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特点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
2023-12-30陈可英
陈可英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想要教好数学就必须了解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从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中数学主要有三个特点: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从内容的角度来看,初中数学还具有系统性和丰富性.文章先详细阐述了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并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发现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微课、生活化元素、加強讨论等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学习兴趣;培养思路
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而运用科学方法的前提是了解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中,教师的视角常局限于学生或者某一章节的内容,没有做到从初中数学的整体出发,因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初中数学学科特点进行分析,制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分析
(一)抽象性
数学的抽象性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借助抽象建立起来并借助抽象发展的.数学不是由具体事物构成的,也不是从概念出发而产生的,更不是用来直观描述世界的.数学的抽象抛开了物体的特定内容,只保留了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数学运算、数学推理、数学证明和数学理论是否正确均源于数学的抽象基础.这种纯粹意义上的抽象实质上就是对一般规律或本质的简单概括.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还能够形成思维方法,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逻辑性
数学的逻辑性很强,任何一个数学结论都要经过逻辑推理严格论证.严密的逻辑不是数学的专利,任何科学都必须运用逻辑工具并具有其严谨性.但是数学所需要的逻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以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在很多数学结果中,我们很难发现有直观意义的现实原型,这是因为数学常常被研究于理想中,例如,由于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计算圆的周长或面积时通常会用到其近似值,这就是数学逻辑性和严谨性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故数学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能理解、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从生活和实际出发进行分析、思考和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已成为当代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三)应用性
数学这一工具和手段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科学技术和社会领域,小到出门买菜,大到精密电子设备的制造,处处都蕴含着数学.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创新,数学课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已经不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大量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同时初中数学教学也更多地考虑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也是继续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因此,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具有系统性和丰富性的特点.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初中数学各个章节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与后面平行线、相交线的知识是有关联的,属于同一知识体系,而对于三角形的学习相较于小学来说更加深入,从三种三角形类型的学习拓展到了相似、全等等领域,可以说丰富了许多.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教师应注重考虑这些因素.
二、基于学科特点的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一)引入微课,提高数学课堂的直观性
初中数学存在一定抽象性,部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微课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提升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直观教学能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为学生感知、理解与记忆知识创造条件,而微课正好能把繁杂的数学知识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当然,微课教学本身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微课时,可以用动画形式将知识点播放出来,这样学生很快就会被动画所吸引,从而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在“几何图形初步”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给学生直观展示几何图形,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播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可以是建筑,还可以是具有特色造型的艺术品,然后利用微课对图片进行提炼,从而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借助这些图片,学生的学习体验比一般课程要有趣得多,数学学习不再枯燥.微课教学总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在某个知识点上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同时,微课教学对教师来说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其操作也是非常方便的,在必要时还可随时停顿,回播某个环节.微课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高效,也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二)引入生活,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新课改强调义务教育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本质,也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考虑.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过分强调数学理论,学生只记住了数字和图形,完全不知道这些数字和图形的意义,更不用说学习的兴趣了.因此,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点.
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节知识虽然不算难,但是由于都是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非常枯燥.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引入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有一天,王大爷家的小猫跑丢了,在漆黑的夜晚,王大爷拿着手电筒出来寻找.过了一会儿,手电照到了小猫身上,此时手电光源与小猫之间形成了什么?找到小猫之后,王大爷将手电照向远处,此时手电光源与远处又形成了什么?”由此让学生用“直线”“射线”“线段”来填空.
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更注重让学生回答已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中已被数学化的数学问题,很少会创设新的生活情境,这正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所在.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设计出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境,就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元素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三)加强讨论,完善课堂讨论结构
开展课堂讨论主要是为了适应数学学科逻辑性的特点,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升数学逻辑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更懂学生,故通过讨论,学生会更容易解决问题.完整的课堂讨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定讨论的目的
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数学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确定好讨论目标,尤其应注重思维训练,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手段.
2.确定讨论的问题
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认真筛选学生学习中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使问题契合教材中的核心问题和重难点知识.讨论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使学生愉快地接受问题挑战,激发学生求知欲.另外,讨论的问题要存在障碍性,障碍就是要让问题有探索的价值,有难度,而教师的作用就是适时指导,让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跨越障碍.
3.营造讨论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愉快的讨论氛围,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与激励,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缺乏信心时予以鼓励,在学生讨论具有独到见解时予以赞扬,在学生讨论遭遇困难时予以指导,在学生讨论取得成果时予以肯定.
4.创设讨论情境
讨论情境主要是指讨论的硬件设施、教學道具等.在确定讨论主题、分步骤开展讨论时,教师要结合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讨论的内容,通过音乐、视频等让学生有沉浸式的讨论体验.
5.控制讨论节奏
课堂讨论要有张有弛.通常情况下,激烈、生动的氛围是课堂讨论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并不绝对,因为议论之后的归纳总结也是讨论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组织课堂讨论还要控制讨论时间,合理安排每部分的讨论时长.
(四)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特征来看,学生爱动手操作,爱将新数学知识与已有经验相联系,爱提出具有挑战性、新颖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数学模型,这样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其从数学角度探究数学新知,提高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动手实践,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制作一个四边形的模型,要求四边为长短相等的四根木条,其中两条中间镂空的木条作为一组对边,四端均用带有垫片的螺丝钉固定,形成四边形.在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把该四边形内角和边长(采用上下滑动的方式)进行调整,把模型调整为正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等多种特殊四边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
之所以选择长度相等的木条,就是给后面的正方形和菱形奠定基础,让学生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理解各类特殊四边形性质间的联系及变化情况,体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利用这一模式学习这一章节的知识,学习中的疑惑很快就解决了,课堂气氛因有了亲手做的模型而变得活泼有趣.与此同时,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欲望也会得到提升,学习兴趣也相应提升.
(五)师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学习环境与成长氛围的构成要素,对于学生有着综合且深远的影响.在初中阶段,伴随着学生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识的高涨,师生关系也经历着错综复杂的转变.而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当中一种最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不仅是教学工作开展的首要心理背景,而且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并且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最为直接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以及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教师在组织“圆”的教学时,就可以融入学生群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温暖.在了解圆的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剪刀和白纸剪一个圆形.在学生剪的时候,教师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动手,也可以和学生比一下,看看谁剪得更圆.剪圆形是有策略的,有的学生或许比较聪明,直接用圆规画一个圆,然后沿着线剪,而有的学生可能毫无规则,在剪的时候就会较慢,也会影响圆的规则性.初中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剪的时候会自动将同桌或者其他身边的同学当作竞争目标,一旦差距过大,就会有一定的挫败感,影响学习积极性,此时,教师就应该更加关注剪得较慢的学生,给予其更多的帮助.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除了关注学生成绩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其他品质,如与教师的互动、与其他学生的交流等,要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
结 语
总之,初中数学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主要表现为:抽象性,需要学生动脑想象;逻辑性,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推理能力;应用性,与现实连接十分紧密.因此,初中教师在探究和使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时,要注重与数学学科特点相结合,让教学技巧发挥最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灵芝.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变式的有效运用: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案例诊断》[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2):3702.
[2]张卉.美丽数学,兴趣课堂:浅谈中学数学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1):95.
[3]蔡忠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J].求知导刊,2015(22):72.
[4]刘胜锋,王坤.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1):125-126.
[5]李雪云.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10):65-66.
[6]秦玉国.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的方式[J].亚太教育,2019(11):113.
[7]马留念.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J].新课程(中),2019(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