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低段数学减负增效教学实践探究
2023-12-30官丽婷
官丽婷
【摘要】为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积极响应“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的号召,教师应解决学生课业负担重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多样化的作业设计,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深度学习和内化知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减负增效;多元化作业;数学小讲师;思维可视化;数学核心素养
践行“双减”,作业可谓是重要一环.近年来,深圳一直在推进作业形式及内涵变革.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课堂主阵地,提高数学作业质量,研究作业管理效能,在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在作业类型上做到“五彩缤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情和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布置多样化、创新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作业,使数学学科从作业管理上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育人目标.而在“双减”政策下达前,笔者一直坚持“精准随堂书面作业+多元化作业”并行的模式赋能学生数学学习发展,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失败中反思,开启作业新范式探究
笔者刚毕业那两年,常企图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數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可学生渐渐对数学课和笔者产生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变差,甚至因学生做作业到很晚,睡眠严重不足,而影响家校关系.笔者自认为尽心尽力和认真负责,这样的结果着实让人难过,甚至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事与愿违后,笔者抛弃了惯用的“下载”模式并告别了题海战术,开启作业新范式探究,打造高思高质的闭环数学课堂.根据失败的经验,笔者做了以下深刻的反思:
首先,作业形式单一.单一的书面作业和大量刷题,导致创新性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其次,作业机械重复.学生重复和机械地做练习题,甚至重复练同类型习题,达到的是记忆能力的训练.题型一变,学生就不会做了,学生学习效率低、效果差,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最后,作业完成时间长.笔者对学情把握不准,低段学生在识字量有限和理解力较弱的情况下,牺牲玩乐放松和睡眠时间.这样会增加学生的身心负担,使学生出现厌恶数学的情绪,导致学生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合以上问题,笔者基于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学科性原则、可选性原则,开启小学低段数学作业“精准随堂书面作业+多元化作业”并行之旅.
二、减负增效,“精准随堂书面作业+多元化作业”并行的教学模式
“双减”是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但不是一味地做减法,“精准随堂书面作业+多元化作业”设计的本质是提高课后作业的实效和价值.“精准随堂书面作业”是指教师精选随堂练习,包含基础巩固、变式提升和难点突破的书面作业,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多元化作业”代替单一、机械、重复的课后书面作业.为了实现减负增效目标,笔者设计了“感官化、生活化、自主化、时代化、可视化、题集化”等多元化作业,使课后作业成为课堂学习的高效巩固和有效延伸,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感官化,让作业充满层次性.
笔者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多次讲解的同类型题目,学生还是一错再错.教师通过传统的题目训练,一方面无法高效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没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设计多种感官训练相结合的作业,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持续发展.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这一课,数正方体个数是个难点,而且低段学生大多处在形象思维阶段,由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
请数数小达人数一数,图1每幅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1.看一看:你看到了几个小正方体?
2.搭一搭:请你拿出一样大的正方体积木,和爸爸妈妈一起搭一搭,搭出和上面的图形一样的图形.
3.数一数:你用了几块积木搭成上面的图形?
4.说一说:为什么你看到的正方体数量和你实际搭积木用的正方体数量会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5.学一学:请用微信扫一扫学习单上的二维码,揭秘数小正方体的秘诀吧.
该作业以看、搭、数、说、学等多种活动代替传统的习题练习和讲授形式,学生在看、搭、数、说、学等活动中,从多维度理解被“隐藏”的小正方体的真实存在,明白眼见未必为实,从而达成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空间想象能力的同步成长.
(二)生活化,让作业更具真实性
由于低段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没有生活常识,无法深刻地理解知识,更不会应用知识,而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应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落实到数学的教学中.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前后”这一课.深圳的学生大部分出行都乘坐私家车,很少搭公交车,因此,他们对如何看站牌信息、站与站之间的关系基本都不了解,更不会去关注公交车的起始站和终点站.笔者在课堂上使出十八般武艺来讲解该知识,学生仍一脸茫然,做练习也错得一塌糊涂.于是,笔者把知识转化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探索知识和内化知识:
小朋友们,让我们在愉快的周末来一个神奇之旅吧.请你邀请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公交车,这次由你做小导游决定目的地,带领爸爸妈妈坐公交车.
1.你乘坐几号公交车?
2.你在哪个站上的车?
3.你上车的站的下一站是什么站?
4.你上车的站与你的目的地站中间隔了几站?
5.请你拍一张公交车站点信息的照片.
6.谈谈你今天实践的心情或收获.
以上作业设计不仅将知识生活化和应用化,也实现了数学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乘坐公交车的文明礼仪和安全意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自主化,让作业富有创造性
优秀的数学作业起到巩固新知和强化新知的作用,富有创意的作业,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填数游戏,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闯关游戏,理解填数游戏的规则并学会应用规则,掌握填数游戏的方法和思维策略.由于本课比较有趣,学生都非常喜欢,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图2):
1.从数字1~10中选一些合适的数字来设计填数游戏.
2.根据你们小组的喜好,选择任意一个表格进行设计.
3.如果设计完一个游戏,可以尝试设计第二个游戏.
4.设计完后,可以和自己的同学、爸爸妈妈、老师一起玩.
本次作业的设计基于课本知识,又高于课本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设计,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学生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升了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类似的作业设计还有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钟表设计大赛.
(四)时代化,让作业面向未来
“数学网红小讲师”是一种移动微课,其表现形式为视频,是学生内化知识和数学解题能力的学习途径.模式为“自我介绍—读题—收集数学信息—找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解题方法—总结—迁移”.这符合建构学习理论,知识由学生自己来建构.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通过录制数学小讲师视频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关键能力.
布置此项作业前,笔者通过家长动员会、学生动员会和学生小讲师培训等活动,获得了家长的支持并培养了学生录制视频的能力.如今,此项作业已成为解决错题、难题的常态化作业.
例如,北師大版一年级上册“过生日”这一课“练一练”的第5题,把三块一样的方糖放进不同水量的杯子里,哪杯水最甜?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实验,录制解说实验过程的视频.
学生灵活地用盐、白糖、红糖等来代替方糖,也达到了学习目标;有的学生为了保证糖量一样,自主探究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两者是课堂讲授没办法获得的课堂生成.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实验视频中学到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了发散性思维.笔者收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深度挖掘知识的本质.学生、家长和教师还能给讲题的同学点赞和点评,来自同伴、家长和教师的肯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拓宽了交流和评价的渠道.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设备,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信息素养、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时代化的数学作业使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智能化社会的相关能力.
(五)可视化,让作业五彩斑斓
作为低年段学生的数学教师,最怕上复习课,因为学生年龄小,不具备梳理知识的技能.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梳理知识,笔者结合低段学生爱画画的天性,采用思维可视化“忆、阅、写、画、编”的教学模式,将思维导图融入单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根据每一课内容梳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将单元知识可视化,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的能力、知识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并落实了美育.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的作业设计,笔者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第五单元每一课所学的知识,此时学生的知识是零散和不全面的;接着引导学生翻开课本,通过观察和阅读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学生根据兴趣设计创意思维导图.然后笔者根据知识点的全面性和设计创意等来评选最佳设计者.这项作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将卡通人物和生活中的见闻都融入思维导图设计中,这培养了学生总结梳理、逻辑思维和创新等能力.
(六)题集化,让作业有迹可循
笔者通常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就开始引导学生用错题本整理错题,让学生学会利用错题整理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减少原题或相关类型题再错的可能性,在学生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此外,教师通过学生的错题整理,能更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做错题的原因,调整教学策略,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遵循“原题—错误—订正—原因分析”四个原则来梳理错题,能提高学习效能,减轻练习负担.
三、脚踏实地,成果香
笔者一直坚持“精准随堂书面作业+多元化作业”并行的模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些作业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还获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笔者还开发了“小讲师提高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秘术”“思维可视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培训课程.笔者将继续深挖本课题的价值,践行“双减”政策,打造高思高质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结 语
未来,在数学教育之旅,尤其是在“双减”的前提下,教师要统筹规划作业数量、质量,实现“减负提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教师要立足教学,突破教学的局限,创新作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何玉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途径分析[J].天津教育,2022(34):33-34.
[2]朱铭心.“双减”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3(4):157-159.
[3]赵文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学苑教育,2023(19):54-56.