慧服务模块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深度挖掘用户的阅读喜好,为用户定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清单,并基于用户的动态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多种服务选择,实现精准服务。若用户存在使用问题,也可以将问题直接上传到系统中,由传感器接收并对用户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修正并向用户推送新服务。由此,图书馆智能智慧服务模块依靠系统自动修改问题流程,结合技术人员的修正、用户自主开发的修正,保证数据修正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构建起创新性知识服务体系和学术服务体系。
(四)馆员建设与职能
FOLIO模式下图书馆馆员建设与职能模块涉及的图书馆馆员实际工作主要有采编层面的数据监督与监测、参数设置,数据管理层面的激活电子资源、监测系统和技术开发,服务层面的开发拓展服务应用、与用户交流以及检测系统、修正流程问题。图书馆馆员应加快由传统馆员向智慧馆员转型,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平台训练职业能力和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在掌握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图书馆馆员也要了解和应用物联网、人脸识别、RFID、知识图谱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更好地发挥馆员职能。此外,图书馆馆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既耐心向用户进行解释与说明,又有效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并保障用户知情权,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采集用户数据,遵守数据道德规范,让用户感受到人文关怀,享有智慧图书馆成果。
五、结语
FOLIO作为建立在微服务架构上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不仅是一种产品,还彰显一种理念,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文章以FOLIO为例,分析FOLIO驱动图书馆智慧化机理、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优势与挑战,并对智慧图书馆的运作流程进行探索,提出FOLIO模式下智慧图书馆运作思路的设计构想。
[参考文献]
[1]姚国章,余星,项惠惠.智慧图书馆的总体设计与应用系统建设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18-28.
[2]董京祥,刘亚丽.FOLIO模式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22(12):58-64.
[3]王昊贤,周义刚,张乃帅,等.基于微服务架构的FOLIO模块建设探索、实践与思考:以北京大学图书馆闭架图书叫号系统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04):26-33.
[4]曹祺.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系统分析:以FOLIO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0(04):51-58.
[5]魏群义,杨新涯,彭晓东.图书馆2.0整体解决方案:ADLIB 2.0的设计与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0(01):108-112.
[6]林伟明,杨巍. 基于微服务构建的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馆杂志,2020 (08) : 66-74.
[7]贾西兰,李书宁,吴英梅.“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图书与情报,2016(01):44-48.
[8]傅平.新一代共享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图书馆联盟[EB/OL].(2018-07-24)[2023-10-0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16383-1125624.html.
[9]杨巍,林伟明.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图书馆业务系统重构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J].图书馆杂志,2020(11):36-43.
[10]许磊,夏翠娟.第三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元数据管理:以FOLIO的Codex方案为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01):99-113.
[11]王泽贤,胡晓鹰.基于FOLIO原技术栈应用程序开发研究:以馆藏入库应用程序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01):122-129.
[12]刘炜.关于“下一代图书馆系统”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05):7-10.
[13]韩佳,汪莉莉. 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Intota和Alma 为例[J]. 图书馆杂志,2015(11):82-87.
[14]刘炜,嵇婷.“云瀚”与智慧图书馆:以开放创造未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06):50-61.
[15]卢凤玲.融合数据治理体系的智慧图书馆框架研究[J].图书馆,2021(05):74-78.
[16]单轸,邵波.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设计与评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1(06):2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